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摘要

進入20世紀90年代后期,我國農業和農村發展進入新的歷史階段,市場成為制約農業結構調整的主要因素。面對農業日趨市場化、國際化的新形勢,一家一戶分散經營的農民如何規避自然風險和市場風險,更好地走向市場,成為我國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一個重大課題。國內外的實踐經驗表明,要解決這個問題,必須依靠建設和發展以農民專業合作社為主要形式的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提高農民的組織化程度。隨著《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民專業合作社法》(以下簡稱《農民專業合作社法》)的頒布實施,我國的農民專業合作社將進入依法發展的新階段。研究和探討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制度安排與運營績效,對于提高我國農業生產經營效率、增加農民收入有著重要的意義。

本書以進一步提高我國農民專業合作社的運營績效為出發點,主要圍繞現實中的兩個問題,即“決定一個合作社內部契約選擇行為的關鍵性因素有哪些?不同產權類型合作社的組織形式、行為特征以及經濟績效的發展規律及內在聯系如何?”展開研究,綜合運用農業經濟學、產業經濟學、新制度經濟學和計量經濟學等原理,首先,對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組織特性和發展狀態進行闡述;其次,以制度分析為主要研究方法,對農民專業合作社產權結構演進的動力機制進行分析;再次,建立起一個農民專業合作社內部契約選擇影響因素的計量經濟模型,采用回歸分析的方法對其進行實證檢驗;最后,通過設立績效評價指標體系對樣本合作社的績效進行評價,并對合作社績效的影響因素進行實證分析,以期從中發現影響農民專業合作社運營績效的關鍵性因素。

本書共分為八章。其中的主要章節統一于“狀態—結構—行為—績效”(SSCP)的基本邏輯框架之中,各章主要內容及結論如下。

第一章是導論部分。從我國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的現實背景出發,本章提出了全書的研究目的和研究意義,廓清了一些容易混淆的概念,并界定了本書的研究對象;隨后,提出了全書的研究假設、基本思路和研究方法,并總結了研究中可能的創新與不足之處。

第二章是相關理論與文獻回顧。在相關理論方面,本章概括了本書研究中所運用的幾種新制度經濟學理論,包括交易成本理論、契約理論和制度變遷理論;在文獻回顧方面,本章分別介紹了西方農業合作社理論已取得的研究成果,以及在新制度經濟學視角下國內外合作社理論研究的最新進展。

第三章是關于農民專業合作社的一個理論分析框架。首先,本章從縱橫一體化的角度,將農業產業組織的協調方式分為市場機制、合作機制和一體化機制三種,并對其進行了比較分析;其次,本章闡述了威廉姆森O. E. Williamson交易成本理論對組織問題的研究,即對交易特性、契約形式以及治理結構關系的探討;最后,本章提出了本書所遵循的SSCP分析框架。

第四章是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組織特性與發展狀態分析。首先,本章在考察國際合作社原則演變的基礎上,對合作社的本質規定性和組織特性(包括主、客體特性)進行了闡述;其次,本章分析了我國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總體發展現狀;最后,本章以三家典型的果業專業合作社為例,比較分析了不同類型農民專業合作社在經營模式、制度特征方面的共性和特性,以及在其差異化發展路徑下產生的不同社會經濟效果。

第五章是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產權安排分析。首先,本章分別從橫向和縱向比較的角度分析了農業合作社產權結構的一般特征及類型;其次,本章分析了傳統農業合作社產權結構的演變趨勢,并從制度變遷的視角對這一結構偏離的現象進行深入的剖析,認為傳統農業合作社的內在制度缺陷(如決策過程效率低、融資受限等),使組織產生了制度演化的動力和內在要求,并且在這些組織創新行為的背后,要素相對價格的變動是導致初始制度結構發生變遷的根本原因,而創新主體的偏好則通過其主觀模型影響著制度在邊際上的調整。

第六章是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契約模式選擇分析。本章以契約選擇為研究視角,分析和比較了農民專業合作社內部存在的商品契約和要素契約兩種契約類型。對于究竟選擇哪種契約類型這一問題,本章將交易成本因素引入拓展后的理論模型,建立了一個新的解釋性模型。基于江西贛州市98家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實證研究發現,農民專業合作社自身的組織結構特征對其契約選擇行為的影響較顯著;在農民專業合作社所處的環境因素方面,除政府扶持力度因素的影響顯著外,其余因素對契約選擇的影響并不明顯;在交易成本方面,談判成本因素和監督成本因素對農民專業合作社契約選擇的影響均顯著,但信息成本因素的影響并沒有顯現出來。

第七章是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績效評價。本章首先設計了包括組織收益、成員收益、內部治理、發展潛力和社會影響五個方面在內的13個指標,以作為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績效評價指標體系的依據。在運用層次分析法(AHP)的主觀分析方法確定各個度量指標的權重之后,本章運用績效評價指標體系,對江西贛州市的40家樣本合作社的績效進行綜合排名和評價,并通過因子分析法對該體系進行了驗證。之后,本章通過對三種不同產權類型合作社的組織形式、行為特征以及經濟績效的異同進行比較分析,歸納和總結了三者的內在聯系。在分析制度結構對合作社績效的影響時,本章基于72家樣本合作社的調查數據,從產權結構和技術交易結構兩個方面分析了農民專業合作社績效的制度性影響因素;在分析制度結構、交易環境與合作社績效的關系時,本章利用102家樣本合作社的調查數據,分析了制度結構和交易環境對農民專業合作社績效的影響。

第八章是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模式的國際經驗及啟示。本章綜合考察了法國、日本和美國等典型農業發達國家的農業合作社發展模式,分析、比較和概括了它們在組織結構、經營內容和運作模式等方面的特點,并根據這些成功經驗提出了促進我國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的幾點啟示。

第九章是結論與政策建議。本章總結了全書的主要研究結論,并結合這些研究結論,從內部制度安排、外部制度環境、成員素質提高、組織間聯合以及政府分類指導五個方面給出了相應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農民專業合作社SSCP范式 產權結構 契約選擇績效評價

主站蜘蛛池模板: 蓝山县| 固镇县| 丹东市| 西藏| 赤城县| 岳西县| 东乌珠穆沁旗| 寿宁县| 韶山市| 六盘水市| 页游| 麟游县| 绵阳市| 大渡口区| 井研县| 东明县| 新干县| 朔州市| 永昌县| 西华县| 牡丹江市| 海伦市| 保亭| 青海省| 滨州市| 高邑县| 余干县| 九江市| 墨脱县| 土默特右旗| 忻城县| 明星| 襄城县| 鹤庆县| 锡林浩特市| 枣阳市| 柏乡县| 枣庄市| 巴南区| 上林县| 靖边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