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挑選新首輔
- 帝皇分身系統(tǒng)
- 云下飛雪
- 3756字
- 2018-08-08 15:17:33
7挑選新首輔
【新書求收藏推薦!】
“大伴!”
朱勇開口喊道。
“圣上,老臣在呢!”
聽到朱勇的呼喊,王承恩立即從殿外進來。
嘩啦!
朱勇一揮手,直接將書桌上堆積的那些彈劾盧象升的奏折,全部推下去。
“大伴,你找人將這些彈劾盧愛卿奏折上的官員名字,一一記下了。
他們不是說,盧象升和韃子打,一定會輸嘛!
朕要等盧愛卿得勝還朝時,再找這些官員算賬。”
朱勇氣呼呼的對王承恩,說道。
“是,圣上。”
王承恩看到崇禎發(fā)怒,更加肯定了自己之前的猜測,開口應道。
王承恩當然不可能猜到,自己眼前伺候的這位主子,其實已經算是另外一個人了。
至于崇禎性情的突變,王承恩頂多也就疑惑疑惑。
再說,皇帝性情多變,那不是很正常嘛,要不然怎么會有‘伴君如伴虎’這句話呢!
“還有,朕要下旨罷免現任首輔溫體仁,讓他告老還家吧。”
朱勇一開始是想弄死溫體仁的,但隨后一想還是算了,殺了溫體仁,又會牽連出一大批官員,對現如今混亂的朝堂不利,
這個時候,大明就像一個重病病人,不僅外傷嚴重,內傷更嚴重。
外傷好治,內傷卻要慎重,不可下猛藥,否則就會變成毒藥,加速大明朝廷的崩潰。
隨即,朱勇便下筆寫了一份圣旨,削去了溫體仁的首輔官職,讓其告老還鄉(xiāng)。
“圣上,您罷黜了溫體仁,內閣首輔的位置可就空出來了,要是不盡早安排人選,時間一長,對朝廷不利啊。”
王承恩剛開始聽到朱勇要削去溫體仁的官職,也是一驚,但隨即也是欣喜不已,王承恩早就對溫體仁不滿了。
但隨即,王承恩也為朱勇著想,開口提醒道。
被王承恩這么一提醒,朱勇也隨即反應過來,嚇了一跳,開口對王承恩說道:“幸虧大伴你提醒,不然朕又有麻煩了。”
因為朱勇此時也想明白,他要是罷黜溫體仁,讓內閣首輔位置空出來,這么個肥缺必然要引起朝堂上不少官員的窺視。
不用想,到時候朝堂上一些高官,為了坐上首輔的位置,少不了又要來一番爭斗。
現在,大明朝堂上的官員,早就分成好幾個派系,早就互相傾軋,溫體仁被罷黜,會成為他們再起斗爭的導火索。
所以,這個時候,最好的辦法就是,朱勇在罷黜溫體仁首輔的同時,立即任命新的首輔人選,直接斷絕一些人的念頭。
但朱勇思來想去,也實在是想不出,安排誰來接任溫體仁,擔任新的首輔。
朱勇腦中冒出幾個人名,比如盧象升,洪承疇,史可法,但最終都被他否決了。
不管是盧象升,洪承疇,還是史可法,或許他們能力很強,但都有一個缺陷,那就是資料不夠。
大明首輔這個位置,可不是誰想做就能做的。
而且,就算是盧象升資歷夠了,他在朝堂上的根基太薄,來了也玩不轉,恐怕會被下面官員架空。
再說,對于盧象升,朱勇非常看重,在心里早就有了安排,沒打算這么早將其放在朝堂上,外面更需要他。
“哎,還是有誰可用呢?”
朱勇想不出來,他本來知道的這個時代的大明忠臣就少,除了盧象升,孫傳庭,他也真不知道多少了。
但大明首輔這個職位,太重要了,這就相當于后世*****啊,朱勇絕不允許第二個溫體仁上來。
“媽的,說到底還是這個時代的忠義之臣太少,能有資格做首輔的忠臣能臣,就更沒幾個了。”
朱勇惱怒的說道。
“圣上,您是不是忘了一人啊,老臣覺得沒人比他更合適接任溫體仁了。”
這個時候,王承恩開口說道。
“歐?你說的是誰?”
“孫閣老啊!”
“孫閣老?誰啊?”朱勇聽完王承恩這么說,一時還沒反應過來。
但片刻之后,朱勇恍然大悟,直接站起身來,興奮的說道:“對啊,孫承宗啊!我怎么把他給忘了,的確沒有比他更合適的首輔人選了。”
這個時候,朱勇也想起了這位兢兢業(yè)業(yè)為大明貢獻了幾十年的老臣,最后為抵抗韃子,全族百余人遇難,真正的滿門忠烈。
這樣一個要能力有能力,要忠心有忠心的臣子,不正是此時朱勇急需的首輔大臣嘛!
同時,朱勇也想要改變這個對大明忠心耿耿老臣的命運,不再讓他們一家人的悲劇重演。
“大伴呢,我記得現在孫閣老應該告老還鄉(xiāng),在保定高陽老家吧!”
朱勇抬頭,對王承恩問道。
“是的,圣上,孫閣老現在在高陽老家。”
“大伴,你立即派人,拿著圣旨,前往高陽,將孫閣老請回來,朕要他做新一任的內閣首輔。”
朱勇笑著說道。
有孫承宗回來替他主持朝堂大局,朱勇便能放心不少。
畢竟朱勇不能一直待在崇禎的體內,無法一直為朝政勞心,他更重要的任務在外面,未來朝堂上的大事,朱勇多要交給孫承宗去做。
“大伴,你派人到高陽,先將孫閣老請到京城來,他的家眷可以慢慢遷過來。
朕這邊罷黜了溫體仁,急需孫閣老主持朝堂大局。
另外,你發(fā)出消息,就說朕最近身體感染風寒,不上朝了,朕懶得上朝去聽那些大臣們彈劾盧愛卿。
朕相信盧愛卿,不會讓朕失望的,一旦盧愛卿有新的戰(zhàn)報傳來,讓人第一時間送進宮里。”
朱勇對著王承恩囑咐道,將后面的事情都安排好了。
“是,圣上,老臣全都記下了,老臣這就派人去辦。
對了,圣上,剛剛城門處守將派人送來消息,說那個叫朱勇的人,已經被祖大樂將軍派人,安全護送回來。
老臣已經提前安排好,現在他就待在城內的一處宅院內。”
這個時候,王承恩對朱勇說道。
“靠,光想著換首輔的事情了,差點將自己的事情給忘了。”
聽到王承恩說起自己,朱勇才猛地想起來。
“大伴,你給朱勇安排個新身份,不要太扎眼,另外派人給他送一筆銀子,不用太多。
他想要干什么,你們也不要去管,暗中派幾名身手好的錦衣衛(wèi)保護他。
總之,這一切都低調進行,不要太張揚,明白嗎?”
朱勇對王承恩,說道。
“是,老臣明白了。”
“嗯,你下去辦事吧。”
等到王承恩退出書房后,朱勇的意識也退出崇禎的身體,回到自己的主身。
“嘿嘿,接下來京城該變天了。”
朱勇主身蘇醒過來后,從床上坐起來,不由得露出冷笑,開口說道。
半日之后,果然有人給朱勇送來一筆銀子,同時門外的士卒也撤走了,朱勇就知道王承恩已經按照他說的辦了。
“走,小六子,帶回出去轉轉。”
朱勇笑著對小六子說道。
“好啊,少爺,我長這么大,還真沒來過京城呢。”
小六子沒有膽怯,反而興奮的說道。
根據之前小六子跟朱勇說的,他以前也是大戶人家出身,老家在河南,算是個中小地主,日子過得也算滋潤。
不過,去年河南鬧匪患,一股悍匪攻破了他們家所在的縣城,他一家人被亂匪殺的殺,逃走的逃走,都失散了。
他僥幸逃出城外后,跟著流民一路向北,就到了京城一帶,沒想到又遇上韃子入關。
朱勇對于小六子挺同情的,加上自己身邊確實需要這樣一個識文斷字,又機靈懂事的隨從,才將他從興州帶到京城。
朱勇打開王承恩派人送來的銀袋,發(fā)現里面有幾張銀票和碎銀子,差不多有三四百兩左右,足夠他日常所用。
朱勇帶著小六子在京城內閑逛,朱勇這是第一次來到大明時代的京城,好奇心驅使他要好好逛逛。
雖然此時的大明處在內憂外患之下,中原各地災荒連年,但作為大明首都的京城,此時情況要好很多,依舊是一片太平盛世的景象。
或許,也就最近韃子入關,打到京城外圍,才讓京城內的百姓稍微驚慌了一下。
見識了后世繁華都市的朱勇,在京城四處轉悠了一番,滿足自己的好奇心后,漸漸也就感覺沒什么意思了。
“小二,上菜!”
朱勇帶著小六子在京城內走了大半天,傍晚走累后來到一處酒樓,叫了一份飯菜,慢悠悠的吃了起來。
朱勇沒有去單間,就坐在大堂一張桌子上,周圍還有不少飯桌,坐著不少顧客,有普通百姓,也有來往的商客。
大堂內很嘈雜,到處都是說話聲,這里的顧客彼此吹牛談話。
朱勇一邊吃著飯菜,也認真聽著周圍這些顧客的談話,這里也是他獲取民間訊息的方法之一。
“你們聽說沒有,昨晚陳大人在宜春樓一擲千金,花了一萬兩銀子,就為和牡丹姑娘共度一宿呢!”
“你說的是那個陳大人?”
“還有那個陳大人啊,自然就是戶部左侍郎陳禮合陳大人了,他最喜歡流連于青樓,而且還出手闊綽。”
朱勇旁邊一個桌子上,坐著三個男子,此時一個年輕的灰袍青年,沉聲對兩個同伴說道。
“哼,堂堂戶部左侍郎竟然做出這樣事情,這年頭當官的沒個好東西。”
旁邊一個魁梧男子冷哼一聲,說道。
“一萬兩銀子啊,我要是有這么一筆錢,就先把我娘的病治好,再蓋間新房子,然后討個媳婦。”
一個身體瘦弱,年紀明顯不大的青年,此時一臉羨慕的說道。
“哈哈,小山,一萬兩銀子,足夠你討十幾房媳婦了。”灰袍青年笑著打趣道。
“看看現在的朝廷,都成什么樣子了,被這樣一群酒囊飯袋占據高位,整日什么都不做,就知道貪污,壓榨百姓。
你們想想,那姓陳的狗官即便是戶部左侍郎,他一年的俸祿,也不夠他在宜春院一天揮霍的。
他這些錢能從哪里來,傻子都知道。”
灰袍青年臉色一變,收起了笑容,繼續(xù)說道。
“你這算什么,我堂哥在衛(wèi)所當兵,是個小旗官,他跟我說,他們都已經三個月沒發(fā)餉銀了。
但后來他們才知道,其實朝廷早就把餉銀發(fā)下去了,都被衛(wèi)所里那些當官的截留了。
后來當兵的不干了,聚齊起來要餉,那些當官的怕把事情鬧大,才發(fā)了餉銀。
結果,我堂哥他們到手的銀子,竟然只有不到半月的,剩余的全都不發(fā)了。
你說,這些狗官可惡不可惡。”
一旁魁梧男子此時也是一臉氣憤,講述道。
“兩位哥哥,這些當官的這么為所欲為,難道圣上就不管嗎?”
一旁瘦弱的青年,一直靜靜聽著灰袍青年和魁梧男子的對話,這個時候才小聲插嘴說道。
“管個屁,圣上要是能管,這些當官的還能這樣囂張下去?”
魁梧男子義憤填膺的說道。
“哎,現在圣上被滿朝奸佞蒙騙,這種事情恐怕圣上根本就不知道,想管也管不到。
再說,這也不是一兩個官員的問題,而是現在整個朝廷制度崩亂。
這些官員的這些做法,所以官員都心知肚明,但卻沒人站出來說話。
即便是圣上知道了又如何,恐怕圣上也無力改變這樣的局面。”
灰袍男子嘆息一聲,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