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自序
- 宋史演義(現代白話版)
- 蔡東藩
- 1163字
- 2018-07-17 20:12:14
后來讀書人看《宋史》的時候,都覺得太過繁雜。《宋史》雖然臃長,但是遼、金兩國的歷史,反而又被人說遺漏不少。《遼史》共一百一十六卷,《金史》為一百三十五卷,這倆和有四百九十六卷的《宋史》相比,確實差距不少。縱然如此,也都算是大篇幅巨著了,如果不是長年累月堅持閱讀鉆研,估計也很難看完。
明代的柯維騏撰寫《宋史新編》兩百卷,明代的薛應旂撰寫《宋元通鑒》一百五十七卷,明代王惟儉的《宋元資治通鑒》六十四卷,同時代陳邦瞻的《宋史紀事本末》一百零九卷,這幾位都把遼、金二國的歷史并入到《宋史》之中了。
幾位作者悉心編訂,頗有建樹,在史料的陳述上,也各有詳略偏重。我認識一位當代文人,他對中國幾千年的歷史史料頗有研究。我曾經問他是否看遍了幾個版本的宋代史料,不成想他聽了之后牢騷滿腹,說這些人記載的宋代歷史,都是東講一點西講一點,頗不嚴謹;要想徹底弄明白宋代歷史,以及區分南、北宋史料的優劣,必須要多方搜集,多多閱讀,才有可能弄明白。但是我們又怎么能指望那些普通文人的作品?他們寫的東西就像宋代的小說似的,各種優劣不一而足,大抵上在創作上荒唐的多,證據確鑿的少。
對宋史我也略有些了解,前人的這些作品里,確實有諸多不算嚴謹的地方。就像石守信、趙普之爭就并無其事;而貍貓換太子的故事,也完全是虛構。還有諸如狄青臉上被刺字,容貌有何夸耀的?龐籍并非奸人之相,卻被百般詆毀;還有說岳飛后人從此不關心國事、金國太子遭遇胯下之辱喪命等,像這樣的謬談,在宋代史料里不勝枚舉。
前人史料如此胡編亂造,后代人們看了就更是以訛傳訛,把假的當真的,確實影響不好。不僅不能引導人們正確對待歷史,反而還會助長歪風邪氣。其實我特別想問前朝那些編撰史料的諸位,為什么要去憑空捏造那些內容,不僅不尊重歷史,而且也是欺騙后人。這種事情我一直不太理解。
我重新翻閱各種史料,想重新編撰宋代史事,以正視聽。我認為朝廷官方記錄的正史,太過繁雜深奧,讓人不便閱讀;于是采用小說的寫作方式,來記述表達,讓普通大眾都能夠理解。
或許有人會問我,用小說筆法來寫歷史,那又有什么資格來說前人的作品不嚴謹呢?小生不才,此前曾撰寫過元、明、清三代歷史通俗演義,以求讓世人能夠了解各自的歷史。承蒙大家不嫌棄,都挺喜歡我的作品。
于此,我著筆開始撰述這部作品,回溯兩宋三百二十年的史實,匯編成共一百回的《宋史演義》。兩宋時期的治亂興亡、善惡忠奸,我不敢說自己面面俱到、全部記錄,只求盡力在這鴻篇巨著之中,能夠詳細表達清楚真實的歷史,沒有遺漏錯失。官方正史和民間野聞,我都有翻閱考證,只選擇證據確鑿的引用于書;至于那些猜測、揣度的內容,則一概不信不用。大家在閱讀本書的時候,應該有實事求是的感覺吧。
《宋史演義》一百回寫完,落筆書成,多寫了這么幾句,暫且當作本書的序言吧。
中華民國十一年元月,古越蔡東藩于臨江書舍
棺香美人
我出生的時候,江水上漲,沖了一口棺材進了我家。十五年后,棺材打開,里面有個她……風水,命理……寫不盡的民間傳說,訴不完的光怪陸離。
天之下
昆侖紀元,分治天下的九大門派為新一屆盟主之位明爭暗斗,關外,薩教蠻族卷土重來……亂世中,蕓蕓眾生百態沉浮,九大家英杰輩出,最終匯成一首大江湖時代的磅礴史詩,并推動天下大勢由分治走向大一統。
明朝那些事兒(全集)
《明朝那些事兒》主要講述的是從1344年到1644年這三百年間關于明朝的一些故事。以史料為基礎,以年代和具體人物為主線,并加入了小說的筆法,語言幽默風趣。對明朝十七帝和其他王公權貴和小人物的命運進行全景展示,尤其對官場政治、戰爭、帝王心術著墨最多,并加入對當時政治經濟制度、人倫道德的演義。它以一種網絡語言向讀者娓娓道出明朝三百多年的歷史故事、人物。其中原本在歷史中陌生、模糊的歷史人物在書中一個個變得鮮活起來。《明朝那些事兒》為我們解讀歷史中的另一面,讓歷史變成一部活生生的生活故事。
龍族Ⅰ:火之晨曦(修訂版)
《龍族第2季》7月18日起每周五10點,騰訊視頻熱播中!人類歷史中,總是隱藏著驚人的秘密。在多數人所不知道的地方,人類與龍族的戰爭已經進行了幾千年。路明非的十八歲,在他最衰的那一刻,一扇通往未知國度的門轟然洞開。直升機如巨鳥般掠過南方小城的天空,在少年路明非的頭頂懸停。隱藏在歷史中的那場戰爭,就要重開大幕。歡迎來到……龍的國度!
麻衣神算子
爺爺教了我一身算命的本事,卻在我幫人算了三次命后,離開了我。從此之后,我不光給活人看命,還要給死人看,更要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