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李繼遷降遼
- 宋史演義(現(xiàn)代白話版)
- 蔡東藩
- 4035字
- 2018-07-17 20:12:17
趙廷美剛死,忽然李昉上奏,說又有一位重要大臣病故,這位大臣便是參知政事李穆。太宗聽說后更加悲痛,親自前去吊唁,并對群臣說:“李穆剛正不阿,是難得的人才。朕剛剛委以重任,他就不幸去世,真是令人可惜啊!這不但是李穆的不幸,也是朕的不幸啊!”說完太宗對著靈柩哭了一場,然后便回到了宮里。后來,太宗和大臣們商議祭天的事情,讓學士扈蒙等人擬定詳細的儀式,準備冬天的時候前往泰山祭天。當時正值盛夏,沒想到乾元、文明兩座宮殿先后起火,太宗認為這是不祥之兆,就暫時擱置了祭天的事情。
太宗因為皇后的位置空缺了好多年,一直沒有合適的人選,所以不得不繼續(xù)選擇妃子來作為內(nèi)助。李妃才貌雙全,德行出眾,所以特地冊立李氏為皇后。冊封當天,典禮非常隆重,宮里宮外擺了好幾天的宴席。太宗還給京師官員放假三天,飲酒作樂,京城上下一派繁榮歡樂的景象。
自從上回遼國軍隊被楊業(yè)打退,宋朝各地的邊關(guān)一直沒有急報傳出,太宗也過上了一段太平安逸的日子。雍熙二年春天,太宗召宰相和親密的大臣一起在后花園賞花,并對群臣說:“春風溫和,萬物復蘇,如見天下太平,四方無事,朕愿意和愛卿們一同作樂,愛卿們各自賦詩一首,抒發(fā)情懷!”大家搜腸刮肚,終于想起了什么“堯天舜日”“帝德皇恩”之類的字眼,再搭配押韻,湊成七言絕句。太宗一一鑒賞,無非都是歌頌太平盛世、捧吹太宗英明的話,太宗看后心里樂開了花,滿口稱贊。到了這年盛夏,太宗又召集宰相、參知政事、三司使、翰林樞密直學士等五品以上的官員到后苑賞花釣魚,這回當然也免不了賦詩。大家換湯不換藥,仍舊是一番夸贊皇上圣明的話,隨后便各自散去。
太宗的長子名叫趙元佐,是李妃所生。趙元佐小時候就非常聰明伶俐,樣貌酷似太宗,深得太宗喜愛。長大以后,趙元佐擅長騎射,曾經(jīng)跟隨太宗征討太原、幽州、薊州,回來后被太宗任命為檢校太傅,加職太尉,晉封為楚王,并賞賜新的府邸。秦王趙廷美獲罪的時候,趙元佐曾經(jīng)奮力營救,再三向太宗求情,卻多次遭到太宗的呵斥。后來,趙元佐聽說趙廷美病死,悲憤之極導致癲狂,曾經(jīng)拿著大刀砍傷過下人。后來經(jīng)過醫(yī)治,病情稍稍好轉(zhuǎn)了一些,太宗因此也非常欣慰。
重陽佳節(jié)的時候,太宗召諸位皇子、皇侄在后苑中赴宴,因為趙元佐有癲狂的病而沒有去請他。等到諸位皇子和皇侄回去,路過趙元佐門前的時候,趙元佐詢問左右,這才得知后宮賜宴的消息。他憤憤地說:“其他皇子都去赴宴了,我犯了什么罪,父皇為什么偏偏不邀請我去?這分明是嫌棄我嘛!”左右在旁邊勸解了半天,并給他取來美酒讓他解悶。趙元佐拿著酒就是一頓豪飲,接連喝了十幾杯已經(jīng)酩酊大醉,他還是不肯罷休,一直喝到夜深人靜的時候才停下來,然后回到了寢室。左右以為他已經(jīng)熟睡了,便都退下去了。誰知道他竟然放起火來,霎時間煙霧彌漫,火光沖天,下人們慌忙跑去救火,可是已經(jīng)來不及了,只把趙元佐和所有家屬救了出來。可惜這座豪宅,一把火變成了一堆黑炭。
太宗聽說楚王的宅子被燒毀,正覺得納悶,有人進來稟報說是趙元佐自己放的火。太宗不禁大怒,立即派遣御史將趙元佐逮捕,把他廢為庶人,安置在均州。宋琪率領(lǐng)百官上表,請求太宗寬恕趙元佐,別將他遷出京師。太宗沒有批準,命令趙元佐立刻離開京城,不準逗留。后來,經(jīng)過宋琪等人再三求情,太宗才下詔將趙元佐召回。當時趙元佐已經(jīng)走到黃山,奉詔回京后,他被太宗幽禁在南宮。
秦、隴的北邊,有銀州、夏州、綏州、宥州、靜州五個州的土地被拓跋氏占據(jù)。唐代初建,拓跋赤辭進朝向唐朝稱臣,被賜姓為李。到了唐代末年,黃巢作亂,唐僖宗投奔蜀國,拓跋思恭糾合藩眾,入境征討反賊,后來被封為定難軍節(jié)度使,又被賜姓李。五代割據(jù)時期,周世宗顯德中,正好是李彝興受職,周世宗封他為平西王。宋太祖初年,李彝興派遣使者入朝進貢,太宗授他為太尉。后來李彝興病逝,他的兒子李克睿繼位,不久,李克睿也病逝,他的兒子李繼筠繼位。太宗討伐北漢的時候,李繼筠曾經(jīng)派遣部將李光遠、李光憲渡河侵犯太原邊境,遙作聲援。不久,李繼筠也去世,他的弟弟李繼捧襲位。
太平興國七年,李繼捧入朝覲見太宗,將銀州、夏州、綏州、宥州四州的土地獻出,并稱自己和親族之間不和睦,愿意居住在汴京。太宗派遣使者到夏州迎接李繼捧的親屬,并授他為彰德節(jié)度使,同時派遣都巡檢曹光實前往戍守四州。李繼捧的弟弟李繼遷是定難軍都知藩落使,一心只想留居在銀州,不愿意入住汴京。他聽說宋使來了,就謊稱自己的乳母病故,要到郊外送葬。想不到他竟然帶著十幾個心腹逃到了澤州。
澤州在夏州東北三百里的地方,李繼遷在那里召集部下,聲勢逐漸強大。曹光實害怕養(yǎng)虎為患,便率師前去偷襲,斬殺了五百多人,焚燒了四百多個營帳。李繼遷倉皇逃走,他的母親和妻子來不及逃跑,都被曹光實抓住,押回了夏州。李繼遷輾轉(zhuǎn)遷徙,與遼國結(jié)親,勢力逐漸恢復。他憤憤地對手下說:“李氏世代傳下來的土地,今天難道要拱手讓人嗎?你們要是還沒有忘卻李氏之恩,就跟我一起努力,共圖復國大業(yè)!”眾人齊聲答應。李繼遷又說:“用蠻力不如用巧計,我要用詐降計來誘殺曹光實,一來可以報前仇,二來可以恢復先祖的大業(yè),你們覺得怎么樣?”眾人齊聲稱好。李繼遷大喜,率眾人向夏州進發(fā),同時寫信給曹光實,信中說:“我們已經(jīng)是窮途末路,如果曹公能網(wǎng)開一面,我愿意率眾投降,以后的安危富貴全仰仗曹公了!”言辭非常誠懇,曹光實信以為真,當即派人和信使約定,在葭蘆川納降。
到了約定的日期,曹光實帶著一百多名騎兵到了葭蘆川,見李繼遷已經(jīng)帶著幾十個人在那里等候。見面之后,李繼遷在馬前畢恭畢敬地向曹光實行禮,并邀請他到大帳里安撫其他人。曹光實心高氣傲,完全沒有察覺危險,竟然昂首挺胸跟著李繼遷去了。來到大營前面,突然跑出來數(shù)千藩眾,李繼遷忽然舉手揮鞭,大喊道:“仇人已經(jīng)來了,大家還不動手更待何時?”話還沒說完,只聽藩眾喊殺聲震天,都大刀闊斧向曹光實殺去。曹光實手下只有一百多人,就算每個人有三頭六臂也招架不住。一會兒工夫,曹光實和手下就被全部斬殺,李繼遷趁勢占據(jù)銀州。
警報傳到汴京,太宗急忙命令秦州田仁朗等人揮師前往討伐。田仁朗立刻調(diào)集人馬,等待各路兵馬陸續(xù)會師后,啟程北行。大軍到了綏州,田仁朗聽說李繼遷正在圍攻三族寨,大概有一萬多人馬,他擔心寡不敵眾,于是飛書到汴京請求增兵。不久,田仁朗收到三族寨失守的消息。守寨的部將折裕木殺死監(jiān)軍使者,和李繼遷聯(lián)合起來,一起進攻撫寧寨。將士們請命速去支援撫寧寨,田仁朗笑著說:“不急!不急!藩人都是烏合之眾,況且撫寧寨雖然不大,但是易守難攻,沒有十天半個月的,怎么可能拿得下呢?我們等他們打累了,突然發(fā)兵襲擊,再派幾百名弓弩手截斷他們的退路,一定會大獲全勝的。”眾將聽后也無話可說,只好默然退去。田仁朗縱酒放歌,在原地逗留了好幾天,遲遲不見前去馳援撫寧寨。
副將王侁將田仁朗逗留不前的事情上報給了朝廷,太宗聽說后非常生氣,立即下詔將田仁朗召回。田仁朗回到京城后,太宗親自審問。當問到三族寨被攻陷,以及無故奏請?zhí)肀氖虑闀r,田仁朗為自己辯解道:“銀州、綏州、夏州三州守將以守城為借口,不肯發(fā)兵救援,臣這才請求增兵。等臣勉強湊齊人馬趕到綏州,聽說三族寨已經(jīng)失守了,這也怪不得臣吶!臣當時已經(jīng)有了捉拿李繼遷的好辦法,偏偏這個時候陛下下詔把我召回。我料想李繼遷深得人心,要是這個時候不能將他擒拿,以后必成大患。”太宗生氣地說:“朕聽說你整天就知道尋歡作樂,難道李繼遷肯自己跑過來送死嗎?”田仁朗說:“這其實是臣的誘敵之計。”太宗怒道:“什么誘敵不誘敵的,朕要是沒有任用你,那個李繼遷能得逞?”說完,下令將田仁朗打入大牢。
第二天,太宗下詔,將田仁朗流放到商州。副將王侁除去田仁朗之后,便統(tǒng)兵進攻銀州北面,連續(xù)攻破幾座敵寨,并斬殺藩眾頭目折羅遇。麟州諸藩因此惶恐不安,紛紛請求納馬贖罪,幫助王侁討伐李繼遷。王侁隨即集合各路兵馬進攻銀州,正好碰到折裕木糾結(jié)眾人前來,兩下交鋒,折裕木大敗,被王侁的部下活捉。李繼遷從后面殺來,被王侁麾兵驅(qū)殺一陣,李繼遷部下傷亡了六七成,最后落荒而逃,王侁隨即凱旋。這個時候王侁才接到消息,太宗命郭守文前來和他共同抗敵。
郭守文來到后,聯(lián)合夏州知府尹憲共同擊退鹽城各個藩落,燒毀幾千座營帳。自此銀州、夏州、麟州三州所有的藩落一百五十族,全部歸附大宋,人口總計一萬六千余人,西北一帶從此平定。
李繼遷窮途末路,只好上書遼國,表示愿意歸附。遼王準許,冊封他為夏國王,并將義成公主許配給他。李繼遷又是封官又是娶公主,真是福分不淺,三生有幸啊,怪不得人人都喜歡做遼國的俘虜。
自從上回高粱河一戰(zhàn)宋軍大敗,遼國日益強盛。遼國人是鮮卑族后裔,遼人的祖先最初居住在黃河附近,自稱是神農(nóng)氏的后裔。后來遼人慢慢強大,各族聚集在一起,號稱契丹。后梁朱溫在位時,契丹主耶律阿保機并吞各個部落,僭越稱帝,遼人尊稱他為遼太祖。耶律阿保機死后,他的兒子耶律德光繼位。后來,契丹幫助后晉滅掉后唐,并趁機奪取了燕云十六州。然而晉出帝不愿意向契丹稱臣,耶律德光率大軍將后晉滅掉,并改國號為遼。耶律德光在班師回朝的途中病逝在殺狐嶺,遼人稱他為遼太宗。
耶律德光死后,他的侄兒耶律兀欲繼位,改名為“阮”字,在位五年后被弒殺,遼人稱他為遼世宗。后來,耶律德光的兒子耶律兀律繼位,改名為“璟”字,耶律兀律嗜酒好殺,不問國事,又被身邊的侍衛(wèi)謀殺,遼人稱他為遼穆宗。耶律兀欲的兒子耶律賢繼位,是為遼景宗,他任用蕭守興為遼國的尚書令,并立他的女兒蕭燕燕為遼國的皇后。
蕭燕燕姿色過人,并深諳韜略,經(jīng)常干預遼國朝政。當時遼景宗身患重病,臥床不起,朝中大小事務一律歸蕭燕燕裁決,遼國上下只知道有蕭皇后,不知道有遼景宗。宋太宗七年,遼景宗駕崩,他的兒子耶律隆緒繼位。耶律隆緒還是個小孩子,他的母后蕭燕燕攝政,歷史上稱為蕭太后,恢復國號為大契丹。
蕭太后任命韓匡嗣的兒子韓德讓為政事令,兼任樞密使,總管禁衛(wèi)軍;任命耶律勃古哲總領(lǐng)山西各州事務;任命耶律休哥為南面行軍都統(tǒng)。蕭太后號令嚴明,威震四方,遼國上下無不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