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提高作文教學興趣的因素
- 語文教學的趣味作文設計
- 潘玉峰 代旭編著
- 1662字
- 2021-05-28 16:04:22
作文教學歷來是語文教學中的難點,不少學生一提作文就感到頭疼,甚至在心理上對作文產生恐懼情緒,通過什么途徑調動學生寫作的積極性,培養學生對作文的興趣,從而提高作文教學的效率呢?實踐證明可以用下列方法進行:
拓寬視野,培養興趣
好多學生討厭作文,主要原因是頭腦里寫作素材少。相反,如果學生生活豐富,接觸事物多,見識廣,拓寬了視野,寫作內容就不會空洞貧乏,寫起文章來會觸類旁通。因此,我們要幫助學生拓寬視野,從多方面多角度幫助學生挖掘寫作材料。
(1)在游戲活動中找材料 教師應常常組織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游戲活動,把作文教學寓于饒有趣味的游戲活動中。如疊衣服、釘紐扣、梳小辮、貼鼻子等一系列活動。學生情緒高漲,興趣濃厚,大顯身手。事后,學生根據事前有目的地觀察到的情景,很快就能寫出以《我在比賽中》《我得了第一名》《我再也不愿當小懶蟲》等內容充實的文章。就這樣,學生在濃濃的興趣下,學會了選取作文題材的方法。
(2)從電視中找材料 據調查,學生中有90%以上的人喜歡看電視,甚至把看電視當作課余生活中一件首要的樂事。根據這一特點,我們因勢利導,鼓勵學生在欣賞不同電視節目的同時感覺作文的快樂。如讓學生從“兒童節目”、“電視劇”、“新聞聯播”、“祖國各地”等節目中記錄感興趣的故事,學寫社會新聞,爭當“故事大王”、“最佳節目主持人”。
在學生的視覺接觸中,學會記事的一般方法,學會寫作的技能技巧,學寫內容具體、有真情實感、有時代氣息的文章,從而不斷增長寫作興趣。
(3)從社會中找材料 我們應鼓勵學生走向社會,多參加社會實踐活動,獲取寫作的第一手好材料。如當一天小主人,去街上購買一天的必需品;又如去采訪有關人員。學生積累了豐富的寫作材料,就避免了說空話、假話的毛病,對寫作興趣也會越來越濃了。
老師帶路,引導興趣
老師如果善寫作、愛寫作,經常寫“下水文”示范,就會對學生有很大的幫助。所以在學生的每一篇習作前,教師都要盡量寫“下水文”作為范文讀給他們聽,有時還假設疑難之處,讓學生來評價,指出寫得好的地方與寫得不足的地方,并讓學生參與修改。
從情感上來說,師生之間距離近了,感情融洽,學生的思路也靈活暢通了。教師用自己的“下水”作文去感染學生,更以自己喜歡作文的直接行為為學生樹立榜樣,這樣能使學生對作文產生一種積極向上的長期穩定的情趣,促進作文水平的迅速提高。
變換題式,增長興趣
新穎、有趣、貼近學生生活的作文題目,既能發揮想像力、創造力,又能吊起學生的習作胃口。因此,命題好壞往往成為成敗的關鍵。命題時盡量不要用老題目,要推陳出新,如能帶點“刺激性”則更好。如“搬煤餅”,這是個普普通通的老題目,教師在指導學生習作時可把題目換成“奶奶夸我真能干”;六冊第三單元習作訓練原題是“課外活動”,可變為“我喜愛的一項課外活動”。
還可用半命題、自由命題等方式來替代一些傳統的老題目。以問題形式出現的題目,如“迷路了怎么辦”、“冬天來了動物怎么過冬”等等,學生會饒有趣味;以自由命題出現的習作訓練,學生的思路會更加活潑,更會發揮出創造性的思維。
如寫一篇歌頌奧運健兒頑強拼搏精神的文章,學生根據這一范圍既可寫人,也可記事,甚至也可用應用文中的書信等不同的體裁來自由選擇,這樣學生興趣就更濃了。由此可見,變換命題方式,更能增加學生的寫作興趣。
交流情感,激勵興趣
批改作文實際上是師生之間的一種情感交流,在此教師尤應注意感情的投入,注重感情的交流,舍得“感情上的投資”,使師生保持默契的“心理對話”。
善于發現學生習作中的“閃光點”,多給學生的作文打鼓勵分,尤其是對差生,切不可用“內容空洞”、“詞匯貧乏”、“語句不通”、“錯字成篇”等批語來挫傷他們的學習積極性,相反,可以對他們降低一些要求,放緩一些坡度,讓他們在最近的發展區里感覺到成功的喜悅,說出自己的心里話。
抓住一鱗半爪,對學生加以表揚鼓勵,讓他們從寫作中得到樂趣,看到自己的進步,感到自己在老師心中的位置,這不僅使學生樹立起奮進的信心和決心,竭力以寫好作文來回報,更主要的是,通過系統的習作訓練,更好地造就出一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