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外電視生活服務類節目新模式解析
- 曹晚紅
- 1321字
- 2019-07-29 16:33:05
第一節 電視生活服務類節目的概念
首先,何為電視生活服務類節目?弄清這個問題便于我們明晰電視服務類節目與娛樂類節目、新聞類節目、教育類節目的異同。
在1999年10月出版的《廣播電視辭典》中對服務性節目做出如下界定:以實用性內容為主,直接為觀眾日常生活、學習、工作服務的電視節目。這類節目通過傳播信息、解答問題和反映群眾呼聲,幫助受眾解決日常生活中、工作和學習中的各種實際問題,為社會提供直接、具體的服務。節目注重實用價值,力求滿足現實生活中的各種服務需求。
電視媒體誕生伊始就被社會賦予服務的特性。它向受眾提供外界的新鮮資訊,幫助受眾了解外界環境的變化,并對自身生活狀態進行調整,以求達到最優。它也提供觀賞服務,文藝節目、娛樂信息等都在為觀眾們打造歡樂舒適的視聽體驗。但電視最直接的服務功能體現在,傳播各生活領域的專項內容(如:醫療健康、烹飪技巧、居家妙招等),直接指導受眾的生活。這是電視生活服務類節目區別于其他節目的關鍵所在。
本書中所探討的電視生活服務類電視節目是廣義的,是為我們的社會生活、職業生活、個人生活和家庭生活提供直接服務的節目類型。
我國生活服務類節目始于中央電視臺《為您服務》欄目,主要以“反映群眾呼聲、解決實際問題、指導日常生活”為宗旨,以平民視角觀察生活,通過熱線電話、讀者來信的方式了解群眾生活,進行有效互動,贏得受眾情感共鳴。
而今,新興媒體如雨后春筍般出現,傳播者更注重為受眾提供全方位、互動式、個性化服務,受眾的主導權和自主意識逐漸提高,催生出新的“大服務”概念。
瀏覽近期生活服務類節目,我們不難發現生活服務范圍正在擴大,政策法規、文化消費、法律常識、心理健康等均被納入生活服務的范圍。不僅如此,“大服務”概念還體現在節目內容逐漸從具體細節上升為對生活方式的解讀,單純的生活小貼士已經不能滿足人們的需求,節目越來越重視對生活的新動態和新特征的關注,以“生活”為核心,實現了節目內容的縱橫交叉、立體發展。例如曾經創下高收視率的《生活》《金牌調解》等,就憑借“接地氣”贏得了良好的口碑和經濟收入。
在電視節目的不同發展時期,都有一定數量的生活服務類節目活躍在熒屏上,也說明觀眾對于此類電視節目有著不竭需求。隨著經濟的蓬勃發展,城市化進程的加速,人們的生活方式也在不斷變化,生活理念、消費心理呈現多元化,衣食住行生活質量日益提高,對運動、休閑、養生等話題的關注日益增加。這就需要我們幫助受眾了解更全面、更新潮、更便捷的生活技巧,辨別錯誤觀念,減少冗余信息對觀眾的干擾,生活服務類節目因此而顯得更為重要。
例如,25歲至35歲中青年受眾對婚戀交友、職場生存、時尚搭配等信息需求較大,并傾向于娛樂性強、節奏快、信息量大的表現形式。
健康養生類節目運用現場實驗、個案分析直觀地闡述養生觀念,慢節奏的表達和接地氣的選題使其成為40歲至55歲中老年觀眾的最愛。
受眾對生活服務類節目的需求不斷增加,也促進了生活服務理念的變革。生活服務類節目受眾多為女性的傳統印象近年來被打破,針對18歲至49歲的美國男性受眾,美國研發了很多生活服務類電視欄目,例如,男性頻道時尚先生(Esquire)和斯派克頻道(Spike)推出的加入搏擊元素的《廚王刀戰》、講述兩性關系及防身技巧的《男人想知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