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三節 本章小結

在總結英國1943年對德政策的制定情況時還可以發現,這一時期是英國制定對德政策的開始,很多方面都沒有涉及具體的政策,僅僅就怎樣在戰后防止德國再次發動戰爭而提出了一些原則性的意見。在這樣的情況下,英國在與蘇聯、美國就戰后對德政策方面進行協商時就不可能提出自己完整的、具體的戰后對德政策。因為整個1943年是盟國同納粹德國戰爭最為緊要的一年,如何制定戰后對德政策并不是這一時期的主要任務。

1944年,英國關于處置戰后德國政策的討論和制定比1943年有了更進一步的深入,英國已經制定出了戰后對德國軍事占領的指導政策,并且同蘇、美等主要盟國進行了商議,基本確定了對德軍事占領的相關政策。另外,英國對德政策的制定從政治方面擴展到戰后對德國的經濟政策。總之,英國政府對戰后德國政策有了進一步全面、系統的考慮。

這一時期英國對德政策出現了兩個基本指導思想。第一,英國政府內部越來越多的人認為戰后處置德國的政策不能太嚴厲。比如,以艾登為代表的外交部方面一直以來在肢解德國以及經濟上對德政策方面保持謹慎態度,這在上文中已經有所論述。再如,時任副首相以及停戰與戰后事務委員會主席的克萊門特·艾德禮也反對將德國徹底削弱。當丘吉爾從德黑蘭會議回來后表示蘇美英三國已經達成戰后肢解德國的協議時,艾德禮立即上書說道:“我不記得我們曾經做出這一決定。就我自己來說,我是希望對德國實行非中央化并且分割其部分領土,但是我懷疑戰勝國使用強力肢解德國的做法。” Elizabeth Barker,Churchill and Eden at War(London: Palgrave Macmillan,1978), p.209.另外,艾德禮也是當時反對摩根索計劃的內閣大臣之一。當然,英國政府內部也有要求戰后肢解德國的意見,這以參謀長委員會最具代表性。雖然參謀長委員會希望戰后肢解德國,但這是為了防止蘇聯全面控制德國進而向西擴張的一種政策,況且他們還有意要把肢解后的德國的一部分納入西方同盟的陣營。

第二,傾向于戰后在德國問題上與蘇聯合作。正如上文中所論述的那樣,外交部和參謀長委員會在對待蘇聯的問題上有不同的看法。在對蘇聯的態度上,艾登也強調維護戰時的同盟關系是英國外交戰略上的重要目標,并且希望將這種聯盟延續到戰后。參謀長委員會從軍事力量和未來英國國家戰略安全的角度,把蘇聯當成戰后英國乃至整個西方的威脅,并且以肢解德國的政策來作為遏制蘇聯向西擴張的辦法。這兩種不同的主張體現了當時英國政府所面臨一個困境:為了取得戰爭的勝利,要維護同蘇聯的盟友關系,但是由于歷史以及意識形態方面的原因,英國對蘇聯又有很大的不信任感,而且隨著蘇聯在歐洲戰場上的節節勝利,這種不信任感進一步發展為對蘇聯以及共產主義的擔心和懼怕。1944年的時候,英國政府對蘇聯仍然表現出友好、合作,對于戰后針對蘇聯的政策雖然也有所研究和討論,但是正如對待參謀長委員會的意見的做法那樣,這樣的研究和討論被限制在極小的范圍內。

第三,作為英國內閣首相的丘吉爾的態度也要在此討論一下。在對德政策的研究和制定上,丘吉爾對內閣中的各種意見沒有表示明確的支持和反對。首先,這是因為戰后德國問題是一個十分復雜的問題,需要一定時間來研究和制定;其次,戰爭的形勢以及戰后未來國家關系格局還有很多不明朗之處,這對戰后對德政策的走向有著重要的影響;最后,內閣成員對戰后處置德國的政策有許多不同意見,這些意見需要進一步分析與整合,此時作為內閣之首,丘吉爾沒有反對或者支持某種意見,這樣既可以讓政府、內閣的成員暢所欲言,獻計獻策,又可以在以后的對德政策制定上留有余地。對外部來講,丘吉爾在德黑蘭會議上同意了蘇美英三國關于戰后肢解德國的政策;在第二次魁北克會議上同意了旨在徹底削弱德國的摩根索計劃;在1944年10月訪問莫斯科期間又同意了斯大林分割德國的計劃。在這些國際外交場合可以明顯看到,丘吉爾以及英國方面往往是被動地同意和答應美蘇的計劃,缺乏主動性。英國之所以有這種表現,其原因有二:一方面,英國實力較弱,在一些重大問題上不得不聽從美蘇兩國;另一方面,從維護戰時同盟的角度來看,丘吉爾對美國和蘇聯都采取了妥協和讓步,希望在一定程度上通過滿足美蘇的國家利益來維護三大國的同盟關系。

主站蜘蛛池模板: 蚌埠市| 泰宁县| 广西| 宜章县| 阳春市| 武乡县| 微山县| 千阳县| 虞城县| 阿瓦提县| 娄底市| 东城区| 北宁市| 兴化市| 江永县| 永城市| 珠海市| 乐平市| 合江县| 柞水县| 神木县| 金山区| 甘孜县| 湘乡市| 石景山区| 曲松县| 新密市| 两当县| 齐齐哈尔市| 赤峰市| 巴塘县| 仪征市| 上思县| 邢台县| 准格尔旗| 蒙阴县| 临汾市| 定襄县| 句容市| 柯坪县| 韶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