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一、零售行業發展趨勢

零售是人類社會最古老的商業形態,伴隨人類文明而產生。從最早的挑擔貨郎走村串戶販賣商品,到形成固定的前店后廠模式,分散的小型零售商崛起。工業革命之后,零售完成百貨革命、店鋪迅速大型化,緊接著又出現連鎖即總部加分店的模式,超級市場和購物中心相繼崛起。這些傳統零售業態信奉搶占優勢區位、快速開店擴張的經營原則,創造了每年門店數翻倍的黃金十年。

進入二十一世紀后,傳統零售業遭遇了前所未有的經營困境,全行業商品零售額增速連年下滑、關店潮頻現。電子商務的興起,人力、租金等經營成本的攀升等因素一定程度上沖擊了傳統零售業,但更本質的原因在于傳統零售企業一直以來增長模式粗放、無法匹配新的消費需求。例如在產品研發階段品牌商往往以人口結構或收入水平等簡單劃分消費客群,但這已不能對消費者需求和行為給出細致入微的洞見,研發的新品缺乏差異化和針對性;在生產和分銷端,傳統零售企業往往缺乏對市場真實需求的掌握,保持著“只要能夠生產出來,就能賣出去” 的盲目樂觀心態,導致庫存積壓、經營壓力劇增。

傳統零售企業必須敢于打破過往的固化思維、調整經營模式,從而突破困境、重獲增長。我們總結了中國零售市場的四大關鍵趨勢,助力企業準確把握發展方向:

消費者從“人以群分”到“千人千面”

80后、90后、00后正成為中國市場的核心消費群體。科爾尼公司在2017年展開的未來消費者調研結果顯示,這些新一代消費者自我意識更強,而消費態度和行為也更加個性化,相對于西方國家更愿意提供數據以獲得增值服務、因而也促進了產品和服務提供商滿足其個性化需求的能力。此外,中國年輕消費者對環保、公益等獨特的品牌價值訴求日益重視,同時對國產大品牌的認可度高于過往數代消費者,國產大品牌的上升趨勢超過國際品牌。年輕消費者更重視購物過程體驗,希望與品牌商及零售商建立交易關系之上的信任感和親密感。年輕消費者對社交媒體的營銷信息的接受度也明顯更加開放、正面,使產品和服務提供商在社交媒體上針對消費者個性需求提升影響力方面擁有更大的發揮空間。

數字科技貫穿消費全旅程

人工智能、AR/VR、物聯網、大數據等新技術日益成熟,應用門檻大幅降低。部分領先的零售企業已著手應用這些數字科技,提升消費者全旅程體驗的同時提高運營效率降低成本。例如在實體店內部署人工智能技術,結合攝像頭、智能貨架、移動支付等技術,使得店鋪對消費者外貌特征、產品偏好、情緒變化、消費記錄等進行匯總,實現線下流量的數據化。

線上線下界限模糊、加速融合

隨著移動互聯網和智能終端的普及,消費者更頻繁且更嫻熟地在線下實體店和數字渠道之間轉換,獲取更多產品信息、進行產品和價格的比較,最后做出購買決策并分享信息。線上線下從對立到融合正在潛移默化地發生。線上線下的融合包含多種體驗模式:1)線上→線下,即線上交易線下體驗或線上引流,線下交易。2)線下→線上,用戶在線下掃描二維碼,再到線上進行交易。3)線下→線上→線下,通過線下營銷,在線上完成交易,最后到線下完成消費體驗。對于零售商和品牌商而言,成功的關鍵不在于通過線上銷售還是線下銷售,而是如何提高每個接觸點在消費者心目中的價值。因此實體零售與線上電商不再是獨立、對抗的關系,而是走向融合與協作。

數據驅動運營升級

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等技術的運用成熟,使零售更加智能化。從用戶識別、用戶觸達到用戶服務,所有商品、用戶和消費行為可以實現數字化。互聯網的運營思路得以在傳統經營中發揮作用,幫助經營者挖掘更大的價值空間。從采購端、物流端、消費端到服務端覆蓋全產業鏈條的數據收集與分析,電商、實體店的供應鏈、倉儲、數據將打通,形成一體化管理。同時強化用戶體驗的概念,從流量中心向用戶中心轉型。

這些變化趨勢來勢兇猛,將徹底瓦解傳統零售行業的商業模式和競爭格局。傳統零售企業應通過創新手段滿足消費者需求,在對數字化時代的擁抱中實現自我升級與轉型,從而在激烈競爭中脫穎而出。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东源县| 乌兰察布市| 许昌市| 麻栗坡县| 乐至县| 湖口县| 共和县| 金山区| 汝城县| 贡觉县| 额敏县| 鹤岗市| 郧西县| 罗平县| 磐石市| 彭山县| 屯门区| 兰西县| 玉山县| 秦皇岛市| 林州市| 堆龙德庆县| 万全县| 孟连| 嘉黎县| 安岳县| 辰溪县| 闸北区| 镇坪县| 玉林市| 德化县| 临城县| 景洪市| 越西县| 怀集县| 泰顺县| 徐汇区| 建平县| 青铜峡市| 滨海县| 新乐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