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明庭
- 天香
- 胭脂水
- 3042字
- 2019-06-14 18:13:11
想是先前受了嚴(yán)刑拷打,兩人身上都是傷,原本美艷的面容,此時也是到處青腫不堪。青鸞并不說話,因兩人帶進來的時候眼睛上就蒙著黑布,她一個示意,獄頭便替她開始問話。
也沒有抱多大的希望,左右問的都是一些關(guān)于大食王子日常起居上面的一些細節(jié)。不過她事先讓人準(zhǔn)備了數(shù)十個大食金幣,擺在兩人跟前的托盤里,獄頭諄諄善誘:“這是你們兩個活命的最后機會,你們可要想好,等會我問什么,你們但凡知道的,便要據(jù)實回答。答好了一個,便能得一枚金幣。咱們主子發(fā)了話,只要能得到十個金幣,你們當(dāng)中就有人能活著離開這里。要不然,嘖嘖,我是可憐你們這兩條鮮活的小命喲,你說長的這么漂亮活著多好,死了就要變成一堆臭肉爛泥——”
兩個舞姬都是嚇得癱軟在地,就快成一堆泥。接下來不管獄頭問什么,都是答的戰(zhàn)戰(zhàn)兢兢。青鸞問的都是衣食住行方面的小事,乍看毫無關(guān)聯(lián),可問了幾個之后,便已基本上篤定,那番十一郎,果真是大食王子無疑。
“好,那我再來問你們,你們可知道那番十一郎,平日里除了研究雜耍舞曲之外,最喜歡的詩歌和曲子是什么?”
“我知道,他喜歡我們大食國前任國師所作的一首詩,叫三色鳥。詩講的意思,就是王后生的三個孩子,哥哥很疼愛兩個弟弟,但是礙于禮法,三位王子從小就要分開生活。最小的王子從小就得了一種怪病,說不出話來,只能終日都關(guān)在屋子里,要聽著人的歌聲才能睡著。后來這位小王子就只穿黑色的衣服,不愿意出來見到陽光。二王子生性活潑,喜歡穿綠色的衣服,喜歡在自己的王宮里到處種上鮮花,因為他每天吃的飯菜里,都要有鮮花的花汁才能活下去。但是最大的哥哥呢,作為王位的繼承人,他身體健康力壯如牛,他整天都穿著白色鑲金邊的衣服,每年只能在節(jié)日的時候,才能遠遠見到兩個弟弟一眼。三位王子越來越大,哥哥繼承了王位,成為新的國王。可是擁戴他的臣民卻聽信了巫師的話,傳言不會說話和不務(wù)正業(yè)只愛種花的兩位王子會給這個王國帶來災(zāi)難和不幸。大家都要求新國王下令燒死自己的弟弟,可是國王卻不愿意。但是,為了不讓哥哥為難,黑衣小王子自己在衣服上澆上了蠟油,自己放火燒死了自己。而綠衣王子則在種花的時候,跳進了幽深的河流當(dāng)中。兩位王子死后,天空就出現(xiàn)了一種三色鳥,它有雪白的頭和頸子,但是翅膀卻是綠色的,身上的羽毛則是黑色的。它飛翔在王宮的上空,終日盤旋悲鳴著……”
這是一個悲傷的宮廷故事,可是青鸞卻覺得,這首詩歌更像是一個預(yù)言,而并非只是一個簡單的手足相殘的故事。
這么一想,又總覺得似乎有哪里不對勁。大食國于中土南朝而言,是一個陌生而又神秘古老的亡國,此番這位王子私底下潛入建康城,到底所為何來?
她思來想去,沒有頭緒,便讓獄頭取了番十一郎隨身所帶的東西來,細細一番查看。
一盤子琳瑯滿目的,都是大食人日常隨身帶的小物件,并沒有什么特別珍貴和值錢的,除了一塊刻滿奇怪文字的玉牌——“小的先前也細細看了一下這玉牌,不過可惜上頭寫的是波斯文字,這歪來扭去的,跟蟲子似的,實在是看不懂到底寫了啥呀?”
獄頭說著,頗為無奈的撓了撓露在冠外那一點本就稀疏的頭發(fā)。
青鸞瞟了他一眼,心道別撓了,再撓帽子都要掉了……
而后用變聲之后的男聲應(yīng)道:“這不是波斯文,是梵文。”
而且還是古梵文,專門用來撰寫祭文之類的東西,就連她也認不全。
青鸞拿走了那塊玉牌,想著回去之后再想辦法,總不能叫幾個字把人給難住了,這也未免太傷面子。
可是更傷底子的是,回去之后,對著玉牌又研究了半天,最后拓印臨摹,就差沒有把那玉牌給敲開來看了,最后她不得不承認,這幾個古梵文,自己就是搞不定。
無可奈何之下,只能跑去跟掌珠求助。
“你要找精通古梵文的先生?這可不好辦,據(jù)我所知,滿京城里,也就兩個人懂這個。”
青鸞大喜過望,連忙追問。掌珠卻促狹的一笑:“這學(xué)問做的最好的,天底下除了太子哥哥自然再沒有第二個。可太子哥哥是沒空教你這些的,你要真有心,可以去東宮南苑找明庭,當(dāng)年太子哥哥主修昭明文選,他可是左膀右臂。”
南苑是東宮的書房,也是太子幕僚日常議事之處。青鸞聽過這位小葉明庭先生的名號,他本是前朝東昏候蕭寶卷時期入宮的小太監(jiān),因為小時候會識文斷字,便一直留在御書房伺候。后來新帝入主,對他的字畫口才都頗為賞識,便將其送給了太子蕭統(tǒng)做侍讀,如今已成太子心腹重臣,在東宮群臣中,亦頗有聲望。
只是可惜,他是個不全之人。
但掌珠對他印象不錯,難得夸贊道:“明庭先生最是重義氣,他講話可有意思了。除了吃之外,他最愛讀書,什么都懂。你要找人請教古梵文,他是最合適不過的人。不過他日常也忙的很,要幫著太子哥哥編書還要處理許多的政務(wù)。你要是去了不在,便只管跟南苑書房的人遞牌子,就說是我讓你過去查找一本古書,他們肯定不會攔你的。”
青鸞便擶著掌珠的名頭就去了東宮,其實也不遠,離湘東王府就三條巷子的距離。但遠遠見著那一片的金瓦赤墻,氣勢遠比湘東王府要恢弘壯麗許多,便想起那日在宮中匆匆一見的太子蕭統(tǒng)。
那是生在云端的人,便是笑容親切淡泊,可是從小就注定俯瞰眾生的命途,眼底的寂寞和孤獨也成了身份的象征。
青鸞覺得太子跟母親丁貴嬪并不十分神似,太子的氣度過于疏離,塵世中萬般不在意的人,其實并不適合君王這樣的權(quán)位。
反倒是那位三皇子蕭綱,更肖似丁貴嬪的高華雍容,眉宇之間從容大氣,卻有運籌帷幄于掌股之間的謀斷。
王府的馬車在南苑門口就停下來,青鸞下了車,令兩個隨行的小丫鬟都在門房候著,自己挽著銀青色的臂紗走在初秋的風(fēng)里。
長長的甬道中都沒有人,兩旁的矮墻上爬滿了古樸的藤蘿和零星幾點的秋日的花,往前走,迎面有兩個小內(nèi)監(jiān)各端著一個大大的簸箕,里頭盛著新摘的木槿花,花有兩色,一潔白一緋紅,都是神清氣爽的好模樣。
見她往書房的方向行去,兩個內(nèi)侍都停下來,朝她行禮道:“姑姑是來見太子殿下的嗎?殿下正在內(nèi)閣議事。”
青鸞搖搖頭,微笑回應(yīng):“我乃湘東王妃的典飾,前來求見韋先生,主子要查一本古書而已,不敢驚擾殿下。”
那兩個內(nèi)侍便點點頭,其中一個將手里的簸箕遞給另外一個,朝她引路道:“姑姑請隨小的來,先去書房稍坐片刻,先生議事之后小的便進去通告。”
路上才知道這兩人正是侍奉韋明庭的小書童,兩人都是十三四歲的年紀(jì),生的面目尋常不見出挑,待人接物卻十分的有禮又周全。
青鸞從小生于世家,自然知道這是主子調(diào)教的結(jié)果。于是莫名的,對這韋明庭有了幾分好奇。
這小內(nèi)侍領(lǐng)著她到了書房坐下送上茶水之后,便讓她自己寬坐,說是還要去后頭廚房忙活。青鸞道過謝,隨口問他先前那些木槿花是不是要拿去做菜還是入湯,小內(nèi)侍點點頭,兩眼笑意盈盈的開始跟她探討食譜。待青鸞說出木槿花蛋羹和酸甜魚片錦繡花瓣湯之后,小內(nèi)侍咕咚咽了一口口水,旋即有些失態(tài)的笑道:“姑姑真是心思靈巧,聽您這么一說,小的才總算明白了先生吩咐的湯到底要怎么做了。”
說完便起身來,告辭了青鸞自去后廚忙活。偌大的書房除了門外兩個小童之外,也沒有了旁人。青鸞在椅子上坐了一會之后,到底忍不住被誘惑的起身來,走到內(nèi)侍先前所指的藏放古書那一排書架下,開始仰起頭來搜索自己想要的書。
可是這書房的藏書實在太多,真是超出她的想象。她翻出了幾本,看了看才知道原來許多書都是孤本或是時日久遠已經(jīng)殘破,如今再做修復(fù)之后,才重獲生機的。
修復(fù)古書,這是一項繁瑣而艱辛的工程。不但要求修復(fù)者本身知識淵博,涉獵群書且記憶超群,還要受得了其中的寂寞與不為人知的辛苦。況且從古到今,修書者大都是默默無名被歷史的塵埃所湮沒,遠不及做個名臣大將來的風(fēng)光。
青鸞細看那些字跡,筆法功力透于紙上,顯然不應(yīng)是由書童代筆的注釋,心中不由對這位韋明庭先生生出了幾許欽佩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