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有朋友說自己家的蘋果成熟了,發消息問說要不要,可以郵寄過來。以前的時候倒是經常吃,但是從來沒出過錢,都是蹭吃,所以想著可以多要點,留著慢慢吃,反正蘋果這東西一時半會也壞不了。
他說今年春天下了場大雪,再加上夏天的冰雹,所以好多的蘋果都是顆粒無收,有的一些都是壞的。
我說你給我挑著些好的,我留著吃,這邊還有一些送人。
剛接到快遞公司的電話,說山里住的太分散,不給派送,需要去派送點自提。因為剛來時房子修整一直再往鎮子上跑,所以還算熟悉,就說等等,等我明天下去拿,今天過去回來有點晚,實在懶得動。
寄了信,跟郵遞員聊了幾句。他還笑著問說:“給女朋友寄信呀?怎么你這年輕人過得比我們還不如呢,一個電話的事情嘛。”
我笑了笑,沒解釋什么。“信能留著,電話太便宜,便宜的東西都不怎么珍惜。”
“年輕人就是道道多。比我們這個年紀的還想的多呢。”
問了郵遞員,在離學校門口不遠的地方,找見了個照相館。館里只有一個女的,姓劉,三十多歲。打扮和面容上和山里捉天干活的人,一眼就能看出來差別。照相館里倒是東西都很齊全,打印機這些東西都有。
村子里鎮子上,弄個什么要填個表、復印個身份證一類的,還沒有別的地方可去,只能來這兒,復印一張一塊不能說不貴,但誰讓人家是獨家呢。
倒是很好說話,雖然東西有些貴,但是對于不常用的人來說,用一兩次覺得是個高端的東西,是得花這些錢。
“你這兒有膠卷沒?”我問。
“哎呦,現在用膠卷的可不多了,小哥是來這兒拍照的?”
“沒,剛搬過來。”我其實聊天的興趣平平,清早起來,稍微吃了點,給兩小只安排了糧草,就溜達下了山。一會兒還得去取蘋果,然后給貓爬架的那一對老夫妻和小年家送點。再想想中午吃什么,一上午就算有事情干了。
“是嘛,那以后有個洗照片打印之類的,過來劉姐這兒,劉姐給你優惠。”她笑著說著,從后面的架子上取下一個盒子。“你看,柯達的,低速、中速和高速的都有,就這十來卷了,只有135的,沒有120的。”
“我有個五六卷就夠了,中速三卷,低速兩卷,高速一卷。”我說著直接從盒子里挑出來。
“行!下次再要提前給我說,我給你帶著。”
付完錢,再隨口聊了幾句,便告辭出來。
蘋果有好幾箱,是甘肅那邊的蘋果,標價其實比起山下水果店里賣的平均價格不差什么,也沒想什么,朋友說所有的快遞只要一進甘肅那邊就會貴好多,所以基本上不賺什么錢。因為我說要送人,他便多送了兩箱,沒收什么錢,我基本上就出了個運費錢,想著以后有什么東西可以寄他些,當回禮。
因為有點多,我一次拿不完,便跟師傅商量,先留著,我先給鄰居兩箱,剩下的再過來拿。上次是天黑的時候去的那一對老夫妻的家里,稍微有些不熟,再加上山里的房子建筑沒有什么規律,找了好久才找到。
現在放在客廳里的那棵樹,是老夫妻家的,我只知道大爺姓徐,稍微能說些普通話,大概意思是懂得。大娘很和藹,笑著說了很多,用手比劃著,大概明白讓以后常過來一類的,給留了箱蘋果,稍坐了會兒。
去小年家的時候,家里只有小年的母親一個人,其實并沒有多大歲數,但常年的勞作,有些顯老。小年是家里最小的孩子,上面還有一個姐姐,也早早出去打工了,沒有讀什么書。
我那里小孩子能讀的書其實很少,雖然沒有什么專業性的書籍,大多數都是一些文學類的東西。但是小年會看的很沉,周末的時候,總是喜歡上來坐一下,懷里揣著兩小只其中的一個,手里捧著一本書看得起勁。
給小年家留了兩箱,想著小孩子應該會喜歡吃一些。給小年的母親說了說,借了個背簍出來。還有三箱,大概四十多斤的樣子,一些肉、還有些青菜,都放到背簍里,瞬間感覺今天要廢。
原來一個小時的山路,走了兩個小時,乃瞻衡宇、載欣載奔,奔不動呀。
每天做飯,做到最后都不知道自己想吃什么,大多時候都是隨便湊合一下就過去了,感覺跟之前沒有什么差,以前的時候外賣吃到吐,雖然不知道吃什么,總還是有許多選擇。
本來自己會做的就不多,然后又懶,到最后也就想辦法湊合。最后想想,當初來這兒不就是那些荒誕的詩和遠方嗎,當年是琴棋書畫詩酒花,現在是柴米油鹽醬醋茶,當然當年也不是琴棋書畫啦。
開始查各種蔬菜的種植季節,問山下過往的人借種子。菜地的修整其實也麻煩。當時來的時候,因為房子荒廢已久,這片空地都已經荒草叢生。
將所有荒草拔除干凈,用鐵锨一腳一腳,將地翻了一遍。因為沒有肥料,不知道地里會長的怎么樣,還是當時做工的工人說,在山下挑肥料太累,就去旁邊樹下,那層厚厚落葉下的土壤,最是肥沃。
那段時間一直再旁邊的林子里挑土,翻過的地里鋪上厚厚的一層,翻一遍、下場雨,曬兩天,再鋪土、再翻地。其實也并不知道好不好,總會有用的不是。
院子里的小魚塘,一直也沒往里面放魚。因為怕被兩小只霍霍,這兒鳥雀也多,感覺應該養不住,在山下鎮子上捉了三只烏龜,看著倒是挺悠閑的。
邊上是從旁邊坡后背上來的石頭,很重的那種,上面有一層厚厚的青苔。溪澗旁的蒲草、野蘭花就栽種在魚塘邊上。
魚塘里沒有用水泥,用的一種很堅韌的防水布打底,里面鋪了層泥,種了一些睡蓮,周邊用石頭裝飾了下,借鑒了挺多的園藝,但是總是學不會,就將就弄了,反正不難看。
都說小魚塘最怕的不是弄一個魚塘,而是怎樣讓水保持清澈,這個對我來說倒是不難。家里的水是直接從山上引下來的泉水,一根小管在林下走了幾百米,接進院子之后設了開關分管,除了日常用的還在院子里留了幾個接口。
直接開了一個專門供這個小魚塘,然后再用一根細管引到旁邊的溝里,一點不會影響周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