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常數
- 世間知己是天魔
- 通同古今
- 1712字
- 2018-11-03 22:30:12
把常量y=C(C為常數)定義為函數,通常是這么理解的:不論自變量 x 取什么樣的實數值,因變量 y 恒取常值C,所以常值函數y=C的定義域D(f)=(-∞,+∞),值域Z(f)=C,它的圖像是一條平行于x軸并通過點(0,C)在y軸上截距為C的直線。
————趙延孟(編)《經濟數學》
—————————————
荀夜回悟了!
她終于明白,吳知己說得沒錯,在《莊子·說劍》中,確乎隱喻了通達“不射之射”的路徑。既然運轉天子與諸侯之劍并不是仰賴蠻力,那射術的至高境界,自然也絕非僅靠著一雙神目與精熟的技巧便可達至的。
當荀夜回散化執念,不糾緬于異瞳的凝察細視,不依賴于外部的殺伐利器,她已放下了那些曾經的驕矜與戒懼,更不執著于什么吳楚之爭、什么原點所在;此刻,荀夜回徹徹底底的悟了,物我攸同,混成一塊,心無掛礙。
其體也出諸障礙,其用也得大自在!
荀夜回在“塵幻”中的意識存在不知不覺的漸漸模糊了起來,仿佛正與周遭的混沌相依相融。每當荀夜回的本體意識淡了幾分,這方“塵幻”天地中便添了幾分靈動;而這股子靈動勁時而舒卷悠揚,時而矯矯弦張,竟與荀夜回輕挽雕弓時的身姿有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相似關聯。
雖說這股子靈動算不得多么強烈,卻也一步步于冥冥中牽動混沌,潛運造化,緩慢細密卻卓有成效的驅控著“塵幻”中的一砂一粟、成阡成路。
莊周的天子之劍以山河社稷為鍔為鋒,荀夜回的不射之箭自然也需詔命乾坤。只是她怎么也沒料到,當放下執念,澄寧心緒,全數意識只存一線時,她所得到并不僅僅是役化“塵幻”為弓,分化混沌為箭。
此時此刻的她,心之所指,目之所向,直之無前,無遠弗屆!在她眼前,那條因云霧濤裂,左右齊整兩分的無涯長徑已成了她的箭。這是一枝可縱可橫,筆直而不橈的箭,更是一條無端亦無止,仿若常值函數的線。
因其無端無止,故而無限;蓋因其本就無限,故而雖曰不射,卻無有不射!
是啊...當弓張弦控之刻,若有長箭無涯,規丈天地,穿貫萬物;如此,又何須射?又何必射?不射之射!
而更讓荀夜回為之訝異的是,就在“塵幻”濤分道現,不射之射初露真容的一霎,她竟也仿佛望到了那傳說中的“原點”,那個貫通塵、虛兩域的黃泉入口。
荀夜回并不明白,為何自己百般尋覓的“虛幻”域入口此刻莫名的隱隱浮現?自個兒雖初習不射之射,可這與通達“虛幻”域的原點入口又有什么關聯呢?她甚至嘗試著調整所射的方向,可無論瞄準何處,在不射之射那條無端無止軌跡里,那個“原點”始終依稀可見。
若是吳知己或是莫道在場,見到此情此景,必會撫掌而嘆。荀夜回卻不知道,若以抽象的數學視角觀之,她的不射之射就仿佛一條常值函數,而她自己就如同這條常值函數上的任意一點。當然,她這個點有些特殊,她所指方向的調整會隨即帶動整個坐標軸的調整;也就是說,她無論朝向哪個角度,那冥冥中縱橫兩條坐標軸都將隨之挪移,永遠與她的朝向一成平行、一成垂直。
在此刻的“塵幻”域中,不射之射便是那條常值函數。而常值函數的導數永遠是零;且無論其如何變化,它所包含的某個點,必然會處在原點正上或正下方。故而在荀夜回的視角中,總能依稀窺見那個原點。而當她不斷調整,將其身坐標恰好置于坐標軸上之時,她的不射之射也將毫厘不差的貫穿于原點,而她也終會尋到那座通往“虛幻”之域的大門。
原點在望,可荀夜回驀得發覺,當她真站在“塵幻”原點處時,她似乎并不需要再冒險踏入“虛幻”域了。她是個射手,如非迫不得已,何須近身纏斗?既有不射之射,又何須親入虎穴?
雖說“虛幻”域中流時甚緩、地闊無垠,但如置身于原點而觀之,那些被“虛幻”域所扭曲的時空規則皆遭收束、漸趨于無。當荀夜回以照形雙瞳透過“塵幻”原點向下俯視時,她就如同一只翱翔天際的蒼鷹,風光草木,盡收眼底,而那一抹秾艷分明的五彩,此刻如此清晰,纖毫可數。
荀夜回長吸口氣,她并不明白楚九鳳正在做什么,她也不清楚吳、楚之爭誰勝誰負,可她卻想知道,自己初成的不射之射究竟能否將楚九鳳斃之箭下!
九鳳...你當真是個瘋子...莫怪我心狠...與其有一天命喪Boss之手,不如就讓我來了斷吧...
“中!”
—————————————
裙角碎散的楚九鳳喃喃細語,卻依舊面如止水,她舉首遙望著黯淡蒼穹上那輪清皎的明月,若有所思。
“你終于,學會了啊...”說著,楚九鳳冉冉回看了下已成墟莽的長安城,“是他...教會你的嗎?可惜,我不能久待了,再這樣下去,我怕...我會忍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