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球導彈100
- 軍情視點
- 597字
- 2019-02-12 12:58:14
NO.26 美國UGM-27“北極星”彈道導彈
影響力指數
作戰性能
技術創新
服役時長
使用國家
UGM-27“北極星”(Polaris)彈道導彈是美國在冷戰期間建造的一種兩段式固態燃料潛射彈道導彈,在1961~1996年間服役。

■“北極星”彈道導彈結構
誕生歷史
1957年,美國海軍因液體推進劑不便在海上貯存和使用而著手研制新型導彈。“北極星”導彈于1960年1月7日于佛羅里達卡納維爾角進行首次試射。1961年,美國海軍開始在核潛艇上裝備“北極星”導彈。1963年,英國簽訂了“北極星”導彈的訂購合同。除了美英兩國之外,意大利也有意購買“北極星”導彈,還在“加里波第”號巡洋艦上進行了試射。不過,盡管試射成功,美國卻沒有提供該導彈。

■保存在軍事博物館中的“北極星”導彈
彈體結構
“北極星”導彈的彈體長度超過9米,采用慣性制導方式,配有多個分導式彈頭,如“北極星”A3型采用3個集束式多彈頭,每個子彈頭重160千克,核當量為20萬噸。核潛艇水下30米垂直發射,利用燃氣-蒸汽或壓縮空氣將導彈從發射筒中彈出水面,第一級發動機在離水面25米處點燃。

■博物館中的“北極星”導彈彈頭

■“北極星”導彈尾部視角
作戰性能
“北極星”導彈主要用于替換RGM-6“獅子座”巡航導彈作為美國海軍新一代的艦隊彈道導彈。它既可供水面艦船使用,也可由潛艇從水下發射。水下發射時,先利用壓縮惰性氣體將發射管中的導彈彈出水面,然后由火箭發動機點火。特制的潛艇可在15分鐘內將定額裝備的16枚“北極星”導彈全部發射出去。

■“北極星”導彈發射升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