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并沒有的東西,走著走著就有了。領導硬性要求,讓熟悉圖書的楊子航負責店面手機。自從背包多出這個長方形物件,門店微信群消息的回復,朋友圈每日發布就變成附加工作。
非上班時間要盯著工作,休息日,好不容易盼到的休息日,還得為之分心,這怎么可以。聽到收銀員晶晶向自己傳達店長安排時,楊子航心里猶如閃現十萬伏特電擊。“手機放前臺,誰在誰代替查看不就行了,真是麻煩,咖啡區用來訂餐咋辦?”晶晶把手機遞給楊子航,語氣不滿的說。
“就把手機放前臺吧!在意店長的要求干嘛。上班外時間,我有自己的事情忙,哪能一天到晚回消息。”就事論事,認為不合理的心情總得有地方發泄。
事件的發展都有起因,讓楊子航負責線上維護,完全出于推廣有所成效。比如去年冬天初雪,一張實拍圖片和文字在朋友圈引起關注。照片是下雪第三天,楊子航徒步上班走到商場前紅綠燈路口拍攝的。一位身著黑色棉衣撐傘中年人,孤零零站在斑馬線過道中央,等待綠燈的背影。鏡頭中能清晰看到公路、樹蔭暗處,鵝毛般的雪在墜落。遠方高樓與天空相接位置,云霧繚繞,積聚成團。左側金融大廈與右側商場閃亮的熒屏構成鮮明對比,城市、落雪、馬路、樹叢……沉浸在靜謐里。
圖底的文本區,配了一段“九點小語”主題的文字。——“所謂不一樣的風景,不是你走了一條鮮為人知的路,而是你走了一條本就屬于你一個人的路;所謂生活在別處,不是你遠走了十萬八千里,而是你站在原地,心里也能裝下十萬八千里外的景色。”快門按下那刻,楊子航突然間想起這段喜歡了很久的句子。未曾意料,觸動自己內心的話,竟在發布后接連收到點贊和評論,公司的多個領導也在行列之中。
大概是圖文應景,有個網名“櫻雨”的圈友評論道:“我正在雪中行車,看到這句話,感覺就像是說給自己的,已轉發。”
朋友圈后續又相繼以九點薦讀、九點童聲為主題,分別推薦孩子的讀物和中青年書籍。三個主題每日輪換,都由楊子航獨自策劃編輯。從剛開始的無人瀏覽,點贊關注,竟發展成了銷售渠道。忘記自哪天起,有人在評論區回復想要購買的意愿。楊子航記得十分清楚,當時特別開心,還細心包裝了第一單賣出的兩本書。《以夢為馬,海子經典詩選》和《寂靜的春天》。至此,楊子航又增加店內每兩周書籍訂購的事項。
“以后朋友圈推書,盡量選貴的。”不知什么時候,店長面帶微笑地走了過來。“晶晶應該有給你說,店面手機讓你管理的事。”
“嗯,知道。”
“我給他說了”站在電腦前的晶晶緊隨其后回答。
沒有絲毫心情與店長辯論,并非怕惹事生非,不和氣的話一旦說出口,就更影響平和的氛圍。隨她意愿安排,如何做還要按自己的態度。
在市場上書籍雖然是商品,進行銷售。但在生活里,它變成一種思想、一種方式,好的文學會引起共鳴,讓閉塞的心窗豁然開朗。當初選擇到書店實習,就是因為與文字相結的情誼。和以前一樣,遵從自己的內心,把好書推薦給大家,楊子航平靜地想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