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前言

從世界經濟發展史來看,幾乎所有的發達國家都是工業強國。進入21世紀以來,特別是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之后,發達國家普遍加大了對制造業的扶持力度。我國經濟發展已經進入新常態,正處在爬坡過坎的關口,發展中深層次矛盾凸顯,而工業尤其是制造業的穩步發展是化解各種矛盾和風險、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推動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必然選擇。

自2010年以來,我國制造業規模穩居世界第一,按照國際標準工業分類,在22個大類中,我國在7個大類中名列第一,鋼鐵、水泥、汽車等220多種工業品產量居世界第一位。但是,不可否認的是,我國制造業資源消耗較大,自主創新能力薄弱,核心部件和關鍵設備對外依存度高,而長期以來賴以生存的“低成本優勢”近幾年來也正在逐漸喪失。

2014年我國工業不斷適應“新常態”,增速換擋期持續,在中高速增長區間震蕩調整;結構調整期持續,傳統產業與新興產業逐步協調均衡;發展方式轉變期持續,消費拉動力與創新驅動力潛力緩慢釋放。總體來看,工業發展增速雖然有所放緩,但仍是我國經濟發展的主導產業,工業擔負著解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重大問題的關鍵責任。

2015年3月5日,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指出要實施《中國制造2025》,堅持創新驅動、智能轉型、強化基礎、綠色發展,加快從制造大國轉向制造強國。3月25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了由工業和信息化部歷時一年多牽頭制定的《中國制造2025》,作為我國工業未來十年的發展綱領和頂層設計,提出力爭到2025年我國要從制造大國邁入制造強國行列。

2015年,我國仍處于工業結構調整的關鍵時期,仍將在中高速增長區間調整,但結構調整步伐將加快,新產業、新業態活力將不斷提升。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大背景下,順應“互聯網+”的發展趨勢,以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為主線,推動智能制造是解決我國制造業由大變強的根本之路,還須不斷深化改革,理順市場機制,調整產業結構,方能更快地實現工業經濟轉型發展。

本報告對2014年工業、行業和區域發展特征進行梳理,也對2015年發展環境、發展趨勢和重點工作等進行展望,并就國家重點區域、工業發展重大問題進行預研預判,尤其是首次對2014年全國工業百強縣(市)進行了統計分析。第一次構建了由國際組織、政府部門、行業協會和研究機構不同主體多方參與,從全國、區域到縣(市)不同區域多層次分析,從宏觀、環境、政策到行業不同環節相互印證的系統分析架構,希望為政府決策、行業引導和企業發展提供一定的參考依據。

編者

2015年4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克什克腾旗| 大邑县| 葫芦岛市| 军事| 菏泽市| 江华| 凤城市| 罗定市| 黄龙县| 高雄市| 海城市| 根河市| 于都县| 漾濞| 绥中县| 通化县| 平谷区| 常山县| 清苑县| 育儿| 汤原县| 化德县| 买车| 申扎县| 荣成市| 灵丘县| 海晏县| 丹巴县| 芜湖县| 阿克苏市| 视频| 吉安县| 嵩明县| 莱芜市| 北川| 昭通市| 广昌县| 田阳县| 浦东新区| 黔西| 甘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