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跨界聯合:工科博士生培養模式新探索
- 鄭娟
- 1607字
- 2019-02-25 16:38:39
第四節 企業通過設立項目參與工科博士生培養的模式
隨著我國經濟發展水平的不斷提高,以及全球化背景下國際競爭的日益加劇,我國企業對技術創新的需求持續增加,企業盈利水平的提高和發展規模的壯大也使得企業有資金投入到研發活動中,因此,近年來由企業出資設立的橫向課題經費數量持續增長,高校、科研機構和企業共同參與企業創新的科研活動日益活躍。在這種企業通過設立項目參與工科博士生培養的模式中,企業為工科博士生的培養提供了經費、項目和生產實踐資源。
參與企業橫向項目對于培養博士生的工程實踐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有所幫助。特別是在博士生讀博動機和就業去向日益多元化的當下,導師應更加注重在科研訓練中進行因材施教。例如,很多受訪導師表示,對于打算去企業就業的學生來說,會適當考慮讓其多參與企業項目,在就業時學生的企業項目研究經歷對用人單位更有吸引力。通過橫向項目還可以給博士生的可遷移技能培養增添新的渠道,例如,通過與企業的接觸和團隊項目工作鍛煉博士生溝通協調和團隊合作能力,通過從事項目中的事務性工作鍛煉博士生的財務管理和工程進度管理能力,通過匯報項目進展鍛煉博士生的表達能力等。此外,對于低年級博士生來說,從企業項目入手進行科研訓練,既相對容易介入,同時也能夠訓練博士生扎實的工程實踐能力,對博士生未來科研工作的開展和學術職業生涯發展有益。
但是在對高校和工程院所導師的訪談過程中,導師對依托企業項目培養博士生保持了較為謹慎的態度。由于橫向項目通常基礎性、前沿性和科學性都比較弱,很多橫向項目并不適合作為博士學位論文選題的依托,對博士生發表SCI檢索論文的幫助也較小,將主要精力投入企業項目中很可能導致博士生難以達到畢業要求。因此,導師們認為不適合讓博士生一味投入到橫向項目中。即使是讓博士生從事橫向項目的研究,在這個過程中導師也要善于運用自己的知識和經驗,幫助引導學生從項目中提煉科學問題,學生自身也要主動進行思考、總結和提煉,通過師生雙方共同的努力,結合項目自身特性,也可以從中形成一篇既有科學價值又有實踐意義的博士學位論文。對工程院所的導師來說,在應用研究項目和橫向項目比例更高的情況下,如何處理博士生培養和項目研究的關系,對工程院所的導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這與目前我國企業的研發能力普遍偏弱的特點有關。在調研中,大多數高校導師表示,以西方發達國家作為參照系來看,我國企業盈利水平仍較低,因此科技投入較少,深度參與技術創新的動力不足,研發人員數量不足且研發能力較弱,企業缺乏科研文化,對高校的依賴性也很強,傳統行業的企業對博士層次的高水平科技人才需求動力不足,因而我國高校在科研分工中承擔了比國外高校范圍更廣的工作。企業的參與存在短板和不足,相比之下可以發現,國外企業在應用研究中的深度參與可以使得試驗樣機更加成熟,產業轉化效率更高。在訪談中,很多導師也看到了目前在我國民營企業和新興行業中出現了科研經費投入加大、研發能力提升、科技人才受到重視的現象,相比過去已有了很大進步,但我國企業的盈利水平和研發投入仍有待提高,產品科技內涵仍有待進一步豐富和加強。
在這種大背景下,企業的科研需求層次較低,橫向項目集中于解決企業生產實踐中存在的具體技術問題,科技含量較低,博士生在從事橫向項目研究的過程中能夠突破的創新點有限,難以達到博士層次所需的理論深度和創新要求。因此,企業通過設立項目參與工科博士生培養的模式有一定的價值但存在較為明顯的局限性,并且在這種模式中,企業也并非參與博士生培養的正式主體,發揮的作用受到限制。
因此,大部分受訪工科博士生導師認為,在工科博士生的培養過程中,仍應以縱向項目作為博士學位論文主要的依托平臺,但針對博士生的個人需求、性格特點、培養階段,可將縱向項目和橫向項目進行有機結合以便更好地培養博士生的全面能力。對于少量依托橫向項目寫作博士學位論文的博士生,導師應更注重發揮在提煉科學問題和研究方向上的引領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