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灰色的童年
- 沉痛的年華
- 每文系日生
- 7564字
- 2018-08-05 23:56:42
“記得剛進我奶家時,有一條白色的狗,那條狗看見有陌生人進來,不斷的狂吠著,像是要吃人似的。”小森就傻傻的站在門口,直直的盯著那條狗,狗是小姑子成華養的,名叫“貝貝”。
這套新房是九八年建成的,房屋總面積二十九米零八,是一套一室半,兩間臥室一大一小。剛開始婆婆便提出要讓勝梅一家三口住在小臥室里,然而小臥室只有不到六平方米,婆婆一個人住在十三米多的大臥室里。在成民與母親商量換房間無果后,最終無奈的妥協了。周圍的鄰居也曾勸過勝梅的婆婆,說“你兒子兒媳帶著孩子,三口人在小屋多擠啊!現在孩子小倒沒什么,以后孩子長大了也不方便啊!”婆婆擺了擺手回答:“他們現在還年輕,等我死了再讓他們享受吧!”而一家人在這小房間里一住,就是十多年……
那時小森七歲,正是上小學的年齡。因為丈夫在鐵路單位工作,所以自然把孩子送到鐵路小學。比起在幼兒園,學校相對來說更規矩,剛開始的變化讓小森很不習慣,而后逐漸適應了學校的生活,也還算輕松的融入到了班級里,其實誰都是從不習慣慢慢習慣的。
那是在小森剛入學時,勝梅曾經征求過婆婆的意見,因為勝梅夫妻是雙職工,有時工作忙下班又晚,根本無法接送孩子,夫妻二人也沒有那份閑錢把孩子送到托管所,所以請求婆婆能夠接孫子放學,而婆婆幾乎沒有任何猶豫就答應了,這讓勝梅受寵若驚。她開心的跑到樓下買了一只大西瓜,算作對婆婆的心意。可剛回到家,發現小姑子成華不知何時出現在屋子里,而前一秒滿口應承的婆婆也突然變卦,她說:“我不能幫你接孩子!我身體不行啊!”
勝梅手里提著剛買回來的西瓜有點兒發愣,她問道:“為什么啊?媽你剛剛不是同意了嗎?”婆婆沒有做任何回答。勝梅發現婆婆用余光,偷偷瞟了眼她身后的小姑子,勝梅頓時恍然大悟,她瞬間明白了婆婆為何會風云突變。她笑了笑,把西瓜切開說:“媽,吃西瓜吧!”
雖然不明白婆婆為什么會突然改變主意,但能從現場的情況來判斷,應該是小姑子在勝梅買西瓜時和母親說了些什么,婆婆才改變了主意,雖然不能確定,但肯定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因為她從反光的玻璃上,看到了小姑子的表情。勝梅心里雖有些氣憤,然而卻沒有任何理由埋怨婆婆,無論婆婆同意與否,都在情理之中……
而這件事過去沒多久,發生一件比較可笑的事。勝梅的婆婆在接外孫子放學回家途中,遇到一個鄰居。閑聊時,婆婆謊稱旁邊的孩子是自己孫子,一頓寒暄過后,鄰居還夸耀婆婆對‘孫子’如何如何好之類的話,但在臨分別時,外孫子一個稱呼讓婆婆頓時無地自容。他用稚氣的聲音說:“姥姥,我們趕緊回家吧!”孩子一句無意的話卻道出了真相。
幾天后,那個鄰居偶遇成民,就把這件事和他說了。“我一直以為你媽接的是你孩子,要不是那孩子叫了聲姥姥,我還真以為是你兒子呢!那應該是你妹妹的孩子吧?!”鄰居臉色有點尷尬的笑著問。成民苦笑了一下回答:“嗯……現在我大舅哥和我大姨姐幫我們接孩子呢!”
當然還是要說句公道話,勝梅的婆婆并非完全沒照顧小森,小森記得有那么一次,婆婆曾領著他和姑姑的孩子去玩,這也成為了唯一的一次。
還記得童年在課堂里,老師講話或者上課時,要把雙手背在后面;發言要用手肘支在桌子上;不得大聲喧嘩,上下樓時要靠樓梯一側,并且會有值班生監督,如果發現有在走廊中大聲喧嘩的同學,整個班級都會扣分;見到老師和校長要行禮,諸如此類的等等……待進入大染缸后,小時候學到的禮義廉恥好像都忘卻了,也開始變得游猾了……
兩千零二年,小森所在的學校倒閉,原校的學生和老師全部被合并到另一所學校。這所學校就要比之前的大很多了。因為小森班級人數較少,剛轉學時班級只有二十四個學生,于是校長把其他班級的一些學生調配了過來,新老學生剛開始有些生疏,但時間久了自然就熟悉了。小孩子嘛,不會有那么復雜的情感,喜歡你和你玩;不喜歡你就不理你。
別看年紀小,有些同學早早就分配了陣營,并且成立了自己的圈子。那時班里分了很多派系,還一定要讓你選擇和誰一起玩兒,如果你選擇加入其中一個,那么你就是那里的成員了,假如有人欺負你,就可以理直氣壯的說:我和“誰誰誰”是一起的。之后“老大”和“老大”之間再做交涉。小時候還覺得特牛、特理直氣壯,現在想想只覺得很可笑。
在學校劃分陣營只是孩童的幼稚,但家中的勢力才是最讓人頭痛的。以勝梅的婆婆和小姑子為一陣營,勝梅夫妻為另一陣營,兩方總因為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爭吵,基本半月一小吵,整月一大吵,一年半載還要請幾位派出所的民警。
婆婆的極度挑剔,似乎在這所房里被發揮到淋漓盡致的地步,有時婆婆心情不順,或者勝梅稍有做的不好的地方,婆婆就會馬上摔砸家中的“鍋碗瓢盆”,故意弄出一些聲音,以起到震懾的作用,而婆婆這樣突然的聲響,次次都會把勝梅和在屋里的小森嚇的一跳。勝梅緊緊抱著被嚇得瑟瑟發抖的兒子,卻無能為力……直到現在,小森依然留下了一個害怕聲音的后遺癥,甚至正常人普遍能接受的小噪音,也會使他嚇一跳,逢年過節,小森都不怎么敢出門,害怕外面突然的鞭炮聲。
由于住在同一屋檐下,婆媳關系又不好,每次成民上夜班前,都會分頭勸兩個人,讓她們都少說兩句,一頭兒是老婆,另一頭兒是母親,兒子在中間真的很為難。而丈夫上班后,勝梅娘倆在房間里大氣都不敢出,聽見外屋有動靜,立馬把食指豎在嘴唇前,用手指指門外,臉上的笑容也隨之消散,似乎在等待著一種不和諧的聲音,聽見大屋門再次關上后,母子倆好像泄了氣的皮球一樣,長松了一口氣,緊繃的神經也得以松懈。
也許這一切都不怪婆婆,也許就像小森的二姑所講:“還是你們惹老太太了,要不然怎么不欺負我呢……”
婆婆的脾氣在整個小區是世人皆知的,很多鄰居見到婆婆不得不敷衍幾句聊聊家常。因為都是在同一小區,勝梅夫妻上下班難免會遇到一些鄰居,鄰居們也都熱情的打招呼,聊天聊地,聊聊孩子的上學以及學習成績諸如此類的。然而某些鄰居看見婆婆出現在視線后,前一秒鐘的喜笑顏開不見了蹤影,取而代之的是恐懼和不安,婆婆還在幾十米開外時,鄰居們就敷衍著說:“我家里還有事兒!我先走了啊!”也有很少一部分相對大膽的鄰居說:“那個……你婆婆來了,以后再聊吧!”
小森講到這兒,突然笑起來,他說:“我奶死后,以前不敢說話的鄰居,全都主動和我家套近乎,噓寒問暖,還對我媽說,終于熬出頭了之類的話,想想就可笑……”他頓了頓接著說:“啊!當然,我也不能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或許之前不敢說話是因為害怕我們家吵架?!”
最讓人氣憤的是,如果婆婆看見勝梅與鄰居聊天,婆婆會把她們的聊天,定性為與外人在背后說自己壞話,而后成民不在家時,又是一頓打砸連同辱罵,勝梅沒有任何選擇,只能在屋里默不作聲。如果她這時出去與婆婆爭辯,很快會被鄰居誤認為對老人不孝,再加上婆婆的伶牙俐齒,在整個小區中散步謠言,勝梅有千口也解釋不清了。這些一點都沒夸張!
有些記憶已經遺忘在歷史長河中,有些記憶卻仍存在心里永遠無法抹去。雖然與婆婆住在一起,但勝梅最初根本沒有自家的門鑰匙,夫妻是雙職工,基本白天都不在家,下班后是成民去接勝梅一起回家。后來由于不太方便,丈夫便給勝梅配了一把家里的鑰匙。最初這件事也是引起婆婆的極度不滿,甚至險些再次惹火婆婆,經過丈夫的勸解,時間久了婆婆好像也想明白了,才漸漸默許了此事。可能她也覺得住在一起,不給兒媳婦鑰匙有點兒說不過去。
而就在這件事過去一個月后的某天,婆婆又一次莫名其妙的發火了。那天是周末,小森一個人在房間里,房門上的一把小插銷,是小森感覺安全的所有寄托。勝梅在單位開完會,不到中午就回家了,婆婆從窗子里看見勝梅走進樓門口后,迅速把玄關里面的門反鎖了起來。勝梅打開門后,卻被另一道門給攔住了,她嘗試著輕輕敲了下門,只聽見婆婆尖利的聲音從屋里傳來:“你找誰?!”“媽,是我……”勝梅唯唯諾諾的回答。
“我不認識你!這不是你家!”婆婆的聲音尖銳而又充滿氣勢。勝梅無奈的嘆了口氣說:“那把你孫子叫出來吧!我領他去洗澡……”婆婆仍沒搭話,一直守在門口。屋里的小森聽見外面母親的聲音,跑出去用充滿稚氣的聲音喊道:“媽媽!”聽到熟悉的回答后,小森安心了不少,但接下來發生的事,卻讓他嚎啕大哭。
本以為看見自己的孫子,婆婆就會開門,但婆婆卻更加嚴厲了,他呵斥道:“不開門!就是不開門!”在僵持了一段時間后,小森內心的恐懼最終戰勝了理智,他哇哇大哭起來,婆婆厲聲呵斥道:“你閉上嘴!別哭!”
勝梅聽見兒子的哭聲,心如刀絞一般,她強忍著自己的心情,隔著門對屋里的小森說:“兒子別怕,你站在門口跟媽媽說話!”一對悲慟的母子,就這樣被一道門隔在兩地,雖然距離如此之近……
前后爭吵了將近半小時,有些鄰居聽見了聲音,出門查看情況,得知事情的原委后,紛紛勸解屋里的婆婆,可是婆婆依舊不依不饒。這時勝梅也在極力的與鄰居解釋著。有個膽大的鄰居勸道:“你兒媳婦要領你孫子洗澡,你把門打開吧!有什么問題大人解決,不要牽扯到孩子,更何況他是你孫子啊!”
就這樣,一直持續到下午一點多鐘,婆婆始終沒有開門,勝梅眼看爭吵無果,對屋里的小森說:“兒子,你回屋去,把門插好……”小森照做了。勝梅又在門外呆了一段時間,聽見屋里沒有了聲音,這才關上外門離開了。他沒有任何去處,也沒有手機通知還在工作的愛人,只能惶惶的離開了。
直到晚上,丈夫下班在家門口遇到已經哆哆嗦嗦的妻子,才得知了事情的始末。剛看見丈夫的身影,勝梅就委屈的哭了起來,丈夫則在一邊束手無策的埋怨著妻子的眼淚,因為他不懂得怎么勸慰愛人,他認為這樣就是在關心。其實婆婆不讓勝梅進屋,之前也有發生過,而并不只有這一次……
這件事情最后以丈夫的再次妥協收場,婆婆那種令人窒息的壓迫感,誰看了都會畏懼。而這也只是冰山一角,而后的某天,婆婆又因為一些瑣事,把勝梅一家人所有的日用品,從陽臺窗戶上扔了出去……
這件事發生在小森還在讀小學三年級時,那是星期三的早晨,也正趕上夫妻二人休息,一家三口早早的起床,在屋里吃了早飯,正準備領著孩子去學校。婆婆突然在外面大罵起來,眼看越罵越兇,勝梅督促丈夫出去問一下,丈夫有些疑惑的出房間詢問情況,可母親的罵聲更加激烈。至于是什么原因,小森已經完全回憶不起來了……
此時的婆婆突然激動起來,她沖進三口人的小臥室,抓起床上的被褥就往外走,由于事發突然,勝梅夫妻都有些發愣,直到她已經把被褥從窗戶中扔出去才反應過來。成民急忙問道:“媽,你干嘛啊?!”然而這句話并沒減緩母親腳下的步伐,她嘴里不知念叨著什么,又再次沖進臥室,抓起下面幾層被褥從陽臺上扔了出去。就這樣反反復復了好幾次,屋里的被褥都被扔了出去,小臥室的床上就只剩下床板了。在扔最后一件被褥的時候,婆婆正好路過孫子旁邊,小森突然抓住一只被,歇斯底里的哭喊道:“這是我的被!你別仍!”但這樣并沒讓奶奶罷休,她用力擺脫著被小森抓著的被,不假思索的再次扔了出去。
婆婆又返回小臥室,看見柜子旁邊的大米白面,毫不猶豫的抓起一袋剩下一多半的面粉,走向陽臺,成民一直在試圖勸解母親,可母親根本沒有聽勸的意思。眼看屋里的東西所剩無幾,丈夫讓勝梅把社區的組長找來。
這時的屋里已是一片狼藉,三樓陽臺外,已經堆滿了被仍出去的日用品。丈夫還時不時的要看著被扔出去的東西,害怕被別人撿走。而此時的母親也悄無聲息的回到自己的大屋,關上了門。
不久后,公社的工作人員來到家中,看到被扔下去的東西也束手無策。畢竟“清官難斷家務事”,誰來了估計也解決不了。組長敷衍性的勸解了一下就離開了,窗外的家具還靜靜的“躺”在原地,似乎沒人動“它”,“它”就會永遠“躺”在那里……
夫妻二人正準備下樓去撿東西的時候,樓下路過一輛貨車,因為陽臺后面是一段比較窄的土路,被扔下去的東西,正好擋住了一多半的路,貨車司機看見前面的東西,以為是垃圾,就毫不猶豫的壓了過去。結果導致一袋還沒打開的白面被碾碎,白白的面粉隨即噴出,消散在空氣中……
勝梅夫妻因為這袋面心疼了很久。再次回憶起這件事,成民長嘆了一聲嘴里念叨著:“唉……省著省著窟窿等著!”
生活在繼續,一家人還是爭吵不斷,所以勝梅夫妻索性直接用沉默來解決。小姑子成華經常會來到家里,因為相距比較近,就隔了兩棟樓,所以小姑子在這個家來去自如,甚至小姑子的兒子都有鑰匙,在當時根本沒覺得哪里不妥……俗話說:舌頭沒有不碰牙的時候。成華總來看望母親,休息的時候,一蹭就是一天,有時還反復折騰好幾次,也不嫌麻煩。
說到勝梅的小姑子,不得不簡單介紹一下她。成華結婚比較早,然而生了兒子不久后就離婚了,離了婚的她獨自撫養著孩子,在婚前與前夫談戀愛時,母親就曾提醒她,說那個人好吃懶做,不愛工作,讓女兒慎重選擇。可成華吃了秤砣鐵了心,就要跟那個人,最后以雙方簽字離婚收場。而過了幾年,成華又找到一位丈夫,他倆的結合純屬利益交往,雙方都是為了想讓自己的前任嫉妒而在一起的。兩人的性格可以說是針尖對麥芒,互相不容忍,成華性格比較怪,一點兒小事就會發脾氣,在加上男方脾氣火爆,婚后的生活可謂是“熱鬧非凡”,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而吵架的原因基本都是生活瑣事,一切只能怪兩個人的結合是錯誤的。為此事,成華總是找理由埋怨母親,說母親干涉了她的生活,要不然不會走到今天這個地步。
成華的性格比較倔,有的時候九頭牛都拉不回來,這一點就能完全體現出來“一家人”的特性了……雖然成華和現任丈夫是法律上的夫妻,但生活上的往來比較少,成華也很少去看望“后”婆婆,就連過年都不回去,她丈夫覺得妻子都不見自己的母親,索性自己也不見對方的媽,雖然距離很近,然而關系卻越來越疏離。
成華的鄰居和同事,包括以前上學的老師、同學,都對她的評價不高,說她是那種總愛張揚卻沒有多大本事、有點兒“缺火”,用北方話形容就是有點“彪”。
有次勝梅下班,正好遇到一位鄰居大嬸,勝梅就和鄰居攀談起來。可正巧這一幕被成華撞見,她從后面走上來,沒好氣的對勝梅說:“你和我嬸兒嗶嗶啥呢?!”絲毫沒顧及在一旁的鄰居。勝梅見狀匆忙的和鄰居道別離開了。可這個鄰居大嬸兒并沒罷休,她是在整個小區唯一一個敢于直言婆婆的人。她指著成華厲聲呵斥道:“你怎么這么和你嫂子說話呢?!我就是和你嫂子聊聊孩子上學的事……”
而半小時后,那個鄰居再次來到婆婆家敲門,主動和勝梅的婆婆敘述了這件事,最后臨走還不忘安慰小屋里的勝梅。回想這些年,家里一旦有了爭吵,成民夫妻首要想到的就是這個大嬸,因為她是在這個小區中唯一敢講真話的人……
眼看入秋了,東北人一向有屯秋菜的習慣,那天正趕上勝梅夫妻休息,勝梅很早去外面排隊買大蔥,丈夫和兒子呆在房間里。門外想起了開門聲,在屋里的爺倆瞬間停住了話語,成民不用猜也知道是妹妹來了。過了一會,成民聽見妹妹走到陽臺收拾東西,于是他走出房間主動和妹妹聊了起來,剛開始還聊的挺好,誰成想聊到裝修房子的問題,兩人突然激烈爭吵起來。
成民說:“我打算收拾一下房子,有空的話把你仍在陽臺的破爛拿回你家吧!”其實成民的語氣很和緩,誰知妹妹像吃了槍藥似的,語氣特別沖,話中還帶有諷刺與挑釁,最終兩個人爭吵起來。眼看爭吵越來越激烈,成華情急之下拿起廚房的炒勺猛的砸向成民,成民躲閃不及,被打了個結結實實,勺把已經斷裂,成民嘴角上鮮血直流。他抿了抿嘴唇,指著妹妹說:“你真行!打你哥哥!”成華仍沒罷休,還在激烈的叫喊著,而后又再次拿著斷裂的炒勺,砸向成民。眼看事情要鬧大,母親在一旁勸解著成華,讓她快走。
妹妹最終罵罵咧咧的走了。而成民怒氣未消的跑出家門,對正打算買大蔥的勝梅說:“別買了!把大蔥給我退了!”
勝梅吃驚的看著丈夫頭破血流的狀態,她問:“你頭咋了?怎么出血了?”成民氣憤的回答:“讓小華給我打的!你去把派出所的叫來!”勝梅退了已經付完款的大蔥,急急忙忙的跑去派出所。然而這種家務事警察也沒有辦法,最終把勝梅勸回家。
成民很傷心,他沒想到這個和自己一起長大的妹妹會這么心狠手黑。他用紙巾簡單清理了一下血跡,發現嘴唇上方有一道淺淺的傷口。哎,可不嘛,勺柄都被打斷了……
然而這件事過去后,成華也并沒有道歉的意思,第二天依舊照例來看母親,和母親在房間里有說有笑,絲毫沒受到昨天那件事的干擾。“她”是神經大條?還是喪失理智?還是……道德淪喪?
家家有本難唱的曲;家家有本難念的經。對于小森一家來說,這本刻在竹簡上的經書,寫著史前外星人留下的標記,不僅讓人難以理解,而且求師無門……
俗話說: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丈夫和小姑子就完全遺傳了母親的“倔脾氣”性格,有時還蠻不講理,無論做錯任何事,都不會承認,而是要想方設法找借口敷衍掉。
那是小森在讀小學二年級的時候,因為班主任老師與小森的父親發生了幾句口角。其實也沒有多大的問題,就是正常聊天,只是成民很容易發火,他認為老師是對他人格進行了侮辱。而后就多次到學校去找小森的班主任,老師迫于無奈,尋思告訴小森勸阻他父親不要去學校鬧了。可孩子畢竟是孩子,在無意間把這個消息透漏了出去,父親知道后,氣憤的再次去學校,找到了在班級里的老師。
“那時剛剛上早自習,我爸突然從教室外怒氣沖沖的進來,當時班上還有一些同學,我坐在座位上有點發愣。他沖進去就開始質問老師,問為什么不讓他去學校,老師慌張的辯解著,但好像也沒讓他滿意,然后我爸就憤怒的跑到校長室去了。至于最后發生了什么我就不知道了,只記得當時因為這件事兒,讓我在班級里顏面掃地,甚至日后的那一段時間,有很多同學都疏遠了我……”小森回憶著說。
能從小森臉上看出這件事對他的影響極深,不然他也不會記得這么清楚。不過據他講,他班主任老師的人品也差強人意。那時小森班級里有個比較老實的男同學,平常總挨欺負,父母離異后,雖歸母親撫養,但母親很少看管他,導致他天生就比較皮。有一次他被同學欺負后,委屈的坐在自己座位,老師看到他臉色有些難堪,就問他怎么了,可他“吭哧吭哧”的愣是沒說出來,最后竟然抹起眼淚。老師皺著眉頭,指著那個同學,厭惡的對班上其他同學說:“你們看那個‘尿鱉子’又哭了!”
她這一句諷刺的話使全班學生哄堂大笑,其中也包括小森。在他那個年紀并不太會判斷是非,也不知道老師當著全班同學的面,羞辱自己學生是一種怎樣的行為……其實我們真應該給偉大的人民教師,從上到下,好好做一次道德檢查了……
“聽到老師叫那個同學的外號,我也在嘲笑。而當我初中畢業后,再次想起這件事才意識到,或許這件事會對那名同學,造成不可逆的心里創傷。那個同學平常就比較愛哭鼻子,所以我們班主任很早就給他取了這個外號,并且一直在用……”小森說完后,又想了想說:“其實我并沒有說想要譴責誰的意思,只是了解了班主任后,對她的性格有點兒反感,我還聽到過她和其他同事聊天嘲笑我媽……不過話說回來,誰人背后無人說。”
而小森好像想起了什么似的,突然笑起來,我疑惑不解的望著他。他忙解釋道:“兄弟!不要這樣看著我,我還沒瘋,就是突然想起給老師送禮的那件事覺得好笑,你要不要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