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不是迷茫,而是自制力不強
- 菲爾圖
- 17字
- 2019-01-05 03:02:23
第三章 掌控思想——自制力的核心力量
你關注什么,就是什么
無論準備得多么充分,你在做任何事情的時候都會遇到難以想象的困難。你想完成的計劃越長遠,你的目標越遠大,你遇到的困難就會越多,而你需要的自制力的支撐力度也就越強。
問題是,你無法改變那些困難的存在,因為他們是客觀的,只要你去做事情,去爭取好的事情發生,你就會遇到這些難題,這并不以你的意識為轉移。
而且,你永遠無法與困難長期共存,要么被困難所征服,要么征服困難,你的選擇是什么?如果你的選擇是后者,你該怎么做?
你唯一能做的是改變你自己,讓你的自制力水平超過困難,不斷戰勝難題,就像蜘蛛俠每次都能擊敗各種“科學怪人”那樣。
你需要怎么做?改變意識的焦點。
舉個簡單的例子。埃爾文正在學習演奏吉他,有一段時間他進步神速,掌握了基本的演奏技巧,可是最近他在練習一首快節奏的曲子時遇到了問題——他試了很多次都無法連貫地彈奏下去。
這個時候,埃爾文的心理發生了變化,他不斷問自己:“為什么我不能彈奏它呢?”請注意,他的意識焦點停留在“為什么不能彈奏”這個問題上。于是,他會不自覺地為這個問題尋找答案:“是我沒有天賦嗎”“是因為我的手指不夠靈活嗎”“是我的吉他不行嗎”,等等。你有沒有發現,這些大腦中閃過的答案都是呈現出一種負面的意識。在這種意識的引導下,埃爾文會放棄繼續練習,結果是他不能很好地掌握吉他的演奏技巧。
這個過程我們可以簡單地概括為:
困難產生 → 錯誤的意識焦點 → 負面答案 → 無法解決 → 終止行動
在這個過程中,你會發現,正如我們所說的那樣,困難的產生并不容易改變,它是客觀存在的。而意識焦點卻可以改變,它由你來掌控。
對于埃爾文來說,如果他把意識的焦點放在:“我怎樣才能彈奏好它呢?”情況就會發生改變,同樣他會在自己的大腦中尋找答案:“我是不是應該再多練習幾天”“我是不是可以請教專業老師的指導”“我是不是可以改進一下練習的方式”,等等。于是,埃爾文開始尋找最佳的解決辦法,他會繼續練習,并完成這首樂曲的演奏。
這個過程一樣可以總結為:
困難產生 → 正確的意識焦點 → 正面答案 → 有效解決 → 繼續行動
你看,生活中、工作中我們都可以用這個方法來戰勝困難,只需要糾正我們的意識焦點,我們就可以在困難到來之后“挺過去”。而且下次遇到困難時,你依然可以用這個方法來解決。
簡單來說,面對問題的時候,你需要改變我們心里的提問方式。讓自己從“為什么”中走出,轉變為“我怎樣”的提問方式。在做這個練習的時候,我請學員們圍坐成一圈,依次提出一個自己最常問自己的“為什么”問題。我聽到的是:
“為什么我活得如此艱難?”
“為什么我總是假裝自己快樂?”
“為什么別人都不喜歡我?”
“為什么我學不會拉丁舞?”
“為什么我總和冠軍差一步之遙?”
“為什么我總是偷偷摸摸地吃巧克力?”(全場一片笑聲)
“為什么我的同學都過得比我好?”
“為什么客戶總是拒絕我的推薦?”
……
在每個人都說出自己的“為什么”之后,我相信每個人的感覺都很好,大家把困擾自己的問題當眾說了出來,這本身就是一種很好地釋放。在每個人發言的同時,會有不同的人點點頭,很多問題都是我們普遍存在或遇到過的。
接下來是讓意識焦點發生轉變的過程,我讓每個人從頭再說一下自己的問題,這回采用“我怎樣”的方式:
“我怎樣才能活得輕松點?”
“我怎樣能夠真正快樂起來?”
“我怎樣讓別人喜歡我?”
“我怎樣能跳出漂亮的拉丁舞?”
“我怎樣贏得比賽的冠軍?”
“我怎樣能管住自己的嘴巴,不再偷吃?”(全場又是一片笑聲)
“我怎樣比同學過得都好?”
“我怎樣說服客戶買我的產品?”
……
不知道你感覺到了沒有,問題的改變會帶給你完全不一樣的感覺。在“我怎樣”的引導下,你的情緒還會停留在“為什么”那樣消極的、甚至是有些埋怨自己的感覺中嗎?
顯然不會。我要求每位學員感受這個過程,并在每天的不同時間段,對自己問上幾遍“我怎樣”,看看自己能否找到最好的解決方法。這個練習很簡單,只需要你長期堅持下去,每天都練習,你會發生改變,自發地用正確的意識焦點去幫助自己思考。
當你那樣做了,你的自制力就不會被困難壓倒,反而逐漸增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