- 貓次元:中國吸貓現象研究報告
- 騰訊研究院
- 877字
- 2019-05-08 10:08:04
1.3 “一人經濟”引發的貓型社會
“貓型社會”表現為生活步入小康后所形成的一種與貓性情相似的社會,由于生活小康化,人們生存壓力下降,人群的行為特征向貓靠攏,不再熱衷于競爭,追求舒適(懶散)、個性(任性)、宅和不喜爭斗,“活成貓樣”變成了一種帶著調侃意味的流行風氣。
貓型社會折射出“一人經濟”的復雜社會背景。
“一人經濟”是指一個人用餐、一個人逛街、一個人旅行等由一個人創造出的消費。《經濟學人》雜志最早提出這一概念時,將之概括為“單身女性消費”。日本經濟學家大前研一則提出了更概括性也涵蓋更廣的說法:一個人的經濟?!耙粋€人的經濟”包含的不只是狹窄的單身消費,還包括任何狀態下僅僅為了取悅自己的獨立消費行為。
中國家庭大量的獨生子女,是構成“一人經濟”的重要消費群體。
國家民政局最近的數據表明:中國單身男女人數已近2億,獨居人口從1990年的6%上升到2013年的14.6%,有超過5800萬人一個人生活。這個群體促進了“一人經濟”的發展,對于單身青年來說,一方面,他們的可支配收入增加,足夠承擔獨自生活的成本;另一方面,生活節奏的加快又讓他們疲于分出精力去維持人際關系。這時,獨立冷靜、軟萌神秘的貓咪就給了怕麻煩卻又渴望陪伴的都市人以“治愈”的功效。
“貓型社會”折射了人們更加平和無爭的社會心理。
按照《“貓型化”趨勢與國家公務員行政管理的一種改革去向》一文概括,貓型化的從業者具有這樣一些特征:注重自身利益、我行我素、不喜歡忙碌、只做擅長的事、沒有太大夢想、拒絕盲目奉獻、珍惜每天的幸福。
2017年7月,澎湃新聞的一篇文章《日本迎空前養貓熱潮,政界擔憂國家回歸貓型社會》進一步將這種同化作用升格為貓型社會,并分析了貓型社會出現的原因。
文章認為,“喵星人”喜靜懶散,對于體力下降、行動不便的高齡者與不喜外出、深藏宅中的年輕人群,對于年輕人的吸引力要高一些。而喵星人又有潔癖,生活習慣上相對比較干凈,比較省心,這一點也眷顧了不少懶人飼主。
單身青年的各種經濟壓力、工作壓力、情感壓力等,通過吸貓,都可以得到緩解或消除。在某種意義上,吸貓成為心靈治愈劑,滿足了吸貓群眾的情感需求,起到了社會情緒紓解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