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畫
- 太子爺,拍戲,了解一下
- 青葉藍布槐花
- 1547字
- 2019-03-22 10:30:00
阿邯與宋丹良離開太虛幻境后,去了太子爺的清水居。
茍富貴送來的那幅畫鋪開之后,可以發現畫中有許多不合理的地方。
其一,明明是畫人的畫像,畫中卻畫了成團的芍藥花,人物只勾勒了寥寥數筆。
其二,畫上有股異香,淺淺淡淡的,卻經四十年未散。
阿邯小心翼翼從太子爺手里接過畫像,將畫浸入一盆清水之中。
太子爺錯愕,“你干什么?”
阿邯示意他噤聲,掏出一個白凈的瓷瓶,將其中液體滴入水中數滴,不一會兒,水面冒出細密的氣泡,將畫從水中拿出,可見水墨殷散之處有淺淺畫痕。
“果然如此,此畫是被人用特殊藥水處理過的。”
反復用水浸過后,畫中的芍藥花褪去顏色,逐漸露出一個女子的面容,那張小臉裹在風帽下,風帽被風吹得半落,露出堆逶在耳邊的一縷長發,那張臉畫得至少有九分像,細長眉下一雙桃花眼,眼角盈盈一顆淚痣,別樣的楚楚動人。
那是在四十年前的青楓浦,她站在玉石攤前,遠遠望著那儒生給一個女子作畫的時刻,那是她最美好的年紀,仍是個在美夢中還未醒來的姑娘,她手中提著一只精巧的小燈籠,小燈籠實在太小,只夠照亮她如水般的長裙和織著蘭草的錦鞋,在她的身后,舊木欄圈起的一方天地,長著一叢美麗月見草,花心是淺淺的粉紅,從中心像兩邊顏色逐漸變淡,直至變成白色。
美麗月見草花朵如杯盞,在那個夜里,滿溢著淺淺月華……
天正三十七年的那一天,儒生看她安靜美麗,特偷偷做了她的畫像,那日儒生還提前回了家,好好地將那畫完成。
后來聽說了青楓浦的刺殺一事,儒生四處打聽,猜到了解鈴可能是狄蘭王宋丹良的人。
他看出宋丹良與解鈴交談冷漠,以為她并不受寵愛。
后來天水巷起了大火,狄蘭王不知蹤影,解鈴下落不明。
儒生去翻看過天水巷里的廢墟,打聽這當中的隱秘,卻一無所獲。
儒生在十里長街作畫三年,也有不少積蓄,后來聽說了狄蘭王的行蹤,于是變賣了家產,追蹤狄蘭王的行蹤而去。
那時正逢宋丹良兵敗,儒生所經之地,四處都是流寇,他躲躲藏藏、一步一步,顛沛數年,又不幸染了時疫,雖然最后治好了,但耽誤的時間太長,醒來后不知年月,路上差些餓死,被一個農家姑娘所救,那姑娘年紀偏大,貌若無鹽,偏偏脾氣大上了天,是十里八村遠近聞名的一個悍婦。
這個姑娘什么也不好,偏偏就愛慘了這個儒生。
儒生尾隨狄蘭王之事被那姑娘握作把柄,無奈之下,儒生只好娶了這個姑娘,了此一生。
后來,儒生就封存了解鈴的畫像,埋入箱子底層,多年不見天日。
當然,關于解鈴,他從沒對任何人講起。
半月之后,太子爺將畫親自送至珧州天水巷給了定安王,定安王是珧州之戰后,宋丹良的新封號,珧州大戰之后,宋丹良舊傷復發,五王爺當時最為驍勇,救了宋丹良的命,并將漳淮王誅殺于鴛頭山。
在攻入京城時,宋丹良撤了兵,大家也就明白了他什么意思。
那時他已病重,他拱手讓出了江山。
后來五王爺即位,也就是當今太子爺的父親。
宋丹良的病根埋在天正三十七年的青楓浦,那一劍傷了元氣。而后娶了絕色佳人系鈴,又被她的背叛所傷,次年春,兵敗,連年征戰,舊傷復發,元氣散盡。
宋丹良這一生,敗給了自己所求,他想要的都是世間最高不可攀的,從未求過真心真意,也沒真心真意對過誰。
他不怨恨那棵黃金藕,唯一遺憾的就是沒留住解鈴。
定安王收到太子爺的畫后,閉門謝客好幾日,就在太子爺以為這個老頭要耍臭無賴的時候,定安王答應撤兵,離開珧州三郡。
當今圣上自不會虧待定安王,這一點太子爺放心,宋丹良也放心。
塵埃落定之后,太子爺又被賞賜了一大堆珠寶金銀。
阿邯道,“殿下一幅三萬金的畫就換了珧州三郡,換來如此多的獎賞,可還滿意否?”
太子爺和阿邯相視一笑,“滿意滿意,自然是一百個滿意。”
翻開劇本最后一頁,呈現出的正是那一幅畫,最繁華的十安郡,最熱鬧的十里長街,最清冷芬芳的風,最純真的愛慕,還有活在最好時節的她。
那個單純軟弱,身世坎坷的姑娘,永遠活在這幅畫里,成為他人心口上的朱砂。
第二卷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