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場域領導力:關系視角下的高績效團隊打造
- 江政
- 1314字
- 2019-01-05 03:00:22
推薦序1
場域賦能
——正和島總裁 黃麗陸
今天職場的變化顯而易見,一是商業大環境的改變、移動互聯網帶來的信息透明與對稱,以及全新的社交關系,讓傳統的權威管理失去了重要的環境基礎。二是80、90后已成為職場的主力軍,新生代是在市場經濟的大背景下成長起來的,個性、自由代替了父母們的集體主義。
技術變革和代際交替使很多傳統企業遇到了巨大的管理瓶頸。科層的組織架構不適應,忠誠的企業文化被唾棄,物質刺激的績效管理也不那么靈光。這一輪經濟下行中倒下的企業,并不簡單地都是市場的原因、金融的原因,相當一部分是企業文化的原因、團隊的原因,沒有文化認同、沒有團隊精神的企業,一有風吹草動便似大敵來臨。
這樣的大背景下,場域領導力應運而生。吉爾伯特行為工程模型揭示出影響績效的因素中,環境因素(信息、資源、激勵)占75%,個體因素(知識/技能、能力、動機)僅占25%,真實地體現團隊管理改變的方向:重塑環境因素、改善個體因素,是獲得團隊績效提升、領導力品質塑造的主要路徑。
就具體的方法論而言,集合社群管理、傳播規律、新生代群體特征,以下幾點操作可能有些價值。
第一,信息能量管理。今天企業組織的社群化傾向十分明顯,企業信息全方位透明,大到老板的言行、公司的隱形戰略、薪資與激勵(雖然很多公司對此執行保密原則)、運營風險,小到員工的血型、星座、飲食、嗜好、性取向等。這些都呈無序、自由流動狀,大多時候它們是無害的,成為公司亞文化的重要部分。而當不對稱的“負面”信息(往往涉及“公平”維度)出現時則會很快被放大,一時成為企業的輿論中心。從整體上看,對公司信息的適度管理,賦予信息的正能量價值是必要的,包括對正面信息的分階傳播、對細小負面信息的及時疏導。
第二,解構大一統的企業文化。傳統的企業管理講究大一統的文化歸屬感,某種意義上是集權下的統一。“場域”作為社會學的概念是多元化的、平行的,是多個亞文化的和平共處。所以,傳統企業突破管理瓶頸,一是結構扁平化,去中心化,二是解構大一統的文化集權,培育多元、積極、特色的亞文化。這與新生代的個性化特征相匹配,他們需要這樣適宜的溫度與濕潤的土壤。有了如此安全可信賴的空間,新生代的創造性必然爆棚,企業何愁無競爭力。
第三,為個體賦能。在很多50、60、70后的老板看來,80、90后員工難以管理,形式上看確實如此,最大的沖突在代際的文化與價值認同上:集權主義與個人主義頂牛;物質匱乏與衣食無憂對沖;委婉含蓄與直抒胸臆起急。代際的鴻溝,誰服從誰?妥協的必須是老一代,其實不僅是被動的妥協,更需積極關注新人的痛點。新生代回歸到人性的單純處,實乃中國社會步入正途的開始,但與上一代相比,他們身陷激烈的競爭環境中,驕傲的個性最需要專業的能力與成就感的支撐。他們的動機是如此簡單直白,那就滿足他們,組織對個體的賦能從未像今天這樣緊迫。50、60、70后的大叔們,你們行動了嗎?
簡言之,場域從社會學進入企業管理范疇,它的應用場景更具象化:老的管理者、新的進入者,成熟乃至過時的理論與體系,新生代具體而鮮明的渴望。
最后的結論,場域領導力必須具有強大的賦能特質,從信息、文化到個體,整體上則是為企業自身賦能。
如此,方有價值,而非一套說辭。
2017年5月20日于深圳 四季酒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