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自然科學研究水平的實證研究
- 吳彩麗
- 859字
- 2019-01-05 00:14:04
前言
隨著大科學時代科學研究社會化程度的不斷增強,科學技術與國家經濟和社會的關系越來越密切,為了提高國家的自然科學研究水平,各國的自然科學研究的投入越來越大,但一味的高投入未必換來高產出。正是在此背景下,本書以現有代表自然科學研究水平的科研成果為依據,將自然科學研究的本質規律和科學社會學的原理結合起來,運用科學計量學的方法,嘗試對我國自然科學的研究水平進行實證研究。
本書首先對我國“自然科學研究水平”的概念進行了界定,提出自然科學研究水平社會定義方式的理論和方法,對科研評價的“質”和“量”的關系進行了說明,并介紹了分別代表科研水平“質”和“量”的主要指標,對國家自然科學研究水平評價的理論和指標進行了簡要介紹;然后,對我國自然科學研究的狀況進行了初步介紹,包括我國自然科學研究的經費狀況、人才隊伍狀況和區域差異狀況三個方面;接下來利用科學計量學的方法,以各種軟件為輔助,對我國自然科學的研究水平進行了量化研究,分別對研究型大學和其他科研機構進行了量化分析,對我國自然科學研究人員的年齡結構和合作模式進行了量化研究,并把我國自然科學研究水平放在經濟社會大背景中考察,對影響我國自然科學研究水平的科研教育、科研經費、科研人員、政策環境和科研文獻五個角度進行了研究;此外,將我國與國際主要發達國家的自然科學研究水平進行了比較,嘗試提出提高我國自然科學研究水平的對策和建議。
本研究試圖運用大量的數據進行相關實證研究,在表征具體的問題時,采用提取相關數據庫內容的方法,并用軟件和科學計量學的方法對數據進行輔助分析,使得出的研究結論更具有說服力。但由于學科之間差異性的存在,本研究難以從所有學科的角度進行全面的實證研究,所有數據方法不僅建立在數學的合理性基礎上,還主要利用科學哲學和科學社會學等理論進行分析和解釋,這是本研究的局限。
自然科學研究社會化現象的存在,既使得本研究成為可能,也使得研究涉及的因素眾多,不能一一把握,只是從實證角度對各主要方面進行把握和研究。希望本研究能對相關研究人員和政策管理部門的管理和決策提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