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FBI的研究,如果連環殺手的母親是霸道的,而且對孩子控制得十分嚴格,那么孩子就無法實現性別認同(對自己性別的正確認識)。對于一個正常人來說,他在3歲左右時就可以識別出自己的性別,并且知道自己的性別是穩定的,有了正確的性別認同之后,兒童就會喜歡和同性兒童一起玩耍,會自然而然地遵從內在的性別角色要求來控制自己的言行,讓自己的言行更加符合自己的性別。
1957年11月16日,這天是星期六,一個名叫弗蘭克的副警長像往年一樣去參加家鄉的獵鹿活動,這是弗蘭克最喜歡的活動。那天的天氣不錯,鎮上幾乎所有人都參加了這個活動。活動結束后,弗蘭克便去看望自己的母親,他的母親伯妮斯·沃頓是一家五金店的女主人,鎮上的人會從這家店里購買日常生活用品以及務農工具等。弗蘭克發現五金店不僅沒有開門,而且還沒有開燈。頗感意外的弗蘭克打開了店門,當他進入房間時,發現地上有一攤血,一直延伸到后門。深感不妙的弗蘭克立刻報警了。
警察趕到后,立刻對案發現場進行了勘查。警察通過并不混亂的現場推斷出,這里應該沒有發生過搏斗。后來,警察發現收銀機不見了,于是就把這起案件定性為搶劫案。但弗蘭克認為母親兇多吉少,應該已經被害。弗蘭克還告訴警察,他覺得一個名叫愛德華·西奧多·蓋因的男子比較可疑。因為不久前,蓋因曾到店里詢問過防凍劑的價格,還再三詢問弗蘭克是否去參加獵鹿活動。弗蘭克認為,那天蓋因的真實目的并不是買防凍劑,而是為了確認自己是否在獵鹿活動當天在店里。
這下,蓋因就成了最有嫌疑的人。于是警方便包圍了蓋因居住的農場,并且從柴房進入到房間內。剛進入房間時,警察就覺得房梁上好像吊著一個東西。由于獵鹿活動剛結束,所以警察認為那可能是蓋因獵獲的獵物,但實際上蓋因當天并未參加狩獵活動。當警察打開手電筒時,卻發現吊著的是一具人的尸體,這具尸體明顯被人專門處理過,沒有頭部,從陰部切開一直到胸部,內臟被掏干凈了,看起來就好像一件人皮衣服。這具尸體就是弗蘭克的母親。
意識到不對頭后,警察們立刻對蓋因的家進行了地毯式的搜查。搜查的結果不僅讓人震驚,更讓人惡心,甚至已經超越了人類心理承受的極限。蓋因的房間十分雜亂,還伴隨著一股令人難以忍受的惡臭。當警方走進蓋因的臥室后,看見了地獄般的可怖景象:蓋因把死人的頭骨作為裝飾品鑲嵌在床柱上。爐子上的平底鍋上正放著一顆新鮮的心臟,應該是被害人沃頓夫人的。沃頓夫人的頭顱則被裝在一個麻布口袋里,不僅雙眼緊閉,而且耳窩處已經被穿上了鉤子。除了沃頓夫人被肢解的尸體之外,還有許多被精心處理過的尸體,眼前的景象更像是另類的行為藝術。
警察發現了一個怪異的湯碗,這個湯碗是用一個頭蓋骨的上半部分制作而成。除此之外,警察還發現了許多用人皮制作的家具和裝飾物,例如燈罩、紙簍、座椅扶手等都是用人皮做的。當警察打開蓋因的衣柜時,發現了一件用人皮做的大衣,胸前還有一副女性的乳腺。后來蓋因交代說,他經常在夜晚穿著這件人皮大衣散步,并且還把自己想象成一個女人。
當一名警察打開廚房門后,發現了一張人皮面具,并且認出這就是被害的瑪麗·赫甘。瑪麗是一位中年婦女,蓋因是在普蘭菲爾德酒吧認識她的。蓋因之所以選擇向瑪麗下手,是因為瑪麗與蓋因已經過世的母親長得十分相像,但兩人的性格卻南轅北轍。后來蓋因就開槍打死了瑪麗,并且把瑪麗的尸體帶回了農場。蓋因曾經告訴過一個人,他殺死了一個人并且把尸體吊在家中。但對方根本不相信,認為蓋因在吹牛皮,因為在人們的眼中,蓋因是個性格溫順的老實人,根本不可能有膽子殺人。
就在警察還沒有從震驚中緩過神兒來時,蓋因回家了。當蓋因看到家中的警察后,居然對警察說,他根本不知道五金店的命案。警察也沒多說,直接把蓋因銬走了。經過一番審訊后,蓋因交代了自己殺死瑪麗和沃頓夫人的事實。但是警察對蓋因的這些交代根本就不滿意,因為蓋因的家中有許多人的尸體零件,而這些殘尸顯然不可能只是兩個被害人的。可是蓋因卻說,他對于自己所做的這些事情都記不清楚了,因為他在做這些事情的時候,大多處于恍惚的精神狀態。警察相信了蓋因的解釋,畢竟蓋因的精神狀態確實顯得不正常。
相對于其他連環殺手,蓋因所謀害的人數量很少,但是他所犯下的毀尸、食人和戀尸癖等罪行卻引起了記者們的興趣。蓋因的案件經過報道后,立刻在美國引起了巨大的轟動,并且還激發了犯罪專家的興趣,這些專家紛紛對蓋因展開研究。蓋因所居住的小鎮也因此成為一個旅游勝地,許多對蓋因案件感興趣的人紛紛前來參觀蓋因的家,但鎮上的人卻覺得蓋因的家是個魔窟,便一把火燒掉了蓋因的家。
在當地,蓋因有個外號,叫“老好人艾德”(蓋因的小名叫艾德)。在當地人的心目中,蓋因雖然行為有些怪異,但是卻讓人很放心,有許多家長甚至把孩子交給蓋因看管,鎮上的很多孩子也喜歡找蓋因玩。蓋因案件發生后,警察還特意去調查當地的孩子,詢問他們是否遭受過蓋因的威脅,或是蓋因向他們做過奇怪的事情,但都遭到了否認。不過有的家長卻說,他們曾聽孩子說過,在蓋因的家中發現了一些奇怪的面具和萎縮的頭顱。不過當時家長并未重視,只認為這是小孩子的胡言亂語罷了,沒承想居然是真的。
蓋因在殺害瑪麗和沃頓夫人之前,一直把尸體作為自己作案的對象,總是想著法子去盜墓。至于蓋因后來為什么朝著活人下手,有兩種說法。其中一種說法認為死人已經無法滿足蓋因,所以蓋因才選擇朝活人下手。另一種說法認為,蓋因從來沒有想過殺人,他想要的只是尸體,但后來天氣變冷了,挖掘尸體變得困難起來了,所以便只好殺死活人。
那么,蓋因為什么會變成這個樣子呢?這還得從蓋因的幼年經歷說起,在蓋因的人生中有一個人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這個人便是蓋因的母親奧古斯特。奧古斯特是個狂熱的宗教信徒,對道德有著十分苛刻的要求,并且讓自己的孩子相信“女人就是魔鬼”,禁止孩子發生婚前性行為,如果一個女人值得你和她發生關系,那么她也適合結婚。后來奧古斯特甚至要求自己的孩子發誓,要終身保持處男的身份。對于母親的這些教誨,蓋因一直牢記在心,直到臨死前還是一名處男。
父親這個角色在蓋因的生命中被大大弱化了,因為奧古斯塔告訴蓋因,他的父親喬治是個無用的人,是個失敗的男人,無法為蓋因創造美好的未來。但同時,父親對于蓋因來說也是個恐怖的存在,因為喬治會打他。有一次,蓋因在外面受到了其他孩子的欺負,跑回家向父親哭訴。父親不僅沒有安慰他,反而痛打了蓋因一頓。從那以后,蓋因再也不信任父親,并且把對父親的這份依賴統統轉嫁到母親的身上,對母親更加依賴。
奧古斯特認為城市中的人都是不道德的,便把家搬到了一個小鎮上,為了保持孩子道德的純潔性,奧古斯特把家安在了人煙稀少的一個農場之中。除此之外,奧古斯特還不讓蓋因和其他孩子玩耍。
蓋因還有一個哥哥名叫亨利,亨利不僅比蓋因大兩歲,而且更有主見,對母親的教育方式十分不滿,甚至與母親發生了激烈的爭吵。在亨利看來,蓋因對母親的那份過分依賴之情也是不正常的。亨利的這種反抗應該算得上是一種正常的表現,但卻給蓋因帶來了不小的苦惱。在蓋因的心中,母親是不可侵犯的存在,而亨利則是疼愛他的哥哥。但是這兩個人卻發生了爭執,蓋因都不知道自己到底應該支持誰。
后來,蓋因一家人所居住的農場附近的沼澤發生了一場大火,蓋因和亨利都參與了救火,但亨利卻意外死亡了。警方通過調查后認為,亨利的死不是一個意外,蓋因應該負有責任。因為蓋因在報警時告訴警察,他在撲滅大火后找不到亨利了。但當警察趕到后卻發現蓋因就停留在亨利的尸體旁。經過一番深入調查后,警察排除了蓋因的嫌疑。蓋因雖然獲得了無罪釋放,但卻遭到了鎮上人們的懷疑,人們認為亨利就是被蓋因殺死的,因為亨利觸犯了奧古斯特的權威。
1940年,蓋因的父親喬治死了。奧古斯特告訴蓋因,喬治是死于他的軟弱,他死后一定會下地獄。實際上,喬治是因為肺炎死的。隨著年齡的增長,蓋因開始打工貼補家用。蓋因還做過為他人帶小孩的工作,他對于這份工作十分滿意,在蓋因的心中,小孩子比較容易溝通。
1945年奧古斯特的死亡,讓蓋因徹底陷入了痛苦和孤獨之中。在奧古斯特死后,蓋因便把母親的臥室和起居室都用木板封存起來,保持著母親生前的模樣。在警察因為沃頓夫人的死調查蓋因的家時,就發現了這個被木板釘起來的房間。警察本以為能從這里發現更多尸體,但當警察把木板去掉后,卻被眼前一塵不染的景象震驚了,因為眼前的屋子和蓋因的房間比起來真是云泥之別。
奧古斯特是個控制欲很強的母親,而且非常霸道,強制要求孩子像她一樣生活。所以當奧古斯特去世后,蓋因首先感覺到的是解脫,因為再也不會有人管他了。但是蓋因很快就變得無所適從了,因為他從小被母親禁止接觸外人,所以在人際交往方面顯得十分笨拙。不過蓋因不久就找到了感情的寄托,那就是讀書。
因為母親的關系,蓋因從小就不善于和他人交往,在學校也是個孤獨的存在。當母親發現蓋因或亨利有新的朋友時,就會對他們進行嚴厲的懲罰。于是蓋因就開始從讀書中尋找安慰,但蓋因只對兩類書籍有興趣,即人體解剖和德國納粹的人體試驗。在母親去世后,蓋因又喜歡上了一類書籍,即盜墓方面的。
有了理論指導后,蓋因就想付諸實際行動了。但是在試驗開始之前,他還得去尋找一些材料,也就是尸體。于是蓋因開始了盜墓,尋找令自己滿意的尸體。蓋因選擇的第一塊墓地就是母親奧古斯特的,蓋因把母親的尸體從墓穴中挖出來,并放在了家中。之后,蓋因開始在各處尋找目標,但是他只對一些特定的墓地下手,死者是中年婦女,而且得是新鮮的尸體。蓋因交代過,他曾經在墓地旁邊手淫過,但卻不會和尸體發生性關系,因為蓋因覺得那些尸體很臭。
蓋因為了能找到新鮮的尸體,還養成了看報紙的習慣,因為報紙上有時會刊登訃告,通過訃告蓋因就可以得知哪里有新鮮的尸體。據說有一次,蓋因還邀請了一位鄰居一同前去,但那位鄰居是一個智障。蓋因的這種行為一直沒有被發現,直到沃頓夫人案件之后,蓋因的種種行跡才被暴露。
【犯罪心理分析】
蓋因為什么對中年女性的尸體如此著迷?他為什么要做一件人皮大衣以及人皮面具?對于蓋因這些匪夷所思的行為,FBI犯罪心理專家給出了兩種說法。
第一種說法是蓋因自己想變成一個女性。蓋因曾經想做變性手術,但因為價格昂貴,再加上風險比較大,所以蓋因便只能用“真材實料”來把自己偽裝成一位女性。據FBI的研究,如果連環殺手的母親是霸道的,而且對孩子控制得十分嚴格,那么孩子就無法實現性別認同(對自己性別的正確認識)。對于一個正常人來說,他在3歲左右時就可以識別出自己的性別,并且知道自己的性別是穩定的,有了正確的性別認同之后,兒童就會喜歡和同性兒童一起玩耍,會自然而然地遵從內在的性別角色要求來控制自己的言行,讓自己的言行更加符合自己的性別。蓋因是個男性,但是在他的人生歷程中,女性在他心目中占據著至高無上的地位,所以他會對自己的男性角色感到厭惡和憤怒。所以當蓋因穿上人皮大衣后,就會覺得自己變成了一名女性,從而獲得一種心理滿足。
在蓋因被捕以后,警察很快就取得了他的信任,他誠實地交代了自己的所作所為,并且告訴警方那些人皮制品的各種用法。蓋因極力否認他曾與尸體性交。他穿上了人皮大衣,好像自己真的變成了一名女性。蓋因表示,每當月圓之夜時,他就會穿上人皮大衣,戴上人皮面具,然后敲著人皮鼓。對于這種行為,蓋因認為是放縱的。
第二種說法是蓋因在用這種方式懷念母親。每當蓋因穿上人皮大衣后,就會覺得母親好像回到了自己的身邊,他可以繼續依賴母親,他的這種做法實際上就是為自己復制了一個母親。當然,這種想法在常人看來是難以接受的。在審訊過程中,蓋因雖然已經年過半百了,但是卻表現得像個孩子,尤其是他對母親的依賴,讓警方更加覺得蓋因的心智是不成熟的。蓋因表示,他之所以會殺掉瑪麗和沃頓夫人,是因為這兩個人和母親長得很相像。但是蓋因也表示,雖然她們很像母親,但在他的心目中,母親是最特別的,沒有人能取代。每當警方提到蓋因的母親時,蓋因就會表現得很傷心,有時甚至會哭泣。
最終蓋因被送進了精神病院,并在那里度過了余生。在精神病院,蓋因被評為模范病人,他不僅很喜歡醫院安排給自己的手工勞動,而且每次都能超額完成。當醫生發現蓋因對無線電報十分有興趣后,就向醫院申請,讓蓋因用自己的勞動所得購買了一臺無線電報機。最終蓋因死于癌癥,在死前,蓋因表示如果他能出院,一定會去環游世界。蓋因死后被安葬在自己母親墓地的后面,這樣他就可以永遠和母親在一起了。
對于蓋因的種種恐怖和怪異的行為,專家們在研究的過程中分成了兩派。一部分專家認為,蓋因并不是性虐待狂,而是個性掠奪者。蓋因的殺人行為并不是殺人欲望引起的,也就是說他并不是為了殺人而殺人,或許這也是他相對其他連環殺手殺人數量少的原因所在。有不少連環殺手殺人時是為了尋求力量和控制權,但蓋因顯然并不是這樣。蓋因殺人和盜尸實際上就是在尋找不同的零件,然后用這些零件拼湊出一個母親來,再把自己套進去,他就會變成奧古斯特。
在蓋因的心目中,母親奧古斯特是至高無上的存在,擁有絕對的權力。所以蓋因想要變成女人,想要變成奧古斯特。在蓋因的犯罪行為中,奧古斯特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如果她改變對蓋因的教育方式,那么或許蓋因的人生就會變得不一樣。據說,奧古斯特一直想要個女孩,因為她已經有一個兒子了,但是蓋因仍然是個男孩。
不論怎么說,奧古斯特都是蓋因生命中的唯一,是他的依賴,也是他的信仰,甚至在蓋因的心目中,奧古斯特就是永生的。所以蓋因才會不停地拼湊出一個奧古斯特,甚至想變成奧古斯特。
另一部分專家則認為,蓋因是憎恨奧古斯特的,這份憎恨就連蓋因自己也沒有發現。蓋因之所以選擇中年婦女以及和母親相貌相似的瑪麗和沃頓夫人下手,就是源于對母親的憎恨。因為殺人和肢解尸體都是充滿憎恨的行為。
美國聯邦調查局的著名犯罪心理學家約翰·道格拉斯在得知蓋因的案件后,也進行了一番研究,最終他得出了這樣的結論:“蓋因的案子主要涉及了兩起謀殺,從這兩個謀殺場景中我注意到,雖然兇手把尸體移走了,但并未做出任何善后的行動,例如擦干凈地板上的血跡,或是在殺人后藏起來。在沃頓夫人的被害現場,有許多血跡,這說明被害人已經當場死亡,但警方卻并未發現尸體,那么兇手為什么移走尸體?通常的解釋是,移走尸體可以避免警方的追查。但這種解釋顯然不適用于蓋因的案件。如果兇手移走尸體是有其他原因,那么兇手很有可能是一個精神病患者。”最終蓋因被診斷為慢性精神障礙。后來蓋因便成為許多影視劇的原型人物,例如希區柯克的《驚魂記》、托馬斯·哈里斯的《沉默的羔羊》等電影中的恐怖殺手的形象都取材于蓋因。但不同的是,這些電影中的連環殺手一般是非常兇狠的形象,攻擊性很強。但蓋因在現實生活中卻是一個溫和的老實人。
雖然奧古斯特應該為蓋因的犯罪行為負責,但這也不能全怪在奧古斯特的身上。蓋因的哥哥亨利雖然也接受了一樣的教育,但他卻可以及時地意識到蓋因對母親的依賴不對,并且反抗母親的霸道。《道德情操論》和《國富論》的作者亞當·斯密也是個對母親十分依賴的人,他父親在他出生前就不幸去世了,從此之后,對亞當·斯密的教養重擔就完全落到了母親瑪格麗特的身上。亞當·斯密的性格和蓋因也比較相似,都不善于人際交往,活在自己的世界中,甚至還有抑郁癥的傾向。在母親去世后,亞當·斯密陷入了巨大的痛苦中而無法自拔,他的健康狀況也開始惡化,6年后便去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