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生命的成長作者名: 夏晉祥本章字數: 999字更新時間: 2019-01-05 03:10:30
9.人的一生,總在得與失、付出與回報之間平衡度過
從宏觀、一般、歷史的角度來看,人,在得到與失去之間、付出與回報之間、耕耘與收獲之間,大體上是平衡的。
有得必有失:生就男兒身,便失去了女兒態;得到了成熟,就失去了天真;選擇了某種職業的艱辛,卻體會不到另一種職業的責任;擁有了喧囂的城鎮,就喪失了寂靜的山村;有了安全的港灣,就沒有求索的漂泊;想要小溪的清澈,就看不到大海的磅礴……
失去也意味著一種得到:磨煉換來成長,辛勤帶來收獲,淚水領略人生百味,挫折引領成功之路,遺憾又不失為另一種美麗……仗義疏財,得到人心;肝膽相照,得到知心;淡泊名利,得到安心;清心寡欲,得到舒心。
世人總以為天下什么都可以得到,得江山、得財富、得佳偶,卻不知失遠遠大于得。七十二行,能擇幾行?滿天飛鳥,能逮幾只?天下美景,能覽幾處?
年輕的時候,不懂得;中年的時候,舍不得失;只有到了暮年,才知道有些東西,當你完全擁有時,才覺索然無味;有些東西,當你永遠失去時,方知珍貴無比。
人生苦短,要來的阻擋不了,要去的挽留不住。在得失之間,只要你耕耘過、播種過、澆灌過,收獲多少不是成敗的唯一標準,重要的是藏在細枝末節里那種使你痛、使你恨、使你愛、使你終生難忘的一次次痛心疾首、刻骨銘心的經歷。
或許有人早一點得到,有些人晚一點得到;有人先失去,有人晚失去,但那個總數將會一樣。你曾經有多少快樂,則你失去就會有多少悲傷,到了死亡每件事都會變成一樣。
死亡會讓一切都變得公平,在死亡當中,沒有富人或窮人之分,不會說有錢人死的比較舒服,窮人死的比較痛苦。死亡會顯露全部,它一直都是十。有人得到十分,到他離開時,他就必須失去十分,那將是“十分的痛苦”,這是絕對公平的。
先得到的可能先失去,后得到的后失去,沒得到的就不會失去。那個總數是一樣的。所以,人生真的不必太計較,不必刻意去算計,只要去體驗就好。
現在有一些年輕人,他們總希望多得到而少付出甚至不付出,希望收獲豐碩而盡量少灑汗水。殊不知,沒有付出哪里會有真正的收獲,沒有辛勤的耕耘哪里會有真正的得到。我們有時只看到物質的收獲,卻沒有看到比物質收獲重要得多的精神收獲、心智成長。而人的心智成長、健全人格就是通過在實踐中的一次次摸爬滾打、一次次刻骨銘心、一次次流血流淚,而變得豐富、堅強的!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沒有努力的艱辛、挫折的痛苦、求索的漂泊,哪里會有勝利時的激奮、慶祝時的高歌、成功時的輝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