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章 場域領導力的緣起

1.1 社會學中的“場域”

“場域”一詞原本是個社會學概念,由20世紀法國最具世界影響力的社會學家皮埃爾·布迪厄創(chuàng)造性地提出并進行了系統(tǒng)解釋。場域理論是布迪厄的基本理論,也成為布迪厄最具特色和代表性的學術思想,在其社會學思想體系中占有最重要的地位。

什么是場域呢?在布迪厄的研究中,并沒有給“場域”這個詞本身一個明確的定義,他認為“從分析的角度來看,一個場域可以被定義為在各種位置之間存在的客觀關系的一個網(wǎng)絡或一個構型?!?span id="kyvdcya" class="super">[1]場域不僅僅是布迪厄的社會學理論,同時也是其從事社會學研究的基本分析單位。在布迪厄看來,一個分化了的社會并不是由各種系統(tǒng)功能、一套共享的文化、縱橫交錯的沖突或一個君臨天下的權威整合在一起的渾然一體的總體,而是各個相對自主的領域的聚合,這種聚合不可能被壓制在一種普遍的社會總體邏輯下,因此,在文化、藝術、宗教、政治、教育等領域,均存在著屬于自己的場域。每個場域都規(guī)定了各自特有的價值觀,擁有各自特有的調(diào)控原則。

而一旦我們適應了我們所涉入的場域,這種內(nèi)聚力就將引導我們駕輕就熟地應付這個世界。也就是說,我們的行為會被場域所改變,且被場域改變后的行為能夠讓我們在這個場域里舒適地待著。

那么,對于某個場域,是否存在一個明確的界限呢?實際上,場域的界限是一個非常難以回答的問題。場域的界限只能通過經(jīng)驗研究才能確定。盡管各種場域總是明顯地具有各種或多或少已經(jīng)制度化了的進入“壁壘”的標志,但它們很少以一種司法限定的形式出現(xiàn)。

場域的構建,并不是通過行政手段或某種契約協(xié)議來完成的,用布迪厄的話來說,就是“場域的構建并不是通過一種強加行為來實現(xiàn)的”,可以這樣理解:場域是多種力量和關系的聚合。

社會學中的場域有兩個關鍵特征。第一個特征即場域是一個被調(diào)整定型的體系,是某種被賦予了特定引力的關系構型,這種引力被強加在所有進入該場域的客體和行動者身上。第二個特征即場域同時也是一個充滿了沖突和競爭的空間,它不是一個僵化的空間,而是包含了各種隱而未發(fā)的力量和正在活動的力量,可以形象地將其類比為一個戰(zhàn)場,在這個戰(zhàn)場上,各種力量和關系都在進行著角逐。

那么場域中的個體與場域存在著怎樣的關系呢?這種關系可以通過兩個方面來理解。一方面,個體的人性及個體所占據(jù)的位置,構成了場域及其結構;另一方面,對每個身在某個場域中的人來說,外界的因素如果想作用于他,并不是直接作用在他身上,這些因素會先聚合到場域這樣一個特定的中間環(huán)節(jié)上,通過場域特有的形式和力量,從而對置身場域中的人產(chǎn)生影響。

其實更簡單地說,場域理論就是一個關系理論,用場域的思維來思考,其實就是從關系的角度來思考。正如卡爾·馬克思所說,“社會并不只由個人組成,它還體現(xiàn)著個人在其中發(fā)現(xiàn)自己的各種聯(lián)結和關系的總和”。在場域的視角下來研究人和社會,就能更容易地理解人們的思維方式、行動模式、做事方法,也更容易預測在某個場域下人們可能產(chǎn)生的思維方式、行動模式、做事方法。

因此,自進入21世紀以來,在中國,越來越多的研究學者將布迪厄的社會學場域理論引入其他領域,尤以教育領域為最盛,出現(xiàn)了很多有關學校場域的研究成果。這些研究成果也極大地豐富和拓寬了場域理論的應用范圍,豐富了理論本身的內(nèi)涵。

實際上,這種基于關系來做研究和實踐的應用,同樣可以為我們做團隊領導、員工管理所用。正如著名常春藤公司麥格勞·希爾集團的創(chuàng)始人哈羅德·麥格勞所說,“一個高績效的組織真正能做的唯一的事情就是營造一個有利于持續(xù)進步的環(huán)境與氛圍”。而這種環(huán)境與氛圍,就是我們所說的企業(yè)管理中的場域。

主站蜘蛛池模板: 介休市| 工布江达县| 平原县| 沾化县| 南木林县| 花莲县| 沭阳县| 开封县| 安乡县| 平邑县| 安乡县| 公主岭市| 民权县| 永安市| 永康市| 长泰县| 准格尔旗| 汝州市| 大丰市| 涞源县| 石阡县| 宜阳县| 滦平县| 日喀则市| 凌云县| 阳信县| 苍山县| 灵台县| 苍溪县| 江西省| 桑日县| 无锡市| 天水市| 棋牌| 赫章县| 河东区| 农安县| 辉县市| 册亨县| 嘉义县| 潞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