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是鄉下地方,對傳統的保留越是完整,反觀城市,快速發展的同時也快速去掉了很多東西。比如,節日傳統的保留上。
春節前后,是一年中節日氣氛最濃重的時候。
春節前,家家戶戶搞大掃除,貼春聯,準備年貨。除夕夜,吃團圓飯,看春晚。大家大抵差不多。
春節當天,從零點開始,鞭炮聲就開始響起,一直鬧到天明。
每年年初一,基本是早上六點多,我們爸媽就已經準備好祭神的東西,叫我們起床洗漱。
我們洗漱的時候,廢水用桶接著,不能直接落在地上,寓意防止漏財。
不過最近幾年開始已經沒這么講究了,自我解釋說是廢水通過洗手盤進入地下水道算不得落地。
祭過神之后,我們簡單吃了些早點,媽媽開始炒菜,我們幫忙打下手。
飯菜都準備好了,就開始祭祖。祭祖完畢,收拾好桌凳,要把菜表層都翻一遍才能開吃,說是祖宗們享用過了的要翻一翻。
初一當天還不能洗衣,要等到初二。初一放鞭炮落下的滿地紅色紙屑,要等到初三才能清理。
我們一般初二開始拜年,初八前基本完成。初八前會有舞獅鬧市集,初八后是游神,然后到元宵舉行元宵活動。
舞獅鬧市集,一般是兩只醒獅在我們豆坡圩的店鋪里走一回。
伴樂隊伍緊密跟隨,小孩子們一路圍觀,幾個小伙子輪流在各個店鋪前表演舞獅,店主向醒獅扔鞭炮和贈送紅包。
游神活動包括本村游神和多村聯合游神。
大多數村落有一兩個主神。比如我們就有兩個主神,一個我們喚作康公,是武神;一個喚作文昌,是文神。
本村游神,按照既定的路線,在指定的幾個位置上,大家會擺上一排方形桌子,在桌子上擺上糕點和甘蔗。
糕點是很多小塊糕,然后堆疊成塔狀;甘蔗要選用直圓飽滿的部分,每三根用紅紙捆在一起。
如果是多村聯合游神,每個村都會抬出主神,然后到各村主神所在的神廟進行互動。
本村游神和多村聯合游神,抬神、舞獅都是小伙子,儀仗隊則基本是小孩子,大人們主要負責各種樂器和后勤。
游神和后續要介紹的收捕都是村里的公共活動,誰家有適齡的孩子自覺參加即可,無酬,參與過程中管喝的。
活動中的一切費用是由村委會經費和村里在外面賺了錢的老板們贊助。
收捕是我們村正月十五的活動,最為熱鬧。
收捕之前,每個家庭要用黃色紙剪出一個人的形狀,用漿糊粘在一根小竹片上。用一個杯子裝半杯米,粘著小人的小竹片插進米里。家里客廳中央擺好桌凳,桌面點好香火,把小人也放桌面上。
收捕的主角也是我們的兩尊主神,其中文神文昌還是穿著外袍,主要鎮守大路口;武神康公脫掉外袍,額頭綁上紅帶,專門穿梭在巷子里,到各家門口收捕。
收捕之前需要舉行一個儀式,由村里負責主持法事的人(我們稱為道公)主持。
兩尊主神抬到開闊的地方,前面并排放三張桌子,放著幾個插滿香的大香爐,還有一些祭神的食物。
道公配著桃木劍,跪在桌子前,口中快速念著偈語,然后扔杯筊請示。
周圍早已經圍了好幾百人,都伸長脖子看杯筊的結果。
當杯筊扔出一平一凸表示同意的卦象時,大家轟然歡呼,負責抬神的小伙子們沖向兩尊主神,每尊主神被八人抬起來。
負責開路的人沖在最前面,幾個負責打鑼的緊密跟隨其后,道公跟著鑼聲跑,兩尊主神也開始快速移動起來,后面還跟著鼓隊。
每到一個區域,文昌堵住大路口,康公進入小巷子,打鑼的和道公進入每家每戶做法事,扔杯筊。完了后,提著紙船的人會把這戶人的紙人和米收進紙船里。
等收捕的人走了,做完法事的那戶人便會燒鞭炮,再到自家神前磕頭禮拜。
我們村里近千戶人,收捕要在大半天內完成,每次大家都是風風火火。除了道公只能由特定的幾個人擔任,其他崗位我們隨時可以換人的,所以也不會特別累。比如有一次收捕到我家了,我搶了一段路的敲鑼工作。
等所有家庭收捕完成了,紙船里的東西會拿到特定的地方一起焚燒。現在想開,那個紙人大概是寓意鬼怪和霉運什么的吧。
而在我們村里進行收捕的同時,在我們的市區梅錄則在進行飄色游行。
飄色,是“吳川三絕”(飄色、花橋、泥塑)之一。
飄色其實是幾百輛改造后的車輛形成的車隊。車輛本身會有各種裝飾,而重點在于車輛上面穿著各種奇裝異服的小朋友。
那些小朋友一般是幼兒園或者小學的小朋友,只有他們的體重比較合適坐在上面。
很多車上面其實都是由很粗的鐵柱作為主體,分出幾個分枝,在分枝上做個坐的小圓塊。小朋友們一般是穿著古裝,坐在上面。
由于鐵柱和圓塊都被衣服遮擋,所以從外表看來,他們一只手就能捧起幾個人,一只腳站在別人肩膀上還穩穩當當的。
因為那些車輛的裝飾,造型,還有車上小朋友們服飾、動作各不一樣,所以很長的車隊通過,各有看頭。
當然了,中間還會插入舞獅,儀仗隊等隊伍,豐富整個項目。
====
清明是我們那邊最為重要的節日。即使春節不回家,清明也要盡量趕回家。
每逢清明前,村里就開始祭拜高祖,然后清明當天才是祭拜上幾代的先人。
根據村里的說法,我們村里的始祖足下有很多房,而我們村東北這一片是二房祖的后人。
每年清明前幾天,我們會包車去很遠的地方拜祭很久遠的二房祖和另外幾個祖先。
而清明當天,我們則是曾祖父下的幾個家庭相約一起掃墓。
====
端午節相對于別的節日,我們過得并不隆重。
我們村邊那條不過是小江小河,根本賽不起龍舟,所以端午主要是包粽子吃。
====
中秋節過得也是一般,還是做大餐和吃傳統食物,月餅。
不過也借著中秋節,親戚和鄰居之間相互贈送月餅,表達友好之情。
小時候沒什么消遣,中秋當晚如果天氣好,都是搬著長椅和席子到樓頂看月亮,吃月餅和水果。
如今消遣多了,看月亮什么的,已經覺得無味,頓時看電視或者玩手機了。
====
重陽節也是敬老節,每逢這個節日,村里便舉行敬老活動。
村委會和村里每家每戶都會自掏腰包用作敬老活動費用。
由村委會主持,在村中文化廣場里擺宴席和請樂團給老人們祝壽。