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力資源管理心法與實戰:經營人才、激活價值
- 蘇華
- 2937字
- 2019-08-15 14:20:50
前言
我的職場生涯——自2002年進入用友以來,每日忙于人力資源與信息化的咨詢服務工作,參與各類大型企業的人力信息化項目,驀然回首,時間如白駒過隙,15年過去了!這些年我有兩個角色,一是充當人力資源總監的“粉絲”,為人力資源總監提供咨詢服務;二是作為用友公司的業務負責人,做非人力資源的人才管理運營工作。
記得2007年從南方調往北京時,我手里拿著一家大型企業的投訴函,還沒有到用友集團總部報到,就直接去了客戶項目組的現場。當時我們正在為該企業的人力資源變革與信息化項目提供咨詢服務,項目成本一期過千萬元,但客戶不滿意,所以領導調我去處理。上個月,距離那個項目剛好過去10年了,我再去拜訪這個客戶時,他很高興,因為我們一直在合作,每年合作的總金額超過1億元。他說現在已經到了數據化決策的時代,人力資源管理平臺沒有落后于這個時代,企業的人才競爭力和效率在穩步上升,并完成了從傳統企業向現代企業的轉變。
一直到2016年,我還在為很多客戶解決與上述類似的問題,累計下來,我的團隊服務過中國3000多家集團型企業。說實話,并不是每一個項目的進展都順利,但往往是經歷過越多磨難的項目,做出來的成果價值越大。同時,我也看到還有大批企業只是實現了一些小目標,有些企業則忽略了人力資本的系統化建設,徘徊不前。
用友公司是一個知識密集型企業,相比外資同行企業的“高大上”定位,用友文化更注重按照客戶不同階段的不同需求提供貼身服務。我從顧問崗位做起,自2005年開始,作為業務負責人,帶領這些“知識分子”組成的團隊開展咨詢業務,后來又負責集團的全國顧問團隊,再到擔任副總裁分管事業部和研發團隊的業務,從當時帶領20多人的顧問團隊,發展到幾百人、幾千人的顧問團隊,這期間,我作為一個人才管理者,一直在磨煉自身,提升團隊的服務能力,提高人力資本產出。
在帶領團隊時,我一直與自己的HR-BP(人力資源業務合作伙伴)合作,深刻體會到企業的人才管理不是人力資源部的工作,而是企業整體的事情,需要董事長、高管、直線經理和員工的共同參與,在各級業務管理者與人力資源互動的過程中改善管理。在這個過程中,人力資源總監起到了關鍵的驅動作用,不僅要做好自己部門的規劃工作,還要通過HR-BP為企業各個角色服務,讓大家集聚、融合起來,形成合力。
企業人力資源管理體系的大幅度提升,需要按照各個項目的方式,進行系統化的持續建設。在為企業提供人力資源咨詢服務以及個人帶領團隊的過程中,我萌生了跟大家分享大型企業人才經營管理與落地方法的想法,我要將自己在實踐中總結的方法和案例分享給大家,希望企業的人力資源總監能夠把握好人力資本管理變革的路徑,幫助組織實現愿景目標。
我希望這種思維和方法是具有通用性的,比如我們為什么不能把華為、阿里巴巴和騰訊的人力資源管理方法直接拿來用呢?對于一般的企業來說,可以學習它們的精神、思想,但是很難照搬它們的做法,因為每個企業的所有制性質不同,業務基礎和行業特點不同。而且,人力資源總監還得做好自己的事,弄清楚企業的運行階段和要解決的問題,與公司的企業家達成共同計劃。
要把一件事做好,就得把它琢磨和實踐得足夠透徹。我覺得企業的人才管理比較復雜,有必要用一本書的形式來將這些方法系統化。本書不想定位為一本研究類的學術著作,只想為企業提供一套有效提升企業管理效率的實戰辦法。因此在理論研究上,我采用“拿來主義”,歸納了相關管理學家與經濟學家的研究成果;在實踐上,我總結了這些年自己看到的和體驗到的企業“玩法”,以供參考。
本書共7章,采用的是我在日常溝通中用到的話語,希望讀者在看書的時候簡單輕松點,不用學習專業詞匯就能迅速理解;用直白的文字把事說透,直達問題的關鍵,否則解決不了問題。
第1章主要介紹了我們現在所處的環境,這是人力資本價值凸顯的時代。超級IP(知識產權)和粉絲經濟的存在,促使很多創業者更快更好地獲得成功,也促使許多企業進入人才大戰,不僅搶奪國內人才,還爭搶有國際視野、符合國際化標準的人才。打造企業競爭力,人力資源管理是核心,這也給我們提出了一個課題:人力資源部如何擺脫困境,走向人力資本管理的新階段?
第2章闡述了人力資源總監如何突破自己的起點。HR長期處于職能管理的位置,業務經驗不足,如何讓服務戰略貼近業務?從人力資本的目標來看,HR要轉型為驅動業務的發展,這是一個不小的跨越,需要深入理解和把握組織的愿景、使命和價值觀,以及業務策略和關鍵任務的分解;反之,如果不融入業務,就不能促進業務的增長,甚至會阻礙業務的進一步發展。
第3章主要介紹了人力資本的核心管理體系運作,包括組織架構、人才優化、績效管理、分配激勵。這個框架并不陌生,但是在實踐中,特別是大型企業在實踐中,需要業務干部共同打造,其重點在于打通管理邏輯,解決企業的實際問題,最終實現企業的良性循環,在此我們稱之為“人才管理鏈”。對此,許多企業還在摸索之中,或者是不敢作為。能否玩轉人才管理鏈,需要的是管理者的專業管理能力。
第4章提出了人力資本管理的數據化分析,包括人力資本管理分析的3張表,及其應用穿透、匯總和關聯分析指標體系,旨在幫助企業將人力資本管理報表“多、亂、雜”的局面梳理清晰,避免企業重復研究分析報表,同時也提供了相應的實際案例作為參考,包括人才盤點分析、人工成本分析和人力資本的分析與決策。不論是大數據還是小數據,都需要基礎分析模型和指標體系供決策支持。
第5章主要討論了變革方法。企業在進行人力資源管理的變革時,必然要以項目的方式啟動。由于員工們經常處于“舒適區”,20%的人會快速跟進,20%的人可能會處于反應超慢甚至是抗拒狀態;剩下的60%是主體員工,需要采用“春風化雨促變革”的方法來“拉動”和“推進”。
第6章是關于IT平臺支撐落地的內容。在很多大型企業內部,都有IT部門,因此,人力資源管理者往往會忽略信息化建設,把它視為IT部門的職責。但人力系統是人力資源部管理的應用平臺,需要把自己作為資源投入進去,才能做到“為我所用”,而不是將其拱手讓給IT部門全面把控。IT部門能夠把握技術,但不能把握應用。當然,這也不是說要把項目全部抓回來,而是要注重協同建設,在現代互聯網時代,這已經成為人力資源總監的“必修課”。
第7章聚焦于服務干部的領導力修煉。提升人力資本產出效率,干部是“抓手”(由漢語方言詞引申出來的新詞,意指重點工作、重要途徑、突破口、切入點等)。人力需要持續推進領導力的修煉,干部的領導力滲透到日常管理的各個層面,是其綜合素質的核心體現,具體包括個人領導力(主要是個人品質、認知和行為等方面)和帶領團隊的能力。而且,領導力的提升也是一個螺旋式不斷提升的過程。
掌握人力資本的管理體系、打造人才管理鏈的良性循環并不復雜,只要掌握了其運作規律(戲稱“心法”)即可,但能否熟練運用這一管理體系是體現差距的關鍵,不同水平的人經營人才管理鏈的效果大相徑庭。這就如同專業運動員和業余運動員一樣,一個羽毛球業余運動員和一個專業羽毛球運動員對局PK(對決),業余運動員可能一分都拿不到。為什么?單從打球技巧和方法而言,還是容易掌握的,兩者的差距在于,專業運動員的訓練強度大,潛力挖掘得深。管理科學并不是什么高深的學問,它重在實踐和管理思想的結合;把問題徹底解決,普通人都可以成功掌握管理科學的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