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淵明出,詩風一振,但他的詩終不能及古人,《詩品》評為“隱逸之詩”。他講“田舍風味”,極自然有風致,也是獨樹一幟。在他以前,描寫風景的詩很少,至他專以描寫風景見長,如“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之句,真古人所不能道。
淵明以后,謝靈運和顏延之二家繼他而起。謝描摹風景的詩很多,句調精煉,《詩品》說他是“初出芙蓉”。顏詩不僅描風景,作品中也有雕刻氣,所以推為詩家,或以顏學問淹博之故。《詩品》評顏謂為“鏤金錯彩”。
陶詩脫口自然而出,并非揉作而成,雖有率爾之詞,我們總覺得可愛。如謝詩就有十分聱牙之處,我們總可以覺得他是矯作的。小謝(謝脁)寫風景很自然,和淵明不相上下,而當時學者終以小謝不及大謝,或者描寫風景之詩,大家都愛工巧,所以這般評論。
梁代詩家推沈約(永明體自他出),律詩已有雛形了。古詩所以變為律詩,也因謝、顏詩不可諷誦,他因此故而定句調。沈約的律詩,和唐后律詩又不相同。《隋書?經籍志》載他的《四聲譜》有一卷,可見譜中所載調是很多的,并不像唐后律詩這么簡單。他的四聲譜,我們雖不能見,但讀他的詩,比謝、顏是調和些,和陶、小謝卻沒有什么分別。
宋鮑照、齊江淹,也以詩名。鮑有漢人氣味,以出身微賤,在當時不甚著稱。江善于擬古,自己的創作卻不十分高明。
南北朝中,我們只能知道南朝的作品。北朝究竟有無詩家,久已無從考得,但《木蘭詩》傳自北朝,何等高超,恐怕有些被淹沒了呢!
梁末詩又大變,如何遜、陰鏗的作品,只有一二句佳絕了。在此時,古今詩辟下一大界限,全篇好是古詩的特色,一二句好是此后的定評。隋楊素詩絕佳,和劉琨可仿佛。此時文人習于南北朝的詩風,愛用典故,并喜雕琢。楊素武人不愛雕琢,亦不能雕琢,所以詩獨能過人。當時文人專著眼在一二句好處,對于楊素不甚看重。所以隋煬帝為了忌嫉“空梁落燕泥”、“庭草無人隨意綠”二佳句,就殺兩詩人了。
唐初,律詩未出,唐太宗和魏徵的詩,和南北朝相去不遠。自四杰(駱賓王、王勃、楊炯、盧照鄰)出,作品漸含律詩的氣味,不過當時只有五言律,并未有七言律。四杰之文很卑微,他們的詩,卻有氣魄。成就五言的是沈佺期、宋之問,他們的詩,氣魄也大,雖有對仗,但不甚拘束。五言古詩到此時也已窮極,五律七古不能不產生了。唐以前七古雖有,但不完備,至唐始備全。七古初出,若李太白、崔顥的詩,都蒼蒼茫茫,信筆寫去,無所拘忌。李詩更含復古的氣味,和同時陳子昂同一步驟。
盛唐詩家以王維、孟浩然、張九齡為最。張多古詩,和李、陳同有復古的傾向。王、孟詩與陶相近,作品中有古詩有律詩,以描寫風景為最多,都平淡有意趣。
李、陳、張,三家都是復古詩家,三人中自然推李為才最高。他生平目空古人,自以為在古人之上,在我們看來,他的氣自然盛于前人,說他是高于前人恐怕未必。王、孟兩家是在古今之間,到了杜甫,才開今派的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