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移動互聯網時代的一場硬仗
騰訊:互聯網世界的“連接器”
中國的互聯網市場已經有了20多年的發展,從最初的以電腦為終端的互聯網時代,逐漸發展到了以手機為中心的移動互聯網時代。而如今,移動互聯網也已經日薄西山,新的以人工智能技術為主要核心的時代即將到來。無數的互聯網企業在時代更迭的大潮中消失,而那些根基深厚的互聯網巨頭依然在時代的大潮中屹立不倒。之所以能夠做到根基深厚,屹立不倒,是因為在發展的過程中對于自身有著明確的定位和清晰的產業布局。
任何一個企業都擁有一項核心的業務,這一核心業務相當于大樹的樹干,隨著企業的不斷發展,在樹干之外,又長出了許多新的枝干,這些枝干有的甚至可以成長為一棵新的大樹。無數的枝干使得企業這棵大樹越來越繁茂。在我國的互聯網企業之中,這種現象尤為普遍,而在互聯網世界之中,這種現象的表現被稱作“互聯網+”。
在2015年的全國兩會上,“互聯網+”的概念出現在了政府工作報告之中。李克強總理提出:“制定‘互聯網+’行動計劃,推動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與現代制造業結合,促進電子商務、工業互聯網和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引導互聯網企業拓展國際市場。”互聯網已經滲透到了每個人的生活之中,無論是個人生活還是企業的經營活動,互聯網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跡,而在這之中也孕育著種種變革。
在移動互聯網時代,手機從一個通訊工具逐漸發展成為一種與人體相關聯的“電子器官”。在馬化騰的眼中,未來不僅是人與人之間,人與設備、設備與設備之間,甚至是人與服務之間都有可能會產生連接。正是因為這種趨勢的出現,騰訊才決定將未來的發展目標定位在了“連接一切”上。
而在“連接一切”的基礎上,馬化騰又進一步提出了騰訊的“互聯網+”戰略。在這里,互聯網成為一種工具,通過這一工具串聯起了通信、娛樂、零售、金融等各行各業。而在騰訊的發展計劃之中,微信則成為騰訊通向實體經濟的一條主要途徑。馬化騰認為,騰訊可以通過微信這一公眾平臺,將用戶和實體世界連接起來,從而搭建出一個能夠連接用戶和商家的平臺。
對于騰訊而言,要實現“互聯網+”第一步就是要搭建出一個支撐其發展到的基礎設施,馬化騰在2016年7月的第二屆騰訊“云+未來”峰會上曾提到:“‘互聯網+’的基礎設施的第一要素就是云。”這是基于云計算技術的一系列服務,騰訊的云服務又被稱為騰訊云。
在早期的QQ中,便已經涉及云端存儲和分享等技術服務,經過了長達10年多的積累,騰訊掌握了大量的云服務技術和能力,在2010年以前,這些技術主要被用來支撐騰訊的QQ、微信和游戲等業務的運營。到了2010年之后,騰訊才開始對外提供云服務。到了2011年,騰訊云對外服務已經初具規模。到了2016年,在給合作伙伴的公開信中,馬化騰寫到:“云和分享經濟像一枚硬幣的兩面,分享經濟就是生產力的云化。”
這一年,騰訊云已經為超過百萬的開發者提供服務,數據中心節點已經覆蓋了全球五大洲,行業解決方案覆蓋了游戲、金融、醫療、電商、旅游、政務、教育、智能硬件等多個行業,對外開放技術包括大數據分析、機器學習、視頻互動直播、自然語言處理和智能語音識別等能力。
馬化騰認為企業向云端遷移,不僅能夠節省成本、提高效率,更重要的是每個企業都能夠將獨特的資源和能力分享出來,只做自己擅長的工作,將其他工作交給合作伙伴。通過騰訊云,騰訊開始了自己的開放之旅。在近幾年時間里,騰訊從原來的模仿式創新模式中掙脫了出來,開始了一條全新的開放戰略之路。在這條戰略道路上,騰訊專注于做連接,這也使得騰訊從原有的單一業務模式發展成了多業務模式的大型互聯網企業,在社交平臺和數字內容領域發揮著重要作用。
除了社交平臺和數字內容外,互聯網金融也是騰訊“連接一切”的重要組成部分。2014年3月,銀監會批準了5家民營銀行開展試點工作,這是自1949年以來,民間資本第一次被允許進入銀行業,而其中騰訊獲得了一張寶貴的牌照。12月12日,微眾銀行成為中國首家互聯網銀行。2015年1月4日,李克強總理赴微眾銀行視察,親自敲下電腦回車鍵,為卡車司機徐軍發放了3.5萬元貸款,這也是互聯網民營銀行的第一筆放貸業務。
2015年9月,騰訊在原有的在線支付部的基礎上成立了“支付基礎平臺與金融應用線”,其中包括理財通平臺、支付平臺、研發平臺和金融合作與政策等模塊。擁有財付通、騰訊理財通、微信支付基礎平臺、QQ錢包等業務產品。作為騰訊的戰略業務之一的金融業務,騰訊并沒有進行全面掌控,而是選擇只做“半個”,將剩下的“一半”交給其他金融機構的合作伙伴去做,騰訊要做的是中間的“連接器”。
在移動互聯網時代的末期,“互聯互通”已經成為許多企業之間的共識,而對于互聯網企業而言,沒有傳統企業所具有的多年積累的實踐經驗,卻擁有著廣闊的互聯網技術平臺。在“互聯網+”戰略的指導下,互聯網企業與傳統企業將連接在一起,通過發揮各自的長處來獲得長遠的發展。
在騰訊發展的最初階段,單一的即時通訊軟件成為支撐騰訊發展的核心產品,在當時的互聯網環境之下,騰訊憑借QQ獲得了龐大的用戶基數。但隨著互聯網環境的變化,用戶需求的改變,以及同行業之間競爭的加劇,單一業務已經無法支撐騰訊的發展。在分析了市場環境之后,騰訊開始了自己的擴展之路,騰訊的規模不斷擴大,但在其中也存在著許多的問題。到了移動互聯網時代,開放平臺成為互聯網企業發展的重要方向,騰訊依托自己的產品及業務優勢,及時調整了自己的發展方向,這一次騰訊選擇成為互聯網世界中的“連接器”。
騰訊便簽:
一個企業在不同的發展階段要有不同的企業定位和發展目標,隨著市場環境的改變,企業的目標定位也要隨之而改變,只有這樣才能在市場大潮之中逐浪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