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親臨指導
書名: 援明傳作者名: 不必嘗本章字數: 3029字更新時間: 2023-10-01 16:40:45
路上盧傳廷問道。
“不知阿姊是從何處得來的這種糧食?”
走在前面的農婦回道。
“回小將軍的話,當家的原是船夫,有時候會去松江一帶幫人駕船。
去年在松江的時候,有一個富商落了水,被當家的救起,那人賞了些銀兩,還給了一包糧食。
回鄉后,我們也不知道這是什么,聽當家的說,只要在鍋上蒸半個時辰,就能當吃食。
今年家中實在沒有吃的,當家的說這得留著救命,一直忍著沒動,后來你們漢家軍就來了?!?
盧傳廷真想大笑一場,古人誠不欺我,但行好事,莫問前程。如今便真的應驗了。
若是黃良忠晚來了一步,估計這玉米就會不保了,再想遇到,不知要耗費多少精力。
一路上閑聊著,很快便來到農婦家中,移開擋住院角的木欄,再扒開蓋在上邊的稻草,一個淺淺的地窖口露了出來。
農婦提上來一個小布包,把它遞給了盧傳廷。
迫不及待的打開了包袱,十來支玉米棒子映入了眼簾。
盧傳廷老懷大慰,爺不愧是自帶豬腳光環的男人。
示意警衛留下幾袋大米后,他提溜著包袱,悠然的回到了村長家,農婦也自跟來,大家也都未散去。
盧傳廷招呼大家開飯,一村的人其樂融融,歡聲笑語。
若干年后,村民們得知今晚做客村中的少年將軍,竟是漢家軍主帥時,皆都唏噓感慨不已。
第二天中午,盧傳廷便抵達了石山頭,此處群山連綿,但不同于湘贛之地的那種大山,山與山的間隔還是很大的,并不險峻,大多是緩坡。
一條新開出來的道路直通山中,最高的那座山脈,被當地人喚作西山,但其實是在石山頭的北邊。
可能是因為上下半年太陽,大多是在此山中落下,故被稱做西山吧。
陸康也是剛剛來到此處接手軍務,和他一道渡江過來的溫良,已于昨日整頓兵馬,出發前去攻取蕪湖。
正忙的焦頭爛額的陸康,得知少帥親臨,他大喜過望,匆匆在山口迎接。
駿馬奔騰,濺起一陣陣灰塵,盧傳廷遠遠的就看見等著他的陸康,一個多月未見,老漁夫更見消瘦了,高高卷起的褲管,哪里像個一軍統帥,倒像是個老農。
翻身下馬,各自見禮。
盧傳廷輕拍著陸康的后背,攜手而行。眼中笑意盎然,倒象是家中子侄承歡身前。
“辛苦陸叔啦,怎么樣,來南邊還適應吧。”
陸康點頭,笑著回道。
“回少帥,不辛苦的,只是黃軍長這邊,事情著實很多,一時間有些忙碌而已,等理清了就好了?!?
盧傳廷也笑著說道。
“能適應就好,我把你調來中路軍,你心中不要有怨氣,并非你不能勝任北路軍的軍務,而是另有其因,只是不好解釋罷了?!?
在盧傳廷的軍令中,曾言陸康難當大任,只不過是為了安撫黃良忠。
所以,盧傳廷當然要解釋一番的。
聞言陸康立即拱手。
“少帥莫要如此說,我這把老骨頭能為少帥效力,已是莫大的榮幸?!?
拍拍他的手,兩人邊聊邊走。
來到工地,一副熱火朝天的景象便映入了眼簾,一座不高的山體,已經被挖去了小半。
工人們用手推的小車,把石灰石運到平坦的地方堆放,四座回轉窯冒出了濃濃的黑煙。
窯前的工人,把運來的石灰石敲碎之后,再加入粘土和少量的鐵礦石,粗略的研磨后,就送進回轉窯內高溫煅燒。
窯前的平地上,巨大的雨布搭出了一個巨大的棚子,里面被燒熟的水泥堆積如山。
經過工人們細細的研磨后,就會得到標號不是很高的成品。
這種低標水泥,建造房子已經非常牢固,在沒有大型重卡的年代,修路自然也綽綽有余。
因為條件簡陋,又是起步階段,所以盧傳廷準備大批量生產這一類水泥。
而在遠處的山上,山腰處也有大量的工人在挖掘,在一處陡峭的山崖處,工人把黑色的煤炭順著巖壁往下傾倒,直接落在了山腳。
山腳下的工人,用小推車將其運到窯內,還有很多身體強壯的,用荊條編制的籮筐,一趟趟的來回挑著。
盧傳廷來到堆放成品的地方,抓了一把在水中搓揉,因為沒有研磨機,磨出來的水泥比之后世要粗糙一些,但并不影響使用。
讓人把負責的人叫來,不一會,張臨玉就帶著幾位老窯工過來。
幾人朝少帥施禮后,盧傳廷問道。
“成品做過實驗了嗎,硬度怎么樣?”
領頭的老窯工出來回話,看起來彬彬有禮,似是識字。
“好叫少帥得知,已經做過實驗了,硬度堪比白石?!?
白石自然沒有青石的硬度高,但也不錯了,老窯工接著說道。
“啟稟少帥,有一個問題一直沒有得到解決,當澆筑面積過大的時候,不管如何處理,都會開裂。”
盧傳廷不由噗呲一笑,這個問題在后世都沒有完全解決,何況是這種粗制濫造的第一代水泥。
“這個問題不用管,以后大面積澆筑的話,等快干的時候多多澆水,然后在固定的距離內,用木板把它們隔開。不要讓澆筑面積過大,這種情況就會得到改善?!?
又指了指工地周邊接著說道。
“分出一部分人,建造磚廠,這水泥受不得潮,要盡快的把庫房建起來?!?
然后拿出一本小冊子,遞給了張臨玉,這是水泥和砂石的配比,以及建造水泥磚石房的方法,簡單易學,就不做指示了。
等窯工們散去,把張臨玉招到面前低聲問道。
“上次讓你們找的那個火油井,找到沒有?!?
張臨玉點頭。
“找到了,在一個叫小頂山的村莊,離此不過五六里路,白連長正帶著兩個班的戰士在那里守著,四周的村民也已經搬走,他們家中的壯勞力,都是在工地上做活,很好動員?!?
盧傳廷仰頭沉思,原油需經過脫水脫鹽后,經餾化塔常壓蒸餾,便能分餾出常規的汽油和柴油,但要想保證油品燃燒后不產生有害物質,那就需要把原有的沉渣,進行再次提煉,摻雜后經過熱裂化,脫醇等等工序的處理,才能得到現代化的高純度柴汽油。
空間內有座小型的餾化塔,是船舶機艙中用來分餾廢油的,拿出來就能用,等以后制剛工藝成熟后,就能進行仿造,至于理論,全部會編寫進以后的大學教材中。
哀嘆一聲,要想打造一條完整的工業鏈,還真是任重而道遠。
張臨玉叫來一位戰士給少帥引路,便自去忙活。
正要上馬,剛走沒多久的陸康匆匆趕來。
“少帥留步,最近太忙,有件重要的事情差點忘了?!?
盧傳廷示意他說。
“前些日,溫良在無意中發現了那批應天送往江陰的大炮,所以就將他們全部擒獲,板船上被俘虜的首領,自稱什么貝勒,一起被俘虜的還有他的師爺。前些天,溫良被調來了江南,就把這些俘虜全部帶來了,少帥要不要見見。”
盧傳廷眼睛一亮,趕忙問道。
“那貝勒是不是叫尼堪?”
陸康想了一下,說道。
“聽溫良好像是說的,叫什么‘你看’來著。”
盧傳廷哈哈大笑,本來他和閻應元的計劃中,就少了一位清軍重量級的人來唱主角,沒想到尼堪從天而降,真是天助我也。
于是趕緊吩咐道。
“我就不見了,派一隊人,火速把尼堪和所有和他一道的俘虜,趕快送去鎮江交給閻公,他有大用!”
想了想又吩咐道:“把繳獲的清軍旗幟和服裝,也一并送去。”
陸康一一記下,告辭離去。
如今,對拿下鎮江城又添了幾分把握。
盧傳廷心情大好,策馬揚鞭。
僅僅小半個時辰,盧傳廷便來到小頂山,村口的戰士,見來的居然是少帥,不由的揉了揉眼睛,確定沒看錯后,全部歡騰的過來迎接,一別已經快兩月了,當初還是少帥帶著他們訓練呢。
盧傳廷也是目睹他們成長為一名合格的戰士的,當然親密無間,不由俱都大聲說話。
都是年輕人,加之少帥不整虛頭巴腦的那一套,倒是聊的熱火朝天。
不一會兒就來到了火油井旁,涌出來的原油已經形成了一個小池塘。
條件簡陋,只能使用物理方法測試原油的品質,他找了個葫蘆瓢,舀上一瓢遠離火井之后,對著陽光慢慢的傾倒。
流動性和透明度都不錯,底部也沒有明顯的氣泡和雜質,屬于中上品原油。
盧傳廷大喜過望,趕緊寫了一張條子,派了一個戰士送去給陸康,條子上當然是要人。
要大量的可靠勞動力。
為什么會如此著急,說起來都是眼淚,因為為了拉攏顧炎武,曾經吹牛說,今年冬天能夠吃到夏天的果蔬,如今已經是八月底,若不抓緊時間,就不能生產出塑料薄膜了。
因為石油經過餾化之后,再度裂化裂解,會制得一種叫做乙烯的原料,再經單體聚合反應,會得到一種熱塑性樹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