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港澳社會:發展視角的解讀
- 劉祖云
- 1360字
- 2019-02-19 10:38:17
前言
2017年是香港回歸20周年和澳門回歸18周年,在這樣一個時刻,梳理并出版我對港澳社會的解讀,也算是一種慶祝和紀念。
中山大學的港澳研究,不僅早已有之,而且有其傳統和特色。中山大學的港澳社會研究,則起步較晚,2005年可能是其重要時間節點。
2005年,中山大學“985工程”“港澳研究哲學社會科學創新基地”正式掛牌。該基地不僅有港澳經濟研究、港澳政治研究與港澳法律研究,還有港澳社會研究。該基地總經費為1000多萬元,其中港澳社會研究經費有200多萬元。
也正是2005年,我從武漢大學到中山大學工作,第一項工作任務就是主持“985工程”二期重點項目“港澳社會研究”。繼社會發展研究、社會分層研究之后,港澳社會研究成為我的社會學研究的主要內容之一。
港澳社會研究,是一項富有創新性的研究。在原有的港澳研究中,港澳社會研究相對薄弱,因此,港澳社會研究不僅會豐富和完善港澳研究,而且會延伸或拓展社會學研究。
港澳社會研究,也是一項富有挑戰性的研究。對于我們這些內地學者而言,港澳社會是一種異域社會,是與我們生于斯長于斯的社會存在些許不同的社會,這無疑會給強調實證的社會學研究帶來許多困難。
我對港澳社會的解讀之所以從發展視角展開,是因為我的專業研究方向是發展社會學,加之香港和澳門不僅在發展時間上先于內地,而且在發展程度上高于內地。不過,因香港社會與澳門社會存在顯著差異,我對香港社會與澳門社會的解讀,雖然同是發展視角,但具體探討各有側重。
相對內地而言,香港不僅是經濟現代化水平明顯高于內地的發達地區,而且是社會現代化程度明顯高于內地的現代社會。基于這一事實,“發展視角的香港社會解讀”主要從香港與內地文明互鑒的角度展開,于是有了香港如何服務居民、香港如何善待弱勢、香港如何保障居民住房、香港市民如何表達訴求以及香港發展如何面對機遇五個方面的探討。
在“發展視角的香港社會解讀”的13篇論文中,除第一篇是本人應邀于1998~1999學年度在香港浸會大學做訪問教授時的研究成果外,其余都是本人2005年以來主持并承擔國家“985工程”項目研究、國家“211工程”項目研究、教育部文科基地重大項目研究及國家高端智庫重點項目研究的階段性成果。
與香港不同,澳門不僅是一個傳統因素與現代因素和諧并存且共同起作用的微型社會,而且是一個博彩業“一業獨大”并起決定或支配作用的社會。基于這一事實,“發展視角的澳門社會解讀”主要從經濟因素支配或影響非經濟因素的角度進行。宏觀探討、個案研究以及狀態測評,在一定意義上,都是在解讀澳門經濟對其政治、社會、教育及文化的影響。
“發展視角的澳門社會解讀”的6篇論文,主要是教育部文科基地重大項目和澳門理工學院資助項目的階段性成果。除此之外,我與澳門的緣分還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成果評獎,迄今為止,澳門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評獎已進行了四次,我有幸參與三次,其中兩次應邀以評委身份參與評獎,一次是我的成果參與評獎并獲獎;另一方面是合作辦學,我們中山大學與澳門理工學院合作共建了一個博彩教學研究中心,我所參與的主要教學活動是合作招收并共同培養博士后。
其實,我對港澳社會的認識和了解還是初步的,有些方面是淺嘗輒止,有些方面可能是隔靴抓癢。梳理并出版這部“解讀”,更為重要的意義在于拋磚引玉,期望借此引來更多學者特別是青年學者解讀港澳社會,也期望借此引來對港澳社會更加深入和更為透徹的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