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活得要有姿態,讓自己無可替代
- 吳穎
- 1417字
- 2019-01-05 07:20:49
為夢想,堅定內心的力量
英國劍橋郡的女性打擊樂獨奏家伊芙琳·格蘭妮成長在蘇格蘭東北部的一個農場,8歲時她就開始學習鋼琴。隨著年齡的增長,她對音樂的熱情與日俱增。但不幸的是,她的聽力卻在漸漸地下降,醫生們斷定是由于難以康復的神經損傷造成的,而且斷定她到12歲,將徹底耳聾。可是,她對音樂的熱愛卻從未停止過。
伊芙琳·格蘭妮的目標是成為打擊樂獨奏家,雖然當時并沒有這么一類音樂家。為了演奏,她學會了用不同的方法“聆聽”其他人演奏的音樂。她只穿著長襪演奏,這樣她就能通過她的身體和想象感覺到每個音符的震動,她幾乎用她所有的感官來感受著她的整個聲音世界。
她決心成為一名音樂家,而不是一名耳聾的音樂家,于是她向倫敦著名的皇家音樂學院提出了申請。
因為以前從來沒有一個耳聾學生提出過申請,所以一些老師反對接收她入學。但是她的演奏征服了所有的老師,她順利地入了學,并在畢業時榮獲了學院的最高榮譽獎。從那以后,她的目標就致力于成為第一位專職的打擊樂獨奏家,并且為打擊樂獨奏譜寫和改編了很多樂章,因為那時幾乎沒有專為打擊樂而譜寫的樂譜。
至今,她作為獨奏家已經有十幾年的時間了,因為她很早就下了決心,不會僅僅由于醫生診斷她完全變聾而放棄追求,因為醫生的診斷并不意味著她的熱情和信心不會有結果。
為了夢想,我們必須堅定內心的那份力量,否則失去了信念,就將一事無成。伊芙琳·格蘭妮的成功不正是說明了這一點嗎?在伊芙琳·格蘭妮看來,即便是身體出現了問題也無法阻止自己前進的力量,因為她堅信內心的那份執著將會帶著自己一路披荊斬棘,創造新的奇跡。
拿破侖在學校讀書時,簡直是笨得出奇。不論是法語還是別的外語,他都不能正確地書寫,成績也一塌糊涂。
而且,少年的拿破侖還十分任性、野蠻。在拿破侖的自傳中,他這樣寫一個固執、魯莽、不認輸、誰也管不了的孩子:“我使家里所有人都感到恐懼。受害最大的是我的哥哥,我打他,罵他,在他未睡醒時,我又像狼一樣瘋狂地向他撲去。”
不僅如此,拿破侖還襲擊比他大的孩子,臉色蒼白、體質羸弱的拿破侖卻常讓他的對手不寒而栗。
他家里的人都罵他是蠢材,而人們都叫他“小惡棍”。
可是,在這個遭人白眼的孩子的心中,有一種巨大的力量正悄悄地滋長著,成為他后來的夢想。
他朦朧地意識到自己的與眾不同,然而他還未真正地認識它。而且,他心中有一種狂妄而任性的想法:要主宰一些東西,做領導者。凡是自己想要的東西,都要歸自己所有。
一天天長大的拿破侖開始更成熟地關注自己。他常沉溺于同齡人無法想象的冥思苦想中,他又瘋狂地迷戀著各種復雜的計算,他已學會了用冷靜而徹底的理智很好地控制自己的行動。
他驚奇地發現自己表現出來的出色的思考力,第一次真正地認識了自己。
他的行動變得果敢而敏捷,富于抗爭精神。
一種嶄新的渴望點燃了他生命的熱情,終于有一天,他明白無誤地告訴自己:“是的,我具有最出色的軍事家的素質。權力就是我要得到的東西!”
清醒的自我意識一旦形成,便發揮出巨大的推動作用。拿破侖在成功之路上連戰連捷,勢如破竹。
35歲時,他登上了法國皇帝的寶座。
朋友們,也許我們能力有限,也許我們在很多地方條件受限,但是這些都不是自己放棄理想的理由。因為,只要有夢想,你就有了戰勝一切的雄心壯志,你將會爆發出不斷讓自己前進的力量。中國當代著名的作家、社會活動家丁玲曾經說過:“人,只要有一種信念,有所追求,什么艱苦都能忍受,什么環境也都能適應。”當人有了堅定不移的信念的時候,歡樂可以綻放成燦爛的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