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劉鼎三與楊明鑫的初次會面
- 重回明朝當暴君
- 牧童騎神牛
- 2326字
- 2019-09-14 21:56:54
相聚的日子總是那么短暫,很快里長給劉鼎三的假期就要結束了,按照規定劉鼎三要去山邊鎮找楊明鑫,商討發展大計。
帶著禮物,劉鼎三出發了,在老母的指點下,劉鼎三低調了選了一些普通的禮物,并沒有大張旗鼓,而是極其低調。
楊明鑫自從與自己的點頭上司崇禎失去了聯系以后,就像是被困孤島的螞蟻一般,沒有了方向。甚至一度以外,自己被放棄了,讓他這個心懷大夢想的人在山邊鎮當一個小里長,楊明鑫可一點都不甘心。
當楊明鑫在毫無頭緒的處理山邊鎮的那些雞毛蒜皮小事的時候,聽聞沙鎮有來客拜訪,當時就從椅子上跳起來了,比考中進士還令他激動。
“快…快…快…快請貴客!”
“備酒席!我要請客!”
來者是一個體格微胖的中年,從沙鎮來的大商人劉鼎三,因為楊明鑫并為收到崇禎的任何書信,所以對劉鼎三的到來還是有著很大疑惑的。
來山邊鎮以后,楊明鑫一直處于與組織失去聯系狀態。如今,有客從沙鎮而來,楊明鑫激動不已。
雖說不是故友相會,可楊明鑫卻滿含淚水。
山邊鎮里長會所內,楊明鑫準備了一桌酒席招待從沙鎮來的劉鼎三,對于這位貴客,楊明鑫不敢有絲毫的怠慢。因為在于崇禎皇帝失去聯系以后,楊明鑫一頓陷入了恐慌之中,總是害怕有什么事情要發生。為了保證談話的絕對安全,楊明鑫喚退了所有的侍從和無關的閑雜人員。
窗戶半敞開著,不時有風兒輕搖動著窗欞。外面是一片遼闊的田園風光,在此若只是修身養性,不能不說不是一個極好的。可是,在外漂泊,又心系重任,楊明鑫每天只能對月空嘆,甚至一度有一種被流放至此的感覺。
一把鼻涕一把淚的哭泣了好一陣子后,楊明鑫這才把話題引向了正題,道:“劉老板大駕造訪山邊鎮,定是有大事,不知可否詳敘其中原因?也好解除楊明鑫的困惑。”
劉鼎三笑道:“楊里正不必如此緊張,此處只有你我二人,對著著朗朗明月,我劉鼎三定當知無不言言無不盡,楊里正把心放在肚子里便是。”
“劉老板真是性情中人啊!我楊明鑫也并非是拘泥于小節之人,為人做事也是坦坦蕩蕩,閑話不多說…先飲酒三杯,劉老板萬萬不可推卻。”
于是,楊明鑫與劉鼎三在幾杯酒下肚以后,不但打開了天窗說亮話,亦把該說的不該說的都說了一編。從天上說到地上,從地球說到外太空,不該吹也吹了。兩人大有一種相見恨晚的之感慨。
大丈夫該有報國為民之胸襟,特別是在當下環境,茍活下去是令賊兵恥笑的。有人先知先覺,有人后知后覺,楊明鑫和劉鼎三都是屬于前者,都是有大格局之人。
“沙鎮里長派我前來與你相見,不知楊里正有何看法?”
突然的發問,讓楊明鑫有些措手不及,但畢竟也是身經百戰歷練出來的人,說楊明鑫能以一敵百都不算夸張。邊察出身的楊明鑫絕非等閑之輩,對于劉鼎三這樣的商人出生老油條有著自己獨到的處事方式。
“劉老板真是會開玩笑,沙鎮里長派里前來山邊鎮,我怎么會知道究竟是何事,可別讓我猜什么謎了,劉老板有話直說便是。”
劉鼎三本想打一個太極,卻被楊明鑫給推了回來。有些不甘心,道:“劉里正是聰明人,而我劉鼎三不過一介草莽,說話比較直,不會拐彎抹角,還請劉里正海涵。”
楊明鑫道:“沙鎮里長身體可好?不瞞劉老板,沙鎮里長安排我來山邊鎮所為何事,我并不知曉,此事還要請劉老板指點一二才是。”
在離開沙鎮之前,崇禎曾與劉鼎三有過一次密談,劉鼎三正是帶著崇禎的話前來的。之所以不直接挑明來意,也是為了試探楊明鑫是否是真心輔助,故此并沒有貿然相托。從楊明鑫的言行舉止之中,劉鼎三斷定楊明鑫絕非是偽君子。
對于沙鎮里長的身份,楊明鑫和劉鼎三雖未挑明,兩人卻已是心知肚明的。只是迫于局勢,不便說出,于是只以主人來稱呼。
從五萬人廝殺出來的楊明鑫,暗中得到隱居的王公公的指點,才得以僥幸進入邊察的行列。不過能夠被人所利用,其實也是一種價值的體現。只是每每想起王公公那張陰森森的陰陽臉,楊明鑫便覺毛骨悚然。就在劉鼎三抵達山邊鎮前不久,楊明鑫受到了一封神秘的來信,這封信正是王公公送來的。
對于如何抉擇,楊明鑫是極其究竟的。此刻,劉鼎三的到來,讓楊明鑫愈發的心煩意亂。
沙鎮進行的改革,楊明鑫是知道一些的,于是便猜測劉鼎三前來的目的或許與沙鎮正在進行的改革不無關系。
酒是能夠迷惑人的心智的,在一杯又一杯酒被灌下肚子以后,楊明鑫已經心智已經有些迷亂。本就有些心煩意亂的楊明鑫此刻已經處于完全的無防備意識狀態。劉鼎三畢竟是商場老手,幾輪下來便把楊明鑫弄的神魂顛倒。于是從楊明鑫嘴巴里聽到了讓他錯愕不已的東西。
酒使得楊明鑫卸下了防備,楊明鑫嘴里所說的那個王公公更是讓劉鼎三不敢忘卻,因為楊明鑫只言片語中所提到的種種事件,竟與自己的父親所經歷之事是那般的相似。
王公公是誰,劉鼎三不得而知,無論劉鼎三如何哄騙,也不見楊明鑫再多言一句。只說自己醉了,說的皆是妄言,當不得真。想想以后,往來的日子還多,于是便不著急于這一時。
第二日,但楊明鑫從昏沉中新來之時,劉鼎三早已洗漱完畢,繞著山邊鎮巡視了一圈回來了。楊明鑫頗為尷尬的迎了上去,領著劉鼎三再次巡視山邊鎮。
“主人有言,囑咐楊里正發展農業,造福山邊鎮百姓,興辦小學堂,如此有了成績,主人才好提拔楊里正。”
第二日,劉鼎三把主人的囑托告訴楊明鑫,態度是極其嚴厲的,容不得有絲毫的懈怠。
“話已傳到,請楊里正好自為之。”
說的容易,做到難。如今大明南方地區百業凋敝,各地皆有流民,百姓苦不堪言,加上天災不斷,不少農田早已經荒廢。農民的生存都是一個問題,想要讓孩童進學堂念書,這簡直就是天方夜譚。
楊明鑫知道此事的艱巨,若是事情簡單了,自己的價值又如何體現出來。于是厚著臉皮道:“如今之局勢,百姓不愿從事農業生產,我實在有些力不從心。不知劉老板可有妙計?”
劉鼎三道:“這便是我來山邊鎮的來意…”
看著楊明鑫那張不可思議的臉,劉鼎三有一種說不出的滿足感,因為在他的手中握著改變山邊鎮百姓命運的法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