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儒家法家兼用 申子妙手布局
- 韓國大夫恩仇記
- 漢陽樹長江邊
- 1319字
- 2019-02-28 08:30:00
申不害書房,張光跪坐中央。
“那么,你并沒有明說,蒙面人是誰。只說來無影,去無蹤。”申不害問道。
“我確實不知道內情。只能這么說。”
“對不起,申大人,我出賣了你。”
“你沒有出賣我。既沒有出賣上官的意愿,也沒有出賣的行為。神秘人物,來無影去無蹤,是人所共知的。并不是你一個人所見。只是你覺得愧疚,沒有挺住這幫小人的色相勾引和威脅。甚至認為被人用色相耍弄,最終屈服,很可恥,才有跳崖自殺的舉動。”
“申大人這么為小的開脫,實在令人感激涕零。”張光匍匐在地,聲音哽咽。
“但凡你認識到錯誤的地方,便是你以后變得聰明并成為你的優勢和強項。這便是布衣老人跟你說的禍兮福所倚。儒學里面也有老子的一些思想。”
“以后,你在辨識美人計,以及當威脅呈現,如何與之周旋,會變得格外沉著并能應對自如。”
“多謝大人鼓勵。”
“再給你說個道理。”
“在一個動蕩,禮崩樂壞的年代,為何謙謙君子,大多斗不過卑鄙小人。”
“因為君子胸懷坦蕩,賢明仁德,言行一致。這就很容易讓人辨識并能預測君子的行為發展脈絡。而小人心懷叵測,揣測別人如何出牌,然后加以利用。以此擊垮君子,遂成一己私利。”
“舉個例子說罷。”
“昔日宋襄公與楚軍,在泓水兩岸拉開架勢。宋軍已經排好陣列。楚軍尚未全部渡過泓水。宋襄公的謀士請求開戰。宋襄公講究司馬法中的戰爭禮儀,不許進擊。等待楚軍全部渡過泓水,尚未排好陣列。謀士又請求開戰,宋襄公又不許。最后,楚軍排好陣列,以人多勢眾,將宋軍打得狼狽逃竄。宋襄公也負傷。”
“為何楚軍敢在宋軍隨時可以出擊的情形下,大搖大擺渡過泓水?因為楚軍將領摸準了宋襄公過往便是個仁義之人,不會不講究禮儀便出兵。倘若相反,楚軍必敗無疑。”
“先說下宋國的來歷。”
“商朝末期的帝乙,有三個兒子。長兄微子,次子中衍。最小的愛德。前兩位兒子,是母親身份為妾時所生,后身份升為正妻,生下愛德。按照法典,庶出不能繼位。于是,最小的愛德便立為帝辛,就是商紂王。”
“商滅,周王室封微子為公,封地在宋國。宋襄公是第二十任國君。”
“宋襄公,名茲甫,有個同父異母庶出的兄長,名目夷。宋桓公病重,欲將君位傳于茲甫。茲甫不肯接受,建議君父將君位傳于更加賢良的庶出的兄長目夷。目夷也不肯接受國君之位。他說,能將一國之位傳于庶出的兄長,這不是天底下最大的仁嗎?我再仁,也趕不上弟弟。況且,廢嫡立庶,也不合禮儀。于是,目夷跑到衛國躲避。茲甫無法推辭,就位國君。宋襄公的讓國之仁,各方諸侯士族,無不贊許。”
“宋襄公繼位后,封目夷為國相,掌管軍隊財政要務。”
“再后來,接受齊桓公托付,照顧齊桓公之太子昭,即后來的齊孝公。齊桓公慘死,尸骨生蛆。宋襄公踐行諾言,以小國之軍,平定齊國之亂。”
“宋襄公的仁義,傳遍各個諸侯。謙謙君子,名副其實。”
“君子仁德,愛惜名聲,堅守氣節,同時,這也為小人擊敗君子,留下缺口。”
“大人,下官聽明白了。君子還要變通,才能戰勝小人。仁德禮儀,不適合小人。”張光說道。
“以直報怨,按我理解,就是這個意思。善哉。你真是個悟性極高的人。讓我刮目相看。”申不害含笑點頭。
“至于公厘公大夫的色招,陰招,我們來個將計就計。”
“何謂將計就計?”張光問道。
“來,坐近一點。”
申不害,張光,坐在一起,輕聲交談起來。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