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鄉收入差距分析及其治理:以農民進城為背景
- 楊竹莘
- 3024字
- 2019-01-04 19:45:13
二 勞動力流動對城鄉收入差距影響的實證研究
——來自安徽阜陽的案例分析
安徽阜陽地區是中部地區農民工務工大市,2002年勞務輸出量達186萬人,2011年達到了264.8萬人。同時阜陽市城鄉收入差距也在迅速擴大,2002~2011年城鄉收入比一直在3以上,2007年甚至達到了4.1。基于安徽阜陽地區2002~2011年的數據,本章將探究阜陽地區農村勞動力轉移和阜陽市城鄉收入差距影響機理、原因及對策措施,以期對安徽等中部地區乃至全國中西部農村的勞動力轉移形成示范效應,希望該研究成果能為當地政府城鄉區域發展規劃及政策制定提供一定的依據。
(一)有關研究述評
在勞動力轉移對城鄉收入差距影響的問題上,學界主要有兩種觀點。一種觀點認為勞動力的轉移會有效地縮小城鄉收入差距。鄭彩祥(2008)利用省級數據分析后認為農業勞動力轉移有助于縮小城鄉收入差距。熊婕、騰洋洋(2010)根據1985~2008年數據,分析了中國不同學歷的勞動力流動情況和收入差距的相關性。他認為高中文化程度的勞動力對城鄉收入差距縮小有顯著的正面作用。黃國華(2010)認為,鑒于農村勞動力轉移對城鄉收入差距所發揮的積極效應,應著力促進農村勞動力的合理轉移以縮小城鄉收入差距。同時,要提高非農收入的邊際效用,降低非農收入的成本率。
另一種觀點認為,農村勞動力的轉移可能會擴大城鄉收入差距。朱長存、王俊祥、馬敬芝(2009)認為農村人力資本并不能獲得與其邊際貢獻相應的報酬,農村勞動力向城市轉移過程中存在著由農村向城市的龐大價值轉移。朱云章(2012)利用河南省相關時間序列數據進行分析和計量檢驗后發現,傳統農村勞動力產業間轉移對城鄉收入差距具有明顯的拉大作用。夏莉艷(2010)通過建立符合我國現實的農村勞動力流動模型發現,轉移勞動力只能得到其所創造財富的較小部分,所以僅有就業轉換的農村勞動力轉移不僅不能縮小,反而會擴大城鄉收入差距。
我們可以看出,不同的學者對農村勞動力轉移對城鄉收入差距的影響有著不同的認識。影響城鄉收入差距的因素很復雜,根據條件限制和學者的一般理論,本書引入了影響城鄉收入差距的因素,包括城市化率、地方財政支出和第一產業產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探索阜陽地區農村勞動力轉移對城鄉收入差距的影響。
(二)阜陽市城鄉收入差距與勞動力轉移實證研究
表3.1表明阜陽市的城鄉收入差距始終較大,2002~2011年的城鄉收入比均處于3以上,遠大于發達國家1.52的城鄉收入比,也大于全國相應年份的平均值。從表3.2可以看出,阜陽市勞務輸出量逐年增多,2011年達到了264.8萬人。
表3.1 2002~2011年阜陽市城鄉收入差距比較

資料來源:2002~2011年《阜陽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年報》。
表3.2 2002~2011年阜陽市勞務輸出量

資料來源:2002~2011年《阜陽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1.變量選取和模型設定
本書將建立回歸模型,分析勞動力轉移對城鄉收入差距的影響。選取的解釋變量除農村勞動力轉移外,還包括城市化率、地方財政支出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第一產業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城市化率可以反映出城鎮的繁榮程度;地方財政支出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可以反映財政政策對農村的傾斜程度;第一產業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可以反映工業化的進程,也可以反映出農業的發達程度。
變量的具體設定如下:Y代表城鄉收入差距,這里用阜陽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之比表示;X1代表農村勞動力轉移,用阜陽市勞務輸出人數與農村人口之比表示;X2代表城市化率,用非農人口和總人口之比表示;X3代表第一產業產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X4代表地方財政支出占GDP比重。回歸方程設定如下:
Y=a0+a1X1i+a2X2i+a3X3i+a4X4i+u, i=(1,2,3, …, n)
2.計量結果
經ADF檢驗,數據一階差分后變成了平穩時間序列,然后用Eviews軟件進行多元線性回歸分析,得到表3.3。
表3.3 模型回歸結果

資料來源:由Eviwes軟件整理而得。
回歸結果顯示,在5%的顯著性水平下,模型的數據都通過了統計學檢驗,擬合優度(R2)為0.895330,表明數據的回歸性較好。F統計值為10.011478, t值基本上大于2,模型基本通過總體顯著性檢驗,各系數顯著相關。D-W值為1.889185,可以認為各因素之間不存在相關性。
3.回歸結果分析
(1)阜陽市農村勞動力轉移擴大了城鄉收入差距
從回歸結果可以看到,勞動力轉移X1和城鄉收入差距正相關,當其他條件不變時,勞動力轉移每增加1個百分點,城鄉收入差距擴大0.079164個百分點。這說明,阜陽雖然作為全國知名的勞務輸出大市,但農村勞動力大多在外從事體力勞動,收入不高,趕不上城鎮居民收入的增長。
(2)城市化率和城鄉收入差距呈顯著正相關
阜陽市的城市化率X2對城鄉差距有著顯著的正向影響。其他條件不變,城市化率每提高1個百分點,城鄉差距將增加1.628968個百分點。這表明,農村勞動力在城鎮創造的財富大部分留在了城鎮,由于低廉的勞動力價格,農村勞動力獲得了和他們的付出不相稱的收入。雖然阜陽被稱為崛起的“小上海”,城市建設突飛猛進,但城市化進程依然處于擴大城鄉差距的初級階段。
(3)第一產業產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和城鄉收入差距正相關
第一產業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 X3對城鄉收入差距也有著正向的影響。其他條件不變時,第一產業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每減少1個百分點,城鄉收入差距減少0.142566個百分點。由于阜陽市第一產業產值占GDP比重逐年縮小,實證表明,降低阜陽第一產業的產值或減少從業農民將有利于城鄉差距的縮小。所以我們應該加快農村勞動力向城市第二、三產業的轉移。
(4)地方財政支出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和城鄉收入差距呈負相關
地方財政支出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每提高1個百分點,城鄉收入差距縮小0.193605個百分點。近年來,財政支出偏向于民生,“村村通”“新農合”還有各種惠民、幫民、精準扶貧政策的出臺都有利于農村的發展并大大提高了農民收入。
據學者研究,勞動力地市內遷移有利于縮小城鄉收入差距。省內其他地市遷入和外省遷入對遷入地城鄉收入差距的縮小起反作用,但影響均不顯著。阜陽市是經濟發展比較落后的地區,勞動力遷移主要是本地農村居民。在城鄉收入差距較小的地區,勞動力地市內遷移縮小城鄉收入差距的效果更加明顯。
(三)平抑城鄉收入差距的政策建議
1.提高勞動者技能,加大對農村教育的投入
雖然現階段阜陽市農村勞動力轉移擴大了城鄉收入差距,但其原因主要是勞動者多從事低收入工作,政府仍要鼓勵剩余勞動力轉移。因此,阜陽市政府應該統一規范勞務輸出公司,降低勞動力轉移的成本。同時,建立更多的勞務輸出培訓基地,提高勞動者的素質和工作能力,讓更多的農民工通過培訓擁有一技之長,提高他們外出務工的收入。此外,政府還應該把農村教育放到重要位置,提高農村教師的工作待遇,提高農村兒童的就學率,為他們將來更好的就業打下基礎。
2.大力度改革戶籍制度,統一管理城鄉戶籍
城鄉戶籍制度提高了農民工流入的門檻,同時使他們無法完全享受到城市的公共設施及資源,這嚴重制約了阜陽市農村勞動力向城市的轉移。因此,政府要加大力度改革戶籍制度,讓農民擁有與市民同等的待遇。
3.政府應該加大對第一產業的投資
阜陽市政府應該加大對第一產業的投資,促進第一產業的升級。政府應該對養殖戶和種植戶予以補貼,激發他們的種植和養殖熱情。同時,要定時對養殖戶和種植戶進行專業培訓,增強其勞務技能,從而增加他們的收入。而且,政府還應提高農民的小額信貸能力,加大對農民購買農業機具的補貼。
4.財政支出繼續向農村傾斜
政府財政支出應繼續向農村傾斜,加強水利建設,增強農業的抗災能力,重視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總體規劃,充分發揮規劃在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過程中的龍頭作用。除此之外,政府還應大力發展鄉鎮企業,加強小城鎮建設,實施統籌城鄉發展,加強新農村建設,縮小城鄉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