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鑒于能源安全、環境保護等因素帶來的壓力,以及建設生態文明的需要,中國政府除積極實施產業結構調整、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等措施外,也持續加大對新能源與可再生能源的開發力度,并將其作為政策重點支持的領域之一。由于城市是能源的主要消費地,建設新能源與可再生能源城市勢在必行。

近年來,歐美發達國家積極開展“可再生能源城市建設”,國外一些城市甚至提出了建設“100%可再生能源城市”的目標。國內很多城市也爭相打造“太陽能城市”“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示范城市”“風能城市”“新能源城市”“新能源汽車示范城市”“低碳城市”等。國家能源局也將新能源城市建設納入“十二五”可再生能源規劃,計劃通過建設100座新能源城市、1000座新能源示范園區,來推動新能源技術在城市中的規模化應用。

目前,盡管國內對于新能源與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的理論研究很多,但關于新能源與可再生能源城市的理論研究非常少,更缺乏比較系統的理論體系分析與構建。這顯然不利于新能源與可再生能源城市建設,也不利于深入推動新能源與可再生能源的開發利用。

新能源城市包含可再生能源城市,其概念涵蓋范圍更廣。同時,中國也正在大力推動“新能源示范城市”建設。如果從這兩方面來看,在當前的中國,研究“新能源城市理論”似乎比研究“可再生能源城市理論”具有更大的現實意義。

為什么本書重點研究“可再生能源城市理論”,而不是“新能源城市理論”?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是為了理論的準確界定與分析。新能源通常是指剛開始開發利用或正在積極研究、有待推廣的能源,因此,新能源所包含的具體能源類型是不斷變化的。同時,新能源還包含了可再生能源與不可再生能源,能源特征具有很強的發散性,很難從理論上準確分析新能源城市的特征。而可再生能源城市的內涵及定位就相對明確,有利于進行更加科學的理論分析。

二是國內外目前所說的新能源主要包括可再生能源與核能等不可再生能源,其中,可再生能源是新能源的重要組成部分。比如,1980年,聯合國召開的“聯合國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會議”對新能源的定義為:以新技術和新材料為基礎,使傳統的可再生能源得到現代化的開發和利用,用取之不盡、周而復始的可再生能源取代資源有限、對環境有污染的化石能源,重點開發太陽能、風能、生物質能、潮汐能、地熱能、氫能和核能。顯然,這里所說的新能源主要就是指可再生能源。

三是中國所提的“新能源城市”主要也是指“可再生能源城市”。理論上講,新能源城市主要是指以使用可再生能源以及核能等非可再生能源為主的城市。但在實踐中,比如,在“新能源示范城市”評價指標中,考核指標大多是可再生能源。主要原因在于,國內外對核能的發展存在爭議,加之對于一座城市來說,開發核能很難,且清潔煤等清潔化石能源是否屬于新能源本身也有爭議,因此,中國目前的“新能源城市”更多的還是指“可再生能源城市”。

同時,國際上在涉及新能源城市的概念方面,通常的提法是“可再生能源城市”,很少提及“新能源城市”。因此,本書把研究重點放在可再生能源城市理論上,也是同國際研究界接軌的需要。

研究可再生能源城市理論,核心是要回答以下三個方面的問題。

一是建設可再生能源城市的驅動力是什么。包括為什么要建設可再生能源城市(價值分析),可再生能源城市能否建成,在可再生能源尚不具備市場競爭力的背景下建設可再生能源城市是否合算等。

二是何為可再生能源城市。包括可再生能源城市的內涵、特點、類型、標準、發展階段,以及如何實現可再生能源城市的可持續發展等。

三是如何建設可再生能源城市。包括建設各類可再生能源城市的原理、規律、動力機制以及方法路徑等。

本書的創新之處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系統完整地構建了可再生能源城市的理論體系。本書從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理論、可再生能源城市理論、可再生能源城市建設理論三大方面構建了完整的可再生能源城市理論架構。

為使本書層次更加清楚,本書以四個基本概念為核心,把全書內容分成上、中、下三篇進行分析:上篇以“可再生能源”與“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兩個概念為核心,并對相關概念、原理等理論進行論證分析;中篇以“可再生能源城市”概念為核心,并對相關概念、原理等理論進行論證分析;下篇以“可再生能源城市建設”概念為核心,并對相關建設原理等理論進行論證分析。

二是創新性地提出了一些新的理論及觀點。在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理論方面,提出了資源公平理論、自能源理論、環境價值理論、可再生能源專業戶理論、技術領先理論、成本優先理論等;在可再生能源城市基礎理論方面,提出了可再生能源城市的概念、內涵、評價標準、系統構成以及發展階段等理論;在可再生能源城市建設理論方面,提出了十大建設原理等理論。

三是系統完整地分析借鑒了國內外相關研究文獻。在寫作本書過程中,分析了數千篇國內外相關代表性文獻,其中,光引用的文獻就有900多篇,基本涵蓋了新能源與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新能源與可再生能源城市的相關領域。大量參閱引用國內外權威文獻,有利于使本書的論證更加有力、分析更加深入。

總之,為保障研究的科學性與嚴謹性,本書嚴格遵循學術規范,并注重對方法論的應用。既重視采取理論分析方法,分析了大量中外理論文獻,同時,又特別注重從實踐經驗中歸納理論,并積極探索利用理論應對可再生能源城市建設瓶頸問題的路徑。

由于作者的水平有限,加之時間較緊,本書中肯定有一些不當之處,望各位讀者不吝賜教!

婁偉

2017年1月1日

主站蜘蛛池模板: 酒泉市| 景泰县| 台南市| 漳浦县| 乌鲁木齐县| 济阳县| 武鸣县| 天长市| 二连浩特市| 永寿县| 富源县| 云梦县| 和静县| 蕲春县| 桃园县| 南城县| 平安县| 淮阳县| 香港| 来安县| 会东县| 五峰| 五原县| 泰兴市| 南安市| 宜昌市| 遂平县| 贵港市| 晋宁县| 工布江达县| 汽车| 深州市| 靖宇县| 穆棱市| 措美县| 姚安县| 弥渡县| 衡阳县| 安达市| 镇沅| 汉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