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拉丁美洲地名考察
- 焦震衡
- 14855字
- 2018-11-08 17:53:46
(二)源于宗教的地名
拉丁美洲的許多地名與宗教特別是與天主教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這些宗教地名的形成同西方殖民者在拉丁美洲的征服、擴張密切相關(guān)。1492年哥倫布“發(fā)現(xiàn)”美洲后,西班牙和葡萄牙殖民者蜂擁而至,他們在用火與劍征服拉丁美洲的過程中,也得到天主教會的全力配合。傳教士為傳教不辭勞苦、四處奔波,使越來越多的印第安人皈依天主教,天主教在拉丁美洲迅速傳播開來,逐漸占據(jù)了統(tǒng)治地位。天主教是麻痹拉美人民的工具,并成為西方殖民統(tǒng)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天主教會在拉美各地建立了大批教堂、修道院。1556~1598年,西班牙國王費利佩二世(Felipe Ⅱ, 1527-1598)公開下令,在西印度(指拉丁美洲)建立的所有村鎮(zhèn),都必須要有帶天主教信仰的名字。這樣,眾多帶有濃厚宗教色彩的地名應(yīng)運而生,并流傳至今,成為殖民主義擴張的真實記錄。在拉丁美洲的宗教地名中,有些直接以基督教創(chuàng)始者耶穌基督命名,有些以圣母、天使的名字命名,有些以天主教歷史上的圣徒名字和《圣經(jīng)》中的人物的名字命名,有些以天主教節(jié)日命名,有些則以天主教圣地的名稱命名。這些地名包含著深刻的宗教寓意,反映出宗教文化對拉丁美洲社會的巨大影響。
1.以耶穌基督、圣母命名的地名
天主教是與東正教、新教并列的基督教三大教派之一。天主教信奉天主圣父、天主圣子(即耶穌基督)、天主圣神,并尊耶穌之母瑪利亞為圣母。此外,天主教還尊崇天使和圣人圣女。在拉丁美洲地名中,許多是以耶穌基督、圣靈、圣母、十字架、天使等名字為名。
(1)以耶穌基督命名
相傳基督教為耶穌基督所創(chuàng)立。包括天主教在內(nèi)的基督教崇奉耶穌基督為救世主,認(rèn)為只有上帝及其子耶穌基督才能拯救人類。從15世紀(jì)中期開始,歐洲許多城鎮(zhèn)和教堂都以救世主或耶穌基督命名。除前述中美洲國家薩爾瓦多和其首都圣薩爾瓦多、阿根廷胡胡伊省首府圣薩爾瓦多-德胡胡伊以救世主為名外,拉美和加勒比地區(qū)還有許多地方以救世主為名,例如,阿根廷恩特雷里奧斯省城鎮(zhèn)圣薩爾瓦多(San Salvador)、巴拉圭瓜伊拉省圣薩爾瓦多縣(San Salvador)、厄瓜多爾的圣薩爾瓦多島(Isla de Salvador)、巴哈馬的圣薩爾瓦多島(Isla de Salvador)等。
拉美國家有些地名直接用“耶穌”(Jesús)命名,如秘魯瓦努科區(qū)拉烏利科查縣首府赫蘇斯(Jesús)、巴拉圭伊塔普阿省城鎮(zhèn)赫蘇斯(Jesús)。
薩爾瓦多查拉特南戈省城鎮(zhèn)諾姆布雷德赫蘇斯(Nombre de Jesús)之名西班牙語意為“耶穌的名字”。
有些地方以耶穌的圣誕命名。1492年圣誕節(jié),哥倫布在海地北部海岸建立的第一個殖民點就取名為“拉納維達德”(La Navidad),西班牙語意為“圣誕節(jié)”。智利第六大區(qū)解放者貝爾納多奧希金斯將軍區(qū)紅衣主教卡羅省城鎮(zhèn)納維達德(Navidad)也以圣誕節(jié)為名。傳說16世紀(jì)中葉,圣方濟各會傳教士在圣誕節(jié)前來到此地。他們連續(xù)幾夜以方濟各會的方式慶祝耶穌的誕生。此后,該地就被命名為納維達德。墨西哥科利馬州的納維達德島(Isla Nadidad)和哈利斯科州城鎮(zhèn)巴拉德納維達德(Barra Navidad)等地也都以圣誕節(jié)命名。
智利第八大區(qū)比奧比奧區(qū)比奧比奧省城鎮(zhèn)納西米恩托(Nacimiento)建成于1603年,該城的奠基人、智利都督阿隆索·德里韋拉(Alonso de Ribera)便為城市取名為耶穌納西米恩托(Nacimiento de Nuestro Se?or),西班牙語意為“耶穌降生”。得名是因城市建好這一天,正是耶穌降生的日子。后來隨著時間的推移,城名簡化為納西米恩托(Nacimiento),西班牙語意為“降生”。
(2)以圣母為名
瑪利亞是耶穌的母親,是她撫育了耶穌,瑪利亞升天后成為中保圣人,天主教尊她為圣母。拉美國家的許多地名以圣母命名,如智利第五大區(qū)瓦爾帕萊索區(qū)圣費利佩德阿孔卡瓜省首府圣瑪利亞(Santa María)、巴拉圭米西奧內(nèi)斯省城鎮(zhèn)圣瑪利亞(Santa María)、厄瓜多爾的圣瑪利亞島(Isla de María)和哥倫比亞瓜伊尼亞省城鎮(zhèn)圣瑪利亞(Santa María)等。秘魯東南部馬德雷德迪奧斯大區(qū)及馬德雷德迪奧斯(Madre de Dios)、玻利維亞潘多省城鎮(zhèn)馬德雷德迪奧斯(Madre de Dios)之名的西班牙語意為“基督之母”,即“圣母瑪利亞”。
墨西哥圣路易斯波托西州城鎮(zhèn)圣瑪利亞德爾里奧(Santa Maria del Rio)建城之前,在1542年圣母升天節(jié)那天曾舉行夸奇奇爾人(cuachichil)的洗禮,建城時新西班牙總督路易斯·德貝拉斯科(Luis de Velazco)便以圣瑪利亞德爾里奧為該城命名。墨西哥以圣母為名的還有索諾拉州城鎮(zhèn)圣瑪利亞(Santa Maria)、杜蘭戈州城鎮(zhèn)圣瑪利亞德爾奧羅(Santa María del Oro)、尤卡坦州城鎮(zhèn)圣瑪利亞奇(Santa Maria Chí)等。
智利第九大區(qū)阿勞卡尼亞區(qū)考廷省城市比利亞里卡(Villarrica)是1552年智利都督赫羅尼莫·德阿爾德雷特(Gerónimo de Alderete)在托爾騰河南岸、馬利亞勞肯湖西岸建立的,取名“Santa María Magdalena de Villa Rica”,即圣母瑪利亞瑪格達萊娜富裕鎮(zhèn),因為在這里的一片山丘和森林中發(fā)現(xiàn)了豐富的金礦和淘金地,“Villa Rica”后演化為“Villarrica”。
玻利維亞圣克魯斯省城鎮(zhèn)波爾塔丘埃洛(Portachuelo)由傳教士胡安·費利佩·巴爾加斯(Juan Felipe Vargas)、船長弗朗西斯科·哈維爾·巴卡(Francisco Javier Baca)和軍士長迭戈·德巴桑(Diego de Bazán)建于1770年,取名為拉因馬庫拉達康賽普西翁圣瑪利亞德波爾塔丘埃洛(La Inmaculada Concepción de la Vírgen María de Portachuelo),意為“波爾塔丘埃洛圣母瑪利亞純潔受孕城”。
阿根廷各省有許多以圣瑪利亞為名的城鎮(zhèn),如米西奧內(nèi)斯省城鎮(zhèn)圣瑪利亞(Santa Maria)、圣地亞哥德爾埃斯特羅省城鎮(zhèn)圣瑪利亞、科爾多瓦省圣瑪利亞縣(Departamento Santa Maria)、科爾多瓦省圣馬丁將軍縣首府瑪利亞鎮(zhèn)(Villa María)、查科省城鎮(zhèn)圣瑪利亞、卡塔馬卡省城鎮(zhèn)圣瑪利亞、圣菲省城鎮(zhèn)圣瑪利亞中心(Santa María Centro)和北圣瑪利亞(Santa María Norte)、恩特雷里奧斯省巴拉那縣圣瑪利亞村(Aldea Santa Marí)和布宜諾斯艾利斯省城鎮(zhèn)圣瑪利亞村(Pueblo Santa María)等。
其他拉美國家也有以圣瑪利亞為名的城鎮(zhèn),如委內(nèi)瑞拉瓜里科州城鎮(zhèn)圣瑪利亞德伊皮雷(Santa María de Ipire)、哥倫比亞博亞卡省城鎮(zhèn)圣瑪利亞和烏伊拉省城鎮(zhèn)圣瑪利亞、薩爾瓦多烏蘇盧坦省城鎮(zhèn)圣瑪利亞、洪都拉斯拉巴斯省城鎮(zhèn)圣瑪利亞、尼加拉瓜新塞哥維亞省城鎮(zhèn)圣瑪利亞(Santa Maria)、巴拿馬埃雷拉省城鎮(zhèn)圣瑪利亞(Santa Maria)等。薩爾瓦多查拉特南戈省城鎮(zhèn)杜爾塞諾姆布雷德瑪利亞(Dulce Nombre de María)之名西班牙語意為“瑪利亞甜美的名字”。
拉美國家還有以不同圣母名字為名的城鎮(zhèn),如哥倫比亞卡爾達斯省城鎮(zhèn)拉梅塞德(La Merced)之名是為紀(jì)念該城女保護神“拉梅塞德圣母”;巴拉圭巴拉瓜里省城鎮(zhèn)皮拉爾(Pilar)由佩德羅·德梅羅·德波圖加爾(Pedro de melo de Portugal)建于1779年,取名涅恩布庫城(Villa del ?eembucú),4年后改名為皮拉爾城(Villa del Pilar),這是因為西班牙神父馬西亞爾·安東尼奧·烏利亞姆(Marcial Antonio Uliambre)的故鄉(xiāng)崇拜皮拉爾圣母(Virgen del Pilar)。
瓜達盧佩(Guadalupe)是墨西哥人尊奉的圣母。傳說1531年12月,圣母瑪利亞突然在一個印第安青年身上顯靈,這個傳說很快在印第安人中廣泛傳播開來。西班牙傳教士利用這個傳說誘導(dǎo)印第安人皈依天主教,并把圣母瑪利亞改名為瓜達盧佩,圣母的膚色也從白色變成棕色。墨西哥建起了瓜達盧佩圣母教堂,天主教逐漸成為墨西哥的主要宗教,瓜達盧佩圣母也成為墨西哥人民心目中主要的保護神。墨西哥以瓜達盧佩為名的城鎮(zhèn)有新萊昂州瓜達盧佩(Guadalupe)、圣路易斯波托西州瓜達盧佩(Guada-lupe)、薩卡特卡斯州瓜達盧佩(Guadalupe)等。
哥倫比亞等拉美國家仿效墨西哥,也以瓜達盧佩為一些城鎮(zhèn)命名。哥倫比亞安蒂奧基亞省城鎮(zhèn)瓜達盧佩(Guadalupe)原名“伊格隆”(Higuerón)。該城修建教堂的時候,在墨西哥的特佩亞克(Tepeyac)正舉行瓜達盧佩節(jié),該教堂便以瓜達盧佩為名,1896年,該城名也改為瓜達盧佩。哥倫比亞桑坦德省也有一個名叫瓜達盧佩的城鎮(zhèn)。
拉美國家還有一些將耶穌和瑪利亞兩個名字結(jié)合起來命名的城鎮(zhèn),如墨西哥哈利斯科州赫蘇斯瑪利亞(Jesús María)、納亞里特州的城鎮(zhèn)赫蘇斯瑪利亞、阿瓜斯卡連特州的城鎮(zhèn)赫蘇斯瑪利亞、下加利福尼亞州的城鎮(zhèn)赫蘇斯瑪利亞。以此為名的還有阿根廷科爾多瓦省科隆縣首府赫蘇斯瑪利亞、秘魯利馬省赫蘇斯瑪利亞區(qū)、哥倫比亞桑坦德省城鎮(zhèn)赫蘇斯瑪利亞、古巴首都哈瓦那赫蘇斯瑪利亞區(qū)和危地馬拉薩卡特佩克斯省城鎮(zhèn)圣瑪利亞德赫蘇斯(Santa María de Jesús)等。哥斯達黎加有條河名為赫蘇斯瑪利亞河(Río Jesús María)。
(3)以三位一體和圣靈命名
天主教信奉“三位一體”說,“三位一體”指的是圣父、圣子和圣靈。圣父是天主,圣子是耶穌基督,圣靈是上帝與人的中介,三者啟迪人的智慧和信仰,使人棄惡從善。
除前述加勒比島國特立尼達和多巴哥名字中的“特立尼達”(Trinidad)是以西班牙語的“三位一體”為名外,用“三位一體”取名的還有烏拉圭弗洛雷斯省首府特立尼達、巴拉圭伊塔普阿省城鎮(zhèn)特立尼達、委內(nèi)瑞拉亞拉圭州城鎮(zhèn)特立尼達、古巴圣斯皮里圖斯省的城鎮(zhèn)特立尼達、玻利維亞貝尼省首府特立尼達、哥倫比亞卡薩納雷省城鎮(zhèn)特立尼達、伯利茲奧蘭治沃克區(qū)城鎮(zhèn)特立尼達、薩爾瓦多查拉特南戈省城鎮(zhèn)新特立尼達(Nueva Trin-idad)和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省城鎮(zhèn)圣特立尼達(Pueblo Santa Trinidad)等。烏拉圭弗洛雷斯省首府特立尼達是由1805年烏拉圭獨立運動領(lǐng)袖何塞·赫瓦西奧·阿蒂加斯建城,取名為至圣特立尼達德洛斯波龍戈斯('Santísima Trinidad de los Porongos),后簡稱為特立尼達。
以圣靈為名的地名也不少,如墨西哥下加利福尼亞州的圣埃斯皮里圖島(Isla Espirito Santo),其名西班牙語意為“圣靈島”;委內(nèi)瑞拉新埃斯帕爾達州市鎮(zhèn)加西亞首府埃斯皮里托桑托谷城(El Valle del Espíritu Santo)之名西班牙語意為“圣靈山谷城”;古巴圣斯皮里圖斯省(Sancti Spíritus)和首府圣斯皮里圖斯市(Sancti Spíritus)之名西班牙語意為“圣靈”。
(4)以十字架為名
《圣經(jīng)》中說,耶穌基督遭猶大出賣被捕后,被釘死在十字架上,三天后復(fù)活。天主教堂以十字架作為標(biāo)志和象征,前述拉美國家的一些州、省以“十字”(La Cruz)為名,如阿根廷圣克魯斯省(Santa Cruz)、玻利維亞圣克魯斯省。此外,拉美國家的許多城鎮(zhèn)也以“十字架”命名。
墨西哥錫那羅亞州城鎮(zhèn)拉克魯斯(La Cruz)之名源于1893年何塞·馬里亞·卡爾德隆(José María Calderón)建立的一所牧場的名字,當(dāng)時這個地方有一個對賣柴人劃定界限的大十字架界標(biāo),故以十字架為名。以十字架為名的墨西哥城鎮(zhèn)還有奇瓦瓦州的拉克魯斯、索諾拉州的圣克魯斯、瓜納華托州的圣克魯斯德胡文蒂諾羅薩斯(Santa Cruz de Juventino Rosas)、墨西哥州的圣克魯斯阿蒂薩潘(Santa Cruz Atizapán),以及瓦哈卡州的城鎮(zhèn)圣克魯斯德阿卡特佩克(Santa Cruz Acatepec)、圣克魯斯德阿米爾帕斯(Santa Cruz Amilpas)、圣克魯斯德布拉沃(Santa Cruz de Bravo)、圣克魯斯德伊通杜西亞(Santa Cruz Itundujia)、圣克魯斯德米斯特佩克(Santa Cruz Mixte-pec)、圣克魯斯德農(nóng)達科(Santa Cruz Nundaco)、圣克魯斯德帕帕盧特拉(Santa Cruz Papalutla)等。
玻利維亞的城鎮(zhèn)圣克魯斯(Santa Cruz)是努夫洛·德查韋斯(Nuflo de Chávez)建于1560年2月26日,他以自己西班牙故鄉(xiāng)的城市圣克魯斯(Santa Cruz)為新城命名,意為“圣十字”。
此外,以“圣十字”為名的還有哥倫比亞納里尼奧省城鎮(zhèn)拉克魯斯,阿根廷科連特斯省圣馬丁縣首府拉克魯斯,智利第五大區(qū)瓦爾帕萊索區(qū)基約塔省城鎮(zhèn)拉克魯斯、智利第六大區(qū)解放者貝爾納多奧希金斯將軍區(qū)科爾查瓜省城鎮(zhèn)圣克魯斯(Santa Cruz),秘魯卡哈馬卡區(qū)圣克魯斯省(Santa Cruz),厄瓜多爾的加拉帕格斯省的圣克魯斯島(Santa Cruz),牙買加城鎮(zhèn)圣克魯斯,伯利茲奧蘭治沃克區(qū)城鎮(zhèn)圣克魯斯和托萊多區(qū)城鎮(zhèn)圣克魯斯;委內(nèi)瑞拉安索阿特吉州的拉克魯斯港(Puerto la Cruz),阿拉瓜州城鎮(zhèn)圣克魯斯,法爾孔州市鎮(zhèn)拉克魯斯德塔拉塔拉(La Cruz de Taratara)、圣克魯斯德洛斯塔克斯(Santa Cruz de Los Taques)、圣克魯斯德布卡拉爾(Santa Cruz de Bucaral);危地馬拉城鎮(zhèn)圣克魯斯德爾基切(Santa Cruz del Quiché),古巴城鎮(zhèn)南圣克魯斯(Santa Cruz del Sur),特立尼達和多巴哥城鎮(zhèn)圣克魯斯谷(Santa Cruz Valley)等。
(5)以天使為名
天主教敬奉天使,認(rèn)為天使是圣母的仆人。天使在拉美國家宗教文化中占有一定的地位,有些地方便以天使為名,如委內(nèi)瑞拉玻利瓦爾卡羅尼河支流丘倫河上的安赫爾瀑布(Salto Angel)是世界上落差最大的瀑布,其名一是為紀(jì)念美國探險家詹姆斯·克勞福德·安杰爾(James Crawford Angel),他在1937年對該瀑布進行考察時墜機身亡;二是“Angel”在英語和西班牙語中都意為“天使”。智利比奧比奧區(qū)的城市洛斯安赫萊斯(Los Angeles)、美國加利福尼亞州首府洛杉磯(Los Angeles)的西班牙語意為“天使”。
智利第十大區(qū)洛斯拉格斯區(qū)安赫爾莫(Angelmó)是智利南部的一個港口,其名來自安赫爾·蒙特醫(yī)生(Angel Montt)。建城前不久,安赫爾·蒙特醫(yī)生在附近地區(qū)工作,他和當(dāng)?shù)赝林擞押孟嗵帲?wù)周到,因此土著人稱他為“Angelmó”,意為“安赫爾天使”。后來,港口便以安赫爾莫命名。
墨西哥普埃布拉州首府薩拉戈薩(Zaragoza)曾名為天使普埃布拉(Puebla de los Angeles)。
2.以天主教圣徒命名
圣人(或圣徒)是天主教會對過世的傳教士和教徒所加的尊號,是指死后靈魂可以升天、可作教徒表率、應(yīng)受教徒禮敬的人。天主教認(rèn)為,圣徒具有超自然的力量,近似于神。圣徒中有歷史人物,也有傳說人物。最初幾百年,只要得到大眾認(rèn)同的就可被選為圣人,直到公元10世紀(jì),梵蒂岡才獲得封圣權(quán)。圣人的選定程序復(fù)雜,通常是在候選人死后5年開始進行,但法國民族英雄貞德在死后近500年才被梵蒂岡封圣。候選圣人先由所在教區(qū)提出,經(jīng)梵蒂岡神學(xué)家評估和教廷封圣委員會的樞機主教認(rèn)可后,最后由教宗宣圣。圣人受到天主教信徒的尊崇,每個圣人都有各自的紀(jì)念日,這些紀(jì)念日被冠以圣人的名字。
拉美國家曾為西班牙和葡萄牙殖民地,根據(jù)西班牙習(xí)慣,許多新建城市的名稱以圣徒名字命名,再加上原來的土著名字,以此作為對圣徒的尊崇和紀(jì)念。
(1)以萬圣為名
公元609年5月13日,教宗卜尼法斯四世把供奉羅馬神明的萬神廟獻給瑪利亞和所有殉道者,從此開始了紀(jì)念圣徒的活動。后來,教宗格列高利三世(公元731~741年在位)將一座羅馬小教堂呈獻給所有圣徒,把11月1日定為“天下圣徒之日”,即萬圣節(jié),以“紀(jì)念有名、無名的諸圣徒”。托多斯桑托斯(Todos Santos)一詞為西班牙語,意為“眾圣”,即“萬圣”。
拉美國家有不少地方以托多斯桑托斯為名,如墨西哥南下加利福尼亞州城鎮(zhèn)托多斯桑托斯(Todos Santos)。該城曾名為圣羅莎德拉斯帕爾馬斯德托多斯桑托斯(Santa Rosa de las Palmas de Todos Santos)。城名中的圣羅莎是為紀(jì)念西班牙人羅莎·德拉佩尼亞-魯埃達夫人(Rosa de la Pe?a y Rueda),她曾捐贈給下加利福尼亞教區(qū)總管胡安·弗朗西斯科·托姆佩斯(Juan Francisco Tompes)一萬比索。
巴拿馬洛斯桑托斯省城鎮(zhèn)洛斯桑托斯城(Los Santos)由西班牙移民建立于1569年11月1日,這一天正巧是萬圣節(jié)(Día de Todos Los Santos),便取名為洛斯桑托斯城(Villa de los Santos)。
智利第十大區(qū)洛斯拉格斯維森特佩雷斯羅薩萊斯國家公園內(nèi)的湖泊托多斯洛斯桑托斯湖(Lago Todos los Santos),其名的西班牙語意為“萬圣湖”。
玻利維亞梅西略內(nèi)斯港縣(Puerto de Mejillones)第二大城托多斯桑托斯以“萬圣”為名。
危地馬拉韋韋特南戈省托多斯桑托斯庫丘馬坦(Todos Santos Cuchumatán)之名中的“托多斯桑托斯”(Todos Santos)也是“萬圣”的意思。
(2)以圣馬太和圣馬可為名
福音書主要記載與耶穌生平和復(fù)活事跡有關(guān)的文件、書信與書籍,作者有馬太(Mateo)、馬可(Marco)等4人。在拉美國家中,一些地名以福音書作者馬太和馬可為名。
墨西哥下加利福尼亞州城鎮(zhèn)恩塞納達(Ensenada)原名圣馬太(San Mateo)。1542年9月17日,葡萄牙人胡安·羅德里格斯·卡夫里略(Juan Rodríguez Cabrillo)奉新西班牙首任總督安東尼奧·德門多薩(Antonio de Mendoza)之命率領(lǐng)船隊抵達此地時,為紀(jì)念慶祝即將到來的9月21日圣馬太節(jié),故給該地取名為圣馬太(San Mateo)。
危地馬拉克薩爾特南戈省城鎮(zhèn)圣馬太(San Mateo)得名于傳說,傳說當(dāng)?shù)鼗写迕裨谝豢脴渖峡匆娏耸ヱR太像,遂以圣馬太為名。
以圣馬太為名的還有委內(nèi)瑞拉阿拉瓜州市鎮(zhèn)圣馬太(San Mateo)和安索阿特吉州市鎮(zhèn)圣馬太等。
墨西哥格雷羅州城鎮(zhèn)圣馬科斯(San Marcos)之名是為紀(jì)念福音書作者之一圣馬可(San Marcos),他是《圣經(jīng)新約·馬可福音》的作者。圣馬可生于耶路撒冷,其母認(rèn)識耶穌,最后的晚餐即是在其母親家進行的。危地馬拉圣馬科斯省(San Marcos)及首府圣馬科斯,哥倫比亞蘇克雷省圣馬科斯市以及薩爾瓦多城鎮(zhèn)圣馬科斯都以圣馬可為名。
(3)以圣地亞哥為名
圣地亞哥(Apostol Santiago)是西班牙保護神、耶穌十二使徒之一圣雅各的西班牙語讀音,“圣”在天主教中是“圣人”或“圣徒”的縮寫。雅各和他的兄弟圣約翰原為加利利海邊的漁夫,他們是最早受耶穌感召的門徒。雅各是使徒核心人物之一,他見證過耶穌的一些重大事跡,如主顯圣容和耶穌在客西馬尼園中憂傷祈禱。耶穌死后,圣雅各在巴勒斯坦宣講福音,并曾在西班牙布道。公元44年,猶太國王希律·亞基帕一世下令把他斬首,他成為第一個殉難的使徒。據(jù)傳,他的尸骨被埋葬在西班牙的加利西亞首府圣地亞哥德孔波斯特拉(Santiago de Compostela)。9世紀(jì)圣雅各的墓地被發(fā)現(xiàn)后,千百年來,每年都有數(shù)十萬的天主教徒從世界各地前來朝圣,圣地亞哥德孔波斯特拉成為天主教朝圣勝地之一。西班牙殖民者征服美洲的過程中,面對印第安人的英勇抵抗,往往會乞求神明的佑護,把城名取作圣地亞哥,就是意圖得到這個保護神的佑護,同時把天主教強加于印第安人頭上。除前述智利首都圣地亞哥、墨西哥克雷塔羅州首府圣地亞哥德克雷塔羅(Santiago de Querétaro)、多米尼加共和國圣地亞哥省(Santiago)、阿根廷埃斯特羅省首府圣地亞哥(Santiago)外,拉美國家還有許多地方也都以圣地亞哥為名。
巴拉圭米西奧內(nèi)斯省城鎮(zhèn)圣地亞哥(Santiago)初建于阿帕河邊,起名為圣伊格納西奧德卡瓜蘇(San Ignacio de Caaguazú)。1669年,該城在米西奧內(nèi)斯省重建,取名圣地亞哥阿波斯托爾(Santiago Apóstol),意為“使徒圣地亞哥”,簡稱圣地亞哥。
哥倫比亞第三大城市卡利(Cali)的全名為圣地亞哥德卡利(Santiago de Cali),其名中的圣地亞哥(Santiago)是為紀(jì)念西班牙圣地亞哥德孔波斯特拉(Santiago de Compostela)所敬奉的使徒圣地亞哥。
以圣地亞哥為名的還有墨西哥新萊昂州和南下加利福尼亞州的城鎮(zhèn)圣地亞哥(Santiago)、瓜納華托州城鎮(zhèn)圣地亞哥馬拉瓦迪奧(Santiago Maravatío)、墨西哥州城鎮(zhèn)圣地亞哥蒂安吉斯滕科(Santiago Tianguistenco),哥倫比亞北桑坦德省城鎮(zhèn)圣地亞哥(Santiago)和普圖馬約省城鎮(zhèn)圣地亞哥(Santiago),哥斯達黎加城鎮(zhèn)圣地亞哥德帕爾瑪斯(Santiago de Palmares)、圣地亞哥德帕拉伊索(Santiago de Paraíso)、圣地亞哥德普里斯卡爾(Santiago de Puriscal)、圣地亞哥德圣拉斐爾(Santiago de San Rafael)和圣地亞哥德圣拉蒙(Santiago de San Ramón),古巴城鎮(zhèn)圣地亞哥(Santiago),厄瓜多爾加拉帕戈斯群島的圣地亞哥島(Isla Santiago),危地馬拉城鎮(zhèn)圣地亞哥薩卡特佩克斯(Santiago Sacatepéquez)和瓦哈卡州城鎮(zhèn)圣地亞哥哈米爾特佩克(Santiago Jamiltepec),巴拿馬貝拉瓜斯省城鎮(zhèn)圣地亞哥德貝拉瓜斯(Santiago de Veraguas),秘魯庫斯科省圣地亞哥德庫斯科區(qū)(Santiago de Cusco)、利馬省城鎮(zhèn)圣地亞哥德蘇爾科(Santiago de Surco)、圣地亞哥德丘科省(Santiago de Chuco)和圣地亞哥河(Río Santiago),委內(nèi)瑞拉卡拉沃沃州市鎮(zhèn)圣迭戈(San Diego)。有些國名和城鎮(zhèn)舊名也曾以圣地亞哥為名,如牙買加曾稱為圣地亞哥(Santiago),厄瓜多爾瓜亞基爾城曾稱為圣地亞哥德瓜亞基爾(Santiago de Guayaquil),烏拉圭首都蒙得維的亞舊稱圣菲利佩圣地亞哥德蒙得維的亞(San Felipe y Santiago de Montevideo),委內(nèi)瑞拉首都加拉加斯舊稱圣地亞哥德萊昂德加拉加斯(Santiago de León de Caracas)等。
(4)以圣胡安為名
圣胡安(San Juan)是耶穌十二使徒之一圣約翰的西班牙語變體,也是圣胡安包蒂斯塔(San Juan Bautista,圣胡安洗者)的簡稱。圣胡安是基督教的先行者。他是耶穌基督的表兄(年長半歲),曾為耶穌施洗,并為耶穌宣講教義做過先期宣傳工作,后被猶太王希律·安提帕殺害。天主教定6月24日為圣胡安洗者日,殉道日為8月29日。拉美國家有許多地方以圣胡安或圣胡安包蒂斯塔命名
除前述阿根廷圣胡安省首府圣胡安(San Juan)是紀(jì)念該城保護神“圣胡安洗者”(San Juan Bautista)外,以圣胡安命名的地方還有墨西哥坎佩切州、奇瓦瓦州、科阿韋拉州、圣路易斯波托西州和索諾拉州的城鎮(zhèn)圣胡安,秘魯城鎮(zhèn)圣胡安,玻利維亞城鎮(zhèn)圣胡安,特立尼達和多巴哥城鎮(zhèn)圣胡安(San Juan),伯利茲奧蘭治沃克區(qū)城鎮(zhèn)新圣胡安(Nuevo San Juan)、圣胡安拉文蒂列區(qū)城鎮(zhèn)圣胡安(San Juan)等。
以圣胡安包蒂斯塔(San Juan Bautista)為名的城鎮(zhèn)有危地馬拉蘇奇特佩克斯省的圣胡安包蒂斯塔,智利胡安費爾南德斯群島的圣胡安包蒂斯塔,巴拉圭米西奧內(nèi)斯省的圣胡安包蒂斯塔,委內(nèi)瑞拉新埃斯帕塔圣胡安包蒂斯塔,墨西哥科阿韋拉州、格雷羅州和納亞利特州的圣胡安包蒂斯塔,秘魯洛雷托大區(qū)、伊卡大區(qū)、阿亞庫喬大區(qū)的圣胡安包蒂斯塔,波多黎各原來的名字也為圣胡安包蒂斯塔,為哥倫布抵達該島時所起。
委內(nèi)瑞拉瓜里科州首府圣胡安德洛斯莫羅斯(San Juan de Los Morros)建于16世紀(jì)末,當(dāng)時僅以圣徒圣胡安命名,后因城周圍是一座座小山,于是在城名圣胡安后又加上了洛斯莫羅斯(小山)一詞。
(5)以圣佩德羅為名
圣佩德羅(Pedro)即彼得(Peter)。彼得是耶穌十二使徒之一,是耶穌挑選的第一位“教宗”。彼得被羅馬皇帝尼祿處死后,被葬在羅馬城的地下墓室。根據(jù)西班牙國王費利佩二世(1556~1598年任西班牙國王)頒布的法律,在西印度(指拉丁美洲)建立的所有村鎮(zhèn),都要取與天主教有關(guān)的名字。以圣佩德羅為名的拉美城鎮(zhèn)有很多,如哥倫比亞安蒂奧基亞省城市圣佩德羅德洛斯米拉格羅斯(San Pedro de los Milagros),該城由胡安·安東尼奧·蒙-貝拉爾德(Juan Antonio Mon y Velarde)建于1757年,城市的奠基者是一批礦工,城名中的“l(fā)os Milagros”西班牙語意為“奇跡”。該城以前曾稱“Trampa del Tigre”,西班牙語意為“老虎的陷阱”,因為在這個地方曾俘獲老虎。此外還有阿根廷胡胡伊省城鎮(zhèn)圣佩德羅(San Pedro)、米西奧內(nèi)斯省圣佩德羅縣(Departamento San Pedro),洪都拉斯第二大城圣佩德羅蘇拉(San Pedro Sula),伯利茲城鎮(zhèn)圣佩德羅城(San Pedro Town)等。
(6)以圣托馬斯為名
圣托馬斯是基督十二使徒之一,曾在帕提亞傳道并殉教。拉美和加勒比國家有許多以圣托馬斯為名的地名,如墨西哥州城鎮(zhèn)圣托馬斯德洛斯普拉塔諾斯(Santo Tomás de los Plátanos),秘魯庫斯科區(qū)瓊比維爾卡斯省首府圣托馬斯,哥倫比亞大西洋省城鎮(zhèn)圣托馬斯,危地馬拉南部圣托馬斯火山(Volcán Santo Tomás),巴巴多斯圣托馬斯區(qū),牙買加圣托馬斯區(qū),圣基茨和尼維斯的圣托馬斯低地等。
(7)以其他圣徒為名
拉美和加勒比國家的地名中還有許多以其他圣徒為名的地名。
以圣費利佩為名的有委內(nèi)瑞拉亞拉圭州首府圣費利佩(San Felipe)、墨西哥恰帕斯州城鎮(zhèn)圣費利佩,哥倫比亞東部瓜伊尼亞特區(qū)城鎮(zhèn)圣費利佩,智利中部圣費利佩省及首府圣費利佩,危地馬拉薩卡特佩克斯省城鎮(zhèn)圣費利佩,伯利茲托萊多區(qū)城鎮(zhèn)圣費利佩和奧蘭治沃克區(qū)城鎮(zhèn)圣費利佩等。
以圣塞瓦斯蒂安為名的有危地馬拉雷塔盧萊烏省城鎮(zhèn)圣塞瓦斯蒂安(San Sebastián),哥倫比亞考卡省城鎮(zhèn)圣塞瓦斯蒂安和馬格達萊納省城鎮(zhèn)圣塞瓦斯蒂安德特內(nèi)里費(San Sebastián de Tenerife)等。
以圣安東尼奧為名的有墨西哥哈利斯科州城鎮(zhèn)烏尼翁德圣安東尼奧(Unión de San Antonio)和圣安東尼奧拉伊斯拉(San Antonio La Isla),智利瓦爾帕萊索區(qū)圣安東尼奧省及首府圣安東尼奧(San Antonio),阿根廷胡胡伊省城鎮(zhèn)圣安東尼奧和內(nèi)格羅省圣安東尼奧縣,巴拉圭中心省城鎮(zhèn)圣安東尼奧,危地馬拉基切省城鎮(zhèn)圣安東尼奧伊洛特南戈(San Antonio Ilotenango)等。
以圣卡洛斯為名的有阿根廷門多薩省圣卡洛斯縣(San Carlos)、薩爾塔省圣卡洛斯縣和內(nèi)格羅省巴里洛切縣首府圣卡洛斯,危地馬拉哈拉帕省城鎮(zhèn)圣卡洛斯阿爾薩塔特(San Carlos Alzatate)和雷塔盧萊烏省城鎮(zhèn)新圣卡洛斯(Nuevo San Carlos),薩爾瓦多莫拉桑省城鎮(zhèn)圣卡洛斯,伯利茲奧蘭治沃克區(qū)城鎮(zhèn)圣卡洛斯等。
以圣何塞為名的有阿根廷卡塔馬卡省城鎮(zhèn)圣何塞(San José)、布宜諾斯艾利斯省城鎮(zhèn)圣何塞,哥斯達黎加首都圣何塞(San José),危地馬拉危地馬拉省城鎮(zhèn)圣何塞皮努拉(San José Pinula),烏拉圭圣何塞省,伯利茲奧蘭治沃克區(qū)城鎮(zhèn)圣何塞等。
以耶穌會的創(chuàng)建人圣伊格納西奧為名的有秘魯卡哈馬卡區(qū)圣伊格納西奧省和首府圣伊格納西奧(San Ignacio),玻利維亞圣克魯斯省首府圣伊格納西奧等。
以圣路易斯為名的有秘魯安卡什區(qū)卡洛斯費爾明菲茨卡拉爾德省首府圣路易斯(San Luis),委內(nèi)瑞拉法爾孔州市鎮(zhèn)圣路易斯,伯利茲奧蘭治沃克區(qū)市鎮(zhèn)圣路易斯等。
以圣米格爾為名的有秘魯阿亞庫喬區(qū)拉馬爾省首府圣米格爾(San Miguel),秘魯卡哈馬卡區(qū)圣米格爾省(San Miguel)等。
以圣巴勃羅為名的有秘魯卡哈馬卡區(qū)圣巴勃羅省及首府圣巴勃羅(San Pablo),伯利茲奧蘭治沃克區(qū)城鎮(zhèn)圣巴勃羅等。
伯利茲以圣徒命名的城鎮(zhèn)有奧蘭治沃克區(qū)城鎮(zhèn)圣埃斯特萬(San Estevan)、圣羅曼(San Roman),克羅薩爾區(qū)城鎮(zhèn)康塞普西翁(Concepcion),圣安德烈斯(San Andrés)、圣華金(San Joaquin)、圣納西索(San Narciso)、圣羅曼(San Roman)等。
特立尼達和多巴哥以圣徒為名的城鎮(zhèn)有阿里馬市城鎮(zhèn)圣羅莎(Santa Rosa),圖納普納皮亞科區(qū)城鎮(zhèn)圣拉斐爾(San Raphael),西帕里亞區(qū)城鎮(zhèn)圣弗洛拉(Santa Flora)和位于特立尼達島圣奧古斯丁地區(qū)的圣瑪格麗塔(Santa Margarita)等。
烏拉圭以圣徒命名的城鎮(zhèn)有阿蒂加斯省城鎮(zhèn)圣格雷戈里奧(San Gregorio),杜拉斯諾省城鎮(zhèn)圣貝爾納迪納(Santa Bernadina),派桑杜省城鎮(zhèn)圣費利克斯(San Félix),里韋拉省城鎮(zhèn)圣特雷莎(Santa Teresa)。
委內(nèi)瑞拉以圣徒命名的城鎮(zhèn)有安索阿特吉州首府圣安娜(Santa Ana),新埃斯帕塔州市鎮(zhèn)圣安娜(Santa Ana),阿普雷州市鎮(zhèn)圣費爾南多(San Fernando),卡拉沃沃州市鎮(zhèn)圣華金(San Joaquín),莫納加斯州市鎮(zhèn)圣巴爾瓦拉(Santa Bárbara),特魯希略州市鎮(zhèn)圣伊薩貝爾(Santa Isabel)等。
墨西哥哈利斯科州城鎮(zhèn)圣加夫列爾(San Gabriel)之名是為紀(jì)念使徒圣加夫列爾(San Gabriel),他曾向圣母瑪利亞宣布其子耶穌將降臨世界。
巴拉圭涅恩布庫省城鎮(zhèn)圣羅克岡薩雷斯德圣克魯斯(San Roque González de Santa cruz)之名源于巴拉圭第一個圣徒的名字。
巴拉圭圣佩德羅省城鎮(zhèn)圣埃斯塔尼斯勞德科斯特卡(San Estanislao de Kostka)由耶穌會神父塞瓦斯蒂安·德耶格羅斯(Sebastián de Yegros)建于1749年,以波蘭傳教士斯坦尼斯瓦夫·科斯特卡(Stanis aw Kostka)之名命名,1726年11月13日,他被教皇貝內(nèi)迪克特十三世封為圣徒。該城俗稱圣塔尼(Santaní),塔尼是埃斯塔尼斯勞(Estanislao)瓜拉尼語的縮寫。
巴拉圭伊塔普阿省城鎮(zhèn)圣科斯梅達米安(San Cosme y Damián)由神父安德里亞諾·福爾莫索(Adriano Formoso)建于1736年。其名是為紀(jì)念兩個孿生兄弟修士,他們分別是醫(yī)生和藥劑師,在意大利西西里亞殉教。
哥倫比亞梅塔省城鎮(zhèn)圣馬丁德羅斯利亞諾(San Martin de los Llanos)由佩德羅·達薩·德埃雷迪亞(Pedro Daza de Heredia)建于1585年11月11日,那一天正是天主教圣馬丁日,故以圣馬丁為名。城名中的“l(fā)os Llanos”西班牙語意為“平原”。
哥倫比亞普圖馬約省城鎮(zhèn)阿西斯港(Puerto Asís)由方濟各會傳教士埃斯塔尼斯勞·德拉斯科爾特斯(Estanislao de las Cortes)和伊德爾豐索·德圖爾坎(Hidelfonso de Tulcán)建于1912年,取意大利圣徒阿西斯(Asís)的名字為城市命名。
危地馬拉哈拉帕省城鎮(zhèn)蒙哈斯(Monjas)之名西班牙語意為“修女們”,源于該地一個莊園名“拉斯蒙哈斯”(Las Monjas)。
3.以著名傳教士名字命名
拉美國家許多地名取自于著名傳教士的名字,其中包括這些地區(qū)或城市的奠基者、主教等。
(1)墨西哥
墨西哥恰帕斯州城鎮(zhèn)圣克里斯托瓦爾德拉斯卡薩斯(San Cristóbal de Las Casas)之名是為紀(jì)念西班牙多明我會傳教士巴托洛梅·德拉斯卡薩斯(Bartolomé de Las Casas, 1474-1566),他曾任恰帕斯主教。1934年2月13日,該城更名為拉斯卡薩斯城(Ciudad Las Casas)。1943年11月4日,恰帕斯州州長拉斐爾·帕斯卡西奧·甘博亞(Rafael Pascacio Gamboa)將城名重新改回圣克里斯托瓦爾德拉斯卡薩斯。
奇瓦瓦州城鎮(zhèn)馬里亞諾巴列薩(Mariano Balleza),簡稱巴列薩(Balleza)。其名是為紀(jì)念曾與米格爾·伊達爾戈共同戰(zhàn)斗的傳教士馬里亞諾·巴列薩(Mariano Balleza)。他當(dāng)過多洛雷斯教區(qū)的代理主教,后參加伊達爾戈起義軍,任中將,1811年,他被俘后英勇就義。
哈利斯科州城鎮(zhèn)圣迭戈德亞歷杭德里亞(San Diego de Alejandría)建于1850年。其名中的“圣迭戈”(San Diego),是為紀(jì)念授權(quán)在該地建立教堂的主教迭戈·阿蘭達-卡平泰羅(Diego Aranda y Carpinteiro)以及贈送修建教堂土地和參與修建教堂的泥瓦匠,他們的姓氏都是亞歷杭德羅(Alejandro),故城名中添入“亞歷杭德里亞”。
克雷塔羅州城鎮(zhèn)哈爾潘德塞拉(Jalpan de Serra)之名的后一部分“德塞拉”(de Serra)是1976年添加的,為紀(jì)念1750年來到此地傳教并建立教堂的西班牙方濟各會傳教士胡尼佩羅·塞拉(Junípero Serra, 1713-1784),他是哲學(xué)和神學(xué)博士。
索諾拉州城鎮(zhèn)格拉納多斯(Granados)之名是為紀(jì)念索諾拉州第二任主教何塞·華金·格拉納多斯-加爾維斯(José Joaquín Granados y Galvéz),他任職于1788~1794年。
(2)玻利維亞
玻利維亞圣克魯斯省奧比斯波桑蒂斯特萬縣(Obispo Santistevan)之名西班牙語意為“桑蒂斯特萬主教”,是為紀(jì)念圣克魯斯大教堂建設(shè)的推動者、圣克魯斯人何塞·貝利薩里奧·桑蒂斯特萬·塞奧阿內(nèi)主教(José Belisario Santistevan Seoane, 1843-1931)。
拉巴斯省穆涅卡斯縣(Mu?ecas)建于1826年,其名是為紀(jì)念上秘魯(今玻利維亞)獨立戰(zhàn)爭中的游擊隊領(lǐng)袖伊爾德方索·德拉斯穆涅卡斯神父(Ildefonso de las Mu?ecas)。
(3)烏拉圭
烏拉圭塞羅拉爾戈省城鎮(zhèn)弗賴萊穆埃爾托(Fraile Muerto)西班牙語意為“死去的教士”。該城得名于1753年,當(dāng)時該城一位著名的傳教士何塞·迪亞斯(José Díaz)去世,便以“死去的教士”為該城命名。
派桑杜省首府派桑杜(Paysandú)以該城奠基者、西班牙傳教士波利卡波·桑杜(Policarpo Sandú)的姓氏命名。
內(nèi)格羅河省首府弗賴本托斯(Fray Bentos),是以該城的奠基者本托斯傳教士之名為名。
佛羅里達省城鎮(zhèn)弗雷馬科斯(Fray Marcos)之名意為“馬科斯傳教士”。
(4)哥倫比亞
哥倫比亞塞薩爾省城鎮(zhèn)波斯尼亞(Bosconia)之名是為紀(jì)念意大利傳教士圣博斯科(San Bosco, 1815-1888)。圣博斯科從小勤奮好學(xué),青年時期曾就學(xué)于杜林城神學(xué)院。他曾開辦青年中心和寄宿學(xué)校,1859年創(chuàng)辦慈幼會。1888年,教皇保羅二世賜予圣博斯科“青年人的父親、老師和朋友”的稱號,1934年,教皇皮奧九世宣布他為圣徒。
昆迪納馬卡省城鎮(zhèn)戈麥斯(Villagómez)之名是為紀(jì)念城市的奠基者米薩埃爾·戈麥斯神父(misael gómez)。
安蒂奧基亞省城市戈麥斯普拉塔(Gómez Plata)之名是為紀(jì)念安蒂奧基亞主教胡安·德拉克魯斯·戈麥斯·普拉塔(Juan de la Cruz Gómez Plata)。
(5)智利
智利第十大區(qū)洛斯拉格斯區(qū)奧索爾諾省城鎮(zhèn)圣巴勃羅(San Pablo)建于1867年9月9日,其名是為紀(jì)念西班牙傳教士巴勃羅·德羅約(Pablo de Royo),他曾在此地傳教。
火地島最大湖泊法格納諾湖(Lago Fagnano)的面積為645平方公里,屬阿根廷與智利共有。其名是為紀(jì)念天主教主教何塞·法格納諾(José Fagnano, 1844-1916)。法格納諾1844年3月9日生于意大利的塔納羅,1875年被派往阿根廷,任南巴塔哥尼亞、火地島和馬爾維納斯教區(qū)的主教。1886年,他隨拉蒙·利斯塔(Ramón Lista)探險隊來到火地島,走遍了全島并從事傳教活動。1916年9月18日,他在智利圣地亞哥去世。當(dāng)?shù)赝林麪柨税材氯耍╯elk'anm)曾稱該湖為“卡米”(khami),意為“大水”。
4.以天主教節(jié)日命名
天主教的節(jié)日很多,最重要的有復(fù)活節(jié)、圣誕節(jié)、圣母升天節(jié)和圣神降臨節(jié),即天主教的四大瞻禮。此外,還有耶穌升天節(jié)、萬圣節(jié)、伯多祿保祿節(jié)、圣母無染原罪節(jié)和圣人圣女的節(jié)日等。另外各個地方的教會還有自己的節(jié)日。拉美國家許多城市興建時,正趕上某個天主教節(jié)日,遂以該節(jié)日名稱為城市命名。
智利復(fù)活節(jié)島(Isla de Pascua)位于遠離南美洲海岸3700公里的太平洋中。島上矗立著數(shù)百個人面巨石,其雕工細膩、逼真,有的重達幾十噸,高達十幾米。這些神奇的雕像吸引了世界大批科學(xué)家和游客來此旅游、研究。復(fù)活節(jié)島的名字是1722年4月5日由荷蘭探險家雅各布·洛吉文(Jakob Roggeveen)命名,因為他登上該島那天恰好是復(fù)活節(jié)。復(fù)活節(jié)島的荷蘭語為“Paasch-Eyland”,西班牙語則把這個隸屬于智利的小島叫作帕斯庫阿島(Isla de Pascua),意為復(fù)活節(jié)島。
復(fù)活節(jié)島又被稱為“悲慘與奇怪的土地”,這是因為1686年英國探險家愛德華·戴維斯登上島岸時,看到島上一片荒涼,又有許多奇怪的巨雕,便為小島取此名。
一般認(rèn)為復(fù)活節(jié)島上最早的居民是波利尼西亞人的后裔,他們的土語把這個小島稱為“望著天空的眼睛”(Mata ki te rangi)。關(guān)于這個名字的由來,在人民中流傳著一個動人的傳說。相傳遠古時代,復(fù)活節(jié)島原是伊瓦大陸的組成部分,這個大陸與波利尼西亞大陸連成一片。大陸上有一個王國的國王叫奧圖·馬圖阿,據(jù)說他所轄之地在阿麥克薩斯群島與甘比爾群島之間。由于他的臣民觸犯了烏奧凱的神靈,烏奧凱盛怒之下,舉起神棍朝伊瓦大陸打去,轟隆一聲,大地頓時裂開,洪水滾滾,陸地開始下沉。奧圖·馬圖阿國王趕早把他的眷屬和臣民安頓在兩條獨木舟上。這時滔滔洪水吞噬了整個大陸,兩只小船在驚濤駭浪中上下顛簸,隨風(fēng)漂流,忽然,在茫茫大海中發(fā)現(xiàn)一個孤島,他們奮力向孤島劃去,在安加羅阿灣(Hanga-Roa)下船,并在島上重建家園。為了永遠記住神靈給予的這次災(zāi)難,人們稱這個小島為“望著天空的眼睛”。復(fù)活節(jié)島還曾被西班牙航海家費利佩·岡薩雷斯·阿埃多(Felipe González Ahedo)稱為圣卡洛斯島(Isla de San Carlos),以紀(jì)念西班牙國王卡洛斯三世。
智利南部第十一大區(qū)艾森區(qū)的復(fù)活節(jié)河(Río Pascua)是1898年德國探險家漢斯·斯蒂芬(Hans Steffen)發(fā)現(xiàn)的,以復(fù)活節(jié)命名。斯蒂芬1889年來到智利,創(chuàng)建了教育學(xué)院,任歷史和地理教授,在授課的同時他多次對智利南部地區(qū)進行探險和考察。
除智利復(fù)活節(jié)島和復(fù)活節(jié)河外,委內(nèi)瑞拉瓜里科州也有一個城鎮(zhèn)叫復(fù)活節(jié)島(Valle de la Pascua)。
墨西哥米卻肯州洛斯雷耶斯德薩爾加多(Los Reyes de Salgado)建于1594年,1859年改城名為洛斯雷耶斯(Los Reyes),西班牙語意為“國王們”。該名源于西班牙重要的節(jié)日“三王節(jié)”(Día de los Reyes)。傳說1月6日“三王節(jié)”這一天,三個國王,即一個白臉國王,一個黃臉國王,一個黑臉國王從東方騎著駱駝來到西班牙,他們向耶穌圣嬰獻禮,給人們帶來了歡樂與幸福,從此人們安居樂業(yè),平平安安。幾百年來,西班牙人為了紀(jì)念三個東方國王,會在這一天舉行各種慶祝活動,并以“三王節(jié)”為許多地方命名。
哥倫比亞塞薩爾省首府巴耶杜帕爾(Valledupar)由方濟各會傳教士于1月6日“三王節(jié)”正式建城,定城名為巴耶德烏帕爾圣諸王城“Ciudad de los Santos Reyes del Valle de Upar”,后來名字簡化為巴耶杜帕爾。
巴拉圭康塞普西翁省及首府康塞普西翁(Concepción)、智利比奧比奧區(qū)康塞普西翁省及首府康塞普西翁、玻利維亞城市康塞普西翁、墨西哥下加利福尼亞州的康塞普西翁港(Puerto Concepción)和尼加拉瓜最高與最活躍的康塞普西翁火山(Volcán Concepción)等,其名的西班牙語意為“圣母受孕節(jié)”。
委內(nèi)瑞拉拉臘州首府拉亞松森(La Asunción)和巴拉圭首都亞松森的名字意為“圣母升天節(jié)”。
哥倫比亞考卡山谷省城鎮(zhèn)布埃納文圖拉(Buenaventura)是胡安·拉德里列羅(Juan Ladrillero)奉帕斯夸爾·德安達戈亞(Pascual de Andagoya)之命,于1540年7月14日在卡斯卡哈爾島上興建。這一天為圣布埃納文圖拉節(jié),便以此為名。
5.以天主教圣地命名
天主教的圣地很多,一般是指在《圣經(jīng)》中出現(xiàn)過的重要地方。如耶路撒冷、梵蒂岡、伯利恒、圣米歇爾山等。伯利恒是耶穌的出生地,也是大衛(wèi)的出生地和被加冕為以色列國王的地方,是基督徒朝圣中心之一。不少歐美國家以伯利恒作為地名,如西班牙卡塞雷斯省的貝倫、萊昂省的貝倫德塞雷薩萊斯(Belén de Cerezales),美國新罕布什爾州的伯利恒(Bethlehem)和新墨西哥州的貝倫。拉美也有許多國家受西班牙影響,也用伯利恒作為地名,表示對耶穌基督的紀(jì)念。例如巴拉圭康塞普西翁省城鎮(zhèn)貝倫(Belén)由耶穌教牧師何塞·桑切斯·拉夫拉多爾所建,取名貝倫圣母德洛斯姆巴亞(Nuestra Se?ora de Belén de los Mbayá),簡稱姆巴亞(Mbayá)。城名中的“Belén”是巴勒斯坦西岸地區(qū)城市伯利恒的西班牙語譯音,城名中的另一部分“姆巴亞”(Mbayá)是居住在當(dāng)?shù)氐囊粋€印第安瓜拉尼人部族的名稱。此外,尼加拉瓜里瓦斯省城鎮(zhèn)貝倫、阿根廷卡塔馬卡省城鎮(zhèn)貝倫、哥倫比亞博亞卡省城鎮(zhèn)貝倫、烏拉圭薩爾托省城鎮(zhèn)貝倫和阿蒂加斯省城鎮(zhèn)貝倫、哥斯達黎加埃雷迪亞省城鎮(zhèn)貝倫、智利城鎮(zhèn)貝倫也都是以耶穌出生地伯利恒命名的。
6.以城市保護神命名
拉美國家各個城鎮(zhèn)和地方都有自己的保護神,而且不少城鎮(zhèn)以保護神的名字作為城名。天主教認(rèn)為,上帝不能充當(dāng)保護神,而已進入天國的圣徒因具有某些神性和神力,則可充當(dāng)各地的保護神。有些地方的保護神來自希臘神話傳說。
墨西哥恰帕斯州城鎮(zhèn)圣安德烈斯拉臘因薩爾(San Andrés Larráinzar)之名中的“圣安德烈斯”(San Andrés)是為紀(jì)念該城保護神圣安德烈斯,每年的11月30日是圣安德烈斯節(jié)。
墨西哥坎佩切州城鎮(zhèn)卡門(Ciudad del Carmen)之名是為紀(jì)念該城保護神卡門圣母。1717年6月16日,即卡門圣母日這天,阿隆索·費利佩·德安德拉德(Alonso Felipe de Andrade)率領(lǐng)西班牙軍隊把海盜趕出該城所在的島嶼,從那時起該城改名為卡門城。哥倫比亞桑坦德省城鎮(zhèn)埃爾卡門(El Carmen)也以卡門為名。
墨西哥伊達爾戈州圣地亞哥德阿納亞(Santiago de Anaya)之名中的“圣地亞哥”(Santiago)是為紀(jì)念該城保護神。
墨西哥瓦哈卡州圣迪奧尼西奧德爾馬爾(San Dionisio del Mar)、瓦哈卡州圣尼古拉斯(San Nicolás)和克雷塔羅州圣華金(San Joaquín)也是以各自的保護神為名。
薩爾瓦多查拉特南戈省城鎮(zhèn)圣伊格納西奧(San Ignacio)是為紀(jì)念該城的保護神圣伊格納西奧·德約拉(San Ignacio de Loyola),每年的7月23日至31日當(dāng)?shù)厝藗兌紩e行“圣伊格納西奧節(jié)”的慶祝活動。
巴拉圭卡瓜蘇省城鎮(zhèn)圣羅莎德爾姆布圖伊(Santa Rosa del Mbutuy)由埃里克·羅伊·穆里亞(Eric Roy Murria)設(shè)立于1945年,最初名為胡安曼努埃爾查維斯博士城(Doctor Juan Manuel Chávez),后因當(dāng)?shù)乇Wo神為利馬的圣羅莎(Santa Rosa de Lima),于是改名并簡稱為圣羅莎(Santa Rosa)。羅莎1586年4月30日出生于秘魯利馬一個貧困的家庭,原名伊莎貝爾·弗洛雷斯·德奧利瓦(Isabel Flores de Oliva 1586-1617)。1671年,教皇卡萊門特十世謚她為美洲第一個圣徒。因姆布圖伊河流經(jīng)該城,后改城名為圣羅莎德爾姆布圖伊。
巴拉圭康塞普西翁省城鎮(zhèn)洛雷托(Loreto)由耶穌教徒建于1686年10月10日。原稱“帕拉赫胡伊”(Paraje Ju'i),意為“青蛙之地”,后改為“卡皮利亞薩爾薩”(Capilla Zarza),意為“黑莓教堂”,最后以該城保護神命名,稱為“洛雷托圣母”(Nuestra Se?ora de Loreto),簡稱洛雷托。
哥倫比亞卡爾達斯省城鎮(zhèn)拉梅塞德(La Merced)之名是為紀(jì)念該城保護神“拉梅塞德圣母”。以前該城曾稱為“特拉姆帕德爾蒂格雷”(Trampa del Tigre),西班牙語意為“老虎的陷阱”,因為在這個地方曾俘獲老虎。
尼加拉瓜圣胡安河省首府圣卡洛斯(San Carlos)、古巴維亞克拉拉省(Villa Clara)和首府維亞克拉拉市、多米尼加拉阿爾塔格拉西亞省(La Altagracia)也都是以當(dāng)?shù)氐氖刈o神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