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章 人生的幸福,往往藏在平淡之中

  • 態度是一面鏡子
  • 尹劍峰 龍梅蘭
  • 9349字
  • 2018-09-06 11:30:19

人是多樣性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性格和態度,也有著不同的背景、生活方式和人生軌跡。人的幸福不在于四處攀比,而是保持一顆淡定的心,去客觀看待人與人之間的差異,彼此尊重。只要心平靜了,那看什么都是舒暢的,自然就是一片艷陽天……

1.換一種視角,就能看到不一樣的風景

周星馳主演的電影《鹿鼎記》里,有一個搞笑片段:韋小寶在迎春院里說書,只見他眉飛色舞地說道:“正所謂,平生不見陳近南,做了英雄也枉然!他身高八尺,腰圍也是八尺!”看客中立馬有人反駁:“那不是四方了嗎?”韋小寶辯解道:“四方就四方,所謂一方水土,養育百樣之人,六角形的都有,我告訴你!”看客們哄堂大笑。

雖然是一段戲言,但有一點是真實的,那就是一方水土,養育著百樣之人。在這個世上,什么人都有,各色各樣。正因為萬物是多樣性的,生活才會很精彩。周圍的人,每個人都不一樣,不同的相貌、不同的性格、不同的經歷、不同的背景……每個人都有其耀眼的一面,也有其陰暗的一面,所以我們在與人相處時,一定要保持一顆平常的心。

然而,我們常常會犯兩種極端性的錯誤,一種是看別人時,只看到對方成功的一面,而看自己時,卻只看到不如意的一面;另一種就是看別人錯誤時,往往是用放大鏡看,而看自己錯誤時,卻是用望遠鏡看。這兩種行為都會擾亂我們正常的生活。

犯第一種錯誤時,我們常??吹街車娜怂坪跏聵I有成,生活愜意;反觀自己,卻有一堆的不如意,于是心態常常失衡,表現出來的態度也會有起有落。

其實,這是一種錯覺,因為別人對外表現出來的,往往是他得意的一面,而失意的一面往往會潛藏起來;我們反觀自己呢,往往是好的一面習以為常,熟視無睹,而壞的一面卻一般會耿耿于懷。用自己失意的一面去跟別人得意的一面對比,自然反差就出來了,于是心態就失衡了。

要知道,人生不如意的事十之八九,每個人都一樣。我們要做的就是調整自己的心態,學會換位思考;換個角度去看事物,感覺可能就會截然不同。

曾經看過這樣一個故事:有一座山上,建了一座廟,廟里有幾個出家的和尚,整天無所事事地坐在山頭的空地上聊天,生活顯得非常愜意。山腳下住著一對年輕的夫婦,兩人以種田為生,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一起辛苦勞作,但生活卻一直比較艱苦。

有一天,那位年輕農夫跟妻子說:“我不想種田了,我想像他們一樣,出家當和尚!”妻子也沒多加阻攔,就放他去了。

那位年輕的農夫找到廟里的和尚說:“我想出家,像你們一樣自由自在地做和尚。”這群和尚愣了一下,然后笑他說:“你這個傻瓜,你不知道我們每天在干什么嗎?還不是整天看著你們兩口子雙宿雙飛,我們羨慕都來不及呢,你還來做和尚?”

其實,每個人在風光的外表背后,都有不如意的一面,所以,我們看待他人時,不能僅僅被其光鮮的一面所蒙蔽;在看待自己時,也要學會換個角度,多看自己好的一面;這樣彼此的落差就慢慢持平了,那我們的內心就能保持平衡。

另外,在看待問題的時候,我們恰恰又要把視角倒過來,看待自己時,要用放大鏡看,把自己身上的缺點找出來,進行修正;看待別人的缺點時,我們要用望遠鏡看,多看人家優點,淡化別人的缺陷,這樣才能與他人相處和諧。

讓我們看一個故事:俗話說,看別人的東西往往都是好的。有個年輕人,經過苦苦追求,娶了個漂亮的女孩做老婆。在別人眼里,他是幸福的,整天有美女做伴。

剛開始時,他也有這種自豪感,喜歡帶老婆出去四處炫耀,陶醉于別人羨慕的眼光所帶來的虛榮。但慢慢地,他開始有點受不了了——因為老婆人長得漂亮,愛慕虛榮,喜歡高檔的化妝品,喜歡高檔的衣服,每個月開銷巨大,為此,他不得不再去做份兼職。

他老婆花錢厲害,但賺錢卻相當糟糕,所以家里每個月都是入不敷出。更讓他受不了的是:老婆從來不做家務,里里外外都要他一個人操勞,他越來越覺得自己像個奴隸一樣,痛苦不堪。

有一天,他帶著老婆去朋友家做客,夫妻倆熱情地招待他們。朋友妻子人長得一般,在一家企業做業務工作,著裝樸樸素素的,但賺錢卻比他朋友還多。而且,整個家務都是她一手操持,且能燒一手好菜。

席間,朋友夸贊說:“兄弟,你真有福氣啊,娶了這么漂亮的一個老婆,看來你上輩子修行不錯?。 蹦侨丝嘈α艘幌拢f:“哥們,你太舒服了,嫂子整天把你伺候得像皇帝一樣,你太幸運了!”他們兩個在那里羨慕來羨慕去的,搞得場面有點尷尬。

的確,世間的事不可能是完美的,每個人身上有光鮮的一面,也必然有陰暗的一面。如果用別人光鮮的一面來對照自己暗淡的一面,那自然是讓人沮喪的;而如果換個視角,適當地欣賞一下自己好的一面,那你的自信心馬上就樹立起來了。

2.咸有咸的味,淡有淡的味

咸有咸的味,淡有淡的味,這是一種悠然的生活方式和對待生活的態度。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生活方式和環境。同一個人,不同的階段,也有不同的生活境遇。但不管處在哪種境遇之下,生活都有其獨特的味道,只要用心去品嘗,就能體驗到生活的樂趣。

“咸有咸的味,淡有淡的味”,這句話出自弘一法師。佛學泰斗弘一法師,原名李叔同,一生多才多藝,頗有建樹,在文化界享有崇高的地位。正當功成名就的時候,1918年,年僅38歲的他卻悄然遁入空門,在杭州虎跑寺出家為僧,法號弘一。

關于弘一法師的故事非常多,曾看過這樣一件事:有一年,弘一法師正在寺內清修,一天,他的一位名叫夏丏尊的老友突然造訪。正值正午時分,弘一法師在吃午飯,于是問老朋友要不要一起吃。對方笑著說:“我不餓,看著你就行!”弘一法師也不深勸,繼續悠然自得地享受那份簡單得不能再簡單的午餐:一碗白米飯,外加一小碟咸蘿卜干。

看著這一幕,夏丏尊想起法師出家前的那種錦衣玉食的生活,頓時心酸不已,于是關切地問了一句:“法師,蘿卜干這么咸,怎么能下咽呢?”弘一法師聽了,淡然地說了一句:“咸有咸的味道。”

午飯結束后,弘一法師倒了一杯白開水,慢悠悠地喝著。夏丏尊看到這一場景,又回想起法師出家前,飯后定有香茶一杯,再對比現在,不禁心中又生出一些酸楚,于是關切地問:“這么淡的水,您能喝下去嗎?”弘一法師笑了笑說:“白開水雖淡,卻淡有淡的味?!?

弘一法師接著說了番富有哲理的話:“不明生活有幾態,不知世間有幾味,或咸咸淡淡,或酸甜苦辣,凡此種種,經歷過,品嘗過,總會有你賦予它不同的滋味。”這話說得很妙,值得人去品味。

世間事物都不是一成不變、一帆風順的,而是波浪式向前發展。所以,每個人的一生,都有順境、快意的時候,也肯定有低谷、受挫的時候。相比之下,一個人經歷逆境的時間相對會更長一些。

在順境的時候,生活當然是非常愜意,人生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但,當一個人處于逆境時,是否就一定非常痛苦呢?有的人老希望痛苦時的時間能過快點,以便能度過困境,走向快樂。其實,逆境時自然有逆境的快樂,逆境自然有逆境的價值。正所謂咸有咸的味,淡有淡的味。

每個人細心回想一下,其實自己一生的重大成就往往都是在逆境或者困苦環境中創造出來的,逆境能磨礪一個人的意志,能鍛煉人成長,能催人奮起。所以,當年的困苦環境,往往又會成為往后的追憶,認為這才是最有價值的一段時光。

人不要過于貪戀順境,如果我們去反思一下,會發現那些在順境中的安逸生活,反而成了自己不思進取,虛度年華的一段不堪回首的經歷。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南唐后主李煜,擔任國君后,整天沉迷于歌舞升平之中,嬉笑于酒宴、女色之間,不理朝政,不思進取。當趙匡胤四處平定諸侯國時,他卻偏安一隅。等趙匡胤掃滅諸國,掉過頭來進攻南唐時,李煜束手無策,稍加抵抗之后就向宋朝屈膝投降,過起了亡國奴的生活。

這時,李煜的苦日子來了,整天囚禁在一座小宅院里。尤其是趙匡胤死后,宋高宗趙光義即位,讓他受盡了羞辱,于是悲憤地寫出了一首首凄美的艷詞。其中最有名的就是《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他終于回首過去做帝王的風流往事了,終于感覺到自己的墮落和荒淫了,終于不堪回首了。在他被軟禁的三年里,他心靈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洗禮,也寫了許多首千古絕唱的艷詞,成就了他一代詞帝的美譽。

人生就是一部劇本,順境和逆境是相互轉換的,這才構起了人生波瀾起伏的劇情,這才讓人生過得有滋有味,而不至于一生平淡不驚。咸有咸的味,淡有淡的味,在不同的境遇中,我們都要有一顆積極的心,用心去品味,用心去過好生活的每一個瞬間,這才是精彩的人生。

3.自以為擁有財富的人,其實是被財富所擁有

什么樣的人生最成功,最幸福?一千個人,或許有一千個答案。

笑星范偉在《幸福是什么》的影片中,給出了一個搞笑的答案。在一次求職面試中,面試官問他對幸福是怎么看的。他回答說:“幸福啊,幸福就是我餓了,看到你手里拿著個饅頭,你就比我幸福;我冷了,看到你穿著厚厚的棉襖,你就比我幸福;我想上茅房,就一個坑,你蹲那了,你就比我幸?!?

范偉的一番憨厚回答,讓無數觀眾忍俊不禁。不過范偉所向往的幸福還處在低層物質滿足上。

大多數人認為幸福就是很有錢,有一番事業,能過上上流社會的幸福生活。這種幸福觀代表了許多基層人士的心聲。生活在社會基層的人,因為生活拮據,整天為柴米油鹽而勞神,他們確實很想過上一種寬裕的生活。而對事業的追逐有可能滿足人的生活要求,而且還能讓人過得很充實,富有成就感,于是又有很多人認為幸福就是通過追求去成就一番事業。但這是否意味著人生真的很幸福呢?我感覺不盡然。

在企業工作期間,我見過眾多身價數千萬的老板,他們擁有龐大的公司,擁有多套別墅,擁有多部豪華轎車,但看他們似乎一點也感覺不到快樂——整天在公司里忙來忙去,什么事都要過問,什么事都要操勞。公司上班來得最早的是他們,走得最遲的還是他們,吃飯也是簡簡單單。

尤其是有一家業績不錯的公司老板,每天在公司苦苦經營著,因為他沒有子女,也沒有繼承人,常常跟員工開玩笑說:“哪天眼睛一閉,才算真正的結束了!”雖然他年紀大了,每周還是有三四天在飛機上度過,全國四處談業務,周末還要召集各部門負責人到公司開會,一周沒有一天的閑暇時間,而賺到的錢也成了數字游戲。

不少人為了成功而不懈努力地奮斗,但很少有人會去想:成功后的生活真的是自己想過的生活嗎?生活中有三種人,一種是既沒有時間也沒有金錢的人,像大部分打工者,他們向往成功;一種是有金錢,但沒有時間的人,像大部分老板,有錢卻整天忙忙碌碌,他們成功了卻缺少了自由;還有一種就是既有時間又有金錢的人,這種人才是時間和金錢的主人。

生活中,大部分人停留在第一種人的層面上,長年累月地打工,把時間賤賣給別人,去換取微薄的收入,沒有休閑的時間,也沒有錢。很多打工者連談情說愛的時間也沒有,更不用說去旅游,或者去過自己想過的生活了,許多人就在一個巴掌大的地方為了生存而忙碌。

但有了事業就真的會生活幸福嗎?答案是不一定的,有許多老板遭遇到這種尷尬:每天把絕大多數時間用在公司經營上,公司什么事都得由自己去處理,根本沒有一點兒私人時間,也很難靜下心來享受一下生活的快樂。自己買的豪宅,卻是自己的保姆在享用,她們每天在寬大的游泳池里游泳,在家悠閑地看電視,享受美味佳肴……

而老板辛苦賺了一輩子錢,到老了的時候,錢已成了數字游戲,用不完也帶不走,一點意義也沒有,這樣的人生同樣也是不幸福的人生。

真正的幸福是享有時間和金錢自由的人,成為時間和金錢的主人,可以自由地去做自己想做的事。這或許也是世界首富、微軟公司總裁比爾·蓋茨毅然將公司交給別人打理,自己則可以去周游世界的原因所在。

要知道金錢只是追求幸福的手段,而不是目的。用金錢去換取時間和空間的自由,這樣的人生才是精彩的人生。

4.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

蘇東坡有句名詩: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的確,生活中我們經歷過許多感到不解的事,正是因為我們身處事中。而等事情過去之后,再全盤反思一下,卻往往又恍然大悟。有些事情是當局者迷,旁觀者清。深陷事情之后,往往看不到全面情況,人也容易喪失理智,所以越陷越痛苦,越理越糊涂。而反過來,如果能跳出廬山,置身事外,再來看這件事情的時候,往往一切都看得前所未有的清楚。

生活中,有幾樣重大事情,往往是我們所看不清楚的,由此會做出一些錯誤的抉擇,或者做出一些錯誤的行為,而給自己造成重大損害,帶來諸多煩惱。

一件是職業的選擇,職業的選擇是關系人一生的發展道路,明智的職業選擇應該跳出眼前利益的束縛,而應從長遠角度來斟酌自己的職業,畢竟職業的選擇決定了人的發展方向和發展空間。但許多人在選擇職業時,往往只看重眼前的利益,導致誤入歧途,葬送了自己的一片前程,懊惱不已。

曾看過這樣一個案例:某大學生,20世紀90年代初畢業于華中理工大學后,他跟幾個同學被分配到了江蘇一家研究所從事科研工作。原本是一條美好的職業發展之路,但當時他感覺在研究所工資太低,而沿海一帶剛好是打工潮流興起的時候。在錢的誘惑下,他放棄了研究所的工作,南下打工,在深圳一家港資公司里開始了他的職場生涯。

如今二十多年過去了,他依然只是個部門經理,拿著7000元的月薪。而當年跟他一起分派到研究所的同學,后來所里再送出去深造,從碩士讀到博士,現在都成了所里的領導,甚至成了國家級突出貢獻專家。彼此間天壤之別,所以他對當年的錯誤抉擇懊悔不已,這事也成了他一塊難以抹去的心病。

人是有限理性的,往往只是根據眼前的利益來選擇自認為滿意的職業,而很少從長遠的眼光來看待自己的職業。有些選擇,在當時看來似乎是對的,但過了一段時間之后,就會發現它的瓶頸,從而步入了死胡同。而眼光長遠的人,卻能跳出現在的眼界,把目光投向未來,根據各職業的未來發展空間,來選擇最合適的職業,也就是要跳出廬山,你才能看見完美的風景。

另一件是婚姻的選擇。有些人在選擇對象時,往往都是從眼前利益,或者表象來作出選擇,而不是從自己一輩子的生活來選。結果就會出現重大差錯,等醒悟的時候,才懊悔不及。

曾看過這樣一個故事:明朝時,有兩個員外,其中張家有位公子,而胡家有位千金。因為兩家是世交,所以在他們小的時候就定了娃娃親。十年之后,張公子長大成人,卻不想有一天父親不幸去世,從此家境一落千丈。隨之母親憂傷過度,也相繼離世。

孑然一身的張公子只好投奔未來的老丈人家,過起了寄人籬下的生活。不過張公子非常聰慧,又肯苦于讀書,頗有才華。而胡家大小姐也已長成一位美貌的少女。這時候,上門提親的人踏爛了門檻,不少富家公子趨之若鶩。

胡小姐也早已為之心動,為了掃除障礙,喜富厭貧的她逼張公子退婚。胡員外頗感內疚,就在旁邊寬慰道:“張公子頗有才氣,將來一定能考取功名?!钡〗懵牪贿M去,并指著張公子的鼻子破口大罵:“這種落魄的人,如果能考取功名,我即刻死在你面前!”并當晚就把張公子趕出了家門。

無奈之下,張公子只好在一家破廟安身。而胡家有位漂亮的丫鬟,非常愛慕張公子的才華,于是偷偷地資助他。短短幾年過后,飽讀詩書的張公子,在丫鬟的資助下,去京城參加考試,結果一舉考中了狀元。

衣錦還鄉的張公子,風風光光地跑去胡家提親,明媒正娶地把丫鬟娶過了門。接下來就開始出現了戲劇性的一幕:胡家大小姐也已嫁人,但嫁的那戶有錢人家的公子,不學無術,不務正業,喜歡尋花問柳,在父親過世后,家境一下就敗落下去了。從此,胡小姐開始過起了貧寒的生活,而且還經常遭受丈夫的打罵、羞辱。

而丫鬟嫁的張公子,自考上狀元后,由地方縣令一步步做到知府,乃至朝廷大員,丫鬟和張公子恩愛了一輩子。強烈的反差,讓胡小姐懊悔不已,最后郁郁而終。

一個人的眼光一定要放長遠點兒,一定要結合未來的人生方向來做出人生的重大選擇,而不能只看到眼前的一點表面現象而匆匆下結論。只有跳出廬山,你才能看到廬山的真面目;只有置身事外你才能看到事物的本身。

5.走對路,才能走進精彩的人生

每個人都有一條屬于自己的人生軌道,就像環繞恒星運轉的星球一樣,有的軌道很高,有的比較低。但人生的軌跡本無好壞之分,關鍵在于它適不適合你。如果你目前所處的軌道,正是你想要的,那你就是快樂的。因為,世間之事本來就沒有一個同一性的標準,只要是在做自己喜歡的事,走自己喜歡的路,過自己想要的生活,那你的一生就是快樂的。

曾經看過這樣一個故事,讓人深有感觸:有一個漁夫躺在河邊的一艘船上,悠閑自得地曬著太陽。這一幕被一位路過的哲學家看到了,于是問漁夫:“你為什么躺在那里不去奮斗,浪費那么好的時光?”

漁夫反問道:“我為什么要去奮斗?”哲學家說:“因為你奮斗了,你就能取得成就,就能讓你過上你想過的生活?!睗O夫卻回答說:“現在的生活就是我想過的生活呀,我每天可以去干我喜歡的捕魚工作,可以在河邊欣賞風光,可以想睡覺就睡覺,想做事就做事,每天很快活,很愜意!”

哲學家一聽,頓時無言以對。

的確,每個人都有屬于自己的人生軌跡。不同的人,觀念不同、能力不同、愛好不同、追求不同,自然人生軌跡也不同。只要自己走的路是適合自己的,是自己喜歡的,這樣的人生就是成功的。一個人最大的痛苦,往往就是在走一條不適合自己的路。

在北京時認識一個朋友,最初了解他,是在報紙上看到關于他的一則報道:夢想把中國的城鎮建成一個個十字相連的網狀結構——十字城鎮,一個人的烏托邦。在一個寒冬里,每個市民都穿著厚厚的羽絨服,他卻只穿著一件白色的薄襯衣,所有的財產就是一個行李箱,里面就幾件衣服和一堆打印出來的“研究成果”。懷著一種興趣,我聯系到了他,并保持了一段交往。

他有一句豪言: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他有自己的人生規劃:35歲前出版巨著《十字城鎮》,40歲前娶妻生子,50歲前創建個人慈善基金,用以救濟社會窮人,60歲后開始寫回憶錄,回放過去的精彩人生……

他曾說這輩子受過兩個人的影響,其中一個就是魯迅。當年魯迅先生棄醫從文,終成一代文豪。于是他也放棄了當年的優勢:北京名校機械制造熱門專業畢業,沒有選擇去工作,而是十多年如一日地在北京做獨立學者。研究領域非常廣泛:十字城鎮、中國學術普查、慈善基金……所有國家重大的事,他都去關注,卻很少去關注自己的人生發展。

近二十年過去了,沒有收入來源的他,年過四旬依然孑然一身,靠四處借錢度日,宏偉的人生規劃,一件也沒落實。有一次,我跟他聊天,想介紹他去企業上班,他感嘆地說了一句:“我從來沒工作過,工作不了了!”落寞之情,不勝言表。

走對路是我們精彩人生的起點。追求的目標太高,遠遠超出自己的能力范圍,這種人生追求無異于自尋煩惱。當然,如果一個人所處的軌道太低,過著平凡的生活,遠遠達不到自己的目標,也不能發揮自己的才能,這樣的人生也同樣會黯然失色,讓人郁悶不已。如果處在這種狀況下,我們就一定要學會改變軌道,步入一條更高層次的人生軌道。

如果我們去觀察那些成功人士,就會發現:他們的人生軌道往往都是通過一步步變軌來實現的。一層層地往上攀爬,一步步地走向成功,從而進入一個比較高的軌道上運行。

2007年10月,嫦娥一號衛星在國人的一片關注中成功發射,最后順利脫離地球,開始繞月飛行。但很多人會覺得奇怪,我國發射嫦娥一號探月衛星怎么能奔向月球呢?其實火箭只是將探月衛星送入太空中一個非常低的軌道,它開始只是在低軌道上運行,然后慢慢地改變自己的軌道,一步步地向遠軌道運行,最終奔向月球。

其實人生也是一樣的,步入社會之初,大家都在一個比較低的軌道上運行,過著工薪階層的生活,起點差不多。但幾年過后,人的境遇就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有的人已經成功地步入了上層社會。

這并非上帝青睞于某些人,而是有些人在過去的幾年里成功地改變了自己的軌道,人生運行的軌道越來越高。其實成功的奧秘就在于此:適當的時候改變自己的運行軌道。

去年曾回西安母校參加同學聚會,幾年不見,大家變化很大,其中有位同學不知不覺間,成了擁有四家公司的老總。聊天中,他透露了自己的轉變過程:大學剛畢業的時候,他和大家一樣,找了一家企業上班。當時,他在一家大型集團公司上班,主要負責企業的廣告策劃工作,在工作過程中,自然而然地接觸到了眾多媒體機構。

工作了五年之后,他從一個專員爬到了部門經理的位置,但他并不沉迷于這一切,認為靠工資收入不可能富起來,于是他想做自己的事業。深思熟慮之后,他毅然辭去了那份白領工作,利用手中的資源創辦起了一家小型廣告公司,小打小鬧地經營了幾年,雖不是很成功,但他挖到了第一桶金。

而且在這期間,又認識了不少企業界的老板,于是他又開始跟其他公司合伙,搞起了電商業務,開發了一個電商平臺,又步入了電商行業。這一次是他事業騰飛的時刻,通過做當地各行業的電商和資源整合業務,他的財富得到了快速增長。

這幾年,鑒于國內經濟形勢不佳,眾多企業瀕臨倒閉,而他手里又有一大筆閑錢,又做起了股權投資業務,以參股或控股的方式,也投資了幾家實體公司,事業做得相當順利。不到十年的時間,通過幾次轉變,他成了一位名副其實的企業老總。

成功,其實就是如何找到適合自己的路。每個人的成功都離不開不斷變軌的過程,如果沒有變軌,就只能在原有軌道上做重復的圓周運動,而如果改變自己的軌道,每一次都往一個更高的軌道上運行,這樣就自然而然地步入了精彩的人生。

6.不為虛榮所迷,不為虛名所累

虛名是別人加給自己的一種名譽,往往能讓人心生一種飄飄然之感,但它僅僅是一種虛幻的感覺,并不能給人帶來實際的利益。

一般來說,名與實應該是相符的,一個人的名聲與他所做的實際貢獻應該是相等的。但是,有的人獲得名譽之后,往往會被這一虛名所束縛,會做出兩種錯誤行為:一是沉醉于虛名之中,認為自己真的了不起,似乎真的高人一等,飄飄然,而喪失了進取心,于是便不能再發揮自己的才能,也就不再做出自己的貢獻。這種名譽就和實際漸漸地不相符了,也就成了虛名。

美國著名的小說家杰克·倫敦,其名著《馬丁·伊登》出版后,曾讓他聲名鵲起,也讓他獲得了巨大的財源。于是,他便在加利福尼亞州建起了別墅,后來又在大西洋海濱購置了一艘豪華的游艇,過上了天堂般的生活。然而,當他擁有了這一切之后,便再也沒有像以前那樣激情地創作,也沒有像樣的成果,于是開始感到空虛、無聊,開始厭倦生活。最后,他被這一切逼瘋了,于是他采用了極端的方式,在別墅里開槍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法捷耶夫,29歲時以《青年近衛軍》一書就步入了俄羅斯人的視野,這么一位才氣逼人的新一代作家,自此以后,開始忙著出訪、開會、作報告,從此沒有再發奮寫作,也沒有后續的小說,由此,他也就逐漸被人們遺忘了。

有的人稍有點成就之后,往往就被隨之而來的虛名所俘虜,整天沉迷于各種社交、應酬,而沒有進一步地努力,也沒有新的成就,于是很容易被其他人超越,而后又被人們所冷淡、遺忘。正如陳國后主陳叔寶寫的詩一樣:花開花落不長久,落紅滿地歸寂中。

的確,虛名就像鮮花一樣,容易讓人陶醉,有很多人圍著它而欣賞,但它卻不能長久,一旦花瓣落滿地,鮮花落盡的時候,就不會有人再欣賞它了,于是一切又回歸寂靜之中。

另一種錯誤行為,就是當一個人獲得虛名之后,往往因為過于在意,刻意維持這種虛名,結果早早地就被名譽所累死。這個實際上是得不償失的。

人是很容易虛榮的,尤其是在成名之后,在一片鮮花的擁簇下,人往往就很容易被貼上名利的標簽,為了維護自己的名譽,而不惜犧牲自己的生活甚至生命。這是不值得的。

其實,在虛名的光環下,還是一個普通的自我,還有自己的正常生活。不為名譽所累,就是不要把名利當成自己的一切,而應多去追求一下生命的本真。

主站蜘蛛池模板: 砀山县| 宁德市| 遂溪县| 新民市| 滨海县| 盐池县| 岐山县| 琼海市| 晋江市| 永靖县| 信阳市| 和静县| 玉山县| 岫岩| 济宁市| 安顺市| 洪江市| 平凉市| 南漳县| 墨江| 桑植县| 正蓝旗| 开化县| 凭祥市| 永和县| 巢湖市| 平舆县| 措勤县| 灵丘县| 嵊泗县| 柳州市| 东乡族自治县| 庆安县| 武义县| 孟州市| 博罗县| 宁南县| 岳阳县| 马关县| 蕉岭县| 崇礼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