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亂局5
- 琴魔在世
- 船川
- 3050字
- 2018-08-11 19:50:42
縣老爺也不是不想管這事,他心里也發愁呢。畢竟在自己轄區出了這么大事,兇手還沒找到,總歸有些隱患。但若明目張膽地去查案,把人抬回衙門,還指不定會傳成什么樣子,到時候民聲鼎沸,又快要到年底了,這個年他是過不過了。
但是今日不知誰將鐵鏈掛于城墻之上,接著留言四起,惹得人心惶惶。更有好事者跑去牛家村,見空無一人,只留下一片廢墟,更是將流言傳的繪聲繪色。
師爺想了個法子,說是牛家村瘟疫復發,人都病死了,為控制疫情,只得燒了。一時間更是爭議不斷,更有書生寫了《陳情賦》交到退休的文國老家中,鬧的是沸沸揚揚。
文國老原是朝廷重臣,年老請辭,蟄居慶云縣。平時也就逗逗花鳥,玩玩字畫。因喜愛筆墨,遂交了不少文人墨客。
慶云縣也算是人才輩出,文人一多,也自有文人的傲氣,這么一鬧,倒叫縣老爺下不來臺。
縣太爺不敢瞞文國老,事情一五一十匯報,文國老聽后嘆道:“糊涂啊。”
但事已至此,如果公布真相,只會惹得民心大亂,官家公信蕩然無存。文國老只好出來力證是瘟疫,縣太爺此舉是為了斷絕后患,并無隱瞞之意。
書生們聽文國老都這樣說,也便放下了心,只是城墻那日十八根鐵鏈倒是攪得人心不安。縣老爺立即張布告示,說是有心之人借機擾亂民心,必大力捕之。
荊拓站在布告欄前,面無表情。倒是一旁的杜小寒有些緊張。
“你這都要被通緝了,”杜小寒說道,“要不你回去換南溪來吧。”
“無事。”荊拓說道。
南溪在城外的驛站里,這本是一間給進城晚了的人備的,可眼下大白天,一群人既不進城也不上路,倒叫驛站的伙計納悶了起來,只是荊拓著實讓人有些害怕,倒也不敢多言。南溪原本是準備陪荊拓進城來的,但小川好像特別纏他,加上一眾人確實需要保護,若他和荊拓都回來了,其他人怎么辦。
杜小寒仗著自己會些功夫,跟著荊拓來了。只是城是進了,要從哪里哪里入手呢。原本是進城打探消息,這一張澄清告示,一張逮捕告示倒叫人思路全打亂了。忙活大半日,一無所獲,又回到城外的驛站中。
杜羽在驛站也沒閑著,一頁一頁的翻著書,希望能找出點線索。
“夫妻死后,孩子能做什么?”杜羽喃喃道。
“夫妻是緣有善緣有惡緣有緣才聚,子女是債有討債有還債無債不來。”無情念了佛家的一副對聯,很是唏噓。善惡終有時,往來皆是命。
“討債?”杜羽心里一緊,“蓮花池水,哪吒腦海!快去那片荷塘!”
南溪腿較快,駕馬先行而去。荷塘遠看沒什么,只是水中有一片人工填的平地,原是給廟里的和尚講經用的。
南溪不多想,飛奔而去。只見一洼地中有一群孩子,各個身體發虛,昏在一旁,少數幾個還能拿眼珠子瞅瞅人,卻也口干舌燥說不得話。
南溪趕忙將人從洼地上拉了上來,松了捆在手上的繩子。杜羽和荊拓也在此刻趕到了。
杜羽提著藥箱,步履匆匆,荊拓想跟著又怕嚇到孩子們,早知道他在客棧里呆著,讓杜小寒過來就好了。
南溪跟著花爺也學過一些醫術,幫著杜羽給這些孩子診脈,除了有些虛弱,倒也瞧不出其他病來。荊拓送來了些干凈的水,埋頭又退到外邊。南溪知道他是上次那事留了些陰影,也沒說什么,忙著給孩子喂水去了。
十三個孩子,最大的不過剛到弱冠之年,最小的只有三歲。杜羽和南溪試著套這些孩子的話,卻不知他們為何沉默不語,小的那幾個也只會哭。
看著一群孩子,杜羽和南溪犯了難。他們不可能帶走十三個孩子。且不說他們已經是人滿為患,就算帶走,也實在是帶不了十三個之多。兩人沉默不語。
“要不送去文國老那吧,”荊拓開口道,“聽街上的書生們說,那國老很是仗義,家中院落又大,定會想辦法安撫這些孩子的。”
“文國老?!”杜羽驚道!對啊,慶云縣還祝了一位文國老,此人名聲在外,聽說只要書生沒錢念書的,前去求他,他一定想幫。還在仕時,就常在州府門前施粥,接納窮困之士。
“只是我們怎么才能見到那位國老?”南溪說道,“我們既沒拜帖,而無人引薦,縱使文國老再親民,好歹也是朝中大臣,哪能想見就見?!”
“我們翻墻進去!”荊拓說道。
南溪白了荊拓一眼,“你是去求人幫忙,怎么還能翻墻去呢?!”
又嘆氣道:“要是能知道他平時有些什么興趣愛好就好了。”
“琴棋書畫!”杜羽突然說道起來,“聽聞尤愛文墨。”
“對對對,在縣里聽說交了不少文人墨客呢。”荊拓附和道。
“如此,”杜羽沉思道,“我先回驛站,南溪把孩子們帶到那破廟去等著,荊拓回去拿些吃食過來。”
見杜羽那嚴肅的模樣,荊拓南溪雖不明白,但也只得照做了。無情見他們回來,忙上前詢問,得知孩童卻在那處,且暫無性命之憂,心里也算安落了下來。
杜羽還來不及喝口水,叫杜小寒帶上琴,匆匆往城里去了。荊拓也趕忙準備了一些吃食,送到破廟里去。只留得無情一人在驛站看著兩個小孩子。
“大師傅,他們這么著急去干什么?”小海問道。
“他們去救人。”無情答道。
杜羽帶著杜小寒進城,先到文國老的府上打聽,得知文國老外出的消息,便帶著杜小寒走街串巷找茶館、詩社、戲樓,這三個地方是文人們最喜歡去的地方。
他們運氣還算不錯,在第二家茶館就遇到一個身著錦服,面色和善被一群書生簇擁的老人。杜小寒路上聽杜羽說了來意,此刻安靜地找了一張離的近的桌子,撫起琴來。
一曲《普庵咒》引的眾人紛紛向這瞧來,只見一個年紀輕輕的少年,卻彈的這樣一手好琴,縱使正在和書生們談的熱鬧的文國老也經不住走了過來,他這一來,那群書生都跟著過來了。
“這位先生好福氣啊,有這般有天賦的兒子。”文國老嘆道。
“老先生過獎了,還能入耳吧。”杜羽客氣道。
“誒,”文國老笑道,“這也太過嚴格了,小孩子還是要夸的。”
一旁的書生也連連附和,小小年紀琴技如此已經是驚為天人了。杜羽笑笑,沒有說話。
“小兄弟,為什么彈這《普庵咒》啊,可有什么煩心之事?”文國老笑著問道。
杜小寒收起琴,背在身上,瞧了文國老一眼說道:“倒也無他,只是感嘆生命無常吧。”
“你這小孩才多大年紀就感嘆生命無常了?!”一個書生笑道。其他書生也笑了起來。
杜羽和杜小寒沒有笑,行了一個禮就告辭了。杜羽還回頭瞧了文國老一眼,那一眼正和若有所思的文國老對上了。
杜羽和杜小寒走的極慢。果然,兩人一拐彎,就有一輛追了上來。文國老掀開簾子,將兩人請了上來。
“兩位可是有話要說?”文國老開門見山道。
杜羽一笑,他知道文國老既然能身居高位,那這察言觀色的本領定是不同常人。
“文國老可知牛家村三十六口命案?”杜羽一開口就嚇了文國老一跳。
“你怎么知道?!”文國老很是吃驚,這是那個小縣官封鎖消息,避而不談的事。
“因為我是報案人之一。”杜羽答道,眼神光明磊落。
文國老大驚,看看眼前這個年輕人又看看那個小孩,“那今日前來,可是有什么新線索了?”
杜羽行了一個禮,低頭說道:“有一事還請國老相助。”
文國老看著這個年輕人半天都不抬頭,覺得有些緊張,忙扶起認真道:“先生請講。”
杜羽這才起身,將事情說了一遍。杜小寒看文國老的眉頭一點一點的鎖了起來。聽完杜羽的話,文國老掀起簾帳,吩咐車夫去了郊外,又遣了一個仆人回去弄了兩輛馬車。
荊拓和南溪見杜羽回來,沒料到還帶來了文國老,原想著也只是會派幾個人來。忙引著去瞧那些個孩子。
文國老看著這些目光呆滯的小孩,各個神情渙散,心里越發不好受。
“我怎么沒想到還有孩子啊……”文國老捂著胸口自責道。
眾人勸著,心里卻松了一口氣,至少這些孩子能有一瓦遮頭了。
“這件事我一定會查個水落石出!”文國老頗為激動。
孩子們被送去了國老府。
“幾位又是住在哪里?”文國老關心道。
“我們暫時住在城外的驛站里。”杜羽恭敬答道。
“那不如,也一起住到我的府上吧。這些孩子也需要人照料。杜大夫最為合適了。”
“是。”
十三個小孩如失心瘋一般,想來也確實不好找外面的大夫瞧病。于是荊拓回驛站接了無情和孩子們一起住進了國老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