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一帶一路”:為什么需要整合亞洲及亞洲區域外的全球化動力?

Bali Ram Deepak(狄伯杰)

印度新德里尼赫魯大學中國與東南亞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自習近平主席提出“一帶一路”倡議以來,該倡議受到各方的期待或質疑。例如,“絲綢之路”自古就存在,但是“古代絲綢之路”與今天的“一帶一路”倡議有什么關聯呢?“一帶一路”是否與中國的外交政策目標,如多極化、反霸權主義,以及共同安全相一致?該倡議是不是應對美國“亞太再平衡”或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TPP)的一種手段?抑或中國想利用該倡議挑戰美國霸權主義,重塑全球地緣政治和經濟的規則?

毫無疑問,“一帶一路”倡議(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簡稱B&R)植根于歷史。該倡議由一條陸上絲綢之路和一條海上絲綢之路(MSR)構成,這兩條絲綢之路正好將中國與亞、歐、非三大洲聯系起來。在過去30多年的改革中,中國已建成從北到南、由東向西的公路和鐵路網。“一帶一路”讓中國有機會將其腹地與南亞、歐洲、非洲甚至美洲連通,重振古老的商貿與交流渠道。

“一帶一路”倡議是習近平主席于2013年9月7日在哈薩克斯坦納扎爾巴耶夫大學的演講中首先提出的,他表示:為了建立更緊密的經濟聯系,深化歐亞地區的合作,擴大發展,我們應該采取創新的做法,共同打造沿絲綢之路的“經濟帶”。這是符合世界人民福祉的偉大事業。習近平主席建議,要進一步完善交通的互聯互通,打通從太平洋到波羅的海的戰略性地區通道,逐步建成連接東亞、西亞和南亞的交通網絡。習近平主席還呼吁區域各成員國應積極推動本區域貨幣結算,以提高對金融風險及其全球競爭力的免疫能力。經濟上互聯互通也是“一帶一路”倡議的核心內容。習近平主席還宣布成立400億美元的絲路基金,以支持有關國家的基礎設施投資;當然,“一帶一路”在戰略上同樣具有重要意義,這是因為該倡議將促進區域和跨地區層面上的共同安全或推動區域各成員國共同應對地區安全困境。

習近平主席在2013年10月訪問印度尼西亞期間提出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倡議,以加深區域各國的經濟和海洋聯系。MSR以中國東南部福建省福州市為起點,向南延伸至東盟國家,穿過馬六甲海峽,沿著印度洋向西延伸,經過紅海和地中海地區,在威尼斯與陸上絲綢之路交會。在MSR沿線范圍內,中國計劃建設從印度洋-太平洋地區到非洲的“硬”基礎設施和“軟”基礎設施,包括交通運輸、能源、海洋管理、通信、地球檢測、經濟和社會基礎設施。“一帶一路”倡導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貨幣融通、民心相通。一些學者還提出了第六個要素:互聯網絲綢之路,從而形成“一帶兩路”的概念。

一 為什么說“一帶一路”是一個機會?

中國希望各個國家和地區都能參與到“一帶一路”建設當中。例如,東盟與中國的貿易額已經達到4000億美元,東盟大多數成員對中國的倡議持歡迎態度。除印度外,大多數南亞小國也對這一倡議表示歡迎,并認為這是一個全面深化經濟和人文交流的絕佳機遇。截至目前,沿線的56個國家都已經參與到這一倡議當中。這些國家的人口總數占世界人口的63%,但GDP僅占世界GDP的29%,其中中國一國就占到50%以上。因此,這對于發展中國家來說確實是一個機會,將會有助于推動“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經濟發展和減少貧困。

由于MSR沿線地區包括中國在內有32個國家,中國充分認識到MSR在地緣經濟和地緣戰略上的重要性。這些國家人口總數約為40億人,國內生產總值約為21萬億美元。它們有著巨大的發展潛力,并在近年來都實現了經濟的快速發展。2007~2012年,年均增長率最低的國家是蘇丹,增長率為5.27%;最高的是緬甸,增長率達到22.83%。從這些數字來看,中國認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將成為區域和世界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鑒于中國面臨著產能過剩并且正在進行結構調整,同時經濟進入“新常態”,中國將MSR視為維系國內經濟增長的手段,另一方面也將其視為加強與其他國家戰略伙伴關系的措施。

在上文的表述中,“一帶一路”是對過去地緣文明范式的重現,通過陸路和海路將四大文明古國:古埃及、古巴比倫、中國和印度連接起來。而后兩個國家是現存的世界上最為古老的文明。地緣文明范式是應對當今由美國領導的地緣政治的“解藥”。美國領導下的地緣政治引發了國家分裂,沒有讓各國聯合起來,即使在今天,跨越大洲的戰火仍在肆虐蔓延。然而,這并不是說地緣文明范式就沒有任何問題,但這個概念總體來說是反對擴張、反對霸權主義以及宣揚各國和平共處的。

在2015年于海南舉行的博鰲亞洲論壇期間,中國政府發布了“一帶一路”愿景與行動文件,該文件指出,經濟上的互聯互通是“一帶一路”的核心,習近平主席同時宣布成立4000億美元的絲路基金,以支持參與“一帶一路”的國家的基礎設施建設。同時,中國還成立了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AIIB)以及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一帶一路”倡議還將重新界定全球治理規則,新興經濟體如金磚國家與其他國家將在全球治理機構中發揮更大的作用。金磚國家一直呼吁提高其在全球治理體系當中的代表性。上述機構和機制可以保障暢通無阻的貿易和貨幣流通。

“一帶一路”不僅是對亞洲或某一特定地區的“再平衡”,而且致力于充分發揮“絲綢之路”精神,實現全球再平衡。“一帶一路”行動計劃將“絲綢之路”精神解讀為倡導“和平與合作、開放與包容、相互學習、互利共贏”。“一帶一路”愿景與行動文件被認為是符合《聯合國憲章》的宗旨和原則的。“一帶一路”倡議是開放和包容的。前中國駐印度大使指出,“一帶一路”不是中國一國的獨奏曲,而是世界各國的交響樂。因此,“一帶一路”不僅要實現中國夢,還要實現沿線各國的夢想。“一帶一路”本質上是對“中國威脅論”和“亞洲再平衡”的駁斥,其與冷戰時期的“馬歇爾計劃”有著本質的不同。“一帶一路”旨在創造包容性。部分中國學者譴責西方對“一帶一路”倡議的批評,并堅定認為“三不原則”,即不干涉別國內政、不尋求所謂的勢力范圍、不實行霸權主義,同樣適用于“一帶一路”政策。這一舉措的確比“馬歇爾計劃”的范圍更大,因為該倡議試圖涵蓋整個世界,其經濟價值可能達到21萬億美元。當然,我們尚且不得而知,這個宏偉倡議的成功是否能夠有助于中國夢和世界各國夢想的實現,還是會引起世界各地的地緣戰略對抗,或是引發與世界唯一的并處于衰落當中的超級大國美國的冷戰或熱戰。

二 新老全球化力量

隨著全球化和各國相互依賴程度的不斷加深,各個區域經濟集團,例如,東南亞國家聯盟(ASEAN)、歐洲聯盟(EU)、北美自由貿易協定區(NAFTA)、拉美南方共同市場(MERCOSUR)、南亞區域合作聯盟(SAARC)、涵蓋俄羅斯和中亞國家的歐亞經濟聯盟(EEU)相繼在世界范圍內出現。

在亞洲,1992年鄧小平“南方談話”之后的中國進一步改革開放、1991年開始實施“向東看”政策的印度經濟改革,以及20世紀90年代孟加拉國和80年代末緬甸的開放政策均為區域經濟集團的出現創造了有利條件,并觸發了一體化趨勢的出現。

“一帶一路”倡議本質上屬于全球化進程,將會刺激國內、區域和全球經濟增長。在西方國家面臨經濟困境以及保護主義抬頭的背景下,東方基本上成為經濟全球化的驅動力。同樣,面對這樣的趨勢,自莫迪擔任印度總理以來,印度也提出了一系列倡議,如印度制造、數字印度等。

我們已經目睹了中國在20世紀90年代和21世紀初從深度全球化當中所獲得的巨大收益,其中包括幫助數以億計人口擺脫貧困。印度和中國能否將其各自的發展進程進行整合或對接,創造一個經濟和政治利益相關性更大的全球經濟生態系統呢?或者我們是否應該建立專屬的利益范圍嗎?亞洲是否應該建立一個經濟、文化和安全共同體呢?

印度和中國所提出的倡議無疑都會促進亞洲文化一體化、經濟一體化,這一進程也將有助于我們建立一個共同的集體安全范式。但是,為什么印度仍會對“一帶一路”倡議不感興趣呢?

三 印度為什么對“一帶一路”倡議不感興趣?

為什么面對中國的邀請,即便是中國方面強調了印度在該倡議中的重要性,印度還是一直保持沉默?

首先,印度對中國在提出該倡議時沒有事先同印度商議而耿耿于懷。

其次,同樣是在沒有同印度商議的情況下,中國宣布將孟中印緬經濟走廊(BCIMEC)視為“一帶一路”的一部分。另一個走廊,中國-巴基斯坦經濟走廊(CPEC)則穿過印度和巴基斯坦的爭議領土,這引起了印度方面的極大擔憂。中國宣布的另外四個屬于“一帶一路”倡議的經濟走廊分別是中蒙俄經濟走廊(CMREC);新歐亞大陸橋(NELB);中國-中亞-西亞經濟走廊(CCWAEC);中印半島經濟走廊(CICPEC)。出于這些原因,印度安全分析人士和懷疑者認為中國的這些舉措是對印度進行戰略包圍的一部分,因此印度不能讓中國進入其地帶。

最后,接受了美國安全合作的印度不愿加入中國的計劃,印度寧愿在中間平衡與中國和美國的關系。話雖如此,但莫迪政府是否在這一問題上有著不同的看法?我們分析的是建立更大的區域化以及加強中國與印度的經濟合作。

四 印度應該作為一個旁觀者嗎?

對于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印度在簽署孟中印緬經濟走廊(BCIMEC)倡議時其實就已經成為“一帶一路”倡議的一部分了。該經濟走廊正在建設當中。隨著印度“向東看”政策實施范圍的不斷擴大,這一政策可以同“一帶一路”倡議整合,尤其是在考慮發展印度東北部內陸和不發達地區的時候。印度需要從中國的發展當中汲取經驗,看看中國是如何將其西南和南部省份與東盟聯系起來的。新德里是否準備好擱置東北部地區的敏感問題,從而致力于地區經濟的發展呢?中國與東盟以及印度與東盟的大規模貿易能否滲透到印度東北部地區以及中國的西北地區?所有這些問題的答案都是肯定的,只要我們試著將邊界看作溝通的門廊而不是障礙或屏障。

同樣,印度和中國也可以考慮在中國的西北地區,主要是新疆和西藏自治區與印度的查謨和克什米爾,以及與尼泊爾接壤的比哈爾邦平原、北方邦建立類似的經濟走廊。“一帶一路”愿景與行動文件將新疆定位為政治上和地理位置上的雙重核心地區。中國把新疆看作通往中西部以及南亞和西亞的窗口。“一帶一路”的中長期目標都已制定完畢。中期目標是在5~10年內實現中國和巴基斯坦之間的鐵路和公路互聯互通。長期目標的實現年限定在2049年。屆時將會在新疆建成三條管道、三個基地和五個中心。三條管道包括北、中、南三條管道,三個基地包括石油天然氣基地、火力發電和風力發電基地,五個中心包括醫療保健中心、交通中心、文化中心等。

我們可以探索幾種可能性。可以建立一個能源走廊,筆者認為該走廊比土庫曼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四國TAPI管道更具有可行性。此外,中巴經濟走廊的一些節點可以向南運行,與中國在古吉拉特邦的投資進行整合。這可能會強化中印兩國之間的互信機制。同樣的,通過跨越尼泊爾的跨喜馬拉雅山鐵路將尼泊爾與印度連接起來也不失為一種探索。

對于海上絲綢之路,印度一直根據自身戰略進行回應。印度一方面加強了與美國、日本、越南、澳大利亞等國家的海上合作伙伴關系;另一方面印度與東盟在多個領域開展了合作。另外,印度還提出了一些新倡議,如印度文化部聯合印度考古學會發起的“季風計劃”。由于該計劃覆蓋范圍包括東非、阿拉伯半島、印度次大陸、斯里蘭卡以及東南亞,因此被稱為印度洋“世界”,印度分析家和媒體聲稱這是印度對中國海上絲綢之路倡議做出的回應。不過,筆者認為這是一個純粹的文化建設項目,不會對“一帶一路”產生任何挑戰。即便“季風計劃”聽起來十分具有雄心壯志,但該計劃所必需的經濟支撐卻不存在。相反,Sagar Mala項目旨在建立公路和鐵路網,建設智能城市、工業園區,并在印度東西部沿海地區修建高鐵,這一雄心勃勃的項目能夠與中國的倡議進行整合。

首先,中國認為印度對于實現該地區的經濟一體化至關重要。中國已經成為印度發展的合作伙伴。中國和印度在火車提速以及發展重載列車方面開展了合作。中國還協助印度培訓鐵路人員、設計車站以及在印度建立鐵路大學。中國對于德黑-欽奈高速鐵路的可行性研究也一直在繼續,此線路的運行時間將會從目前的28小時縮短至7小時。另外,中印兩國在利用中國資金建設工業園區方面也制訂了大量的計劃。來自中國的房地產經紀人已經在印度房地產市場投資了數十億美元;印度電信和能源部門也從中國的投資中獲益。不過,鑒于中印兩國經濟規模和人口規模較大,兩國之間目前的投資水平和貿易水平仍然較低。2016年,中國對印度投資估計達到7億美元的新高。如果印度仍停留在價值鏈之外而不加入“一帶一路”倡議,那對于印度來說將是不幸的。但是,印度可能會根據具體情況來決定在什么項目上與中國開展合作。印度可能會將合作領域集中在基礎設施相關項目上,包括能源、運輸、電力、電子商務以及貿易與投資一體化項目。中國也可能會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做出不同的回應。例如,中國將在對待中小國家、南海爭議國家以及像巴基斯坦這樣的樞紐國家和像印度這樣的大國上,采取區別對待的策略。

其次,由于印度既面臨著不確定性,又面臨著機遇,中國必須利用其在印度洋-太平洋地區的重要地緣政治戰略空間。如果美國試圖通過拉攏印度與中國進行對抗,從而抵消中國的地緣政治影響力,那么對于所有利益相關者來說都將是一場災難。從印度的角度來看,如果美國尋求與印度建立強有力的經濟伙伴關系,印度也會尋求與中國建立強有力的經濟伙伴關系。不過如果認為美國會為了印度而放棄自身在中國的利益,那么這樣的想法未免太過天真。中美兩國的貿易額為5210億美元,這是印度與美國和中國兩國貿易額的總和。因此,如果想要成為中國和美國之間所謂的“搖擺大國”,那么印度就必須與中美進行合作并開展良性競爭,而不是進行對抗或制造矛盾。矛盾和對抗既不符合印度的國家利益,也不符合中國和美國的利益。

最后,中國和印度兩國在海洋問題上存在國家利益的重疊。中印兩國亟須建立全面的溝通商議機制,一方面是開展實質性的海上安全對話,另一方面就是建立在“一帶一路”倡議之上的商議機制,探索兩國為實現經濟全球化而采取的舉措進行對接的可能性。

參考文獻

Chen Dingding,2014. China’s “Marshal Plan” is Much More. The Diplomat,November 10,2014. http://thediplomat.com/2014/11/chinas-marshall-plan-is-much-more/.

Chen Wanlin and He Chuantian,2014. Game between Parties and Economic Orientation of the Maritime Silk Road. Regional Economy. Guangdong.

Shennon Tiezzi,2014. The New Silk Road:China’s Marshal Plan?The Diplomat,November 6,2014. http://thediplomat.com/2014/11/the-new-silk-road-chinas-marshall-plan/.

Shi Zi,2014. One Road and One Belt. New Thinking With Regard to Concepts and Practice Lecture Delivered at the 30th Anniversary of Conference of the Schiller Institute on October 14,2014,http://newparadigm.schillerinstitute.com/media/one-road-and-one-belt-and-new-thinking-with-regard-to-concepts-and-practice/.

Wang Yiwei,2016.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What will China Offer the World in its Rise. Beijing,New World Press.

XHN [Xinhua News],2013. Xi Suggests China,Central Asia Build Silk Road Economic Belt.7 September,2013.

Zhang Shiping,2009. China’s Sea Rights. People’s Daily Publication,Beijing.

主站蜘蛛池模板: 莆田市| 兴文县| 贡嘎县| 五指山市| 大姚县| 老河口市| 攀枝花市| 神木县| 揭西县| 凤翔县| 阳谷县| 辉南县| 礼泉县| 德兴市| 繁昌县| 虎林市| 安新县| 黄龙县| 靖州| 徐闻县| 三明市| 岑巩县| 甘南县| 彰化县| 南通市| 马山县| 涞源县| 阜阳市| 阿克苏市| 礼泉县| 崇文区| 深圳市| 桂林市| 宜黄县| 宁都县| 休宁县| 泰州市| 左云县| 新河县| 潜山县| 兖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