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引論

西方當代批評理論有幾條基本線索:馬克思主義-批判理論-政治批評、精神分析批評話語、形式主義-結構主義-符號學和現象學-解釋學-接受理論。這幾種學說已經像血液一樣融入了人文科學的各門學科,成為它們理論構成的基本元素。精神分析作為貫穿當代批評理論始終的話語形態,也直接融入現代人的文化生活,成為現代思想和話語的源泉。正如布羅姆所言:弗洛伊德的概念“早已開始融入我們的文化,而現在實際上已成為當代知識分子唯一西方神話”轉引自〔美〕斯蒂芬·A.米切爾、瑪格麗特·J.布萊克《弗洛伊德及其后繼者》,陳祉妍譯,商務印書館,2007,第10頁。。從批評理論的角度看,雖然幾經起落,但是精神分析批評話語經過諸多理論家和批評家的建構,已經構成了系統的理論形態,并且向外輻射到了其他許多批評流派,成為當代批評理論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20世紀西方批評話語一直處于動蕩不安中,理論形態的更新換代迅速,新的理論層出不窮。舊的理論形態往往隨著新的批評話語的出現而被拋出了歷史的快車道。可謂是各領風騷十幾年,沒有長久不衰的批評理論。但是,作為西方批評理論的一個基本構成部分的精神分析批評話語,一直在批評理論的更迭中或顯或隱地存在著。從弗洛伊德始,經歷了榮格、拉康等人原創性的理論推進,精神分析批評理論話語在20世紀獲得了不斷發展,實現了本身理論話語的與時俱進。同時,精神分析批評理論以其巨大的影響力,輻射到了許多批評理論形態,如馬克思主義批評話語、存在主義批評理論、女性主義理論、解構主義等流派中,形成了后精神分析批評理論形態??梢?,在當代批評理論話語中,精神分析已經成為構成其有機體的不可或缺的營養元素。把握精神分析理論的發展軌跡,既要從精神分析學自身的發展歷程加以了解,也要擴展到相關理論思潮去考察,更要從宏大的社會思潮中去理解。這樣,我們才能厘清精神分析理論的整體輪廓。

一 何為精神分析

1896年3月,“精神分析”這個詞在弗洛伊德發表的法語論文中首次正式出現。同年5月,該論文的德文版也正式發表。其后,隨著弗洛伊德理論影響的擴大,精神分析這個詞為人們所廣泛接受。從整體上看,精神分析的概念有三種含義:一是關于精神疾病的治療和認識的方法與理論,這是一般的理解;二是指探索人的精神的理論體系,尤其是對人的深層心理的探索;三是指一種學派和理論體系,即精神分析學。在理論史上,因精神分析學是弗洛伊德所創,又稱為弗洛伊德主義。

自19世紀末誕生以來,精神分析學影響不斷擴大,已經從原來的精神病學、心理學的范圍,擴展到哲學、文學、藝術、道德、宗教、政治等各個領域,對人類闡釋自身及其文化產生了重要的影響。精神分析學已經在西方現代精神文化中居于核心地位。對此,凱爾納等指出:“在當前精神分析或許已經成為一種國家宗教,而精神治療專家已成為國家牧師……”〔美〕道格拉斯·凱爾納、斯蒂文·貝斯特:《后現代理論》,張志斌譯,中央編譯出版社,2004,第110頁。在宗教衰落的年代,精神分析承擔了部分宗教的功能。西方現代社會已經把精神分析當作生活的一個組成部分,它已成為人類認知自身和緩解心理緊張的基本話語。據不完全統計,自1920年以來,僅在美國就出版過兩百多部書籍來論述精神分析學?,F代文化幾乎浸染了精神分析理論的因素;要理解現代文化,是離不開精神分析理論的。

雖然精神分析學的影響不斷擴大,已經普及現代人的生活中,但是,普通人對精神分析學一直存在著一些誤解,只有澄清這些誤解,才能讓人們對精神分析學有正確的認識。人們對精神分析一般有四個誤解:“精神分析主要是弗洛伊德一個人創造的”“當代精神分析在理論和臨床實踐上都與弗洛伊德時期完全一樣”“精神分析已經過時了”“精神分析是個需要皈依和多年學習的秘傳教派”。〔美〕斯蒂芬·A.米切爾、瑪格麗特·J.布萊克:《弗洛伊德及其后繼者》,陳祉妍譯,商務印書館,2007,第7~14頁。

很明顯,第一個誤解幾乎成為一種常識。提到精神分析,人們第一印象肯定是弗洛伊德。弗洛伊德幾乎和精神分析畫等號了。毋庸置疑,精神分析是弗洛伊德創立的,而且在精神分析思想史的頭50年(至1939年),弗洛伊德居于教主的地位,統治著精神分析王國。但是,弗洛伊德只是精神分析學的創始人。精神分析學不是他一個人創造的,其后還有許多理論家從各個角度進行了完善和創新,從而讓精神分析學獲得了持續的生命力。

第二個誤解與第一個誤解直接相關。出于對弗洛伊德的尊重和弗洛伊德本人的影響力,早期的很多介紹精神分析的著作都以弗洛伊德為主,而忽略了精神分析學本身的發展過程。實際上,在當代精神分析學界,弗洛伊德的思想已經受到極大的質疑,并且也發生了很大的改變。尤其是20世紀中期之后,拉康的理論和臨床實踐占據了精神分析王國的半壁江山。當代精神分析學已經處于后弗洛伊德時代,“如果誰以為熟讀弗洛伊德的著作就等于理解了精神分析,那真的是落后于時代了”。〔美〕斯蒂芬·A.米切爾、瑪格麗特·J.布萊克:《弗洛伊德及其后繼者》,陳祉妍譯,商務印書館,2007,第8頁。弗洛伊德發起的這場思想變革已經擴展、改變、繁榮,形成了新的理論概念、觀點和方法。

第三個誤解,精神分析已經過時了。隨著藥物治療的興起,精神病治療領域的精神分析已經不如以前那么重要了。而且,正統弗洛伊德主義的確有些過時了,它是100多年前形成的,已經對日益變化的新時代部分失效。當代精神分析學理論和臨床都發生了變化,但是我們不能忘記所有這些新的發展都根源于經典的弗洛伊德主義?!艾F在,弗洛伊德的貢獻已經獲得了廣泛接受,緊密融入我們的文化和自己的體驗中,以至于從最寬泛的意義上說,我們都是‘弗洛伊德主義者’?!薄熬穹治霾粌H是在我們文化之內的一個專業而科學的學科,而且是一種思維方式,一種理解人類經驗的方式,已成為構成我們文化的要素,滲透于我們體驗自身和心靈的方式之中?!?img alt="〔美〕斯蒂芬·A.米切爾、瑪格麗特·J.布萊克:《弗洛伊德及其后繼者》,陳祉妍譯,商務印書館,2007,第9~10頁。" class="qqreader-footnote" src="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D82FE6/11228678404601806/epubprivate/OEBPS/Images/note.png?sign=1751765595-fITwREACngzIveNMpYsopyPuek2cVi66-0-bd2932118d3d6d9fdf833e943dc69a46">精神分析的某些具體觀念可能過時了,但是作為一種理解人類經驗的方式并沒有過時,還具有存在意義。

第四個誤解,精神分析是個秘傳教派。近年來,在美國精神分析已經為醫學所壟斷,從而給人造成這個印象。其實弗洛伊德本人的著作并不是這樣,其已經跨越了醫學的邊界,成為一種文化哲學、美學理論。其后的很多精神分析理論家也是如此,不局限于醫學領域。在這個意義上,這種誤解是令人難以接受的。正如我們在前面所論,精神分析表述的是人類心理經驗的某些方面,表述人類經驗,是理解現代人類的一種重要的理論話語。從文化哲學的角度看,精神分析并不是秘傳的,而是一種深度闡釋學。

二 精神分析發展的軌跡

自弗洛伊德創立以來,精神分析學的發展形成了不同的形態。學界一般將之劃分為古典弗洛伊德主義、修正弗洛伊德主義、新弗洛伊德主義和后現代弗洛伊德主義。弗洛伊德本人所創立的精神分析理論通常被稱為古典弗洛伊德主義。古典弗洛伊德主義是一種開創性的理論,它對人類心理、宗教、藝術等方面都提出了許多前所未有的見解,直接改變了人類對自身及其文化的理解。古典弗洛伊德主義有許多缺點,如泛性論色彩、決定論的思維模式等,為理論家批評指責。但是,這并不影響古典精神分析理論的價值。應該看到的是,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論本身經歷了長達半個世紀的建構,其理論體系不是固定不變的,而是不斷調整、完善的。從總體上看,古典弗洛伊德主義是精神分析學理論的母體,蘊含了其后精神分析理論的基本因素。

其后,出于對過于強調人的本能欲望、生物本性不滿,弗洛伊德的一些重要弟子和追隨者相繼叛離精神分析王國。阿德勒、榮格、奧托·蘭克、威爾海姆·賴希等人先后從自己的臨床經驗和思考對弗洛伊德的學說進行了修補改造,形成了與弗洛伊德學說不同的形態,學術界一般稱之為修正的弗洛伊德主義。修正的弗洛伊德主義代表人物是阿德勒和榮格。阿德勒以自卑情結和優越情結為核心,創立了個體心理學。榮格則經過個人的文化考察、實踐和分析思考,創立了分析心理學。修正的弗洛伊德主義對弗洛伊德早期思想的泛性欲觀念進行了批評,從社會和文化的角度豐富了精神分析學,具有重要理論價值。但是,應該注意到的是,修正的弗洛伊德主義的參照系和批判的靶子是弗洛伊德的早期思想。其實,弗洛伊德在與反對者的對話中不斷修正自己的學說,其晚期思想發生了很大改變。

在阿德勒和榮格之后,很多年輕的精神分析學者也在反駁弗洛伊德理論基礎上形成了有特色的精神分析學說。學術界一般稱之為新弗洛伊德主義。新弗洛伊德主義主要指以弗洛姆、霍妮為代表的“社會文化學派”;以安娜·弗洛伊德、埃里克森為代表的“自我心理學學派”;以克萊恩、溫尼克特等為代表的“客體關系學派”;以賓斯萬格、鮑斯、羅洛·梅為代表的“存在分析學派”。新弗洛伊德主義形成的根本原因在于法西斯主義在歐洲猖獗,驅散了聚集在維也納的許多年輕的精神分析學家。他們紛紛奔赴美英等國,躲避納粹的迫害。他們的出走,使精神分析的中心從維也納轉向了英美,也使精神分析理論進一步在全世界傳播開來。這些年輕精神分析家目睹了經濟大蕭條、二戰等巨大的歷史事件,也體驗到了美國、英國等國家的不同社會文化氛圍,心靈激蕩,汲取了人類學、社會學等其他學科知識,進一步發展了弗洛伊德的學說。他們“把注意力集中在那些決定個性的動機行動、人的生命活動和個體內部個性沖突的社會過程和文化過程上”〔蘇〕 B. M.雷賓:《精神分析和新弗洛伊德主義》,李今山等譯,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88,第132頁。。新弗洛伊德主義在社會和文化的層面上發展了精神分析理論,推進了精神分析的理論進展。

20世紀五六十年代以來,后現代思潮波濤洶涌,激蕩著整個社會文化界。精神分析理論也汲取各種理論資源獲得了極大發展,并進一步向文化藝術領域擴展。學術界一般把這個時期的精神分析學稱為后現代的弗洛伊德主義。拉康后期的精神分析學思想、霍蘭德的讀者反應動力學,還有德樂茲和高塔里對精神分裂與資本主義文化表征的批判理論是這個時期的理論代表?!熬穹治龅暮蟋F代階段,是以推翻俄狄浦斯情結為開端的。”〔美〕諾曼·N.霍蘭德:《后現代精神分析》,潘國慶譯,上海文藝出版社,1995,第285頁。后現代的精神分析理論重新思考了弗洛伊德理論的基本假設,在吸收、否定的基礎上,通過對抗和對話提出許多新的理論命題。當然,這種后現代傾向在弗洛伊德那里已經走出了開端的幾步,拉康等人最終完成了這個轉換。尤其是20世紀70年代后的拉康,以強調語言的分割和異化作用,直接走向了后現代的精神分析?!昂蟋F代精神分析堪稱是其他一切學科的基礎,它是釋義本身的藝術?!?img alt="〔美〕諾曼·N.霍蘭德:《后現代精神分析》,潘國慶譯,上海文藝出版社,1995,第294頁。" class="qqreader-footnote" src="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D82FE6/11228678404601806/epubprivate/OEBPS/Images/note.png?sign=1751765595-fITwREACngzIveNMpYsopyPuek2cVi66-0-bd2932118d3d6d9fdf833e943dc69a46">作為闡釋學的后現代精神分析直接擴大了精神分析學適應范圍。拉康的思想直接影響了后現代主義很多代表人物如羅蘭·巴特、???、德里達、詹姆遜、德樂茲、高塔里等人,直接融入其思想建構中。

三 精神分析理論的基本特點

精神分析理論是一個龐大的體系,其理論流派眾多,理論內容非常復雜。從整體上看,作為一個體系,這些流派也具有一些共同點。精神分析理論的基本特點可以概括如下。

其一,無意識理論的建立和探索。精神分析理論是在臨床神經病治療實踐中形成的理論體系。與傳統心理學對感覺、思維等內容研究不同,對無意識的理論探索是精神分析理論的一個最為顯著的特點,其中弗洛伊德的理論貢獻是不能磨滅的。雖然無意識的問題不是弗洛伊德發現的,但它的確是在弗洛伊德那里成為一個科學研究的對象。自弗洛伊德之后,無意識的問題才真正進入了人們的研究視野?!案ヂ逡恋麓_信心理學要想當之無愧地成為一門科學,就必須發現人的行為背后的未知原因?!?img alt="〔美〕 C. S.霍爾:《弗洛伊德心理學入門》,陳維正譯,商務印書館,1985,第46頁。" class="qqreader-footnote" src="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D82FE6/11228678404601806/epubprivate/OEBPS/Images/note.png?sign=1751765595-fITwREACngzIveNMpYsopyPuek2cVi66-0-bd2932118d3d6d9fdf833e943dc69a46">弗洛伊德認為這個未知原因就是無意識。他的無意識理論直接指向了人的深層心理的解析,其理論影響是巨大的。雖然,無意識理論的地位在弗洛伊德后期思想中有所下降,弗洛伊德以后的精神分析學家對它做出了各種各樣甚至是截然相反的解釋,但是我們可以看到,精神分析理論的發展始終離不開對無意識的探索。在弗洛伊德之后,榮格擴大了無意識的理論內涵,把“個人無意識”推進到“集體無意識”;拉康從語言學的角度,賦予無意識以語言的結構;弗洛姆提出了“社會無意識”的概念;阿爾都賽、詹姆遜、伊格爾頓等學者也都曾積極關注“無意識”的意識形態含義。無意識在精神分析理論中是一個繞不開的概念,可謂精神分析理論的首要特征。

其二,童年經驗的重視。重視童年經驗是精神分析理論的一個重要特點。弗洛伊德在精神病癥的治療過程中發現,大多數的病例與其人生早期的生活經驗有很大關系,他提出:“這過去的時期往往是生活史中最早的一個階段,如兒童時期或甚至于早在吸乳時期內?!?img alt="〔奧〕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引論》,高覺敷譯,商務印書館,1996,第215頁。" class="qqreader-footnote" src="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D82FE6/11228678404601806/epubprivate/OEBPS/Images/note.png?sign=1751765595-fITwREACngzIveNMpYsopyPuek2cVi66-0-bd2932118d3d6d9fdf833e943dc69a46">其后,他逐漸把這一發現推及正常人的心理狀態,指出童年經驗對個體人格發展的決定性作用。弗洛伊德提出,在個體人格發展的前三個階段,即口唇期、肛門期、性器期,也就是“前生殖階段”,其經驗對個體對心理發展有決定作用。如果不能很好地完成這三個階段,個體成人后會保留很多前生殖時期的特點,很多病態人格就是在“前生殖階段”遺留下來的人格特征,“俄狄浦斯情結”等深層心理也是在“前生殖階段”出現的。由此,他提出童年經驗對人格發展至關重要。當然,弗洛伊德對童年經驗的研究觸及了兒童性欲等內容,為后來的很多精神分析理論家批判乃至否定,如阿德勒就直接用自卑情結來取代弗洛伊德對于性本能的突出和強調,“新弗洛伊德主義”的理論家也拋棄了弗洛伊德的“兒童性欲論”和“本能決定論”。雖然精神分析的理論在發展中關于童年經驗的看法差別很大,但對童年經驗的重視貫穿了精神分析理論的發展歷程。而且,隨著精神分析理論的發展,對童年經驗的闡釋也逐漸從個體擴展到社會和文化層面。這也說明了童年經驗問題在精神分析理論中的位置。

其三,非常態行為的心理闡釋?!熬穹治鰪膩聿淮箨P心傳統的領域,這主要是因為他的目的是治療情緒失常的人……它的對象是其他學派比較忽視的變態行為?!?img alt="〔美〕杜·舒爾茨:《現代心理學史》,楊立能等譯,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第321頁。" class="qqreader-footnote" src="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D82FE6/11228678404601806/epubprivate/OEBPS/Images/note.png?sign=1751765595-fITwREACngzIveNMpYsopyPuek2cVi66-0-bd2932118d3d6d9fdf833e943dc69a46">精神分析理論不是源于對正常人的研究,而是發源于對于精神病人的治療中。弗洛伊德認為,研究精神病患者的病態心理,不僅可以更好地治療精神病,也可以透視正常人的心理活動,揭示正常心理背后的心理奧秘?!度粘I畹木穹治觥分校ヂ逡恋峦ㄟ^對口誤、筆誤、遺忘等過失行為的分析,指出了其背后的無意識心理的決定性影響。通過病人的治療,弗洛伊德還發現了眾多存在于正常人身上的非常態心理現象,如戀父、戀母、自戀、幻覺、移情等。而且精神分析學家還把精神分析對于病態心理的分析運用到對于社會文化與文明發展歷程的分析中,如弗洛伊德把對于文明與本能的沖突造成的心理創傷研究作為闡釋文明社會發展的重要視角,弗洛姆研究了病態個體與病態社會之間的關系,在這種意義上,精神分析理論已經從個體病態心理的研究上升到了社會“文化病理”的診斷,這即是精神分析理論的特點。同時,這些研究進一步解析了人類社會發展的文化現象與文化規律,具有重要意義。

其四,介入文化批評。作為文化哲學的精神分析學,也被各類批評家用來闡釋文學和文化問題。自誕生以來,精神分析就充分介入宗教、藝術、電影等領域,形成了一些獨特的闡釋方法。弗洛伊德、榮格、拉康等理論家都用精神分析理論對各種文化現行進行了多層面的分析,形成了許多經典的批評個案。其后,精神分析充分融入各個文化批評流派的理論建構中,成為闡釋時代主題的基本方法。借助精神分析理論,很多傳統的文化政治主題獲得了新的闡釋。當前熱門的性別、種族、階級、意識形態等文化批評的主題,精神分析批評也參與闡釋了。女性主義的性別差異理論、馬克思主義的意識形態理論等文化闡釋模式都與精神分析理論的參與有直接關系。

四 精神分析批評的模式

精神分析理論自誕生以來就與文學藝術活動的闡釋結下了不解之緣。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論中,文學藝術是他闡釋精神分析理論的重要依據。榮格、拉康、霍蘭德等精神分析學家在提出他們的精神分析理論的過程中,也包含了對文學藝術創作問題的重要思考。同時,從20世紀上半葉開始,許多作家和藝術家都或多或少受過精神分析學的影響,意識流、表現主義、超現實主義、存在主義、荒誕派等文學藝術流派都與精神分析有著親緣關系,精神分析理論與文學藝術之間形成了很多復雜而深刻的釋義空間。在精神分析理論的啟發下,文藝批評往往能夠獲得一種全新的闡釋視角和思想空間。其后隨著文化轉向,精神分析理論也開始融入文化批評理論。在當代西方批評理論建構中,將精神分析理論融入文學和文化批評理論就成了一個基本的方法。

與精神分析理論的發展歷程相一致,精神分析批評也經歷了一個發展變遷的過程,由于著眼點的差異形成了不同的批評理論模式。就現有的精神分析批評來看,大體上可以從作者、文本和讀者的不同,劃分為作者批評模式、文本批評模式和讀者批評模式三類。

作者批評模式是以傳統精神分析理論為參照而形成的批評模式,以弗洛伊德、歐內斯特·瓊斯以及弗洛伊德的學生瑪麗·波拿巴等人為代表。他們認為作品是作家心理因素特別是無意識心理的投射。由此,在批評實踐中,他們主要探究作家創作過程中所體現出來的創作心理、創作動機、心理狀態等與文學作品的關系,并由此展開作家傳記研究。包括弗洛伊德在內,堅持作者批評的理論家把傳統精神分析理論的很多理論發現和觀點直接運用到文學批評中,提出了很多重要問題,如藝術家與精神病的關系、作家無意識與文本的關系、“俄狄浦斯情結”與創作原動力等。作者模式典型的批評文本有弗洛伊德對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說《卡拉馬左夫兄弟》等文藝作品的精神分析批評、瑪麗·波拿巴對美國作家愛倫·坡的小說中的“俄狄浦斯情結”研究等。

文本批評模式主要是以神話原型批評和結構主義精神分析批評理論為依據的批評模式,主要理論代表有榮格、拉康等。他們把精神分析理論運用到文學藝術問題的分析批評中,主要研究文本的語言構造、語言與無意識的關系、作品的形式結構與文化原型等方面的問題。榮格以分析心理學為基礎的原型批評就與精神分析理論有很密切的關系,拉康引領的結構主義精神分析批評通過重新評估語言的作用,直接打破了傳統精神分析批評對于作者心理過分關注的趨向,形成了融合精神分析、語言學、社會學、心理學等現代人文學科諸多思想元素為一體的批評理論,對后來的很多批評家產生了深刻影響,也推進了精神分析批評的理論發展。

讀者批評模式是在精神分析的理論框架中,著重研究讀者和文本的關系以及讀者閱讀心理、閱讀過程和反應形式的批評模式。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接受美學突出了作者的主導作用,讀者成為批評理論重點關注的要素。后現代理論反權威、反精英的思想也為普通讀者獲得了權力,精神分析批評理論從文本批評自然地轉向了讀者批評模式。讀者批評模式主要以霍蘭德的讀者反應批評理論為代表?;籼m德的讀者反應批評認為,讀者與文本構成了一種本我幻想與自我防御的關系,讀者將文本內攝,“體驗它時覺得仿佛它是我們自身的幻想,并將我們自身的幻想賦予給它”〔美〕諾曼·N.霍蘭德:《文學反應動力學》,潘國慶譯,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第350頁。。這種批評模式堅持文本是作者和讀者溝通的中介,讀者閱讀的心理機制和動力反應是文學關注的核心?;籼m德的讀者反應批評擴大了精神分析批評對文本解釋的范圍,對于20世紀西方文學批評的方法論革新具有重要的意義。當然,也有研究者對精神分析批評的讀者模式提出批評?!昂途穹治鲆粯?,精神分析批評也是一種理性活動。它并不以讀者的反應為基礎。只把讀者的反應視為附加信息來源。”〔荷〕亨克·德·貝格:《被誤讀百年的弗洛伊德》,季廣茂譯,金城出版社,2010,第116頁。不管如何,讀者模式的精神分析批評構成了一種有價值的批評模式,為精神分析批評提供了又一種可能。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博野县| 章丘市| 格尔木市| 宕昌县| 玛多县| 陇川县| 壤塘县| 赤壁市| 宿松县| 克山县| 星座| 靖西县| 临沂市| 乌拉特前旗| 台湾省| 获嘉县| 休宁县| 武胜县| 东乌| 抚州市| 靖远县| 伽师县| 东乌珠穆沁旗| 赤水市| 磴口县| 正阳县| 南岸区| 赤峰市| 金华市| 闽清县| 蕉岭县| 克什克腾旗| 巴中市| 涡阳县| 濮阳县| 多伦县| 堆龙德庆县| 黄骅市| 闻喜县| 石景山区| 鸡西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