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活得要有姿態,讓自己無可替代
- 吳穎
- 1662字
- 2019-01-05 07:20:50
把控自己人生的“方向盤”
高考將近,楊海林已經被保送到了大學。陳默也不愁,父親早已為他聯系好了一所國外的學校,到時候,他直接去國外讀書,畢業之后回國接手爸爸的事業,人生之路一帆風順。班上很多同學都很羨慕陳默,可陳默卻一點也不覺得高興。
陳默和幾個好朋友在一起的時候,他們總會發出“人活著到底是為了什么”這樣的疑問。這些朋友甚至包括是模范學生的楊海林,只不過楊海林隨便嘆嘆,過后就忘了。
可是陳默不一樣,這個問題一直糾纏在他的腦子里。有時候,他想:“難道是因為人生都被爸爸安排好了,才會這樣?”而且,他一直很羨慕國外的教育和生活方式,老早就期盼著了。怎么現在快要去了,反而生出很多茫然?
反正是要出國了,高考參加不參加都無所謂,陳默就將時間花在了這個哲學問題上,到底自己想要什么樣的人生?在網上,在圖書館,陳默看了很多的信息資料,這個說,人生是一個過程,一定要努力實現自己的夢想;那個說,人生就是一段旅程,一定要好好地享受生活……反正是眾說紛紜,莫衷一是。陳默看來看去,一頭霧水,還是找不到自己人生的方向。
思考了一段時間之后仍找不到答案,陳默放棄了,心想:反正也想不出個所以然,何必浪費那個時間,還不如好好玩一段時間再說呢。慢慢地,他開始掉進網絡游戲的陷阱當中去了。星期天,陳默來找楊海林一起玩,中午就在楊海林家里吃飯。吃飯的時候,陳默跟楊海林說起他最近玩的那個游戲,說得是眉飛色舞、唾沫橫飛。楊海林爸爸在一旁皺起了眉頭,高考在即了,還有心思玩游戲。楊海林爸爸將心里的想法說出來了。
“叔叔,我爸已經聯系好了國外的學校。”陳默毫不在意,“我就等著高考完了出國,人生就那么回事,現在不玩以后不一定有機會玩了。”
聽到這話,楊海林爸爸眉頭皺得更深了,說:“楊海林,陳默,”看著兩個人抬起頭來,楊海林爸爸才再次開口,“你們現在正處于一個很危險的年齡段,需要思考的問題太多,如果不把握正確方向的話,很容易誤入歧途。”
“爸,我知道你要說什么,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嘛。我們都懂的。”楊海林調皮地頂了句。
“不,光好好學習還不行。”楊海林爸爸不知道是沒聽出來楊海林話里有話呢,還是怎么著,一本正經地說,“現在科技那么發達,‘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肯定是行不通的。你們平時上網的時候,也要多瀏覽各種新聞,學會從各種信息中辨別真假善惡,培養自己獨立思考的意識。”
鼓勵孩子上網,這可不是一般父母能做到的。楊海林和陳默這下可洗耳恭聽起來了,“一個人一生想做什么,想成就什么樣的事業,這不是憑空得來的,而是在后天的學習、積累過程中慢慢得來的。越早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也就越能成功。你們現在還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很茫然,這是正常現象。”楊海林爸爸說,“孩子們,學業對你們來說非常重要,所以必須要在這階段打好基礎,不斷積累自己的人生財富,只有你學的多了,你才能更明白什么是自己想要的。這需要你們多方面地吸取經驗,學習知識,參與各種實踐活動,從中尋找自己的理想、興趣所在。人生確實是一段旅程,但是怎么走,卻決定著你一路的風景。”
“說的好。”陳默豎起了大拇指,“叔叔,聽您這一席話,我真的是備受啟發。我們確實需要充實自己,不斷努力,把控住自己人生的‘方向盤’,有方向才不會迷茫,才會有更大的希望。”
不光這些臨近畢業的學生們感覺迷茫,其他的人又何嘗不是呢?時代的飛速發展不僅帶來了經濟的繁榮,很多人也在這五光十色的霓虹燈中迷失了自己,找不到人生的方向。不論是在何種情況下,如果不能確定自己人生的方向,或者不能朝著這個方向而努力,那最后的結果就只有失敗。
朋友們,人生的方向盤需要自己去把握,沒有誰能代替你去走完自己的一生,我們要為自己而活。你的目標是否堅定,也取決于這個目標是否出于你真正的意愿,是否符合你的實際情況,是否真正扎根在你的內心深處。如果一個人沒有目標和方向,那么他就會變得懶散、懈怠、積極性差,所以說方向對于人生有著很大的指引作用,可以說是我們前進的動力,我們一定要好好把控。同時,在朝著自己目標努力的過程中,去不斷修正自己的方向,才能自己掌握自己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