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解創新管理經典
- 路江涌
- 5173字
- 2019-01-05 08:06:20
PREFACE
前言
10本經典,理解創新
要理解創新的含義,我們可以先從老祖宗造字的初心入手。“創”字由“倉”和“刀”組成,表示木匠揮刀掄斧,砍鑿樹料,建造房屋。所以,“創”有破舊立新的意思,破木材之舊,立房屋之新。
《孟子·梁惠王下》里有一句話:“君子創業垂統,為可繼也。”這句話的意思是,君子創立功業,建立制度,是應該被后代所采納應用的。
“新”字由“辛”“木”和“斤”組成,“辛”表示▼形的劈柴鐵釬,“木”表示樹樁,“斤”表示斧頭,合在一起表示用斧、釬等工具劈柴,每一次砍下去都有新的木頭露出來,所以,木之始伐謂之“新”。
《大學》里有一句話:“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這句話是開國君主商湯刻在自己的洗臉盆上,用來提醒自己的話。其原意是,天天要把自己洗干凈,今天洗干凈了,明天還要洗,天天都要洗。《大學》里這句話的意思是,如果能夠一天做到新,就應該天天保持新,沒有最新,只有更新。
組織的“心、腦、體”模型
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馬云在一次分享中提到:優秀的企業家,要有心力、腦力和體力。心力是智慧的源泉,腦力決定能掌握多少知識,體力決定能干多久。馬云認為,企業家的心力是歷經磨難、挫折和失敗才能散發出來的,企業家的腦力體現在企業家的學習能力上,但是企業家的體力再好也不可能干100年,要做成百年老店,必須培養好接班人。
后來,時任螞蟻金融服務集團CEO的彭蕾進一步解釋了阿里巴巴的“心、腦、體”模型。對于一個組織來說,心力就是這個組織相信什么,就是這個組織做對的事的能力,就是這個組織的組織文化,具體由使命、愿景、價值觀組成。
對于阿里巴巴來說,組織的使命是“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組織的愿景是“構建未來的商務生態系統,讓客戶相會、工作和生活在阿里巴巴,并持續發展最少102年”;組織的價值觀是“客戶第一、團隊合作、擁抱變化、誠信、激情和敬業”。阿里巴巴的使命、愿景、價值觀,決定了這個組織前進的方向。
對于一個組織來說,腦力就是這個組織把事做對的能力,是一個組織的思考能力。組織需要思考全面的問題,不僅僅要思考組織內部,也要思考組織外部;不僅僅要思考與組織相關的事,也要思考與組織相關的人。所以,組織腦力思考的范圍涵蓋組織外部的人(用戶)、內部的人(員工),以及外部的事(市場)、內部的事(產品)。組織腦力包括組織的用戶能力、員工能力、市場能力和產品能力。
同時,對于一個組織來說,僅僅有心力和腦力是不夠的。組織還需要體力,才能堅持下去,一直把對的事做對。與組織的腦力相對應,組織的體力體現在對用戶、員工、產品和市場等要素的治理上。
參考阿里巴巴關于組織能量的“心、腦、體”模型,我們可以畫出圖0-2中的模型。“心”有關組織文化,“腦”有關組織能力,“體”有關組織治理。心的主要作用是指明組織發展的方向,腦的主要作用是選對組織前進的道路,體的主要作用是保證組織一直在正確的道路上前進。

圖0-2 組織的“心、腦、體”模型
創新的“心、腦、體”模型
創新是組織的核心功能。一個組織的誕生,是創新的結果。一個組織的成長,離不開創新。一個組織的轉型,也必須依靠創新。
創新是一個過程,也是一個體系。和組織一樣,對于創新,我們也可以從“心、腦、體”三個方面理解。
如圖0-3所示,創新精神是創新之心,指明了創新的方向;創新思維是創新之腦,表達了創新的方法;創新行動是創新之體,代表了創新的方式。對于創新,我們需要從創新精神、創新思維和創新行動三個層面理解。

圖0-3 創新的“心、腦、體”模型
當然,我們理解創新,不應該是憑空猜想,而是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從經典中尋找創新的秘訣。根據創新的“心、腦、體”框架,我在關于創新的浩如煙海的管理經典中,選擇了10本著作,從創新精神、創新思維和創新行動三個方面討論創新(見圖0-4)。

圖0-4 10本經典,理解創新
首先,關于創新精神,我選擇了四本經典:《創新與企業家精神》《開放式創新》《創新:進攻者的優勢》和《創新者的窘境》。這四本經典分別從擁抱變化、開放共享、挑戰權威和居安思危四個方面,詮釋了創新的精神。
其次,關于創新思維,我選擇了三本經典:《商業設計》《整合思維》和《創新者的基因》。這三本經典分別從設計思維、整合思維和基因思維三個方面,詮釋了創新的思維方法。
最后,關于創新行動,我選擇了三本經典:《藍海戰略》《逆向創新》和《創新者的解答》。這三本經典分別從有舍有得的創新、自下而上的創新和破舊立新的創新三個方面,詮釋了創新的行動方式。
創新精神的四個方面
創新包括時間維度和空間維度。從時間維度上看,創新既是對舊事物的破壞,也是對新事物的建設。從空間維度上看,創新既是對原有空間的重構,也是對新空間的拓展。
從“破舊”方面上看,有兩個理解創新精神的角度:一個是居安思危,另一個是挑戰權威。從“立新”方面上看,有另外兩個理解創新精神的角度:一個是擁抱變化,另一個是開放共享。
如圖0-5所示,我們選取《創新與企業家精神》《開放式創新》《創新:進攻者的優勢》和《創新者的窘境》這四本經典,從擁抱變化、開放共享、居安思危和挑戰權威四個角度詮釋創新的精神。

圖0-5 創新精神的四個方面
第一,我們來看看“擁抱變化”的精神。擁抱變化的精神是《創新與企業家精神》的核心觀點。在這本書里,作者彼得·德魯克表達的主要思想是,創新機遇的來源是不確定的和不連續的,但抓住創新機遇所必備的企業家精神是系統性的和動態性的;企業家需要掌握系統的和動態的戰略思維,在不確定性中追求確定性,在不連續性中尋找連續性。
在德魯克看來,創新是動態的,不是靜態的。企業是否創新,與企業適應變化有關,與企業的規模無關。企業家是否有創新精神,與企業家對風險的認知有關,與企業家的財富無關。
德魯克指出,創新和企業家精神的核心是擁抱變化。要有目標、系統地對機遇進行分析,要對環境的變化敏感,走出去多看、多問、多聽。同時,創新也要持之以恒,不能為變而變,不能過于分心,不能過于求新,要擁抱變化,而不要追求變化。
第二,我們來看看“開放共享”的精神。開放共享的精神是《開放式創新》的核心觀點。在這本書里,亨利·切薩布魯夫等作者強調了開放式創新的系統性。在切薩布魯夫等作者看來,未來的企業創新在很大程度上是開放式創新,而高效的開放式創新一定是系統性的。開放式創新的系統性,體現為企業的用戶、組織、產品和市場等要素的全面開放式創新。
開放式用戶創新主要是利用用戶社群,讓用戶參與到企業創新中來,獲得來自用戶的創新點子。開放式組織創新主要是通過打造無邊界組織,激發組織內部的創新積極性,獲得新的創新動力。開放式產品創新主要是通過和外部組織合作研發,補充企業內部的技術短板,或者強化企業的產品優勢。開放式市場創新主要是通過共享經濟等開放式商業模式,打破企業的資源約束,創造更大的市場價值。
第三,我們來看看“居安思危”的精神。居安思危的精神是《創新者的窘境》的核心觀點。在這本書里,作者克萊頓·克里斯坦森研究了多個產業數十年的發展歷史之后發現:很多偉大的企業,盡管一直銳意進取,認真傾聽消費者的意見,積極投資新技術研發,但仍然難逃被市場淘汰的命運。
克里斯坦森對這些企業的發展規律進行系統總結后,說道:“就算企業把‘每件事情’都做對了,也有可能錯失城池。”而這些企業,“面對新技術和新市場,導致失敗的因素往往正是‘完美無瑕’的管理”。
在這里,克里斯坦森認為,企業雖然“把每件事情都做對了”,但有一件重要的事情沒有做。換句話說,企業“把事情做對了”,但“沒有做對的事情”。具體地說,企業是把“管理”這件事情做對了,做到了“完美無瑕”,但沒有做“創新”這件事情。
在克里斯坦森看來,那些已經在市場中占據主導地位的企業,通過“管理”不斷加強自己的安全感,但沒有通過“創新”應對潛在的威脅。換句話說,這些企業沒有能夠做到“居安思危”。
第四,我們來看看“挑戰權威”的精神。挑戰權威的精神是《創新:進攻者的優勢》的核心觀點。在這本書里,作者理查德·福斯特重點研究了企業發展的S形曲線。
福斯特認為,S形曲線反映了企業投入產出效率的變化規律。最初,當資金被投入到一種新產品或流程里的時候,進展速度通常是緩慢的。然后,當突破了一些關鍵點之后,進展速度就會快速提高。經過一段時間的快速發展后,總會存在一個點,在這個點之后,更多的投入都很難帶來效率的進一步提升。這時,這個產品發展軌道就達到了頂點。因為S形曲線存在發展的極限,企業要想獲得進一步的發展,就需要換到一個新的軌道上。
在福斯特看來,S形曲線的存在就是創新者的機會。原來居于領導地位的企業由于價值網的束縛,變換發展軌道往往阻力重重,這就讓新企業有了優勢。對新企業來說,企業的用戶、組織、產品和市場要素都是新的,企業面臨的來自價值網的約束非常小,很容易變換發展軌道,在居于領導地位企業發展趨緩的薄弱環節實現彎道或換道超車。
創新思維的三個層面
從思維層面角度上看,創新可以分為頂層設計、底層基因和系統整合三個方面。如圖0-6所示,我們選取《商業設計》《創新者的基因》和《整合思維》這三本經典,分別從頂層設計、底層基因和系統整合三個角度詮釋創新的思維方法。

圖0-6 創新思維的三個層面
首先,我們來看看頂層設計思維。頂層設計思維是《商業設計》的核心觀點。在這本書里,作者羅杰·馬丁從思維的角度出發,強調運用設計思維進行商業頂層設計的重要性。這本書介紹了知識漏斗的概念,討論了企業發展過程中創新和守成之間的平衡問題,并講述了商業設計思維的三個基本方法。
其次,我們來看看底層基因思維。底層基因思維是《創新者的基因》的核心觀點。在這本書里,作者克萊頓·克里斯坦森表達的主要思想是:每個人或組織都可以通過改造創新基因提高創新能力。書中講到的五種創新技能包括:觀察、發問、聯想、交流和實驗,這五種技能與人的眼、嘴、腦、心和手等器官的功能密切相關。
最后,我們來看看系統整合思維。系統整合思維是《整合思維》的核心觀點。在這本書里,作者羅杰·馬丁把整合思維分解為三個方面:第一個方面是理性的態度;第二個方面是思維的工具;第三個方面是體系化的經驗。整合思維的觀點認為理性的態度、思維的工具和體系化的經驗是一體的,只有通過整合才能最大化地發揮作用。整合思維不僅對組織創新重要,能夠賦予企業更強的創新力和競爭力,而且能夠幫助個人不斷進步與實現認知升級。
創新行動的三個維度
從行動角度上看,創新可以分為當下的創新、跨越時間的創新和跨越空間的創新三個方面。如圖0-7所示,我們選取《藍海戰略》《創新者的解答》和《逆向創新》這三本經典,分別從當下的創新、跨越時間的創新和跨越空間的創新三個角度詮釋創新的行動方式。

圖0-7 創新行動的三個維度
首先,我們來看看當下有舍有得的創新。有舍有得是《藍海戰略》的核心觀點。在這本書里,作者錢·金和勒妮·莫博涅表達的主要思想是:企業可以憑借價值創新,通過重新定義市場和需求,借助戰略布局圖等分析工具,找到能夠實現獲利性增長的藍海。藍海戰略的核心是取舍,包括創造、提高、剔除和減少四個方法。創造是指創造新的產品維度,提高是指提升某些產品維度,創造和提高是“取”;剔除是指消除某些產品維度,減少是指降低某些產品維度,剔除和減少是“舍”。
其次,我們來看看自下而上的創新。自下而上是《逆向創新》的核心觀點。在這本書里,作者之一維杰伊·戈文達拉揚認為,發展中國家將成為全球重要的創新中心。逆向創新說的是,發達國家的企業在全球化過程中,努力為發展中國家的用戶找到最佳解決方案,從頭開始創新產品,把發展中國家作為創新基地,產生的創新最終能夠為全球用戶服務。在這本書里,作者提出了與逆向創新相關的五個戰略要素、五個思維層次和四個行動原則。
最后,我們來看看破舊立新的創新。破舊立新是《創新者的解答》的核心觀點。在這本書里,作者克萊頓·克里斯坦森表達的主要思想是: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總是被迫不斷地成長,顛覆競爭對手或者是被競爭對手顛覆,這是每家企業面臨的永恒難題,而顛覆式創新是企業打敗最強競爭對手的撒手锏。克里斯坦森從四個方面闡述了顛覆式創新方法的重點:企業必須理解用戶的真實需求;企業必須提供契合用戶需求的產品;企業必須結合市場條件進行創新;企業的組織結構必須跟隨創新戰略。
章節框架
在本書的主題內容里,我在每個章節中解讀了一本創新經典。每個章節主要包括三個部分的內容,分別討論:這本創新經典的歷史地位、大師的風范和這本經典的內容。
在“經典地位”部分,我將主要介紹這本書的經典地位。在“大師風范”部分,我將主要介紹作者的生平。相較而言,前兩部分都比較簡要,“經典內容”這部分是討論的重點。
我通常先給你畫一張知識地圖,把從每本書提取出來的3個左右的重點用圖的形式展示出來。接下來,我會用10張以內的圖,把書中的精華直觀地展現出來。
俗話說,“有圖有真相”。閑言少敘,且聽我看圖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