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心理變態的人想要恢復正常,人際關系對他來說十分重要,如果他能融入社會中,那么他就會擺脫變態的心理,變成正常人,可是這很難。絕大多數的精神疾病患者終其一生都無法擺脫變態的心理。當然也有少數患者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漸漸學會融入社會,他的精神狀態也會隨之恢復正常。
1982年10月,美國得州警方接到報案,這是一起失蹤案,失蹤者是一名寡婦。不久之后,這名寡婦便被找到了,她的尸體被遺棄在公路旁邊的灌木叢中。根據目擊證人的證詞,這名寡婦應該隨身帶著一個手提袋,但在發現尸體的現場并未找到。警察覺得手提袋一定在兇手那里,這顯然是一起兇殺案。
為了尋找線索,警方決定從過往的車輛查起。巡警在排查一個白種男人的汽車時,在他的車后座上發現了一個可疑的手提袋,這個手提袋與被害人的十分相似。接下來,這位男子便接受了警方的例行檢查。嫌疑人的名字叫亨利·李·盧卡斯,身材高大而且強壯,如果忽略掉左眼殘疾的缺陷,他的長相還算英俊。警方在盧卡斯的汽車后備廂里發現了具有危險性的工具,除此之外,警方并未發現更加可疑的跡象,但最終警方還是選擇扣留了盧卡斯,罪名便是攜帶危險武器。
警察在對盧卡斯進行了一番調查后,發現盧卡斯與寡婦被害案沒有關系。首先是那個可疑的手提袋,雖然與被害寡婦的很相似,但并不是被害人的。其次盧卡斯有不在場的證明,盧卡斯有一張加油站的收據,這說明在寡婦被害時,盧卡斯正在320多公里之外的公路上,根本沒有作案的機會。這兩項證明并沒有幫助盧卡斯離開令他討厭的警察局,因為警察認定他不是好人,原因是車上的那把工具。
如果盧卡斯能耐住性子,那么不久之后警察就不得不讓他恢復自由。但讓警察震驚的是,盧卡斯居然主動交代了自己20多年的殺人經歷,告訴警察他從15歲起就開始殺人,一共殺了360~600人,被害人主要是美國人,他在去歐洲和日本游玩的時候,也殺了不少人。盧卡斯還供出了自己的作案同伙奧緹斯·艾爾伍德·圖勒。至此,盧卡斯刷新了連環殺手殺人的最高數量,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人能超過他。
警方當然不相信盧卡斯能殺掉這么多人而依然逍遙法外,就對盧卡斯進行了調查。雖然調查的結果顯示被害人遠不像盧卡斯信口開河說的那么多,但至少有150人遭到了盧卡斯的毒手。當然盧卡斯也可能并不是在吹牛皮,畢竟他的殺人事業是跨國、跨洲型的。
不久之后,那個名叫圖勒的人也被捕了,此人和盧卡斯一個德性,對自己的殺人行為揚揚得意,不僅炫耀式地向警方敘述他們的殺人經歷,而且每天都令警察耳目一新,同時掌握大量的作案細節。
根據盧卡斯的供述,警方發現盧卡斯所言真真假假。盧卡斯說自己曾在國外殺人,但警察并未發現盧卡斯有出國的記錄。盧卡斯說自己曾在弗吉尼亞殺害了一名女性教師,但根據警方的調查,那名女子依然活著。這名女子也說自己從未見過盧卡斯。盧卡斯還說在1979年時,他在得州的公路上殺掉了許多搭車女子,但警方的調查結果卻是1979年盧卡斯根本不在得州。
除此之外,盧卡斯還供述了許多真實的謀殺案件,他所說的被害人的姓名、職業、遇害地點、遇害時的穿著以及致命傷都是正確的。但警察卻覺得這并不能說明盧卡斯沒有說謊,畢竟這些謀殺案都被刊登在報紙上,盧卡斯完全可以通過看報掌握這些信息。不過盧卡斯為了讓警察注意聽他講話,還會時不時地透露出一些并未公開的案件細節。
有一次盧卡斯告訴警察,圖勒曾經殺死了一個名叫亞當·沃什的6歲兒童。在警方的調查檔案中,亞當·沃什確實已經失蹤了很長時間。警察隨即對圖勒進行了審訊,圖勒承認后馬上又矢口否認。警方只好反過來詢問盧卡斯,盧卡斯說圖勒曾經親口告訴他,他的確殺死了亞當·沃什。當警察要求盧卡斯透露一些重要的案件細節時,盧克斯卻以記不清為由搪塞過去。不久之后,盧卡斯又告訴警察,亞當·沃什不是圖勒殺死的,那是圖勒在吹牛。
在幫助警方尋找被害人尸體時,盧卡斯表現得十分配合。但是警察卻只找到了6起謀殺案的被害人尸體。根據盧卡斯的供詞,應該還有更多的被害人。可是盧卡斯卻告訴警察,他只記得自己殺死了好幾百人,但具體細節都記不清了。當然,盧卡斯所說的情況的確存在。但警察卻認為,有些謀殺案實際上根本不存在,只是盧卡斯幻想的,也就是說盧卡斯的精神狀況不太正常。
警方還發現盧卡斯是個耐性很差的人,每當他覺得監禁生活很枯燥時,就會找到警察,爆料一些重磅案件細節。但當警察準備對他進行詳細的審訊時,他卻告訴警察:“我現在很疲憊,什么也不想說了。等我再生的時候,會告訴你們更多的事情。”警方很快就被盧卡斯的這種把戲弄得無可奈何,并認為盧卡斯這么做就是避免自己被警察遺忘,他對自己的殺人罪行很驕傲,每過一段時間都會把警察找來,重新體驗一回驕傲感。
1996年,盧卡斯的老伙計圖勒死了。盧卡斯便交代了亞當·沃什的被害事實,不僅確認圖勒的確是兇手,而且還說出了亞當·沃什的尸體被藏在了哪里,最終他還描繪了藏尸地點給他帶來的感受,在盧卡斯看來很惡心。很快,警察就真的找到了亞當·沃什的尸體。
在審訊中,盧卡斯還回憶了他第一次殺人時的經歷。盧卡斯聲稱自己從13歲時就開始殺人。那時,他想要強奸一個17歲的少女,但卻遭到了少女的激烈反抗。混亂之中,盧卡斯掐住了少女的脖子,等盧卡斯恢復平靜后發現,少女已經沒有了生命跡象。在盧卡斯的心中,性和殺人是一樣的。如果被害人不抵抗,順從他,那么他就不會強迫,也不會殺死對方。就像盧卡斯說的那樣:“只要能做愛就行。”最后,盧卡斯說他把少女的尸體拋在了河邊的樹林里。在敘述第一次殺人經歷時,盧卡斯顯得揚揚得意。
為了確定盧卡斯所言屬實,警方到盧卡斯幼年生活的地方進行了調查,結果說明盧卡斯在撒謊,當地根本沒有發生過少女被害案件。或許,盧卡斯并未說謊,他故意說錯了時間和地點。或許,在盧卡斯的幻想中,這起少女謀殺案件是真實存在的,畢竟盧卡斯有精神分裂癥,這導致他分不清現實和幻想。
盧卡斯被診斷為精神分裂癥是因為他殺掉了自己的母親維奧拉,后來在法庭上,盧卡斯的律師展示了盧卡斯悲慘的童年經歷。最終法官采納了精神病專家的意見,隨后盧卡斯以精神分裂癥患者的身份進入精神病院接受調查。
盧卡斯之所以會殺掉自己的母親,是因為他從小就飽受母親的折磨。1936年,盧卡斯出生于弗吉尼亞一個十分貧困的地方。盧卡斯的父親是個酒鬼,曾在一次醉酒中跌在鐵軌上,并被碾斷了雙腿,喪失了勞動能力。盧卡斯的母親不僅是個酒鬼,還吸毒,她的經濟收入來源于皮肉生意。雖然在盧卡斯的記憶中父親是個一事無成的人,但最起碼不像母親那樣咒罵和毆打他。
對于維奧拉來說,盧卡斯就是她的出氣筒,只要她覺得不順心,盧卡斯就得遭殃,盧卡斯殘疾的左眼就是母親的杰作。在盧卡斯12歲時,他的頭部受到了重創,始作俑者便是母親。或許正是這次受傷,讓盧卡斯變得冷血起來,也造成了他的精神分裂。
盧卡斯從小就是個沒有同情心的人,這或許與長期受虐待是分不開的。在幼年時期,被盧卡斯殘害的對象大多是一些力量不如他的小動物,例如鴿子、小老鼠和貓狗等。抓住小動物后,盧卡斯都會把它們折磨死。在看到因為受折磨而痛苦不已的小動物時,盧卡斯不僅不同情,反而覺得非常有趣。
母親長期的毆打和責罵已經成為盧卡斯生活中的一部分,他已經習以為常。最讓盧卡斯忍受不了的是母親對他的精神折磨,母親總是喜歡把盧卡斯打扮成一個小姑娘的樣子,還讓盧卡斯穿著裙子去上學。盧卡斯為此總會遭到同學們的嘲笑,他不僅無法得到母親的關愛,就連從同齡人那里獲得心理慰藉的權利也被母親剝奪了,他身為男孩的尊嚴完全被踐踏。這或許也是盧卡斯成為雙性戀的根源所在。
對于一個正常男子來說,性沖動是在所難免的,但重要的是可以控制住。盧卡斯顯然沒有這種能力,在他的認知里,只要有性沖動了,就必須得找人解決,根本沒有必要控制。這種不正常的性觀念也和母親有著很深的淵源,他母親的接客地點總是選擇在家中,不會覺得盧卡斯不適合看到這些,甚至還經常當著盧卡斯的面做愛。有一次,維奧拉在和一個客人做愛后,居然開槍打中了對方,鮮血甚至都濺到了盧卡斯的臉上。這種場景給盧卡斯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并讓盧卡斯把性和鮮血聯系起來,在之后的人生中,殺人與做愛便成了盧卡斯的最愛。
在盧卡斯13歲時,他那無用的父親死了。那是個寒冷的冬天,地上還有不少積雪,盧卡斯的父親像往常一樣喝得酩酊大醉,然后在雪地里睡著了。當人們發現他的時候,他已經變成了冰冷的、僵硬的尸體。
在盧卡斯23歲時,他的人生迎來了一個關鍵的轉折,如果不是母親,或許他可以因此走上正常人的道路。盧卡斯認識了一個名叫莎拉的女孩兒,兩人的感情很不錯,并且很快訂婚。就在這個時候,惡魔般的母親又出現了,她反對盧卡斯結婚,說自己不喜歡莎拉。問題并不在莎拉身上,在維奧拉心中,兒子盧卡斯就是自己的玩具,是自己私有的,不能與人分享。但是維奧拉卻忽略了,盧卡斯是一個人,而且已經長大,不可能永遠像小時候那樣接受她的控制。面對維奧拉的百般刁難,莎拉決定離開盧卡斯,她不想自己以后的婚姻生活被維奧拉攪得雞犬不寧。
莎拉的離開徹底激怒了盧卡斯,盛怒下的盧卡斯失去了理智,和母親發生了激烈的爭吵,后來他忍不住掐住了母親的脖子,順手拿起餐桌上的菜刀,向母親砍去。維奧拉最終身中數刀而亡。看著倒在血泊中的母親,盧卡斯不僅沒有恢復理智,而且還瘋狂地強奸了母親的尸體。
母親的死直接導致盧卡斯被捕,公訴人想盡辦法讓盧卡斯被判處死刑,但礙于盧卡斯的精神狀態不正常,最終法官讓盧卡斯到精神病院接受治療。如果不出意外,盧卡斯就要在精神病院內度過余生了,人們也漸漸忘記了這個殺人犯。10年后,精神病院的醫生們相信盧卡斯已經恢復正常了,便決定讓盧卡斯恢復自由,就這樣,獲得假釋的盧卡斯回到了社會中。
離開精神病院后不久,盧卡斯便開始尋找“獵物”。他總是在美國各州的公路上尋找目標,在選擇“獵物”時,盧卡斯向來是來者不拒,年齡跨度有70歲之大。但盧卡斯只會向孤身一人的路人下手,而且都得是女性,這樣的人比較容易被制服。每當盧卡斯發現拋錨的車后,就會停下車,然后假裝要提供幫助的模樣。在接近這些孤立無援的女性時,盧卡斯就會拿出刀子猛烈地刺向對方,在確定對方死亡后,盧卡斯就會強奸對方的尸體。這種作案過程與殺死母親時如出一轍。
1976年,盧卡斯認識了圖勒,這是一個有著異裝癖的瘋子。圖勒比盧卡斯小11歲,在認識后就決定結伴而行,兩人不僅合作殺人,還是一對戀人,因為盧卡斯是雙性戀,而圖勒則是個同性戀。在殺人時,盧卡斯喜歡虐待,等人死后,盧卡斯便會和尸體做愛。圖勒也有著相同的愛好,同時還喜歡吃人肉。盧卡斯在圖勒的慫恿下,也嘗過人肉的味道,但覺得那滋味并沒有圖勒形容的那樣美妙。
盧卡斯和圖勒的這種恐怖關系一共維持了兩年左右,后來因為圖勒的侄女貝奇·鮑維爾而破裂。鮑維爾認識盧卡斯的時候才15歲,盧卡斯告訴警方,他和圖勒在殺人時都不會避開鮑維爾。不過盧卡斯并沒有說鮑維爾到底有沒有參與他們的殺人活動,警方也無法確認,因為盧卡斯被捕時,鮑維爾已經死了。
盧卡斯對鮑維爾的熱情讓圖勒很不爽,這激起了圖勒的嫉妒和憤怒,所以在盧卡斯和鮑維爾同居后,圖勒憤然離開了他。對于圖勒的態度,盧卡斯很不解,畢竟在他心中圖勒是他的男性情人,而鮑維爾則是他的女性情人,而且他還在鮑維爾的身上看到了前未婚妻莎拉的身影。
鮑維爾與盧卡斯的關系并未持續很長時間,不久之后鮑維爾就死了,是被人謀害的,尸體被肢解后放在了枕頭套里,然后被丟在了荒野之中,兇手很可能就是盧卡斯本人。這或許說明,因為母親的原因,盧卡斯對女性是憎恨的,雖然母親已經死了,但他對母親的憎恨并未消失,就如同他所說的那樣:“沒有哪個孩子像我一樣有著那樣的童年,從小我就恨透了母親,這份恨意根本無從發泄。”警方認為,盧卡斯在殺害每個女性的同時,實際上都是在把母親重新殺死了一次。令人難以理解的是,在盧卡斯和圖勒相處的兩年中,他們都沒有殺掉對方,圖勒也沒想嘗嘗盧卡斯的味道。
在盧卡斯被捕之后,他先是被判處了死刑,后來因為被診斷為妄想型精神分裂癥,死刑便被減為6個終身監禁。1998年,得克薩斯州法院重新判處了盧卡斯死刑。雖然后來美國總統簽發了他的緩刑令,但最終他還是被處死了。
【犯罪心理分析】
與許多連環殺手一樣,盧卡斯的童年同樣充滿了暴力。盧卡斯與母親之間的關系十分糟糕,他的母親根本不會關心他,所以盧卡斯也無法從母親那里學習愛的能力。在一個人的成長過程中,幼年時期母親的關愛十分重要,人們不僅享受這份關愛,也會從這份關愛中學到愛的能力,即關愛他人的能力,這種能力可以幫助人們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顯然,這種在人際交往中必不可少的愛的能力在盧卡斯很小的時候就被母親剝奪了。
如果說幼年時期,母親的角色必不可少,那么當一個人進入青春期后,母親的重要性就會漸漸消退,同齡人開始占據重要的地位。對于許多青少年來說,朋友比父母還要重要。雖然這種認知顯得很幼稚,但卻可以說明同伴對同齡人的重要性。可是在母親的影響和控制下,盧卡斯沒能被同齡人接納。在盧卡斯的人生中,有一個頗為引人注意的轉折,即和他訂婚的莎拉。雖然當時盧卡斯已經20多歲了,但他依然可以從莎拉的身上尋找到心理上的滿足感,或者學到愛的能力和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但顯然,這個關鍵的轉折被母親打斷了。
在盧卡斯的案件被公開后,人們開始探尋他的殺人動機,結論卻是他想殺人,這或許也是所有連環殺手的殺人動機。盧卡斯曾提到過“死亡之手”,說他的許多殺人行為都是在死亡之手的指導下完成的。這是典型的精神分裂的表現,此種類型的連環殺手的心理狀態與正常人不同,他們在選擇殺人目標時,會盡量避開警方的調查,但會出現食人或戀尸癖等許多異常的行為。
不少犯罪心理專家認為,連環殺手之間也存在著競爭,不希望別的連環殺手蓋過自己的風頭。有些連環殺手還十分關注同類的動向,例如泰德·邦迪這個有組織殺手就是許多連環殺手的偶像,不少警方所抓獲的連環殺手的家中都有大量關于邦迪的資料。邦迪不僅有很強的反偵查能力,還能進行犯罪心理側寫,他還是連環殺手中唯一的博士。
據說一名警察在調查綠河殺手時曾經接到了邦迪的來信,在信中,邦迪自信滿滿地告訴警方,他可以描繪出一個連環殺手真實的內心世界。邦迪這么做的原因自然不是想幫警察抓住綠河殺手,而是想重新引起警察的注意或者是公眾的關注。這種心理在盧卡斯及其同伙圖勒的身上也可以看到。殺人是一種十分嚴重的罪行,這是所有人都有的常識,盧卡斯和圖勒自然也知道,但即便如此,他們還是向警方炫耀自己的殺人經歷,甚至在殺人數量上大做文章。
不少連環殺手都有在精神病院接受治療的經歷,他們往往在第一次殺人后因為精神問題而被送進精神病院,然后會恢復理智,但在恢復社會生活不久之后就會變成連環殺手。這就引出了一個問題,那些已經犯下殺人案的精神疾病患者是否能被治好?盧卡斯接受了10年的治療,在精神病院內表現得很正常,但卻在離開精神病院后走上了瘋狂連環殺手的道路。有的連環殺手接受了更長時間的治療,但效果依舊不明顯。甚至可以說,精神疾病比癌癥更難治愈。
一個心理變態的人想要恢復正常,人際關系對他來說十分重要,如果他能融入社會中,那么他就會擺脫變態的心理,變成正常人,可是這很難。絕大多數的精神疾病患者終其一生都無法擺脫變態的心理。當然也有少數患者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漸漸學會融入社會,他的精神狀態也會隨之恢復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