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制度優化與績效提升
- 劉潔
- 439字
- 2019-01-05 00:35:00
第三章 關于農民專業合作社的一個理論分析框架
農業產業化經營,在西方國家也被稱為農業一體化或農業綜合經營。“二戰”后,西方發達國家紛紛把農業產業化作為改造農業的主要途徑,農工商聯合體和農業合作社成為較普遍的農業生產組織形式。我國的農業產業化浪潮始于20世紀90年代初期,從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到社區合作社,以及差不多同時期的鄉鎮企業,到農民經紀人、龍頭企業以及農民專業合作社參與其中的農業產業化,這一過程呈現了復雜但清晰的發展脈絡(馮開文,2008)。可以說,在現代農業的背景下,以農民專業合作社為主體的農業一體化經營既是一種不容忽視的發展途徑,也是一項富有理論和實踐價值的重要研究課題。
本章起到一個統領全文的作用,其結構安排如下:第一節分別從縱、橫一體化的角度,比較分析了農業產業化組織的不同交易模式在代理成本、治理成本、交易成本和分配方式上的差異;第二節簡要闡述了威廉姆森的交易成本理論對組織問題的研究成果;第三節提出了SSCP分析范式,以及該范式的理論基礎、內涵和意義;第四節是本章的基本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