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南下戡定荊湘
- 宋史演義(現代白話版)
- 蔡東藩
- 6393字
- 2018-07-17 20:12:16
建隆二年的夏天,杜太后病重,太祖日夜侍奉,不離左右。無奈杜太后的病情一天比一天重。不久,杜太后咳喘交加,生命垂危。她知道自己時日不多了,便召集趙氏子孫,包括樞密使趙普一起來到病榻前。她先對太祖說道:“你登基皇位已經有一年多了,你可知道自己為什么能得到江山嗎?”太祖答道:“托先祖和母后的洪福,我才有機會得到天下。”杜太后說道:“你想錯了!是周世宗將皇位傳給了年幼的兒子,這才讓你有機可乘,得到了江山!所以為了避免這類事件再次發生,你百年之后,帝位應該傳給光義。光義逝世后,再將帝位傳給光美。光美逝世后,再將帝位傳給德昭。一個國家有個年長的君主,是江山社稷的福分,你要牢記在心!”太祖哭著說道:“謹遵母后教誨!”
太后又轉過頭叮囑趙普:“你跟隨你的主子多年,為人忠誠,我早就把你當成一家人了。我剛才的遺言,麻煩你也記在心上,不得有違!”趙普領命,在床榻前記下太后遺囑,并寫上“臣趙普謹記”五個字,然后把遺書收藏在柜子里,讓可靠的宮人保管。
杜太后生了五個兒子,大兒子匡濟、二兒子匡胤、三兒子匡義、四兒子匡美、小兒子匡贊,其中匡濟和匡贊幼年夭折。太祖即位后,由于避諱的緣故,將所有兄弟名字中的“匡”字都改為“光”字。太后遺囑中提到的昭德,是太祖和原配賀夫人所生。
兩天后,太后病逝于滋德殿,享年六十歲,謚號明憲。乾德二年,又改謚號為昭憲。
太祖聽從趙普的計策,將藩鎮的兵權全部收回,接著又選擇將帥,分別防守邊關,而他們的家人全部留在京師,由朝廷供養,待遇非常優厚。邊防所有的軍務,將領們都可以自行做主。將領們每次進朝,太祖都會賜宴賞金,所以諸將都愿意拼死效力,西北的邊關也得以安定。羈留諸將的家屬并優待他們,無非是太祖防止諸將叛亂的手段,此法非常奏效。
一天,關南(周世宗顯德三年,從契丹手中收復瓦橋關、益津關、淤口關、瀛洲和莫州,北宋稱這三關以南的地區為“關南”)有個百姓來到京城告御狀,說守將李漢超強占他的女兒,而且還借錢不還。
太祖召見那個百姓問道:“你的女兒有沒有嫁人?”這人答道:“嫁給了一個農夫。”太祖又問:“李漢超沒去關南之前,遼人有沒有侵犯過?”這人回答:“年年都來,我們苦不堪言。”太祖又接著問:“那現在怎么樣?”這人聽后便默不作聲了。太祖生氣地說:“李漢超是朕的功臣,你的女兒能夠侍奉他,應該比嫁給一個農夫光榮得多。要是關南沒有李漢超鎮守,你的子女和家產能保得住嗎?你為了區區小事,大老遠跑來京城告狀。你下次再敢來,朕絕對寬恕不了你!”說完,便命令左右將他趕了出去。
事后,太祖派遣密使傳諭給李漢超:“你趕快將民女送回去,并且把借貸償還清。朕暫且寬恕你這一回,下次再敢犯,我饒不了你!如果你真的缺錢用的話,盡量跟朕說,何必向老百姓借錢呢?”李漢超聽后,感激涕零,將人和財物悉數奉還,還上表謝罪。
環洲守將董遵誨是高懷德的外甥,他的父親名叫董宗本,曾經在后漢擔任隨州刺史。太祖還沒有成就大業之前,曾經去過董宗本的府上。董宗本見太祖一表人才,武藝非凡,所以非常器重他,還留他在府上住了好幾天。但是,董遵誨卻很看不起太祖,經常對他傲慢無禮。
一天傍晚,董遵誨對太祖說:“我曾經看到城上紫云繚繞,看到一條幾百尺的黑蛇忽然飛騰到天空,化作巨龍而去,你說這暗示著什么?”太祖聽后只是微笑,并沒有作答。
過了幾天,董遵誨又和太祖談論軍事,董遵誨理屈詞窮,反而惱羞成怒,竟然要跟太祖動手。太祖惹不起,躲得起,連忙向他父親董宗本辭別。周末宋初,董遵誨擔任驍武指揮使,太祖在后殿召見他,笑著對他說:“愛卿還記得從前黑蛇化作巨龍的事情嗎?”董遵誨嚇得連忙跪拜:“臣當時愚昧,不認識真命天子,要是陛下不計前嫌,我定當以死謝恩!”太祖大笑。
沒過多久,有軍士擊鼓鳴冤,列舉了董遵誨數十件違法的事跡。董遵誨更加害怕,惶恐不安地等待發落。太祖又召見他說:“朕既然打算原諒愛卿,怎么會忍心追究愛卿以前的罪狀呢?愛卿不要擔心,只要愛卿從此以后改過自新,朕還是會破格重用愛卿的。”董遵誨聽后,連忙叩頭謝恩。
董遵誨的父親董宗本是范陽人,曾經是遼國降將趙延壽的部下,趙延壽被抓后,董宗本帶著兒子往南逃亡,而他的妻妾卻陷在幽州。太祖派人買通當地人,將董遵誨的生母贖回來,送給了董遵誨。太祖幾次以德報怨,董遵誨無比感激,發誓要萬死相報。太祖特封他為通遠軍使,鎮守環夏。董遵誨上任后,召集各族的酋長,宣布朝廷的威德,大家都心悅誠服。不久,邊關傳來急報,董遵誨帶兵深入,斬獲無數,邊關于是平定。豺狼并不是不可以任用,重要的是任用的方法。
太祖還嫌對藩鎮的裁制不夠,于是派文官到各州擔任通判,并設下諸路轉運使,選擇各路的兵馬補充禁衛軍。這些舉措無非是為了節制藩鎮,鞏固皇權。從此,五代以來君弱臣強的弊端一掃而空。真是煞費苦心吶!
建隆四年,太祖改元乾德,接受百官朝賀。武平節度使周保權派遣使者向京城告急。周保權是周行逢的兒子,周行逢在周世宗在位時,因為平定湖南有功,被封為朗州大都督,兼武平軍節度使,管轄湖南全境。宋朝初年,周行逢的任職沒有變動,太祖還加授他為中書令。周行逢在地方上勵精圖治,一切還是按照藩鎮的做法,行動非常自由。太祖剛剛平定中原,沒有精力過問湘南,所以周行逢能在湖南坐鎮七年,安享榮華富貴。
后來,周行逢將要病逝,召集部下道:“我的兒子周保權才十一歲,什么都不懂。我逝世后,犬子還得仰仗諸位的輔佐和保護。湖南境內大部分的官屬還算恭順,沒有什么野心。只是衡州刺史張文表生性兇悍,蓄謀已久。我死之后,他一定會舉兵作亂,希望諸位能盡心輔助我兒,不要丟失了疆土。萬不得已的話,你們寧可投靠宋廷,也不要讓疆土陷入張文表的虎口。”
周行逢死后,周保權繼位。果然沒過多久,衡州張文表聽說周行逢病逝,生氣地說道:“我和周行逢從小都身份微賤。我們兩人白手起家,曾經一同建功立名。如今他已經病逝,我們這么多年的交情,他不把藩鎮交給我,反而還勸我臣服那叛賊趙匡胤,真是欺人太甚!”不久,張文表便率軍偷襲潭州,殺死了守將廖簡,還揚言要進取朗州,殺光周室一族。朗州大震,周保權急忙派遣楊師璠前往討伐,并且派遣使者向宋廷求援。
同時,荊南節度使高繼沖也上書,乞求宋廷派兵援助。高繼沖是高保勛的侄兒,高保勛的祖父高季興是唐朝末年的荊南節度使,經歷后梁和后唐,被后晉封為南平王。高季興死后,他的兒子高從海承襲爵位。高從海又將爵位傳給兒子高保融,高保融又將爵位傳給高保勛。后來,高保勛又把爵位傳給了侄子高繼沖,高氏一族世代鎮守江陵。荊南和湖南毗鄰,高繼沖害怕張文表侵犯,所以也派人馳報宋廷。
太祖接到周保權和高繼沖的求援信后,先下詔到荊南,讓他們派遣水軍討伐潭州。然后又派慕容延釗為都部署,李處耘為都監,率兵南下。臨行時,太祖叮囑他們:“江陵南邊是長沙,東邊是建康,西邊是巴蜀,北邊是大梁,是天下的心腹之地,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如今荊南四分五裂,是收復的大好時機。愛卿假裝說向他們借道,然后伺機入城,占據荊南,豈不是一舉兩得嗎?”兩位將軍領命前往。
慕容延釗和李處耘到了襄州后,立即派遣闔軍使丁德裕率軍先趕到江陵,要求高繼沖借道。高繼沖正派遣水師三千令親校李景威統率,兵發潭州。丁德裕率軍來到江陵后,向高繼沖說明來意。高繼沖急忙召集部下商討對策,部將孫光憲說道:“中原自從周世宗以來,大有一統天下的趨勢。如今的宋主比周世宗還要雄武,江陵地小民貧,肯定不能和宋主抗衡,不如盡早歸附疆土,還可免遭兵禍。如果歸附宋廷,明公的富貴同樣可以保全!”高繼沖猶豫不決。他又召見叔父高保寅密商,高保寅說道:“我們暫且備好牛肉和酒席,借著犒師的名義,看看他們兵力如何,再做計較。”高繼沖說道:“那就麻煩叔父前往了。”
高保寅挑選數十頭肥牛和幾百壇美酒,前往荊門犒勞宋軍。到了荊門后,由李處耘出面接待高保寅。李處耘對他很是殷勤,高保寅非常高興。第二天,慕容延釗召見高保寅,置辦酒宴,相談甚歡。高保寅派人飛速稟報高繼沖,讓他不要擔心,宋軍非常友好。誰知道李處耘已經帶領精兵星夜前進,抵達江陵,和丁德裕會師一處。高繼沖正等待高保寅回來,忽然聽說大軍兵臨城下,急得束手無策,只好出城相迎。高繼沖向北出迎十余里,剛好碰到李處耘。李處耘一邊將高繼沖帶入寨中,讓人好生招待;一邊親自率軍進入江陵城。等到高繼沖回去的時候,宋軍已經占據了各個要塞,高繼沖越發惶恐不安,只好交出荊南版圖,將全境的三州十六縣全部獻給宋廷,并上書表示愿意歸附。
太祖聽說荊南已經平定,自然高興得不得了。于是派遣王仁贍為荊南都巡檢使,賞賜高繼沖錦衣玉帶、金銀珠寶,并授他為兵馬都指揮使,仍舊擔任荊南節度使。孫光憲因為勸諫有功,被任命為黃州刺史。荊南自從高季興據守以來,傳襲了三代五主,共四十余年。荊南被納入宋朝后,高繼沖后來又被改任武寧節度使,開寶六年病逝于汴京,總算是富貴終身,了卻一世了。
慕容延釗和李處耘奪取了江陵后,便率軍進取潭州。當時湖南將校楊師璠已經在平津亭大破敵軍,活捉了張文表,并將他活剝熟吃,手段非常殘忍。慕容延釗趁著張文表和楊師璠酣戰之際,不費吹灰之力便攻克了空虛的潭州。隨后,他又率軍進逼朗州。周保權只有十一二歲,毫無主見,部將張從富說道:“眼前我軍剛剛得勝,氣勢正盛,不妨和宋軍決一勝負。況且朗州城固如金湯,就算不能戰勝,我們還可以據城堅守,等到他們糧草耗盡,自然會退去,少主不必過慮!”拿宋軍和張文表相比,真是無知!諸將多半贊同,于是湘兵整繕兵甲,決心和宋軍一較高下。
慕容延釗先禮后兵,命令丁德裕前往朗州,勸撫他們獻土投誠。丁德裕率領數百騎兵,直抵朗州城下,讓守將開門。張從富在城上回應道:“來將是誰?”丁德裕說:“我是使臣丁德裕,特地來傳達朝廷圣旨!”張從富冷笑道:“你有什么圣旨?無非是想竊據我朗州。你回去告訴宋主,我這里的疆土本來就是世襲,張文表已經被我們蕩平了,就不用勞煩你們幫忙了。我們彼此守住邊境,不要傷了和氣!”丁德裕生氣地說:“你敢違抗王師嗎?”張從富自信滿滿地說:“朗州不比江陵,不要小看了我們!你們要是來硬的,我們也不怕,看箭!”說完向丁德裕射了一箭。丁德裕見張從富態度如此堅決,只得先行離開,返回稟報慕容延釗。
慕容延釗上書奏明太祖,太祖隨后派遣使者前往朗州,諭令:
汝本請師救援,所以出發大軍,來拯汝厄。今妖孽既平,汝等反以怨報德,抗拒王師,究是何意?
張從富不愿聽使臣饒舌。為了阻止宋軍壓境,他派人摧毀城外的所有橋梁,并把船毀掉沉入水中,堵住河道。同時命人將樹木砍倒來阻擋道路,一心為難宋軍!
慕容延釗和李處耘陸續進兵。李處耘先到澧江,遠遠望見對岸敵軍的陣營,旌旗飄揚,非常嚴整。李處耘明地里說要渡江,暗地里卻分兵繞到上游,偷偷潛往南面的渡口。朗州的守將張從富只知道提防著李處耘,卻不料從側面殺出了一支宋軍,沖到陣營里。張從富慌忙帶兵阻擊,還沒有打幾個回合,對岸的宋軍又渡江殺了過來,搞得張從富手忙腳亂,只好逃回了朗州。
宋軍俘獲許多敵兵,李處耘檢閱俘虜。為了震懾敵軍,他看到肥壯的士兵,就下令將他們的肉割下,做成粥分給左右品嘗。他又挑選了幾名年輕的俘虜,在他們的臉上刻上字,放他們回到朗州。
臉上被刺字的士兵逃回朗州后,將自己的親身經歷告訴了城里的人,說宋軍喜歡吃人肉!頓時一傳十,十傳百,全城上下人心惶惶,紛紛逃走。朗州軍也曾經吃過張文表的肉,怎么聽說宋軍吃人肉嚇成這樣?等到李處耘兵臨城下,城中更是慌亂,張從富看軍心已散,知道不是宋軍的對手,便攜帶家眷逃往西山去了。
朗州的偏將汪端護住周保權和周氏家屬,躲避在長江南岸的一個寺廟中。李處耘一鼓作氣,攻破城門。慕容延釗大軍進城后,全城上下搜抓逃虜。士兵搜到西山腳下的時候,正好撞見張從富出來,想要向別的地方逃竄,真是冤家路窄啊。張從富見宋軍人多勢眾,只好束手就擒,他因為極力抗拒王師,后被慕容延釗斬首。慕容延釗又探訪寺廟,將周保權一族抓獲。汪端率軍逃跑,被宋軍追上后剿滅,汪端死于亂箭之中。湖南全境自此平定。
周保權被押解進京,等候發落。太祖命令他入朝覲見。這個十一二歲的孩子,突然見到雄威的趙匡胤,嚇得瑟瑟發抖,哆哆嗦嗦地連“萬歲”都喊不出來。太祖不禁心生憐憫,不忍心治他的罪。不但這樣,太祖還優旨特赦,授他為右千牛衛上將軍,留在京城和家屬同居。周保權長大后,被提拔為右羽林統軍,并擔任并州知府。周保權后來也和高繼沖一樣,壽終正寢。這也全仰仗太祖的寬厚仁善。
荊、襄已經平定,太祖的統一大業又前進了一步。太祖打算再次進兵南北,又擔心戰事太過頻繁,士兵疲憊,于是暫時下令養精蓄銳,休整各軍。就在這時,軍校史珪、石漢卿進諫太祖,說殿前都虞侯張瓊擁兵自盜,作威作福。太祖召見張瓊,當面訊問他是否屬實。張瓊不肯認罪,反而還頂撞了幾句,惹得太祖火冒三丈,喝令石漢卿掌他的嘴,并把張瓊交給他們處置。石漢卿等人平時和張瓊有些過節,這次張瓊落難,他們恨不得整死他。他們用鐵棍狠狠地擊打張瓊的頭部,張瓊頓時血流如注,暈厥過去。
等到張瓊蘇醒,已經被囚禁在大牢里了。他傷痕累累,疼痛難耐,于是哭著說:“我在壽春的時候,身中數箭,那天死了反倒更好,還可以保住名節。如今卻要死得不明不白,真是可恨!”說完,他解下腰帶,拜托獄卒寄送給母親,自己咬牙撞向了墻壁,當場殞命。太祖聽說張瓊的遺言,又查明張瓊根本沒有多余的錢財,非常后悔。于是下令厚葬張瓊,優厚撫慰張瓊的家屬,并嚴加苛責石漢卿等人太過魯莽,便匆匆結案了。
乾德二年,范質、王溥、魏仁浦三位宰相一起被太祖罷免,只留下趙普擔任同平章事。宋朝初年,官員制度和唐朝一樣,同平章事這個職位在唐朝就有了,就是宰相的代名詞。太祖任命趙普為宰相,想要再設立一個副宰相的職位,又沒有好的名稱,于是詢問翰林學士陶谷的意見。陶谷說唐朝有參知政事這個官職,比宰相稍低一級。于是太祖任命樞密直學士薛居正、兵部侍郎呂余慶一同為參知政事,月俸是宰相的一半。
趙普做了宰相之后,太祖更加信任他,凡事都要和他商量。有時候在朝堂上沒有得到解決的事情,到了夜里,太祖還要親自去趙普的府邸,商討解決。趙普每次退朝,擔心太祖會夜間拜訪,所以不敢輕易換下官服。
一天大雪紛飛,狂風呼嘯。趙普退朝后吃過晚飯,對門客說道:“皇上今天想必不會來了吧。”門客回答道:“今夜非常寒冷,就是尋常百姓都不愿意出門,何況高貴的天子呢?相爺盡可放心,早點歇息吧!”趙普于是換下官服,退到了寢室,剛準備上床睡覺,忽然聽到有敲門聲,連忙起身開門,只見門客跑進來稟報:“皇上來了!”趙普來不及穿上官服,匆匆趕出去迎接圣駕。趙普見太祖站立在風雪中,慌忙叩拜,并自責道:“臣接駕太遲,衣冠不整,還望陛下恕罪!”太祖笑著說:“今晚大雪,不怪愛卿沒有準備,何罪之有?”太祖一邊說著,一邊扶起趙普,攜手走進大堂。太祖說道:“我還約了光義一起來,他還沒有到嗎?”趙普正要回答,趙光義就到了。
于是,君臣手足齊聚一堂。太祖半開玩笑地問趙普:“羊肉美酒可以除寒,愛卿有沒有準備啊?”趙普回道已經準備妥當,太祖大喜。趙普將妻子林氏叫出來,讓她燒酒。林氏拜見太祖、光義后,太祖笑著說:“賢嫂!今天就麻煩你了。”
酒過三巡,太祖對趙普說:“朕因為外患還沒有平定,寢食不安。其他的地方還可以緩緩,只是太原一路,經常前來騷擾,朕打算先將太原拿下,然后再削平其他的國家,愛卿覺得怎么樣?”趙普回答:“太原阻擋西北兩面,我軍如果先攻下太原,便和契丹接壤了,這樣一來邊疆的壓力就會很大。臣的意思不如先征討其他的地方,等這些國家收復了之后,區區彈丸小國,自然會收入版圖之內的。”不愧是經驗老練的千古良相。太祖微笑道:“朕的意思也是這樣,剛才只不過是在試探愛卿。但是如果要平定其他的國家,先從哪個下手呢?”趙普回答:“沒有比蜀地更合適的了。”太祖點頭,三人又商討了一會兒討伐蜀國的計策,夜色已深,太祖兄弟二人才起身離去,趙普恭送出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