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邁向2030:中國減貧與全球貧困治理
- 王小林 張曉穎
- 876字
- 2019-02-01 15:57:12
一 減貧目標的內容和關系
2015年9月25日,聯合國可持續發展峰會上,世界各國領袖采納了聯合國提出的《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該議程設定了人類社會到2030年的可持續發展目標(SDGs)。可持續發展目標共17類,其中第一個目標是“在全世界消除一切形式的貧困”。今后15年的重點是通過各國政府、國際組織、公民社會等的共同努力,到2030年實現消除一切形式的貧困及可持續發展的目標。該減貧目標包括表2-1中所示5項內容。
表2-1 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中減貧目標的內容

上述5項內容,可以分為三類:第一類為減貧目標(包括1.1和1.2),第二類是為實現減貧目標設定的國內制度框架(1.3、1.4和1.5),第三類是為實現減貧目標提出的國際發展合作政策框架(1. a和1. b)。
(一)減貧目標
前兩項是聯合國為人類社會到2030年設定的減貧目標。其中,目標1.1為到2030年,消除全世界所有人口中的極端貧困。這里的極端貧困用每人每天生活費在1.25美元(2005年PPP)以下表示。2015年10月,世界銀行已經將1.25美元極端貧困標準更新為1.9美元(2011年PPP)。也就是說,到2030年,在全世界消除每天生活費在1.9美元以下的極端貧困人口。這是針對全球減貧的硬性約束指標。目標1.2為各國按照本國的貧困標準,將陷入各種形式貧困的不同年齡段男女和兒童人數至少減半。
(二)國內制度
目標1.3、1.4、1.5實質上是為了實現目標1.1和1.2要求建立的國內減貧制度體系。一是要求建立普遍覆蓋窮人和脆弱者的社會保護制度。二是要求保障所有人獲得公平的經濟權利,并能獲得基本服務,擁有和控制土地和其他形式財產,獲取遺產、自然資源、有關新技術和包括小額供資在內的金融服務。三是針對窮人的脆弱性,要求增強減少貧困人口遭受極端氣候事件和其他經濟、社會和環境沖擊和災害的風險和易受其影響的程度。
(三)籌資和國際合作
目標1. a提出的“各種來源”,既包括國內政府、市場、社會組織、私人等籌資渠道,也包括國際發展合作。由于發展中國家,特別是低收入國家,單憑本國能力實現聯合國減貧目標是有困難的。為此,聯合國提出兩項(目標1. a和1. b)相應的國際發展合作政策,強調通過國際發展合作拓展國際發展融資,為發展中國家消除極端貧困提供方案、政策和資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