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前言

我國汽車產業經歷多年的高速發展,已進入穩步增長階段。2015年,我國汽車產銷量分別達到2450.33萬輛和2459.76萬輛的歷史新高度,領跑全球,汽車產業結構不斷優化,產品層次不斷豐富,技術水平不斷提升。政府、行業積極推進供給側改革,堅持大力發展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的戰略,科學布局、多措并舉,從行業管理、財稅扶持、技術創新等方面為產業發展保駕護航,引領產業的轉型和升級,在汽車節能環保、綠色低碳等領域取得諸多成績。

汽車行業管理機制不斷完善深化。一是推進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標準體系建設,發布了乘用車燃料消耗量限值、評價方法、電動汽車電池、驅動電機等系列國家標準;二是實現了乘用車燃料消耗量單車限值向“限值+平均”管理的轉變,核算公示機制成熟運行;三是節能與新能源汽車行業逐步規范,對汽車動力蓄電池行業發展進行規范,積極推動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和新能源汽車積分管理辦法的出臺,行業管理即將進入新階段。

財稅扶持政策持續推進、提前布局。財政補貼方面,提前發布“十三五”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補貼政策,穩定行業企業發展新能源汽車的動力和預期;豐富補貼形式,對新能源汽車推廣規模較大且市場公平開放的省(區、市),給予充電基礎設施獎勵;稅收優惠方面,繼續對新能源汽車和1.6 L及以下排量乘用車免征或減征車輛購置稅和車船稅,加大消費端的引導力度。財稅政策的持續推進,對市場發展和技術升級產生了極大的拉動作用。

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技術水平大幅提升。一是汽車企業加大在高效發動機、變速器等動力總成及節能技術上投入,先進技術搭載車型范圍更廣,與合資、進口企業相比,自主企業渦輪增壓等技術應用比例提升更快;二是新能源汽車快速發展,2015年當年產量接近38萬輛,電池、電機和電控技術研發水平處于上升期,零部件配套企業如雨后春筍不斷涌現,不同技術路線、不同技術方案的車型層出不窮,為新能源汽車產業的持續發展提供保障。

乘用車燃油經濟性水平持續改善但壓力仍在。2015年乘用車行業平均燃料消耗量為7.04 L/100km,相比2014年下降0.18 L/100km,計入新能源汽車后為6.72 L/100km,達到了國家規劃提出的6.9 L/100km目標。2016年始乘用車燃料消耗量管理進入第四階段,標準中各整備質量段目標值較2015年平均加嚴超過30%,目標直指2020年5.0 L/100km。企業面臨一定的達標壓力,未來節能汽車與新能源汽車的協調發展將成為企業油耗達標的關鍵因素。

節能與新能源汽車快速發展的背后,也面臨著一些問題亟待解決。一是新能源汽車發展存在“補貼依賴癥”。2013-2015年,中央財政撥付補貼、獎勵資金284.44億元,地方財政撥付補助資金約200多億元。新能源汽車擴張既帶來日益嚴峻的財政補貼壓力,亟須構建市場化的發展機制替代財政補貼政策,做好新能源汽車發展動能的切換準備工作。二是新能源汽車安全問題日益凸顯。近兩年,我國發生了多起新能源汽車自燃事故,對人民群眾的財產安全造成損失。新能源汽車安全問題處理不當將直接影響到新興產業的未來,這就要求加強在準入、生產、銷售和使用等全方面、各環節的監督管理。

“十二五”期間,我國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發展形勢總體向好,部分問題仍需解決,發展后勁依然強勁。《中國制造2025》將“節能與新能源汽車”作為重點發展領域之一,對我國汽車產業的轉型升級提出新的要求,進一步堅定了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發展方向。現階段,我國在持續推動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發展上,已經建立了較好形勢基礎,后續發展趨勢仍需要細致評估。

為全面展現我國在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領域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果,本書立足行業、深入企業、細挖產品,圍繞政策、技術、市場3個方面,從能源形勢、政策引導、燃料消耗量現狀、技術水平、產品競爭力、國外動態等方面展開分析和研究,試圖從節能環保角度解讀中國汽車產業發展的外在表現和內在邏輯,為行業同仁提供有益參考。

由于時間倉促,書中可能還有疏漏不足之處,敬請各位專家、讀者批評指正。

編委

2016年11月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永德县| 沙雅县| 台州市| 湘潭市| 外汇| 台山市| 满洲里市| 墨竹工卡县| 江达县| 南汇区| 西和县| 洞口县| 涿州市| 应城市| 三穗县| 忻城县| 本溪| 井冈山市| 井研县| 南投县| 邢台市| 垣曲县| 泰兴市| 新干县| 长垣县| 阳山县| 江门市| 江门市| 大足县| 龙门县| 宿迁市| 余江县| 崇明县| 三江| 库车县| 宣汉县| 海阳市| 巴彦县| 宁蒗| 从江县| 大庆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