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禮物
書名: 重回明朝當暴君作者名: 牧童騎神牛本章字數(shù): 2120字更新時間: 2019-09-15 21:28:29
楊明鑫自從來山邊鎮(zhèn)以來,一直屬于打醬油狀態(tài)。啥事也沒有做,并不是他不想做事,而是真的沒有什么事情可做的。劉鼎三的到來,讓楊明鑫感覺到了一點溫暖,同時也讓楊明鑫感受到了一點點壓力。
雖然楊明鑫并不了解劉鼎三,劉鼎三也并不了解楊明鑫。但這并妨礙兩人一起共事,因為他們有著一個共同的目標和夢想。
“來者皆是客…”
更何況劉鼎三這個客人的身份是非同尋常的。
同時兩個人對待如何在山邊鎮(zhèn)進行改革的態(tài)度也是截然不同的,一個是自詡為天賦皇權的野心家,一個是不愿變革的守舊者。這樣的兩個人在一起,是頗有意思的。楊明鑫忌憚于皇權的威嚴,同時又不甘心被人操控,劉鼎三者完全不同。他是一個樂于見到改變的人,同時也是一個并不害怕改變的人,有一種只要折騰不死,就往死里折騰的態(tài)度。這樣的生活態(tài)度是無所謂好壞的,只能說是性格很獨特。
楊明鑫是一個原本只想改變命運,讓自己家人的生活不再拮據(jù),為了能夠進入流社會,而選擇奮不顧身的拼搏。這樣的價值觀不能說不好,畢竟社會是低俗的。大多數(shù)人的覺悟并沒有上升到圣人的階段,蕓蕓眾生的生活大多數(shù)都是在水深火熱之中,他們能夠想到的是極其有限的。
所謂格局,是一個天大的笑話。
楊明鑫正是抓住了一個這樣的機遇,從數(shù)萬人的競爭者中僥幸勝出。要說所謂的理想其實很簡單,就是為了每個月能夠拿到三兩銀子。
三兩銀子,對于一個普通人家來說,是一筆不小的收入,好不夸張的說,這三兩銀子足以改變一個家庭的命運。
飽漢不知餓漢饑,社會上層哪里又會知道農(nóng)民的苦呢?所謂的同情,不過只是有錢人對窮人的悲憫,而并非真正的能夠感同身受。這也就解釋了為何農(nóng)民不愿讓自己的孩子去念書的原因,并非是他們不懂讀書識字的好,而是付出很難有收獲。
農(nóng)民是最講究實質(zhì)性收益的,他們的眼光并沒有那么長遠。所以他們被那些生活無憂者認定為是目光短淺之輩,難以成就大事。
這個世界上,有太多太多目光短淺之輩,他們不但不是罪人,反而是這世間最善良最可愛的人,可是他們不得不為了生活而努力。
劉鼎三與農(nóng)民打交道多年,了解最樸實最真實的農(nóng)民,他也常常以農(nóng)民的兒子自稱,并且從未覺得這是什么丟臉的事情。他的根深深的扎根在泥土里,他的心也時常的和農(nóng)民在一起。
于是在與劉鼎三的對話中,楊明鑫也是處處覺得劉鼎三是最真實,最質(zhì)樸的農(nóng)民伯伯,并沒有一丁點傲氣,也沒有一點盛氣凌人的感覺。這讓楊明鑫很舒服。
帶著崇禎皇帝的問候,劉鼎三以一種老爺爺?shù)拇认榭粗鴹蠲黯巍?
“想必楊里正對于發(fā)生在沙鎮(zhèn)的事情已經(jīng)有所耳聞了吧?”
只要是改革就勢必觸及到一些人的利益,改革從來都是一把雙刃劍,無所謂好與壞,只有不得已。改革之痛,向來是令人刻骨銘心的,卻又是時代向前推進必不可少的手段。
作為一個在商海沉浮幾十載的商人,劉鼎三深刻的知道人性的復雜。當一個人手中有了權力以后,難免會有些“飄起來”。于是在處理事情的時候,就很難做到公正公平。
楊明鑫在山邊鎮(zhèn)待了一段時日,愈發(fā)覺得凡事都不能太過直截了當,需要做到“圓滑”,只有這樣才能受到足夠的尊重。
這種變化,隨著楊明鑫到山邊鎮(zhèn)時間的延長,而發(fā)生著變化。
雖然劉鼎三并未表明自己的身份,但是楊明鑫還是給足了劉鼎三面子。作為崇禎皇帝的特使,劉鼎三的身份是高貴的,這一點劉鼎三是心知肚明的。
山邊鎮(zhèn),一個貧窮而又落后的小鎮(zhèn),百姓的生活遠不能與沙鎮(zhèn)相比。不僅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活動落后,且商業(yè)處于原始階段。百姓愚昧,少有適齡學堂進學堂念書。
一場改革將在山邊鎮(zhèn)進行,而此刻,并沒有村民覺察到這里將會發(fā)生變革,他們世代繁衍生息的家園,與以往并沒有什么不同。因為沙鎮(zhèn)的改革的效果是顯著的,所以劉鼎三對于在山邊鎮(zhèn)這一塊未被開墾過的處女地有著強烈的改革愿望。
無論是山邊鎮(zhèn)散發(fā)出來的泥土氣息,還是這里村民的樸實,都讓劉鼎三對于有挑戰(zhàn)的改革充滿了興趣,他仿佛有一種受虐一般的快感,想要即可投入到工作之中去,并施展自己那一身的才華。
令劉鼎三遺憾的是,這里連幾個有學問的教書先生都找不出,常年的饑荒,使得這里的村民變得敏感多疑。他們世代傳承下來的經(jīng)驗不能使他們填飽肚子,于是他們把希望寄托在巫師的身上,他們寧愿把僅有的糧食和家里最為珍貴的東西祭獻給巫師,也不愿相信那些他們認為遙不可及的文化人嘴里說出的不靠譜話。
村民們對于發(fā)生在陜北的那些事情似乎絲毫的不敢興趣,他們只在乎眼下的生活,活在當下,是他們覺得最實在的。劉鼎三帶來的禮物拉近了與山邊鎮(zhèn)村民的距離。俗話說的好,吃人嘴軟,拿人手短。禮物的到來使得劉鼎三迅速的集聚了大量的人氣。
“火柴。”
一種二十一世紀已經(jīng)淘汰了的小商品,在山邊鎮(zhèn)卻成為了大明星,劉鼎三親自示范火柴的使用方法,并給年邁的老者贈送這種神奇的小商品。火柴可以大大的減少這些行動不便的老嫗老翁的生活麻煩,取火做飯更加簡潔方便。
青年們同樣也得到了好處,但并不是神奇的“火柴”,而是另一種來自未來的神器“小手電”,這種不足十寸的小玩意,只要用拇指輕按上面的按鈕,就會出現(xiàn)一束神奇的亮光射向遠方。再按一次,神奇的亮光就會瞬間消失。
這些小手電的造價并不高,使用的時間也久,對于夜行不便的人來說是極好的禮物,是日常居家必備之物品。
在展示這些禮物之后,山邊村頓時就炸開了鍋。紛紛對于這個外鄉(xiāng)來客有了興趣,對于劉鼎三所提出的改革也有了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