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二 中國第一產業外資技術控制分析

中國第一產業發展緩慢,在一些技術方面沒有掌握先進的技術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而大部分先進技術一般是由外資企業所掌握和控制的。這里用第一產業外資研發費用占第一產業研發費用總額的百分比來表示外資技術控制度。顯然,這樣得到的數據會低估外資技術控制率,因為在中國的第一產業中,盡管近年來外資投入增多,然而外資企業所占比例仍然很少,但是外資進入的都是行業中的龍頭企業,對先進技術和關鍵技術的控制度很強。外資技術控制度越高,產業發展安全受影響的程度越大。其計算公式見式(2-2)。

(一)中國第一產業外資技術控制總體情況

根據《中國科技統計年鑒》(2003~2015年)的相關數據和公式(2-2),可以計算得到第一產業外資研發費用控制的總體情況,結果見表2-6。

表2-6 2002~2017年第一產業外資研發費用控制的總體情況

注:①《中國科技統計年鑒》編排在2003年及以后出現較大調整,未找到“3-5按服務的國民經濟行業分研究與開發機構R&D經費內部支出”的統計項目,找到了“2-8分行業自然科學技術領域研究與開發機構科技活動經費籌集”的統計項目,資金來源由政府撥款、企業資金和金融機構貸款三部分組成,不能計算查找2000年和2001年第一產業“外資研發費用”和“研發費用總額”,故無法計算這兩年第一產業外資技術控制度;②2015~2017年外資研發費用和研發費用總額是根據2002~2014年數據預測而來,多項式預測方程見本章附錄。

資料來源:根據《中國科技統計年鑒》(2003~2015年)相關數據整理、計算得到。其中,“外資研發費用”和“研發費用總額”的統計項目均為“按服務的國民經濟行業分研究與開發機構R&D經費內部支出”。

從表2-6可以看出,從2002年開始,中國對第一產業的研發費用投入逐年遞增,外資對研發的投入經歷了連續5年的增長后,于2007出現下降,下降幅度為14.09%。2008年繼續下滑,同比下降了19.84%。近年來外資研發費用投入有所回升,2011年外資研發費用大幅增長至5942萬美元,2013年為8455.5萬美元,2014年又回落至5639萬美元。但是從外資研發費用所占比例來看,第一產業中外資企業的研發費用控制度一直很低,處于0.5%~1.6%。2013年和2014年,第一產業外資研發費用控制度分別為0.75%和0.47%。因此,從總體上來說,外資企業對中國第一產業的研發費用控制度不強。

預測可知,2015年第一產業外資研發費用控制度為0.57%,比2014年增加0.1個百分點;2016年和2017年第一產業外資研發費用控制度的預測值分別為0.57%和0.58%,將繼續小幅上升。

(二)中國第一產業細分行業外資技術控制情況

根據《中國科技統計年鑒》(2003~2015年)相關的行業數據和公式(2-2),可以得到外資對第一產業細分行業技術控制度的變化趨勢,結果如圖2-3所示。從圖2-3中可以看出:在第一產業所包含的五個行業中,農業外資技術控制度基本維持在1%上下,相對穩定,2013年和2014年農業外資技術控制度分別為1.07%和0.63%,經預測2015~2017年該行業的外資技術控制度分別為0.76%、0.75%和0.73%。林業外資技術控制度在2003年達到最高值,為6.65%,但也沒有超過7%,并且從2003年開始逐年下降,2010年和2011年林業外資技術控制度分別為0.46%和0.17%,2012年開始回升,2013年、2014年外資技術控制度均為0.60%。畜牧業和漁業外資技術控制度均呈下降趨勢,2014年兩個細分行業外資技術控制度分別為0.06%和0.04%。農、林、牧、漁服務業外資技術控制度在2011年以前基本維持在1%上下,相對穩定,但在2012年出現了暴跌,2012年、2013年、2014年外資技術控制度分別為0.18%、0.30%和0.26%,經預測2015~2017年該行業的外資技術控制度分別為0.23%、0.18%和0.14%。

圖2-3 2002~2017年第一產業細分行業外資技術控制情況

注:2015~2017年外資研發費用和研發費用總額是根據2002~2014年數據預測而來,多項式預測方程見本章附錄。

資料來源:根據《中國科技統計年鑒》(2003~2015年)相關數據整理、計算得到。其中,“外資研發費用”和“研發費用總額”的統計項目均為“按服務的國民經濟行業分研究與開發機構R&D經費內部支出”。

需要指出的是,即使外資在第一產業的研發費用沒有數量優勢,產業技術方面不占絕對的控制權,外方企業也可以擁有技術的實際控制權。外方投資企業一般是行業中的龍頭企業,在投資中很多是以先進的技術投資,掌握著生產中的關鍵技術,在這種情況下,即使對研發費用的投入非常小,外資企業還會對第一產業有實質上的技術控制。

(三)中國第一產業外資技術控制個案情況

以山東壽光為例,壽光及周邊地區蔬菜種植面積84萬畝,年產蔬菜40億公斤,被譽為“中國第一菜園”。壽光蔬菜種業經歷了3個階段:20世紀90年代以前,菜農自留種子;20世紀90年代初期,選購國內科研單位種子;20世紀90年代后期,由于國內種子企業、科研院所生產不出高檔種子,他們只能被迫接受國外優質高價的“洋品種”。而“洋品種”依仗其在品質、產量、抗病性等方面的優勢,開價特別高。在壽光,菜農們不得不接受“一克種子一克金”的現實,比如以色列海澤拉公司推出的番茄種子“189”、瑞克斯旺公司推出的茄子種子“布利塔”、先正達公司推出的甜椒種子“方舟”等,每克都在100元上下,折算下來,一粒種子價值3毛多錢,而甜椒品種“蔓迪”更是開出了每克種子180元的天價,1克種子相當于1克鉑金。國外公司每年僅在壽光及其周邊地區通過銷售其高檔蔬菜種子就拿走6億元人民幣(趙剛、林源園,2009)。

種子是一種特殊商品,事關農業生產和糧食安全。目前生物技術的開發和應用正成為種子產業競爭的焦點。孟山都、先正達等跨國種子公司在這些領域占絕對優勢。生物技術是一把“雙刃劍”,在給我們帶來高產優質的農產品的同時,卻增大了技術所有者對農業生產的控制權,使農業生產經營者處于被動地位。如果我們在這些方面缺少前瞻性意識,極有可能在農業發展上受制于人。種子生產周期長,如果中國種業市場由“洋品種”占據主導地位,會給中國糧食安全帶來很大隱患(趙剛、林源園,2009)。

更為嚴重的是,中國很多種質資源被國外偷取和克隆以后,又反過來成為跨國公司制約中國技術發展的專利手段??鐕就度虢涃M搜集發展中國家的種質資源,分離克隆有用的基因并申請專利。比如,在轉基因水稻方面,綠色和平組織和第三世界網絡曾聯合公布《國外專利陷阱中的“中國”轉基因水稻》的報告。這一報告稱,目前中國最有可能商業化的3種轉基因水稻,其多項專利屬于外國公司,這可能導致中國對它的主糧失去控制。隨著跨國公司在中國實行本土化戰略,保護好中國寶貴的農業種質資源應提到戰略高度(趙剛、林源園,2009)。

因此,盡管總體上,外資對中國第一產業的技術控制度不高,但是應該注意到在種子研發、養殖技術等一些重要方面,外資對先進技術的控制度比較高,嚴重威脅農業生產安全,存在著外資壟斷農業產量的可能性。

主站蜘蛛池模板: 吉水县| 本溪| 甘泉县| 乌鲁木齐市| 陈巴尔虎旗| 岢岚县| 桐柏县| 武隆县| 克东县| 梓潼县| 厦门市| 鹤壁市| 类乌齐县| 灵寿县| 黎川县| 威信县| 凤山市| 黄山市| 文昌市| 荥经县| 甘泉县| 大关县| 灵山县| 许昌市| 连城县| 余江县| 枣庄市| 连江县| 易门县| 丁青县| 蓬安县| 资兴市| 临沭县| 舒城县| 盱眙县| 黄龙县| 南乐县| 河曲县| 罗平县| 通榆县| 疏附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