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太陽場》(64)—心靈的危機
- 太陽場
- 羅傳銀
- 1562字
- 2018-07-25 06:29:46
導語:“心靈一旦失約,也就沒有了激情,心靈像一匹野馬在荒涼的草原上奔騰,接著失去了理性。”
楊進來到了西溪大學,與門衛比劃著,終于找到了洪英的住宿。
望著半開的窗戶,楊進疑惑地敲著門。“咚”“咚”,這時傳來一聲嘶啞的呻吟聲,不乏當年洪英渾厚的女中音。然而出現他眼前的是一雙又黑又瘦的手,他驚呆了,這是洪英嗎。原先又白又嫩的小手現在變成了又黑又瘦。
“你是誰?”一雙眼睛透出精神病患者特有的直白、僵直。
“我是你的同學楊進啊?”楊進熱情地對洪英說,“我不認識你!”洪英失去了記憶,這是他沒有想到的,“我給你打電話你為何不接啊?”楊進想拉著她的手坐下。
“我不接電話的!”洪英掙脫了楊進的手,在空中劃上了一個大圓圈,象征一切都是顯得虛無飄渺。
楊進沒辦法強求。洪英還是那么固執。這一點她沒有變。望著家徒四壁,窗戶開著,洪英只穿了一件襯衣,她被冷風吹著,整個人被時代凍住了似的,她的心靈也被凍住了。
楊進感到一陣的心痛,再次伸手拉住她,想給她穿好衣服。但是洪英推開了他,發瘋似地跑了出去。他知道洪英出事了,她不是一個沒有完全意義上的人格。她為人直率、豪邁,一般情況下很理性,但他想不到會變成這樣。
在楊進看來,這個給他戴上心靈枷鎖的人,不會再來疼愛,不會再來教誨,只有自己去體會她的心靈感觸,楊進被她那顆破碎的心靈震撼了。
第二天,楊進來到西溪醫院,特意為洪英掛了一個專家號。專門咨詢了心理醫生。
“她為什么會對一件事重復多次,而且失去了記憶?”“這是因為她寄托于別人的希望太大,”醫生對楊進說。
他想起了亞當·斯密的話,大多數人對于自己的才能總是過于自負。這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尤其突出,對自己幸運妄加猜測,比對自己才能過于自負,恐怕還更普遍些。
“人生的道路上最終取決于一個人的健康心靈。當她不能完全接受事實,并且不能正確評估自己的一切,這樣的心靈創傷就這樣形成了。”
“心靈象征著人的魂靈,心靈一旦失約,也就沒有了激情,心靈像一匹野馬在荒涼的草原上奔騰,沒有溫暖沒有撫摸,接著失去了理性。”
“盡管這段歷史無法評估,但市場最終形成了人與人的心靈差距,由于競爭引起的嫉妒、傲慢、輕視、更談不上信任,于是產生了心靈的危機。”
醫生嫻熟的解釋,楊進覺得自己不需要再說明什么了。
“人們常常被心靈的羈絆所束縛,為了自己、為了別人,最好的辦法是忘掉歷史。”楊進盡然自言自語總結道。
醫生驚訝地看著楊進,“你是病人的家屬嗎?”楊進沉默了。
楊進無法使自己平靜下來:難道洪英認知功能與自己相關?他這樣審問自己。那么,他的思想、他的心靈的歸宿在哪里?或許他還在期待哪天的到來,心靈是不是應該跟著自己的情感走?
“在市場的變革中,每個人要用心靈去釋放自己的行為,如果未能發生自己行為的變換,她將無從適應這種結構性沖突,心靈危機也就發生了。”
醫生對洪英的病因滔滔不絕。楊進又在期待著什么呢,他又在為什么事感到惋惜?
“病人是可以恢復的。關鍵是讓她回歸工作、回歸家庭。才能消除她認知上的障礙。心靈既需要得到陽光的照耀,也需要及時雨的滋潤。”
醫生的話在楊進耳邊縈繞。
楊進在學校的小湖邊找到洪英。她看上去是多么蒼老,兩個眼睛黑黑的一圈深陷,顯得多么倦怠,又是多么的疏遠。
他已經明白了一切。他知道,在那曾經熟悉的地方,洪英再也不會看他一眼。他常常想讓自己的工作來證明一切,其實究竟是為了什么呢?雖然現在已經失敗了。
他看著洪英的臉,眼淚似乎被放大十幾倍,悲痛、婉惜、于心不忍使他震顫不已,似乎在這個世界上沒有辦法拯救她的心靈,擺在他面前的卻是荊棘的道路。
洪英的心已經離開了他。他再也沒有力氣說出第二句話來。
楊進遠遠地望著洪英,一株樹木擋住了他的視線,她的莊嚴和價值并非必然地消失。一個人的生長依賴于太陽輻射熱量的傳送過程,熵的大量降低也許會促進心靈的轉換從而加快增遞過程。
楊進找到了自己的心靈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